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秦汉时期谋圣张良>第11章 还军霸上,约法三章

谋圣张良

作者: 张毅

第11章 还军霸上,约法三章

并不是胜利者都可能赢得胜利的结局。还军霸上与“约法三章”,是目光短浅的政客无法想象的。这是张良为刘邦立于不败之地,令人叫绝的大手笔,为政者当永远铭记。

公元前206年的十月,阵阵秋风吹过渭水河畔,咸阳街头落叶飘飞。

夜幕笼罩着关中大地,今夜天气晴朗,星光璀璨,深沉静穆。一位宫座的观天师,登上了高高的天象台夜观天象。在那古老的岁月里,帝王们相信,星座的变迁预示着国运的盛衰。

观天师仰望星空,一阵秋风刮过,他打了一个寒噤,同时也不禁怦然心跳起来。

他看见一个不祥的天象:水星、火星、木星、金星、土星,五星聚于东井,井星正是秦国的分野。按照古老而神秘的解释,天下必有王者兴。

他披发仗剑,眺望百里阿房宫,此刻灯火阑珊,今夜听不到彻夜的笙歌管弦,显得格外沉寂。

在深宫的龙榻上,一个只做了四十六日帝王的秦末代皇帝子婴,彻夜未眠。今夜没有美女伴驾,连梦也做不成了。

他的卧榻之旁,是刘邦的劝降书。刘邦大军已经抵达霸上,王朝的末日已到,王都的末日已到,对于他来说,降和死都是一个含义,降还包含着屈辱,从至高无上的人间天子沦为屈辱的阶下囚。他没有勇气死,他要活着,哪怕是屈辱的活着。他虽然只当了四十六天皇帝,却承担了为这个历经六百一十年的国运的王朝送殡的使命。六百一十年中,他只占了四十六天,太不公平了!

他感到愧对列祖列宗。

天亮了,这一天已经没有秦帝国。

天亮了,刘邦也彻夜难眠,但这是胜者的难眠。

他的大军驻扎在如今长安县东三十里的白鹿原,当时名叫霸上。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金灿灿的阳光,照到原上,也照见一只旌旗猎猎,戈矛闪光,甲胄整齐,战马雄建的队伍。不过这威武之师,已不再是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秦军,他们已经沉没到了地下,在秦始皇陵东侧的黑暗的地宫中。眼前这只十万大军,是刘邦的军队。

队伍已经集合完备,在等待着他们的统帅的来临。

在这一刻,刘邦带着萧何、张良、周勃、樊哙一班人马到来。这位高鼻梁、美须的汉子双眼还带着失眠的血丝,面色微带苍白,不过再疲惫的人,在此时此刻也会精神昂奋。此刻,他要前去接受一位帝王的投降,从丰邑一个小小亭长,到今日威风凛凛的统帅,难道他左股上的七十二颗黑痣,真是他可能成“真龙天子”的标记?芒砀山的草丛中劈死的那条赤蛇,真会成为他夺取天下的象征?不过,如今还为时尚早,谁来接替这位秦国的末代君王,还不知天意如何?这只是他骑马到来时,一瞬间掠过心头的意念。

秋高气爽,天气晴好,阳光照在脸上暖洋洋的。刘邦看了一眼身旁的张良,见他面色苍白,满脸病容,一看便知是强撑着来参加这一人生难逢的大庆典的。刘邦知道,在翻越蒉山时,张良就有些支撑不住了。

“子房,吃得消吗?”刘邦轻声问了一句。

“不妨事,人生难有此时刻,怎能不去呢?”张良无所谓地淡然一笑。

刘邦一挥手,大军开始向秦都咸阳浩浩荡荡地进发。

行至咸阳东的驰道,刘邦抬头看见前面的道路上,一只白色的队伍姗姗迎来。白色的旗幡,白色的衣帽,白色的车辆,白色的马匹,象一只出丧的队伍。

远远的秦王子婴就慌忙下车,颈上套着一根绳子,表示自己理当受死。只见这位亡国之君,面如死灰,丧魂落魄,双手捧着皇帝的御玺与符节,可怜地跪在大道旁边,不敢抬起头来,听候发落。

