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绘画作品达2000件以上,题材包括宗教、神话、肖像、风景等诸方面,是17世纪欧洲最多产的一位巴洛克画家。鲁本斯的画具有构图宏大、色彩饱满、明暗对比强烈、线条丰富的特点。鲁本斯笔下的人物总是那样乐观、好胜、热烈多情,充满了生命力,使人观后也受到鼓舞,增强了对人生的信念,而鲁本斯所绘的女性,则是生活的希望,是健康与欲念的化身。
油画:三美神,画家:鲁本斯
鲁本斯的油画《三美神》是一幅以古希腊传说为母题的作品。三美神是“优雅与美丽”的拟人形象,在艺术中她们常常是维纳斯的侍女,故也分享她常用的几种标志,如玫瑰、番石榴、苹果和骰子。据赫西乌德的《神谱》说,三美神的名字是阿格拉伊亚、欧弗洛绪涅和塔利亚。标准的处理方式是三个人在一起,有两个人的面部可以被观者看到,另一个则背向观者。这种方式是古典时期传下来的,文艺复兴时期仍延用。这一组形象,在不同的时代都曾被寓意性的作品所采用。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公元前4年一公元65年)曾把三美神描述为含笑的少女,裸体或披着薄纱,以她们代表恩惠和馈赠的三个方面:“给予”、“接受”、“酬谢”。15世纪佛罗伦萨人文主义哲学家则用三美神代表爱情的三个方面:“美”引起了“欲望”,而达到“满足”。另外还有时让三美神代表“纯洁、美丽、爱情”,有时也在画中写上这三个词的拉丁语铭文。
鲁本斯创作于1639年的《三美神》虽然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而且也采用了意大利的技法系统,但人物形象却充满了佛兰德斯式的欢快气息。三位女神健硕、丰满的身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她们的表情欢乐而自信。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曾谈到过鲁本斯笔下的形象:佛兰德斯人不容易接受意大利人的人体观念,因为“他生长在寒冷而潮湿的地方,光着身体会发抖,那儿的人体没有古典艺术所要求的完美的比例、潇洒的姿态,往往身体臃肿、营养过度,软绵绵的白肉容易发红,需要穿上衣服。”然而,事实却如贡布里希所说:“那些因为鲁本斯画的女人过于肥胖而反感的人,一般就注意不到鲁本斯画的是多么绝妙。”
鲁本斯经常在木板上作画,甚至很大的作品也画在木板上,这是鲁本斯保持尼德兰油画技法的一个证明。在意大利很少有油画家把油画画在木板上,尤其到了17世纪,几乎全用油画布。而鲁本斯则不然,他在很光的白底木板上作画,有时也将白色底子涂上一层透明的油画颜料。在有色木板上画,鲁本斯用色很薄,一般用纯正亚麻油和松节油调和在颜料里。如保存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伊莎贝拉公主的宫女肖像》就是鲁本斯的一件典型作品,至今可以清楚地看到木板的纹理。由于鲁本斯很好地保持了尼德兰油画技法中的优点,所以他的作品至今不易变:又由于他同时吸收了意大利的技法,因此画面色彩绚丽、厚实,是传统油画研究的经典范例。
鲁本斯在技法上融合了尼德兰和意大利两种技法系统,复兴了佛兰德斯画派,对欧洲油画发展有重大的影响。1600-1608年他在意大利留学期间,临摹了许多提香的作品,在表现方法上也受到了米开朗基罗的影响。初期鲁本斯作画起稿时,直接用颜料画素描稿,不用拷贝法,但其它步骤还用传统的画法,用棕色打底,把所有的暗部都画上,深处透明而不过重,以一种颜色先画一遍,再用较亮的青灰色画上明暗,暗部不加白粉,最后才用透明颜色一层一层往上罩。从意大利回来后,鲁本斯的技法受提香的影响很大,在浅灰色及深色(锌白+黑+红土黄+少量的褐色)的画底上作画。鲁本斯作画坚持不用厚涂的作法,这是他保留尼德兰传统方法的一个标志。鲁本斯的画暗部保持透明,色彩偏暖,中间调子很薄,露出青灰的底色.这也是鲁本斯画法的重要特征。鲁本斯画暗部时一直忌用白粉和黑色,所以他的画暗部特别透气,他曾告诫他的学生说:“当你画暗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而透明,一定要避免加白粉,哪怕是一点点。白粉,这是油画的毒药,白粉只能加在亮部,因为白粉妨碍暗部的透明。亮部的白粉可以用厚些,但必须保持画面的干净。”
鲁本斯在安排色彩缤纷的大型画面和赋予画面以充沛的活力方面具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这些天赋使鲁本斯获得了以往画家望尘莫及的荣誉。《劫夺吕西普的女儿》是鲁本斯一系列大型绘画系列透明色层层叠加。
油画:劫夺吕西普的女儿,画家:鲁本斯
鲁本斯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和活力,和前人相比,鲁本斯的绘画不再是仔细地使用色彩塑造的素描,它们是用“绘画性”(Painterly)的手段画出的(“绘画性”德文为Malerisch,和“线描性”Linear相对,是沃尔夫林提出的理论,指在技法上不是靠轮廓或线条去捕捉对象,而是用明暗色面来造型:使形象的边缘处互相融合,或融入背景。代表性画家为提香、鲁本斯、伦勃朗等。反之,波提切利、米开朗基罗则是“线描性”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