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艺术天地经典画廊>古罗马艺术

古罗马艺术


古罗马艺术

【简介】
罗马的统治者对外来的文化能兼收并蓄的态度,使罗马的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艺术家们深收希腊艺术的影响。但也绝非是希腊艺术“盗版者”,他们有自己的趣味——对空间(在平面上制造虚拟的三维空间)特别感兴趣,他们强调实用,极少理想主义。

外侵的节节胜利,诞生了记功柱和凯旋门。混凝土的发明又使得罗马斗兽场屹立至今。

如果说古希腊人的追求是完美、优雅,那么罗马人则追求个性化、能突出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的东西。

古罗马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建筑和雕刻上。

雕刻方面:既写实又重视刻画人物个性。

建筑方面:古罗马人最早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拱券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创造了"拱券式"建筑风格。使罗马的建筑显得更为华丽。

为了适应庞大的罗马帝国的多方面的需要,古罗马人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建筑类型。

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首先提出了具有深远的影响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


《罗马大角斗场》《罗马大角斗场》(公元1世纪)

这是罗马帝国时期最著名的建筑。它是王朝的统治者,驱使几万名奴隶,于(70年—82年)建成的。它是专门为奴隶主阶级和平民观看角斗及其他游戏而建造的,故称“大角斗兽场”。

这一建筑虽已遭到严重破坏,但它的规模和结构还清晰可见。整个角斗场可容纳五、六万名观众。建筑分成四层,下三层每层都采用不同形式的柱子,一层比一层轻巧、华丽。

为了解决观众出入的方便,观众的座席和通道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像这样完善的建筑形式,在体育建筑中一直沿用到现在,并没有原则性的变化。这说明古罗马建筑艺术在近2000年以前,就以达到极高水平。


《提图斯凯旋门》《提图斯凯旋门》

建造时间:公元81年建
规格:高14.4米,宽13.3米
地点:意大利罗马
用途:罗马统治者为炫耀武力和权威而创造的新建筑类型

它的体积较小,且只有一个拱门,但进深较大(约6米),内壁有较好的浮雕,立面的台基与女儿墙也较高,给人以稳定、庄严之感。


《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

时 期:罗马帝国前期
材 料:石材(局部大理石装饰)
创作者:阿波罗多罗斯 存藏处:意大利罗马

拱券与柱式的结合
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315年,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大帝击败马克森提皇帝统一罗马帝国而建的。凯旋门上方的浮雕板是当时从罗马其它建筑上直接取来的,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如安东尼、哈德连等,下面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战斗场景。所以君士坦丁凯旋门虽然是罗马三座凯旋门中建造最晚的[1]一座,但仍然可以看出早期罗马艺术的影子,而且保存比较完好,值得一看。这是一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7.4米。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凯旋门的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表面上看去,巨大的凯旋门和丰富的浮雕虽然气派很大,但缺乏整体观念。原因是凯旋门的各个部分并非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创作的,甚至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图拉真广场建筑上的横饰带、哈德良广场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的八块镶板,拆除过来的。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


《图拉真柱(或图拉真凯旋柱)》《图拉真柱(或图拉真凯旋柱)》

图拉真柱(或译作“图拉真凯旋柱”,意大利语:Colonna Traiana,英语:Trajan's Column)位于意大利罗马奎利那尔山边的图拉真广场,为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所立,以纪念图拉真胜利征服达西亚。该柱由大马士革建筑师阿波罗多拉(Apollodorus of Damascus)建造,于113年落成,以柱身精美浮雕而闻名。

图拉真柱净高30米,包括基座总高38米。柱身由20个直径4米、重达40吨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垒成,外表由总长度190米浮雕绕柱23周;柱体之内,有185级螺旋楼梯直通柱顶。距古币的描绘,早期图拉真柱的柱冠为一只巨鸟,很可能是鹰,后来被图拉真塑像代替,漫长的中世纪夺去了图拉真塑像。1588年,教皇西斯都五世下令以圣彼得雕像立于柱顶至今。

饰带浮雕上总共刻画了2500个人物,采用前进式散点透视方法,生动自如地把那些层次复杂、细节琐碎的不同场面组成一条狭长的带状画面。从构图学上观察,它有许多可取之处,首先它运用的是浅浮雕方式,人物构图比较紧凑,场面繁而不乱。由于受到传统浮雕程式的影响,在表现罗马人时出于美化需要,反显得呆滞而单调,而在表现敌对一方达西亚人时,却无拘无束,人物动作显得夸张,颇有生气。除些以外,还有缓缓的多瑙河水,地平线上的罗马前哨,着了火的房屋以及那些横贯河流的桥梁、营帐、城堡……等等,这一切构成了极为丰富的一幅战争的形象图册,而图拉真的形象前后竟出现了90次。这座大理石圆形纪功柱,其内圆是空心的,柱内安装了螺旋式梯子,共有二百个台阶,抬级而上可达于柱顶。它作为对罗马帝王崇拜的象征物,设计者的构思可谓聪明之极。我们从柱基知道这座纪功柱建于公元106-113年。


《母狼》《母狼》

时期:约公元前500年
材料:青铜
存藏处:意大利罗马维拉·尼亚博物馆

传说罗马城的创造者罗慕洛和瑞穆稜斯在幼时音受母狼 哺乳之恩,该作品表现的就是母狼哺肓这两个孩子的情形。 母狼机警的外头侧视,两排乳房垂下正等著两个孩子吃奶。 母狼造型浑朴严谨,充分表现了动物的母性之爱。


