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民国陈氏家族全传>2.奉命主政江苏2.奉命主政江苏

陈氏家族全传

作者: 李西岳、苏学文

2.奉命主政江苏2.奉命主政江苏

江苏省铜山区的微山湖,常因山东省东南部山洪暴发,泛滥成灾,殃及徐州东 部。六七十年前,已有人主张沿微山湖筑堤,因山东地区人反对,江苏无决心,一 直遥延下来。1935年夏,黄河南岸在山东境内董壮决口。当时主政江苏的陈果夫即 利用这一机会,先派民夫协助山东鱼台筑堤,然后在徐州区征112万人,规定自备1 2天伙食,限12日内沿微山湖赶筑长达100公里的长堤。堤工完成之日,黄河决口之 水正冲到堤边之时,徐州区始免受水灾。又由于江苏省已疏浚了六塘河及其他水道, 又筑了1200余公里的堤防,这支万马奔腾的黄水,经过微山湖而流向六塘河,再分 道宣泄,水路畅通,沿堤人员日夜防堵,无时松懈,故江苏省受害极轻。黄水退后, 为使堤防维持永久,又雇工整修。当时,蒋介石召见陈果夫,问损失如何,陈果夫 报告的损失数字几乎小得使蒋介石不能相信。说:“何以外面都说江苏损失惨重呢”? 陈果夫回答:“他们只是‘想当然’罢了!我们事先有防范,所以能避免损失。”

江苏微山湖堤防筑好后,当时省府同人常常提心吊胆,惟恐新筑的堤不坚牢, 会出毛病。当年阴历中秋那天,陈果夫正在南京,中午时,从气压的感应中,觉得 有发狂风的可能,就打了一个电话给省府秘书长罗佩秋,要他立刻打电话给邵专员 说:“今晚可能有狂风,须转所属,加紧堤防,不可贪图佳节,有所疏忽。”陈果 夫有此念时,气象台尚无狂风警报,及至晚7时,竟一言偶中,突发狂风。幸事前关 照,沿堤多数区域能奉命唯谨,仅仅有一处,因过节疏忽决了口,得到各方协助, 一夜之间也就堵住了。邵专员后来对陈果夫说:“自此以后,省府命令,徐属人民 绝对服从。因为地面上的黄水,何时流到徐区,尚能推算得出。但天上的风,何以 亦能预知?人民从此敬佩而信服。”江苏省府也因为这件事,增加了不少威信。有 了威信,政令推行,就方便得多了。

陈果夫奉命到江苏省主政,其主要使命之一即为配合导淮。江苏省建设厅会于 1934年春问,试用征工办法,疏浚江北河顺利成功。越年,导淮委员会办理张福河 工程也获得相当经验,故建设厅提出导淮人海工程计划时,省府同人即信此一计划 可如期完成,其经费部分呈准上级发行公债2000万元,导淮受益,全在江苏,楚弓 楚得,蒙其利者是江苏。导淮人海工程完工之日,陈果夫抵淮阴视察,在淮阴等六 县欢迎会上发表演说,以导淮之完工,证明人力之伟大,更证实有志竟成,事在人 为之至理,希望更进一步,群策群力,继续建设,并作《导淮入海歌》:

“淮河!淮河!利我江北乎?害我江北乎?全在我江北人能力如何。我有能力, 水为我用;我无能力,我为水用。我善用我力,淮力为我操纵。导淮人海,要将西 水导入东海中。大水为我害,大旱亦收灌溉之功。大家齐用力,为了大家安乐与年 丰!大家多用力,为了永久安乐与年丰。”

抗战爆发后,导淮委员会西移至重庆。翌年,淮域全部沦陷,导淮业务,遂陷 停顿。其时,后方军运繁忙,国民党政府正谋改善水道交通,以利运输。陈果夫商 请经济部就长江上游南岸之重要支流,如綦江、乌江及赤水河各水道,由导淮委员 会规划整理,实施航运工程,免使导淮委员会人员星散而有为国家出力的报国机会, 且使这批水利技术人员,均得藉此增进水利工程的实际经验,寓训练于工作之中, 为国家培植水利建设人才。计划决定后,即与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商定,由导淮委员 会在綦江施以渠化工程,兴建闸坝,为举办水道渠化工程之示范。在乌江及赤水河 施以导疏工程,平险滩,免盘驳,以利航运。导淮委员会所整治的工程,如下:

