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艺术天地油画首页艺术资讯艺术百科 > 齐马步埃的耶稣受难像

齐马步埃的耶稣受难像

13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画风,用以表现基督教的基本奥秘,即基督降生和死于十字架的奥秘,基督的身体挂在着色的十字架上,两侧是他受难的主要见证人——圣母玛利亚和福音传播者约翰。

切尼•迪•佩皮(Cenni di Pepi),别名齐马步埃(Cimabue),他为佛罗伦萨圣克罗齐教堂所作的《耶稣受难像》(1e Crucifix)为典型作品。耶稣的遗体挂于十字架上,头垂于肩,靠在凸起的光轮上,上半身和两腿上部,因身体的弓形运动被抛向左侧,整个身体向十字架的开扩部分倾斜。双臂平伸,手臂两端的两个垂直的长方框内,有正在哭泣的约翰和玛利亚的半身像。

木板蛋彩画:耶稣受难像,画家:乔凡尼•齐马步埃

木板蛋彩画:耶稣受难像,画家:乔凡尼•齐马步埃

齐马步埃《耶稣受难像》的金色、蓝色和红色

齐马步埃《耶稣受难像》的特点首先是色彩鲜艳,画家不注重写实,他给十字架涂上发亮的颜色,没有模仿木头的色泽。十字架的边缘和光轮均贴上金箔,约翰和玛利亚的画像也以金箔打底。《耶稣受难像》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顶端的长方框为朱红色,局部用桔黄色增加亮度,或用胭脂红使其变暗。约翰的大氅、玛利亚的长袍和第一块面纱也是朱红色。从基督的伤口中流出朱红色的鲜血,在十字架蓝色的横臂上留下鲜明的痕迹。最后,十字架中心,部分的朱红底色上饰有金色的图案。

上帝之子和人

齐马步埃《耶稣受难像》中,耶稣的身体与这些鲜艳的颜色构成强烈的对比:裸露的肌肤呈黄绿色,一块半透明的布包裹住臀部。原作中颜色一定不像现在这样绿,在漫长的岁月中,为使沾上污渍的颜色鲜艳如初,涂上了一层层清漆,造成了颜色的改变。不过,基督身体的颜色也是一种选择的结果,齐马步埃根本不想要粉红的肉色,他用一种黄绿的配色来表现尸体——齐马步埃画的是弥留结束的时刻,并以此暗示向来不仅仅是人的基督具有超验性。

但是基督既是神又是人。齐马步埃用显示身体凸凹的光线来表现这种人性,以明暗法画出的躯体,不同于拜占庭时期或齐马步埃本人早期的画风。不再是传统的线状轮廓,手臂和胸部从大块亮区逐渐向暗区过渡。明暗的对比使皮下的骨架和腿腱隐约可见,此种笔触细腻的画法,很久无人能够企及。

享天福的耶稣,受苦难的基督

在齐马步埃画中,基督的身体高大,长得不合比例,呈弯弓形。这位临终者软弱无力,但身体并没有下坠;双臂疲惫不堪,但臂上的肌肉并未显出尸体的僵硬;双肩紧贴在他受难的十字架上,手掌张开,五指伸长——这是一双活人的手,一双迎接信徒的布道者的手。身体的扭曲使他歪向一边,他仅仅以此来表露刚刚终止的痛苦。

基督既感到痛苦,又经受住痛苦的煎熬:头靠在肩上,双目紧闭,皮肤上没有血迹.流露出与其说是肉体的,毋宁说是内心的痛苦。

基督完成了一件壮举,按照传统的说法,就是同时享天福(面部和身体上没有一丝血迹,也没有因为受到折磨而变得难看)和受苦受难(身体呈弓形)。他是位“能忍受”的基督,他了解人类的痛苦,既接受它,又超越它。

齐马步埃《基督受难像》严重的损坏,破坏性的修复

1966年11月4日,齐马步埃的《耶稣受难像》和佛罗伦萨其他许多艺术品一样,在泛滥的阿尔诺河河水里浸泡了好几小时。含泥沙的浪头冲走了画上的多处薄膜,剩下的颜色也脱落发臭。十字架从水中捞出后被平置晾了一个月,并做了消毒处理,然后开始进行修复。修复工作十分棘手,必须把画布与久胀不缩、浸满水的木架分开。

对颜色的处理是使尚未消失的颜色固着并去掉难看的清漆。另外还决定不填满缝隙间的空白,结果在衬底、两侧人物和耶稣的身体上留下了白色,因此影响了画面的清晰度和人们看画的兴致。

是否本来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进行修复呢?对齐马步埃的《耶稣受难像》这幅画来说,人们只想保留确实出白作者之手的东西,这种考虑被推向了极端,直至所谓被挽救的作品变得面目全非。

《耶稣受难像》如今被公认为真迹,完全出自齐马步埃之手。十字架高448厘米,宽380厘米,以胶画颜料(一种胶和水调制的颜料),画在覆盖着一层画布的木架上。从风格上来看,创作年代大约在1287至1288年,是画家齐马步埃成熟时期的作品。

《耶稣受难像》最初置于圣克罗齐教堂,19世纪时移至教堂旁原隐修院内的圣克罗齐博物馆,1948年该馆更名为圣克罗齐慈善博物馆。1966年11月4日阿尔诺河泛滥成灾,教堂和展厅与河毗邻,被河水淹没。因此,齐马步埃的这幅杰作遭到难以弥补的损坏。

1966至1972年,乌菲兹美术馆总管理处实验室在翁贝托•巴尔迪尼(Umberto Baldini)教授的领导下对齐马步埃的《耶稣受难像》进行了修复,并得到奥利韦蒂(Olivetti)公司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