刘邦的随员前去接过御玺和符节,回来献给刘邦,并请示怎样发落子婴。一旁的樊哙等将领都主张杀掉为好,免生后患。

刘邦与张良交换了一下眼色,说道:“大家还记得吗?当初怀王为什么派遣我西征,就是因为我仁厚宽容,不滥杀无辜。如今人家愿意投降,还是不杀为好,何必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让人感到不祥呢?将他先看管起来再说。”

大军便簇拥着刘邦向西进入咸阳。

他骑马行进在咸阳宽阔的大街上,身后是威武的大军,两旁是万人空巷的围观百姓。想他年轻的时候,曾以一个小小的亭长身份带领服徭役的百姓来过咸阳,正好碰上秦始皇出巡,便混在围观的百姓中,仰观了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威仪。如今,自己也进入了京城咸阳,虽然还不是皇帝,但已经开始找到了皇帝的感觉。这是何等的威严与荣耀,这是当年他在咸阳街头绝对不敢想象的。人生沉浮,谁能料到?没想到我刘季还有今天!

那年进京,只能远远的在皇宫外面观望,不敢靠近一步。当年他做梦也未曾想到,有一天他不但可以进入皇宫,而且还是以胜利者的姿态、以主宰者的姿态,进入了这座天下闻名的有如天上官阙般的人间天堂。

“我操你奶奶的!”他的无赖劲儿又上来了,不过他没有骂出声来,只在心里骂了一句,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左右不知他在笑什么,附和着盲目地笑了一阵,以迎合他的欢心。

刘邦猛抽一鞭,得意地向阿房宫纵马驰去。

刘邦来到渭南的长信宫,这里就是秦始皇修建的象征天极的宏伟高大、金碧辉煌的极庙。他站立在这里居高临下地眺望着六百年来秦王祭祀祖先的祖庙,以及古老的章台宫和葱郁的上林苑,仍然可以感受到往日代代秦王的威严。

从极庙的通道,他来到了骊山的甘泉宫,在这里的温泉里,由宫女侍奉着在温泉里舒舒服服地洗了一个澡,使得他在戎马生涯中的疲乏顿时消解。然后他登上秦王的銮舆,穿过长长的甬道又回到咸阳的宫殿。

在咸阳秦宫的北坡上,刘邦来到了一片烟云缭绕、绵延百里的宫室建筑群,每处无论在风格造形上都迥然不同,各具特色。原来这是秦始皇灭六国时,每消灭一个国家,就派工匠在这里仿造它的皇宫。这一辉煌的宫阙群落,西距雍门,南临渭水,东至渭、(氵圣)二水之交汇处。他攻占的国家越多,宫殿就修得越多,占地也就越广。不仅如此,各宫殿还架木为阁,每座殿的上下都有路可通,往来十分方便,不会与外面的人相混杂。

日正方中,刘邦来到一处宫殿,感到肚子饿了。宫中太监立即摆上了玉盘珍馐、美味佳肴。那金杯玉盏中的玉液琼浆,左右侍宴的美女娇娃,都使刘邦不知自己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他已有些不胜酒力,一边一位嫔妃扶着他走去。左右两边美女的头发,轻轻拂在他的脸上,他呼吸着从她们微微的鼻息中传来的一种妙不可言的香味。两手搂着两位嫔妃的纤腰,透过薄薄的绫绡感受得到那令他眩晕的体温。霎时间他觉得自己的脚步象踏在云朵上一般,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这丰邑的刘季,用如今的称呼就叫“刘三”,尽管他后来做了开国皇帝,尊称高祖,史官还是不得不承认,不知道这位“高祖”叫什么名字,取名刘邦还是当了皇帝之后有这个称呼。这位刘三,年轻时还是一位无业游民,他老子也把他无可奈何,他不过是一个成天无所事事的酒色之徒,常与那些卖酒的老板娘鬼混。这位在史书也不为他避讳的好色之徒,今天落入这座令人销魂的逍遥宫里,而他又是身处可以为所欲为的胜利者的地位时,他能是一位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吗?

富贵总是与淫逸共生,更何况是这样一位民间无赖之徒。

正在这时,有部将来询问,今晚队伍何处扎营?