《执政官布鲁图》《执政官布鲁图》

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
规格:68.5厘米
材料:青铜
存藏处:意大利罗马康塞托里博物馆

《执政官布鲁图》是古罗马肖像雖塑中最重要的代表,它表现的怂琉西斯?尤尼乌斯*布鲁亚, 据传,他十公元前509年把罗马从埃特魯里亚人的 统治中解脱出来。当时罗马人有保存祖先造像的风俗,这些遗像有的是直接从死者面部用腊翻制的面具,有的则是根据这种面具制作的酷似死者的雕像。 这种风俗始于古埃及,古希腊也有,但古罗马尤为突出,由此也奠定了罗马肖像雖塑特别注重人物脸部刻画的特色。《执政官布魯图》胸像成功地掲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炯炯有神的目光。挺直的鼻子,紧闭的嘴眉,表现出了人物意志坚强、勇敢果断的 性格和严肃、坚毅的神悟。头发、眉毛、胡须塑造得也极其精彩,写实逼真。为使人物更真实,雖像的眼球是用象牙和玻璃制作的。人物整体反映了罗马在上升时期人们的箱神面貌,它掲开了古罗马肖像離塑的序幕。


《奥古斯都全身像》《奥古斯都全身像》

时 期: 公元前20—19年
规 格: 高204厘米
材 料: 大理石
存藏处: 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

它的出现成为君主雕像的典范,但这座雕像 明显地是在刻意模仿希腊的古典雖刻。此像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作品,于公元1836年发现于普里马港。公元前27年,罗马统治者屋大维被元老院尊为“奥古斯都(神圣之意)”,把他尊为神,为他立像,颇具代表性。作品中奥古斯都身披甲胄,手执权杖,举起右手,右脚向前跨出一步,似乎向群众发号施令,塑造出一个在万军之前能言善辩的皇帝形像。他雄健匀称的体魄,富于细微变化的衣纹以及胸甲上的象征性图象,似乎炫耀皇帝威望。皇帝身下一个骑在海豚背上的小爱神丘比特,表明奥古斯都不仅是个伟大的统帅,而且 还是仁爱之君。


《卡拉卡拉像》《卡拉卡拉像》

作者:(不详)
时间:约公元3世纪初
材质:大理石
规格:高27.5厘米
现藏地:巴黎卢浮宫

这是皇帝卡拉卡拉的胸像,卡拉卡拉是罗马历史上嗜血成性的暴君。作品表达出了人物凶残的性格。是罗马肖像雕刻鼎盛时期的代表作。


《马可·奥莱略骑马像》《马可·奥莱略骑马像》

材料:青铜,
规格:高4.24米,
时间:约公元2世纪,
地点:罗马

这是罗马帝国前期著名的一座帝王肖像。马可·奥莱略是罗马帝国“五贤君”之一。他是希腊斯多葛派哲学的忠实信奉者,主张人们通过自我教育而达到无私互爱,企图实践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在位的年代(公元161年—180年),帝国已开始衰落。他又亲身经历了地震、瘟疫、战争、饥荒、军事叛乱等灾难,使他深感现实生活与他信奉的乌托邦理想相距甚远,因而感到失望和苦恼。他的这种思想情绪反映在他逝世前十年用希腊文写的著名的含有自我反省之意的《冥想录》之中。这座青铜骑马像,虽然姿势有些程式化,但整个雕像比较庄重、深厚,较好地表现了这位具有哲学家和文学家气质的帝王形象,是迄今保存下来的唯一的罗马帝国时期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帝王骑马像,也是后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名人骑马像的范本。


《维纳斯蹲像》《维纳斯蹲像》

时 期:罗马时期
材 料:大理石
规 格:高121厘米
存藏处: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维纳斯即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忒,因为她掌管美与爱情,通常被人们想像成高雅美丽的少女,所以经常成为雕塑和绘画的取材对象。这尊维纳斯像描绘的是她在沐浴时突然被陌生人窥视的情景。受惊的女神羞涩的回过头,一手挡住胸部,另一只手试图遮盖住裸露的身体。整个躯体被刻画得丰满细腻,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圆滑生动,女性含蓄柔媚的人体美被作者用神的形象表现出来,这在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早期都是无法想像的。

最早的女性人体像据说是公元前4世纪由普拉克西特列斯制作,选材也是女神阿芙罗狄忒的神话传说。而这尊像是罗马时期的摹刻作品,其原作是公元前250年左右由杜尼亚的多达萨斯创作,作品充满浪漫的情趣。通过对女性人体细致入微的刻画,表现出罗马时期人们对人本身的关注与赞美。神的形象具备了显著的世俗特征,反映出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对美的渴望与追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君士坦丁大帝头像》《君士坦丁大帝头像》

作者:(不详)
时间:约公元315年
材 质:大理石
规格:高260厘米
现藏地:意大利罗马卡皮托利博物馆

简介:

从该作可见罗马帝国后期的艺术与后来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是一脉相承的。这尊出土于罗马城内马克森提巴西利卡的作品从现存头像的高度和一些残片的规模可知,此雕像原来是一尊巨大的坐像。自戴克里先皇帝以降,皇权已被神化,基督教那种重神轻人的思想渗透到了当时的帝王肖像雕刻之中。就人物的发型和脸部没有胡须这一点看,与帝国初期的奥古斯都像属于同一风格,但君士坦丁被表现为至高无上的精神力量的化身。罗马肖像雕刻以刻画人物性格著称的优良传统,遭到严重的破坏,肖像雕刻被一种抽象的概念和精神力量所代替。君士坦丁大帝巨像除了使人感到他的威严的权势力量以外,已无法了解他的真实面貌和个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