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晋朝华丽血时代>活色生香的历史叙述者——赫连勃勃大王(梅毅)

华丽血时代

作者: 梅毅

活色生香的历史叙述者——赫连勃勃大王(梅毅)

赵波

如果将本国的历史看成一种财富的话,于一国而言,中国最富,于一国民众而言,中国国民最穷。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进程都没有中国的漫长、完整,而中国记录自身历史的史籍更是汗牛充栋,非其他任何一国所能企及,所以说中国的历史财富于世为最。可又是何种原因造成了反差如此巨大的“国富民贫”,使国人只能愧对这笔巨大的历史财富呢?这原因其中有二: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错综复杂,往往使人顾此失彼,单单是那灿若群星的各朝人物就已让人目不暇接,更遑论各个时期复杂纷纭的风俗人情和典章制度了;而中国史籍文字之艰深莫测更是让一般民众只能望洋兴叹,看几行竖排字便已头晕目眩,只能道听途说了(其实中国的史籍皆文辞俱美,耐看易懂,是整个民族文化水平之倒退才造成今日之恶果)。如此,国民在记史时丢三落四,读史时晕晕乎乎,于是财富反成负担,整个民众的史学水平每况愈下,自然不能与他国相比了。

可面对国民史学水平如此之惨状,我们历史学的守护者们――学院派的历史学家却熟视无睹,依然沉醉在孤芳自赏里,欣欣然地钻进学术的象牙塔中。他们一边专心致志地做着千奇百怪的考证,津津有味地写着味同嚼蜡的论文,一边计数着论文的字数,期待着著作等身,殊不知自己的文字比研究的历史更早已一步跑进了尘土中。而历史的阵地却成了另一群所谓的历史小说家、剧作家舞文弄墨的天地,他们从野史上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地注入水分,将真实的历史糟蹋得面目全非。可这些天花乱坠的东西却不胫而走,在街头巷尾遍地开花,变成了广大民众的史学常识。更可怕的是近几年“清宫戏”大盛,观众们自觉不自觉地牵扯着“猪尾巴”不放,沉湎在“阿哥、格格”的缠绵中不能自拔。可是对此又有何种办法呢?正史是大家闺秀,雍容华贵,端庄贤淑,却只能深藏闺中,众人不知;野史、演义、传说是风尘女子,涂脂抹粉地招摇过市,当然能引起俗众的追捧。自古已然,于今尤烈而已。

可就如此贫瘠的史学常识而言,这其中的厚此薄彼也让人瞠目结舌。由于我们固有的盛世心态,我们更愿意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辉煌灿烂的记忆中寻求安慰、满足。而那些所谓的乱世则被有心无意地忘却了,譬如战国、五代十国、十年文革等。而其中我们亏欠最多的便是两晋南北朝,这三百多年的民族交融史尘封于史籍之中,无数的英雄豪杰只能躲在历史长河的角落里黯然神伤。更为可悲的是我们关于此段历史最深的记忆竟只能从唐人的诗句中寻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唉,不用说“十六国”了,其实能把“宋、齐、梁、陈”的开创者记清楚的文科大学生也没几个。可我们除了哀叹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如何才能让这三百年的历史能顺利地走进普通民众的视野中,普及民众对此段历史的认识,让两晋南北朝的众路英雄也能与前代后世的豪杰们一起流芳百世或抑骂名千载呢?其中最好的办法是给大家找到一本记录此段历史的书籍,文字要活色生香,情节要通俗易懂,立论要深入浅出,这样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这又谈何容易呢!光是二十四史中记录此段历史的史籍便有十一部之多――《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北齐书》、《隋书》、《北史》、《南史》,这一切使专业的历史学家都感到无从下手。而且此段历史又异常错综复杂,即便写作者本人对此段历史能烂熟于胸,若无生花之妙笔,此盘根错节的故事、人物依然还会是一团乱麻,一般读者只能如同坠入云里雾里。

可是真的令人难以想像,竟真有一位叫梅毅的痴人做了这一“傻事”。他虽混迹于金融界中,却能板凳甘坐十年冷,醉心于古史,又尤其钟情于乱世。十年磨一剑,他的两本历史读物《历史的人性》和《隐蔽的历史》已相继问世,读者反响极其强烈。此次,他不再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四处出击了,而是集中全部精力经营两晋南北朝史,终于写成了《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一书。由于作者在书的序言中对此段历史已作了极为精彩的叙述,那我就掠美一次,不班门弄斧了: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痛苦、最黑暗的时期,同时,它又是中国古代一个伟大的英雄时代,文明的崩溃总会带来“时势造英雄”必然后果。西晋的灭亡,虽然使黄河流域跌入了血海深渊,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烽火处处,但也最终在最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华国家第一次民族大融合,胡族新鲜的文化和尚武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增添了勃勃的活力,为中华文化增加了无与伦比的新鲜因子,并为日后隋、唐的盛世大一统奠定了丰厚的民族心理积淀。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伟大时代,鲜卑子、汉家儿、羌中杰、氐族雄、羯族豪、匈奴英,弯弓走马,飒爽俊逸,玄言味永,飞鸿荡天,真个是精彩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在这样一个使后人屏息凝神的伟大时代,出现了那么多英雄、豪杰、骚客、奸雄、懦夫、贤媛,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感人至深的世间大戏。与台上之戏不同,台上戏是先离后合,世间戏却是先合后离,辛酸处处,血迹斑斑。

同时,在这充满血与火的三百多年间,却又是中华民族精神大丰收的年代,千山竟秀,万壑争流,佛教、道教、儒教、玄学、法家、名家以及其它各种学派争奇斗艳,百花齐放,标新立异。文学流派五采纷呈,宗教艺术大放奇葩。舞蹈、音乐、绘画、书法、雕塑均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思想最解放、个性最张扬的美学高峰期,五彩缤纷、眼花缭乱之际,让人在赞羡无极之余对这个伟大时代那令人窒息的美艳绝伦不得不拍案叫绝。

