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明朝历史明朝开国演义>第094回 李元帅奉诏北征 韩御史上疏直言

明朝开国演义

作者: 徐渭

第094回 李元帅奉诏北征 韩御史上疏直言

诗曰:

为将虽然拥节旄,威名却不在弓刀。
奇功早定风云略,胜算先成虎豹韬。
六国势分亏借箸,八千人散赖吹箫。
若无张主轻来去,难保头颅不被枭。

却说李坚、宁忠、顾成三将,奉耿炳文之令苦战张玉、朱能、谭渊等将,已讨不得半点便宜,忽听得东南二营破了,燕兵又从后营杀入,主帅已逃回城中去了,心下十分慌张,哪里有心恋战?要退入营中,见营中兵将已鸦飞鹊乱,料难镇定,只得望刺斜里各自逃生。

李坚虚晃一枪,竟往西山,要逃入城去。不期转过山嘴,忽山凹里冲出一将,手执铁棒,劈头打来。李坚急用枪招架,那铁棒却不落下来,早掣回着地一扫,将马脚打断。马倒了,将李坚掀下马来。这将却是薛禄,忙用铁棒掣定,叫跟随用绳索缚了解回。这边李坚被擒,不料那边宁忠、顾成要逃走过河,亦被燕将捉住。其余兵将,莫不受伤。

这一阵,斩首三万余级,获马二万余匹。战场尸横满地,溺死于滹沱河中者无算,逃入城中,不及十停之二三。此时耿炳文逃在真定城中,收拾残兵,紧守四门,不敢再战。

燕王挥兵围城,攻打两日不下,道衍因对燕王道:“燕之得天下,不在此城。请还师北平以休养兵力。”燕王以为然,遂收兵舍之而去。按下不题。

且说耿炳文兵败之信报到朝廷,建文帝听知大惊,因问群臣道:“耿炳文宿将,领兵三十万征进,北平不过一隅,为何一败至此?”黄子澄道:“胜败兵家之常,偶然失利,陛下不必深忧。若再调兵五十万,以天下之力剿制一方,众寡不敌,燕王自成擒也。”

建文帝道:“耿炳文既败,不可复任,不识谁堪为将?”黄子澄道:“曹国公李景隆,文武全才,可当此任。陛下前日若用李景隆去,必无今日之败矣。”建文帝深信之。遂召李景隆陛见,赐他斧钺,使得专征伐。师行之日,亲饯之江干。

自北平起兵之时,已赦教谕程济出狱,以其言验,升为翰林院编修。今遣景隆为将,遂诏充军师,护诸将北征。程济辞道:“臣之术数,不过前知祸福,实非有经济之才。恐滥处师中,无济于用。乞陛下另选贤能,以当大任!”建文帝道:“祸福既能前知,则胜败自在掌握之中,卿幸勉为之,勿辞。”程济只得受命而去。又传诏镇守北边诸将,各发兵征北平。

有人告大宁宁王潜与燕王合谋,有事成中分天下之约。因降诏削宁王护卫。监察御史韩郁因上疏奏道:

臣闻:“亲其亲,然后可以及于疏。”此语陛下讲之有素,奈何辅佐无人,遂令亲疏莫辨?今夫诸王,以言其亲,则太祖高皇帝之遗体也;以言其贵,则懿文太子之手足也;以言其尊,则陛下之叔父也。彼虽有罪可废,而太祖之遗体可残乎?不可残乎?懿文之手足可缺乎?不可缺乎?叔父之恩之亏乎?不可亏乎?况太祖身为天子,而一日在天,遂不能保其诸子,使迂儒苛求,以致受祸,

则其心宁不怨恫乎?!臣每念及至此,未尝不为之流涕。此岂陛下不笃亲亲哉,皆残酷竖儒持修刻之偏见,昧一本之大义,病藩王之太重,谋削夺之,所以至此也!

