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艺术天地交响之魂交响随想爱乐文摘

交响随想

 爱乐文摘
99年第一期 


发信人: Jacqueline (花仙子), 信区: cla_music
标 题: 【爱乐】上帝的声音──音乐〖程乃珊〗
发信站: 酒井BBS (Fri Sep 25 17:13:22 1998) , 转信

上帝的声音──音乐

程乃珊

  我以自己的方式,挚爱音乐、欣赏音乐。

  有如我视宗教信仰为行路人手中的杖竿一样,那些无形的音符在我,有如点缀人生的花边。我是个讲究实际的人,任何虚无的形式,我都希望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注释。

  常有人问我,你喜欢哪一类音乐?现代的还是古典的?通俗音乐还是歌剧?交响乐还是独奏曲?自称音乐爱好者的我,常常吱唔着答不出个所以然。或许我根本不懂音乐,但我相信自己会欣赏。只要能给我带来震撼、思想、慰藉、颖悟和恬静等等的音乐,我都喜欢。

  一般地说,我听得最多的,是德国的詹姆斯·拉斯特、英国的曼托凡尼、法国的保尔·莫尼亚这三个著名的世界轻音乐队和哈雷·杰姆斯的金小号。我多半是在做家务琐事、写作时选播这些乐曲。我爱这些伴我一起长大的旋律。这些久经时间考验,风靡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喷泉里的三枚银币》、《秋叶》、《月光的魅力》、《烟雾弥住你的眼睛》等响遍世界各角落的通俗乐曲,经过现代音响技术和演奏技巧的形式而再现的这些熟稔的旋律,默默向我道出一个深奥的真理:时代会变,习惯和欣赏品味也会变,连道德观念都会变,但这个世界上,总有些永久不变的、永恒的东西……我敢说,每一分钟,它们都在世界各角落低吟迂回,潺潺流淌。从白发老人到少男少女,都能凭借着这熟悉的音符找到一份安慰和恬静。我视这样的音乐为我自己的背景音乐。特别在合家围炉闲谈时,这样的音乐更合适。我们无须专心倾听,就能深切地感受它创造的那份和谐平安的气氛。对我,对大多数人,生活仍意味着一大堆急需解决的具体的俗事;而这样的美好的、通俗的音乐,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了一种“和谐”的作用,教会我们与人,与自然,与客观环境和谐相处。

  我也有自己的音乐,那往往像日记本一样,我只愿自己一个人享受。偶然的形单影只,也是一种享受,唯有这时,你才能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我自己的音乐,多为清一色的钢琴曲,我特别倾心肖邦的作品。在阳光明媚的冬日或清凉的夏夜,我爱在院子里搁一张躺椅,然后开足音量,让琴声从敞开的绿藤攀满的窗台泻出,我望着蓝天白云,觉得琴声中,我的灵魂得到了过滤……

  交响乐对我太沉重了,除非是我熟悉的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及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等。即使是这几个有限的,我也更愿坐在音乐厅里倾听。这些伟大的作品,有如上帝本身的声音,不能趿着拖鞋或呷着咖啡去听,而应该聆听。有如只有坐在教堂宁静的气氛中,才能思想上帝的全能和爱心一样的道理。

  有人把音乐比喻为上帝的声音。尽管世界上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但我们对上帝的声音——音乐,却不存在语言障碍,这真是一个极好的比喻!听音乐本身,其实也在参加一场演奏,把自己心中的音符和别人的融合在一起。正因为音乐是上帝的声音,因此音乐本身也如上帝一样宽怀,就像妈妈对大孩子有对大孩子的语气,对孱弱的幼儿又有对幼儿的语气一样的道理。因此我以为,一个人懂不懂音乐,不在乎他爱听贝多芬、海顿,还是谭咏麟、陈百强,只要那无声的音符能使思想的土地欣欣向荣,令内心得到启迪和满足,那他就懂得欣赏音乐,就可以称为音乐爱好者。
 
 
 
 
 
 


 爱乐文摘
99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