刘邦双眼紧闭,用他那不听使唤的舌头答道:“就,就留在……宫、宫中……驻、驻、驻扎……”

说完就紧紧搂住两位美女,倒在了御榻上。

刘邦留住宫中的命令一传出,队伍里的将士早已忍耐克制不住,他们当中谁见过这宫殿的富丽堂皇?于是便各自伸手抢夺,登时乱成一团。只有萧何才真算一位相才,他首先想到的是,将来一旦沛公当了皇帝,这秦王朝丞相府的图籍文书是治理国家、掌管朝政最为重要的东西,因此他派人将其全部接管。当他亲自监督把这些朝廷档案运走时,看见大大小小的将士全在打劫财宝,他顿时惊呆了,这还得了!正当此时,只见樊哙迎面而来,萧何大声叫住他:

“樊将军,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我怎么知道!现在全乱成了一团!”樊哈也十分愤慨。

“这怎么行!不成了强盗队伍了吗?沛公在什么地方?”

“沛公在秦王的床上搂着嫔妃睡觉!正乐得姓什么都不知道了!”

“不行,你赶快去劝阻他,如果他不听,你就去找张子房。”

萧何为什么要樊哙去劝阻刘邦?这位过去杀狗卖的武夫,不仅是刘邦的同乡,还是他的连襟。樊哙的妻子就是刘邦妻子吕雉的妹妹,所以他是刘邦的亲戚,说起话来方便些,可以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樊哙带着卫士急匆匆去找刘邦,刚走过一道中门,只见两个小校正为了争夺一件宝物在拼命格杀。樊哙大喝一声,急步上前,手起刀落,两颗人头落地。两具尸体倒地时,从铠甲里滚落出了金银珠宝。

樊哙见此更加气愤,狠狠地端上一脚,踏扁了一只金爵,疾步去找刘邦去了。他一边进殿一边大声呼叫:

“沛公!沛公!”

刘邦醉眼朦胧,有气无力地问道:“是谁胆敢在这里高声喧哗?”

樊哙不管三七二十一,来到御榻前,一把撩开幔帐,把左右两个扶着刘邦的宫女抓起来摔到一边去,双手使劲摇着刘邦:

“沛公!沛公!快快起来回到营中去歇息!”

“樊、樊哙……赶、赶快……松手!别、别、别胡闹……”

樊哙用如雷的嗓门吼叫道:

“你还没有得到天下,就成了这般模样!你难道不知道,秦王正是因为这般穷奢极侈才亡了的吗?”

刘邦略微清醒了点,露出了几分不满的情绪,斥责道:“你赶快与我走开!我今晚就偏要在这里住一宿,秦王睡得老子也睡得,我不信天就塌得下来!快去!”

樊哙本来还想说几句重话,涌到喉咙又咽了下去。如今的刘邦,已不是当年丰邑街头的无赖哥们儿,打几下骂几声没有关系。今天,如果激怒了刘邦,还可以杀他的头,那岂不冤哉枉也!

他忍气吞声地退了出来,迎面走来两位娉娉婷婷的宫女,托盘里盛着不知道是什么山珍海味,正往刘邦处送去。樊哙正没找着地方出气,抬起一脚将它踢翻,可怜一只玲珑剔透的玉钵,在御阶上摔得粉碎。

他把这连襟全无可奈何,突然想起萧何要他去找张子房的叮咛。但是,如今大队人马散居在百里阿房宫中,宫阙连云,复道如网,到哪里去寻张良?

他令手下十多个兵卒分散四处上去寻找,找了半天都来回报说,不知张良下落。他独自坐在那里生闷气,如今简直乱了套,不知如何是好!他索性叫部下替他牵一匹马来,翻身上马,在阿房宫里纵横驰骋,高声询问谁见到过张良?问了好一歇功夫,碰上曹参才告诉他,沛公开始巡游阿房宫时,张良已支撑不住了,一头从马上栽了下来,如今正沉睡不醒。

樊哙找到张良的住处时,见他面色苍白地躺在床上,双目紧闭,身体十分虚弱。他实在不忍心叫醒他,他知道张良体弱多病,又加上鞍马劳顿,疲惫不堪,但沛公目前这个样子,确实非要张良才能够劝解他,于是他轻轻摇醒张良对他说:

“子房先生,你快去看看沛公,他已经在宫中做起皇帝来了,醉得不省人事,如何是好?”

张良大吃一惊,挣扎着想坐了起来,刚一坐正,又倒了下去。樊哙不知如何是好,焦急地上前大声说道:

“来来来,干脆让我老樊背你!”

