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特写伦勃朗(Rembrandt 1606- 1669年),1642年必是镜头的焦点。
他生命的历程在这一年转了个大弯,荣华幸福的生活都挥霍殆尽,走入穷困苦难的深渊。
1642年,阿姆斯特丹的市民防卫队以5000荷兰盾的价码,聘请当代名师伦勃朗绘制集体肖像,预定放在民兵总部。这些队员穿着军服,在画家面前刻意摆好传统的“标准姿势”排排站,要求画家画出在豪华宴会上大家举杯祝贺的画面。
16世纪初的画坛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也就是民兵的集体肖像必须按军阶分配每个人的相应位置,因此,画家根本无法尽情发挥个人的表现手法。
伦勃朗拿着画笔,心想:“这样的画真是死板,一点儿创意也没有,管他们的要求呢,我要找出真正能表现民兵的图样。”
画作完成的这天,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的英姿。但是,当画面呈现在他们眼前时,引起一阵哗然。
“这画得一点儿都不像我,为什么看起来有些变形。”有人脸上充满惊愕和失望。
“你那还算不错了,我的脸只画了侧面。”抱怨开始接踵而至。
“我才悲惨呢!我的人被画在半明半暗的地方,根本就看不清楚。有人附和着。
“别争了!我们都还认不出自己被放在哪儿呢!”大家开始比谁比较悲惨。
这时,终于有不一样的意见出现了。
“各位,我个人倒觉得这幅画有意思,跟一般集体肖像画的构图非常不一样,它很像是一出戏剧。在戏剧性的表现之下,又何必要求画得惟妙惟肖。我们何不听听大师自己的意见呢?”
伦勃朗一直看着大家争吵不休,这时,站出来说话了。
“在这幅画里,我企图在你们身上展现一种戏剧意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我选择柯克队长命令副官出动巡逻的瞬间,充分刻画大家热烈的爱国精神。”
“但是,大师,整个画面光线太暗了,况且,怎么只有一道强光照在柯克队长和他的助手身上?”伦勃朗的说明似乎压不住质疑声浪。
有人开始破口大骂:“大家再想想,我们出相同的钱买画,应该得到同的地位,不应该只是当个陪衬人物。更离谱的是,柯克队长已经去世,伦朗你却用自己的形象取代他。”
欣赏伦勃朗做法的人挺身声援:“要不然,大家依在画面中位置的重性来分担费用。”
当时,一般人还是习惯明确照相画风的大众口味。更何况,这幅画本是这群权贵为了炫耀战绩才委制的,伦勃朗的做法当然会激怒他们。
“我主张重画,大师,你让我们排成一排,如此一来,大家都能得到相的光亮。”
伦勃朗听到这种可笑的要求,语带讥讽地严厉拒绝说:
“很抱歉,我是个艺术家,不是调查人口的;我的任务是创造,不是计人数。”
他们拒绝付款,向法院提出控告,法院最后判决只付给伦勃朗1600荷盾。
1642这一年,《夜巡》使他声誉大跌,雇主和学生不再上门。1642这年,妻子莎丝姬亚过世,留下不满周岁的儿子。这对已历经父母和3个孩相继去世的伦勃朗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曾经是荷兰最负盛名的画家,如今债主纷纷上门,最后还因与两位情的绯闻而身败名裂,竟落得迁居客栈。当他离开人世时,身边只有一本《圣经》。
不过,伦勃朗因为不再迎合富人而作,毅然脱离荷兰艺术的主流,追求光的生命而不断攀登艺术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