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艾克(Jan van Eyck)和他的哥哥胡伯特凡艾克(Hubert van Eyck)被认为是尼德兰美术(Netherlands Art)的奠基人。杨凡艾克是玛斯埃克(Masseik,或附近更大一点的城镇Masstricht)的居民。和胡伯特凡艾克相比,有关杨凡艾克生平事迹的材料更为详细。1422年,杨凡艾克进入了荷兰营廷充任一名侍从人员。1425年之后,杨凡艾克被任命为勃艮蒂公爵菲力普(Philip the Good, Duke of Burgundy)的画师,在此期间,杨凡艾克受到了公爵的赏识。1426-1436年,杨凡艾克几次被派往西班牙,磋商公爵和伊莎贝拉郡主(Infanta Isabella)的婚事。杨凡艾克在里尔(Lille)和布鲁日工作时,受到了勃艮蒂宫廷和布鲁日意大利商人的赞助。
在5世纪时的南方画家,如以布鲁内莱斯基为代表的那一派佛罗伦萨艺术名家,已逐渐开始尝试用“科学”的手法来表现他们理想中的形象。他们从透视形状的骨架人手,并且运用了他们的解剖知识和短缩法则。而杨凡艾克的艺术道路却似乎与此不相一致。杨凡艾克追求真实感的办法是在画面上一再耐心地增加细节,直到整个画面变得像是镜子般的反映可见世界为止。在实现他的艺术理想的过程中,杨凡艾克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技法,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主要以蛋清调制颜料的坦培拉蛋彩画,杨凡艾克用油代替了蛋清,这样他作画就更为精确,也更从容了。杨凡艾克甚至能用尖尖的画笔在画面上点出闪闪发亮的“高光”(high - light)取得了一种高度精确和如实的效果,这些技法令当时的人们惊讶不已。
油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画家:杨凡艾克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就是这样一幅以油画技法进行表现的佳作。画中的主人公是意大利商人乔万尼阿尔诺芬尼(Giovanni Arnolfini)和他的新娘琼妮德凯娜妮(Jeanne de chenany)。这幅风格写实、手法细腻、逼真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立即将我们带人了一个陌生而又真切动人的艺术世界,画中的一切活灵活现,简直令人惊讶的喘不过气来。从天花板上垂吊下来的烛架,整洁、精致的床帐,墙壁上的念珠、圆形的镜子(其饰板上甚至描绘了10幅表现基督受难场面的小画),床架上的刷子,地板上的两双拖鞋,地毯,窗台和桌面上的水果,窗外的树丛,小狗……一切都像是被魔法固定在画板上的真实事物,特别是墙上的那面镜子,它映出了窗子的光亮和阿尔诺芬尼夫妇的背影,神奇地暗示着另一个空间的存在。《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的新娘头戴白色包巾,着一身墨绿色的长袍,刚刚把右手放到阿尔诺芬尼的手中。过去,人们曾一度根据新娘肚子稍为突出的样子,把《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解释为纪念妻子怀孕,其实那种样子在当时很流行。帕诺夫斯基首先于1934年考证出此画描绘的是结婚场面。因为在1563年特兰托公会(Council of Trent,1545-1563)的教令颁布之前,天主教男女信徒不用仪式,不要证人就可以结婚,那往往引起麻烦,因此阿尔诺芬尼明智地让杨凡艾克以画像来提供结婚证书。这就是为什么画家要在画面显要位置写上了自己的名字:“Johannes de eych fuit hic.”(杨凡艾克在场)此外,有人指出《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的许多题材也具基督教教义的象征寓义,如白日里燃烧的蜡烛象征基督的存在,小狗象征着忠诚,拖鞋暗寓着圣经经文:把鞋从脚边挪开,因为脚下是神圣的土地。
在杨凡艾克时代的画家大多着色浓艳,红、蓝、绿都使用纯色,干后再用透明色进行修饰,作画从暗部开始入手,用黑色和少许专有色画上各个重点,最后把最鲜明的高光部和最精确的细节画上,以对明暗两方面的润色作为结束。根据瓦萨里的叙述,在意大利、德国等地的许多艺术家为了改进坦培拉(Tempera)技法都作过努力,他们已经意识到坦培拉缺乏一定的柔和感和光彩,颜料之间难以融合,绘画方法主要用“排线法”也过于费力,而且对碰撞和潮湿很敏感。瓦萨里说,杨凡艾克在做了许多实验之后,终于发现了亚麻子油和核桃油最为好用,用这些油类研磨的油画颜料非常耐久,不会受到水的侵害,而且画面不用另外上光就会显得有光泽和生气。(然而事实上,远在杨凡艾克之前,中世纪的画家就已开始用它们做调色油了。)
油画到底是不是杨凡艾克发明的,我们在此估且存而不论。但杨凡艾克所代表的新的油画风格的出现,的确带来了欧洲油画技法的革命,带来了艺术表现上的灵活性。带来了色彩的丰富性,让明暗两极之间的色域更宽了,如果沿用传统的坦培拉技法,很难想像会画出像《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那样丰富、深沉、细腻的作品。画面上对细节无以复加的刻画,那自然主义的色彩表现及对三维空间的描写和各种色调之间的微妙转换、融合,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杨凡艾克的油画技法和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使他在欧洲美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声名,他被认为是15世纪最伟大的尼德兰画家。那不勒斯的人文主义学者法里奥(Fazio)把杨凡艾克视作他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瓦萨里在《名人传》中也给予杨凡艾克很高的评价,德国画家丢勒对杨凡艾克的艺术也是推崇备至。杨凡艾克及其油画艺术常常被视作一个新时代到来的前兆。赫伊津哈(Huizinga)在《中世纪的衰落》(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s)中曾具体讨论了杨凡艾克的艺术同中世纪晚期的文化现象的种种联系。
16世纪后期的佛兰德斯(尼德兰地区相当于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东北部,到了16世纪荷兰独立后开始分化。在尼德兰南部,即现在的比利时和法国的小部分地区产生了佛兰德斯画派,它与荷兰画派在绘画上走着完全不同的道路)。佛兰德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有勃鲁盖尔、鲁本斯和凡戴克,他们除了保留尼德兰传统技法外,又大量吸收了意大利技法,其中以鲁本斯最为突出。荷兰画派也受意大利影响,特别是17世纪,卡拉瓦乔对伦勃朗的技法影响很大,使之产生了与尼德兰传统完全不同的油画技法和油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