说完,便不由分说地把张良扯来背在背上,大踏步地向外走去。

一路上,将士们见状都大吃一惊,以为张良出了什么事?赶紧上前询问,樊哙也不回答,只顾大步往刘邦下榻的寝宫奔去。

张良有气没力地伏在樊哙的耳边说:“快放我下来,放我下来!”

“别动,我把你背到他的床跟前去!”

“快放下,我有话给你说!”

张良使劲挣扎,樊哙才把他放了下来,扶他坐在一把椅子上。

“樊将军别急,我自有办法,你只须前去通禀,说张良前来与沛公辞行,问他见还是不见?”

樊哙转身进去,来到刘邦的卧榻前,大声禀报道:“沛公,张良前来辞行……”

刘邦果然大怒:“好你个樊哙,三番五次前来打扰!你不就会杀狗吗?有什么了不起!来人呐!”

樊哙一点也不动怒,依然平静地说:“禀报沛公,张良前来辞行,见还是不见?”

“你说什么?”刘邦听得倒明不白。

“张良前来辞行,见还是不见?”

“张良辞、辞什么行?!”刘邦酒醒了一半。

“子房说,他要回韩国去了,特地来向沛公辞行。如果沛公不愿见,就让我代为告别。”这次樊哙即兴发挥得很好,别看他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还真说得恰到好处。

“真是岂有此理,谁叫他现在就回去?你请他立刻来见我!”

樊哙暗自好笑,连忙转身出来扶张良进去见沛公。

张良进来,见沛公正坐了起来,两个宫女正在替他穿鞋。刘邦推开她俩站了起来对张良说:

“子房,谁叫你现在就走?”

“沛公,当初韩王让我随沛公入关,如今沛公已受降秦王,进入秦宫。大功告成,只等继位登基,我已无事可做,应该回到韩国去了。”

刘邦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地说:“秦王虽降,如今各路诸侯正待入关,我只有十万军队,而项羽却有四十万大军,正向关中杀来,鹿死谁手,尚难以料定,子房怎弃我而去呢?”

刘邦吩咐樊哙扶张良坐定,又命他派人去清宫中御医来为张良看病。张良喘息了一阵之后对刘邦说:

“沛公令将士就在宫中驻扎,就好比将一块泥土投入水中,片刻功夫便成了稀泥,再也拿不起来。沛公还不知道,这些将士如今只顾各自在宫中抢夺财宝,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此刻,只需有一千精兵,就可以将这只队伍杀得片甲不留。难道沛公希望见这个结局吗?”

刘邦的酒完全醒了,脸上沁出了冷汗。

张良喘息了片刻,继续说道:“樊将军的劝告是中肯的。古人有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沛公应当采纳他的建议。秦王灭亡还不到一日,如此强大的一个王朝是谁人把它摧毁的?不是别人,而正是它自己!”

“是它自己,难道非我等之力?”

“如果秦王不构筑这百里阿房宫,不穷奢极侈,我们能战胜它吗?……”

张良急促地咳嗽起来,正好樊哙端了汤药进来,让张良服下。他看刘邦的表情,知道他们的谈话已经有了效果,便开玩笑地说:

“我为子房先生找来疗疾的良药,也请了子房先生为沛公开一剂醒酒良方。”

张良一笑说:“我倒有一方,不知沛公肯采纳否?”

“子房请讲!”

“还——军——霸——上!”

“好!樊哙传令,立即还军霸上!”

“遵令!”

“且慢!”张良补充说:“请樊将军派一支队伍,立刻将秦宫的珍宝、财物、府库全部封存,并派重兵把守。”

“好,出发!你去找一辆车来,子房不能骑马。”

落日的余辉照在阿房宫高大的殿宇楼阁上,虽然仍是金碧辉煌,但王气已经黯然。沉沉暮霭升起在殿宇间,到处是黑沉沉的一片,没有往日灿灿的灯火和悠扬的弦歌……

苍茫的暮色中,咸阳的百姓惊奇地发现白天在沛公率领下接受秦王投降后进入阿房宫的这只队伍,此时又浩浩荡荡地向霸上撤还……

他们还发现,这只队伍怎么来的,如今又怎么去了。没有看见他们从阿房宫抄没的大箱大箱的财宝器物,也没有看见他们押走大群大群的嫔妃宫女。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奇迹,能做到这一点相当不易。

他们又抬起头来向阿房宫望去,那边的天际依然那么平静,在晚霞即将熄灭的空间,看不见燃烧的火光,看不见一丝狼烟。

沛公的队伍为什么要撤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两边夹道围观的百姓愈来愈多,开始那种震恐畏惧已全然荡尽,人人已由缄默不语变为笑叹自如。

只见樊哙骑着马走来,吆喝着走得慢的士兵赶上队伍。街道旁边,一位胡须皓然的老叟大胆上前拱手相问:

“敢问将军,沛公为什么进了秦宫又退了出来?”