彼其进言,不过曰:“六国反叛,汉帝未尝不削;二叔流言,周公未尝不诛。”一言耸动,遂使周王流离、播迁,有甚于周公之诛管、蔡。况周王既窜,湘王自焚,代王被迁,而齐王又废为庶人,为燕计者,必曰:“兵不举,则祸必加。”则是燕之举兵,皆朝廷激变之也。及燕举兵,至今两月,前后调兵不下数十万,乃日闻丧师,并无一矢之获。何谋削夺则有人,谋残骨肉则有人,及谋应敌除患则无人?谋国如此,谓之有谋臣可乎!

当今之时,将不效谋,士不效力,徒使中原无辜赤子,困于道路,迫于转输,民不聊生,日甚一日,而帷幄大臣,反扬扬得意,竟以削夺藩王得计者,果有心哉!陛下此时,若再不悟削夺之非,异日必有噬脐之悔矣。俗语云:“亲者割之而不断,疏者续之而不坚。”伏愿今垂洞鉴,察兴灭继绝。释齐王之四,封湘王之墓,还周王于京师,迎代王于蜀郡,俾其各命世子持书劝燕,以罢干戈,以敦亲戚,则天下安而国家靖矣。

建文帝览表,虽则感动,然行之恐燕王未必便退,故置之不问。次日,都督府断事高巍亦上表奏道:

昔贾谊有言:“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众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国少则无邪心。”此真制众侯之良策也。为今之计,莫若师其意,勿行削夺之谋,而行推恩之令。命秦、晋、燕、蜀四府子弟,分王于楚、湘、齐、兖;楚、湘、齐、兖四府子弟,分王于秦、晋、燕、蜀,其余比类皆然。则藩之权,不削而自弱矣。

建文帝见奏以为奇,因降诏命高巍参督李景隆军务。

却说燕王自还兵北平,这日与道衍商量南征计,道衍道:“朝廷不以北平为意者,以天下之兵众也。今若以一方之寡,而往敌天下之众,是寡劳而众逸,非为胜算。莫若声言靖难,而且自展疆域,则彼必劳师而远来,师劳则疲,自就于弱;我展疆域则地必广,地广则我日就于强,然后一举而渡淮涉江,孰能挡之?则大事成矣。”燕王大喜道:“此论甚妙。但广地而大宁最要,不可不取,然取之无名。”忽闻朝廷有诏,削宁王护卫,因又大喜道:“此天赞我也!”忽又闻朝廷拜李景隆为元帅,领兵五十万北伐,师已至德州。燕王因大笑道:“李九江膏粱竖子耳。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怯刻而自用,况又未尝习兵,见阵而辄怯。今朝廷以五十万兵付之,是自丧之也。”

忽又报朝廷诏各镇守诸将,发兵征燕,故辽东守将江阴侯吴高,已发兵围永平。燕王听了,谓诸将道:“我欲取大宁以自广,但无故出师,大宁守将刘贞、卜万等,必惊而设备。今吴高来侵永平,吾欲借救永平之名,而便道暗袭大宁。不知诸将以为何如?”诸将道:“吴高之围永平,势非危也。而李景隆大兵已至德州,其势必压北平。大王兵出,而李师猝至,却将奈何?”燕王道:“李景隆虽奉诏而来,然中心实怯,闻吾在此,必不敢至。彼不至而吾往攻之,必不能覆其全师。莫若借援永平之名,吾率师自出,彼闻我出,

必悉众来攻北平。俟其深入,吾回师法之,彼时坚城在前,大兵在后,彼虽欲走而无路,必成擒矣。”

诸将道:“大王妙算,固深得其情,但恐北平兵少,不足挡景隆之众。”燕王道:“城中之众,以战则不足,以守则有余。且世子能推诚任人,足以御敌,不必忧也。”诸将道:“北平纵无忧,而卢沟桥乃北平之要地,亦须命将守之。”燕王道:“今吾之出,欲诱景隆之深入。若守卢沟桥,则景隆何由屯兵于城下而受困哉?诸君勿忧,我筹之熟矣。”遂吩咐世子守城方略,而竟率大兵出援永平矣。只因这一援,有分教:

进得雄疆,退擒大敌。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