(一)綦江工程:綦江源出贵州桐梓县境,至四川綦江县赶水场,始有舟辑之 利,下经三溪镇,纳浦河之水人江津境,而汇于长江。赶水江口凡135公里,流疾滩 多,航行艰困,一舟之载量,不过5吨。其间经过石、羊蹄、二垌之滩险,且有盘驳 换船之烦。支流浦河肉三溪达蒲河镇,水源更涩,冬季水枯,或竟断流。而江及蒲 江上游,铁煤产量丰富,尤赖水运畅通,以利输给。导淮会民国27年冬设专局整治。 造民国32年春先后兴建通船闸,并附以揽河大坝各十有一座。第一期工程就江干流 上游在石、凌晨蹄、二响附近,各建闸坝一座,即可免除盘驳换船之烦。并整理险 滩,开挖河床,清除礁石原33,600公方,建筑了顺坝19,200公方。在浦河兴建闸 坝三座,使该河段施以渠化,各船闸闸室净长66公尺,净宽9公尺。(羊蹄闸,因受 基础限制,净宽7.2公尺)。揽河大坝以河床地质较劣,均用堆石式。第二期工程 就綦江干流中下游兴建闸坝六座,施以渠化,各船闸闸室净长60公尺,净宽12公尺。 揽河大坝因河床地质较佳,均用重力式。并在綦江县城附近之闸坝,利用坝之上下 水位差,加建水电厂一座,以供应沿江县城郊照明之需要。原定计划尚须兴建闸坝 15座以达江石。惟政府拟有修筑铁路联运之议,故从缓建。民国34年,抗战胜利, 移交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接办管理。

(二)乌江工程:乌江导源于贵州省之乌蒙山,东流横贯黔省北部,至龚滩, 折向东北流人川境,经彭水至涪陵而注人长江,为长江上游南岸之重要支流,亦为 I;D黔水道之一,其间险滩甚多,航行处处受阻。民国28年,导淮会设局整治,测 勘水道各处滩险,并实施工程,轰除滩险73处,在水上者119000余公方。水下者29 000公方。绕道94处共长28300公尺。绞关19座。使该江自龚至涪陵间约200公里间, 险已夷,阻已通,运量大增。

(三)赤水河工程:赤水河亦为长江上游南岸重要支流之一,系川临运黔要道, 并为军运孔道之一。民国31年,导淮会设局整治,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测勘资料, 择要施工,概以炸除的滩险,除去浅段为主;修辟绕道及丁坝、顺坝、潜坝之导工 事为辅。计全河工程已除险十之八,去浅十之七,缩短全程航行时间1/3。嗣以抗 战胜利,移交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接办。

綦江第一期渠化工程兴建的五闸坝,陈果夫分别以“智”、“仁”。“勇”、 “信”、“严”五字,冠为闸名,以示战时应具之武德。“大智”闸完工后,陈果 夫亲撰“大智船闸碑记”,勒石,树闸旁,以纪其事。

陈果夫谓綦江水利工程之完成,对于航运、生产与经济.以至四川全省,关系 至大,綦江将为“新四川之源泉”。依其个人理想,有其可能实现之途径。陈果夫 在《綦江为新四川之源泉》一文中,陈述其见:

綦江本流与支流之上游,产煤铁颇富,可供钢铁厂之用,为中枢所重视。对倭 抗战之第2年,乃命导淮委员会在綦江本流与支流建造船闸,以利煤铁之运输。自开 工以迄于今,历时四载,已完成船闸七座,显著困难,已可解决;然此特初步之成 就耳;在低水位时期,尚未能畅行无阻也。依照导淮委员会之原计划,全江须建船 闸25座,除以完成7座外,尚须添建18座。若能全部完成,则汹涌之势,可不再见, 舟揖往来,咸庆安澜。不但将来炼钢铁所需之煤铁,可以源源供应,即盐布等上运 货物,亦便利畅行。更伸论之,自江之源,至江之口,生产供给,可以自如,而江 之两岸,尚有其他丰富资源,因交通便利,竟相开发,产量增加,价格下降,消费 者交蒙其利,数百里綦江流域之经济,顿改旧观,亦自不难。