樊哙大声爽朗地笑道:“沛公不愿做第二个秦王,所以退出!”

“真是仁义之师啊!”老叟高兴地点头说。

街道两旁燃起了一两只火把,为撤退到霸上去的沛公大军照路。火把越燃越多,逐渐燃成了两条火的长龙,照得大道明如白昼,伸向远方……

一天,刘邦在霸上举行盛宴,请关中各县的父老豪杰前来作客。刘邦带领着张良、萧何、曹参、樊啥、周勃等恭恭敬敬地在营门口迎接客人。

各县的父老豪杰来到营中,神情紧张地入席坐定,不时地环顾四周,总觉得大营中暗藏杀机。席间没有一人出声,一派肃静。

刘邦见宾客到齐,全都已经入座,便下令斟酒。等到每位客人面前的酒都已斟满,刘邦端起酒来。豪爽地说:

“请关中各县的父老乡亲,共饮一杯!”

突然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哇地哭了起来,他的神经因过度紧张而变态,他用嘶哑的嗓音哭着喊道:

“大家不能喝,这酒中有毒!”

樊哙刷地抽出剑来怒吼道:“你怎敢在此胡言乱语!”

这老者更吓得厉害,咚地一声跪倒在地,象捣蒜一般向刘邦叩头乞求道:“沛公,千万请高抬贵手,留给我们一条活命吧!求你了……”

张良走到老者席前,端起酒来说:“关中各县的父老豪杰,今日沛公宴请大家,决无歹意,不存半点害人之心,而是有要事宣告。如果大家不相信,让我先饮了此杯。”

张良端起酒来一饮而尽。

刘邦扶起老者坐回原席,站上一张桌子上对大家说道:

“今天请来关中各县的父老豪杰,秦苛刻的刑法使得大家吃了很多的苦,有诽谤官府朝廷者,一族人都要受株连。就连两个以上的人相聚谈话,都要被押到市上杀头。当天下英豪起来反秦的时候,各种诸侯曾经有约,谁先入关,谁就称王。今天我最先进入关中,我当然应当称王,这里我当着关中父老的面,宣布三条规矩:一、凡是杀人的,必须偿命;二、凡是伤害别人者和盗窃者,一定要根据犯罪的轻重,给以应有的处罚;第三、从前秦朝的苛法,从今天起全部废除。请官吏和百姓,都和平常一样相安勿躁,不必惊惶,共同遵守这三条约法。我率领队伍进入关中,是为父老废除苛法,决不会伤害大家,请大家一定不要恐慌!现在我之所以还军霸上,是等待各路诸侯的到来,然后共议天下大事。”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听得那么专注。刘邦的一番话,使大家疑云顿散,放下心来,开怀畅饮,席间开朗的欢笑声此起彼伏,一直喝到红日西沉,大家才醉醺醺地踏着落日的余晖归去。

第二天,刘邦又请张良找人将“约法三章”写成告示,到各县、乡四处张贴,并讲解给老百姓听。关中百姓知道了“约法三章”,都高兴地奔走相告。

关中百姓知道,三秦大地是秦国六百年来的根基,秦始皇也正是从此出发,率领着三秦子弟踏平六国的。如今各国诸侯复起,必定先后杀入关中,也必定会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因此,关中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等待着血洗的劫难降临。

“约法三章”一公布,终于云开雾散。百姓开始扶老携幼,来到霸上观看沛公的队伍操练。有的百姓甚至牵着牛、羊,抬着一坛坛酒和食物来犒劳军士。刘邦知道以后,传下话来说:“仓库里还储存着许多粮食,不要花费老百姓的。”

于是,老百姓更加地高兴了。

关中百姓放心了,他们现在只有一个担心了,就是担心沛公不能当秦王。

这就是民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