是啊,如此精彩之时代世人怎会忍心让其在古籍中沉沦!?所以此书在天涯网站的煮酒论史栏目逐章登载时,便立马是“高朋满座、好评如潮”。书中的每一章节都有成千上万的点击率,主贴下门庭若市,访客无数。这种热情让我不敢想像这一切竟然发生在一个严肃的历史网站里。可见即便是一般的史学爱好者对这三百多年的所知也是如此匮乏,但他们内心又是多么地渴望了解此段历史(从留贴的内容看都可以称上饥渴了)。当然这不仅是此段历史本身的特有魅力,更是赫连勃勃大王的(梅毅网名)生花妙笔吸才让众人如此痴狂。此书的过人魅力有三大处:

第一,书中的所有故事、人物皆来自于正史,仅在遣词用语上锦上添花,无半点添油加醋之处。而现在大多的历史小说、历史剧的作者们连基本的史料都未掌握,便天花乱坠地编写故事,将真实的历史糟蹋得不成样子,所有的故事都千篇一律,所有的人物都千人一面。这真是庸人自扰!真实历史的丰富复杂远胜于虚构的故事,非现代人贫瘠的想像力所能企及。而此书的作者却不辞劳苦,在浩如云烟的史籍中上下求索,寻找此段历史进程最为真实的轨迹。经过大浪淘沙,他终于从此段历史数千位的人物中选取出了最可琢磨的几十位,围绕着他们重大的历史生活,鲜明地展现出两晋南北朝大时代的独特脉络。在作者妙笔的引领下,从一统天下的晋武帝开始,各路英雄豪杰依次粉墨登场,尽显那个时代人物的特有风采。

第二,全书结构大气磅礴,历史线索极其明晰。中国古史中的纪传体重在记人,虽描述人物时生动形象,可各个人物却如同散乱的珍珠一样,初读者不知从何处拾取;编年体史叙事时脉络清楚,但众多精彩人物却消隐在史实里,使人陷入流水帐的单调中。所以读史时非得两种体裁结合不可。而此书作者深知这两者的优劣长短,在叙述时便已精心经营,以人串史、以人物烘托事物,从而使整段历史繁而不芜、精而不碎,而其中的人物也血肉丰满,使人千载之下依然想见其颜容。作者在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段都会选取最重要的一两位人物,以他们的生活作为舞台,依次让各路王侯将相、英雄豪杰登场,将此段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此谋篇布局可见作者在叙史上的确用心良苦。因为以往的断代史往往对史实只举其大略,力求面面俱到,结果将丰富的历史全部消解成琐碎的数字和表格,让人不忍卒读。而本书作者却能想读者之所想,对重要人物皆娓娓道来,无关大局者一笔带过,主次分明,脉络清晰,而又注意首尾相连,使整段历史似断实连。各段历史之间的故事环环相扣,情节曲折离奇,叫人拍案叫绝(这是我老是把此书误当成小说的第一个原因)。即便是初读者阅后,对这三百年的关键历史和重要人物也能了然于胸。

第三,文笔极其优美,才气横溢。璞玉再好,若无高明玉工的精雕细琢,也只是顽石一块而已。而此书作者却才气逼人,文笔之美让人叹服,在阅读时给人带来极大的美感(这是我老是把此书误当成小说的第二个原因)。全书叙事时,明白晓畅,不拖泥带水;记人时,栩栩如生,血肉丰满;论世时,看似嬉笑怒骂,却能一针见血;立论时深入浅出,不作玄虚之论;连作枯燥的考据时都能亦庄亦谐,使人在嗔笑不已时却获益菲浅。历史竟写得比小说还精彩,但所有的内容全是史实,怪不得历史爱好者要趋之若鹜了。

作者于平和之世写乱史,揭开祖先的创伤,绝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之心,或只是单纯重温那份苦痛,而是想以此让我们中华子女能在这历史的烟尘中警醒:中华民族今日之一统实来之不易,是经过我们祖先数千年的拼斗、厮杀、交流、融合,我们各族才成了一家人,这种经过血与火锻造的兄弟感情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永世珍惜?

以前面对这三百年乱世,我心中常被这三大问题所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是什么让我们的社稷在遭受了蛮族无数次的冲击后,却能岿然不动,而不像其他的帝国会轰然倒塌,荡然无存?是什么让我们的国家在经历三百年的四分五裂之后依然能天下大统,四海归一呢?是什么让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三百年的剧痛之后能百废具兴,培育出隋唐的赫赫大业呢?在读完此书后,心中才豁然开朗: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是它折服、教化了那些马背民族,迅速将他们同化,让他们也成为了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一员。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是它让所有的中华儿女紧紧团聚在一块,能化干戈为玉帛,依然亲如一家。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是它让中华子女能坚挺脊梁,傲然面对一切强敌;是它让中华子女能痛定思痛,励精图治,终于君临天下,让万国来朝。

读史观世,我们近世的百年沧桑与这三百年又是何其相似:我们民族的苦痛与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我们的入侵者也更是如狼似虎,但所幸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比祖先的更加铁骨铮铮。一国之民有如此沉痛之历史,一国之民有如此雄厚文明之积淀,一国之民有如此百折不挠之精神,这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会遥远吗?

看哪,我们中华的赫赫伟业在世界的东方正喷薄欲出,而我们的民族就是传说中那只浴火重出的凤凰!我想,这就是作者如此呕心沥血作此痴事的惟一期盼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