綦江船闸工程之完成,对于綦江航运,秦江流域之生产与经济,以至四川全省, 关系重大,略如上述,依予个人之理想,其可能实现之前途,试列举如左:25个船 闸建设完成之后,每闸均有一坝,其水头相差,自4公尺至6公尺,每一坝之旁,均 可设一水电厂,其发电自400匹马力至1000匹马力不等,总计不下于10000匹马力。 至是电的供应,既极便利,綦江及蒲河两旁,可设无数之小工厂,其出品不但可供 应四川,又可以小轮由长江下驶,运销江、浙及外洋。

沿綦江两旁之工业发达程序,其初期当广设小钢铁厂及机器厂,然后榨油厂、 罐头工厂、颜料油漆厂、制药工厂等相继设立,数亦可观。

綦江一带,素以产橘柑称”。将来因政府之提倡,及运输外销之便利,人民皆 乐于种植,橘柑成林,10年以后,下江各地,旧为“花旗橘”所倾销之市场,由綦 江出口取而代之。

綦江上游,桐漆产量,本亦可观。今后因运输便利,大量增植,桐油厂油漆厂 应运而生,同时,因炼焦厂所产生之油胶中提出之各种颜料,故又有颜料工厂,成 为颜料油漆工业区。

秦江渔业素不发达,自船闸筑成以后,湍急之水归于平静,鱼鳖虾蟹之殖,乃 成为自然之趋势。产量既日增,除外销之外,并以过剩者做成罐头。制鱼鳖虾蟹罐 头之公司,尚可兼制橘子汁、橘子酱一类之罐头物品,一视当地各种制造原料在各 季节中之供应情形而定。

秦江上游兼为出产药材之区域;在另一方面,因钢铁厂发达,炼焦厂赤随之而 兴,于是中药之农产原料,与西药之化学原料,均能齐备,制药工业之发达,自在 意中。

秦江本流与支流共有159公里航程,其因水运畅通之结果,航运活跃,商贾云集, 工业品之质量时有显著进步。入晚沿江一带,各式电灯,如星罗棋布,普放光明, 如从飞机上下望,拟诸欧洲之莱因河、太晤士河,其夜景或亦不过如是。

有一部分比较重要之工业区,通驶电车,其地势较高之田亩山地,且有以电气 灌溉者。

因人口增加,教育亦日渐发达,尤以工业教育为最,其次则为农业教育。各地 学生慕綦江工业农业学校富有实习机会,咸负笈来学。綦江水闸工程及各种工业, 则大多由电影制片公司摄制成片,运各地放映。

凡观光或道出綦江者,晓然于水利工程收效之宏,往往归请本地之政府当局, 兴修水利工程,十数年间,四川各水道,纷纷建筑船闸,并于沿江各地开设水力发 电厂,开发矿藏,兴办工业农业渔业,生气蓬勃,俨如泉涌。数十年后,四川各水 道均可畅行无阻,由重庆北上至陕西。甘肃,或南行至贵州、云南均可以小火轮上 下,毫无危险。即江、浙一带,泛滥之患,永不再发,亦受四川之赐。百年以后, 历史家推究新四川之建设与文化进步之原因,一致认定綦江为发祥地,爱名之日: “新四川之源泉”。

《水利法》1942年7月7日公布,在制定时,陈果夫提出治水的意见。陈果夫主 张“江河各巨川及湖泊,应依寻常洪水流源所及,与洪水停蓄所需之范围,制定界 限。在分界之处,得建筑坚固之防水堤,确定堤外准人民种植,堤间之地,一律禁 止私人耕种,已放垦者由政府发行地价券,收归国有”。陈果夫的主张,均列人 “水利法”。此为废田还湖计划的重点。

陈果夫各种有关水利建设的言论中,综合起来为“水力建国之全国水利建设”、 “中国大陆地势,西北高于东南,全国各大河川大半流向东南入海,其水源常自西 北而无蓄积,致东南有多余水量,易致水患,而西北常患干旱之灾。若能分配平衡, 则东南平原不致患水,西北高原不致患旱也。为国家长治久安计,每一河道应有详 密计划,务使自上游至下游之水,均能尽其利。在山地高原之河道,如何兴建蓄水 库及发电厂,利用水之冲激力,使水力电源,能协助工矿业之发展。如何兴建灌溉 渠道及水闸等,利用水之渗透力,促进农田之生产。又如何改善及渠化河道,利用 水之浮载力,使航运畅通,以协助交通之发达。如一河道有一河道之详尽计划,10 年努力.庶可使国家建设突飞猛进也。自夏禹以来,中国治水,均以排洪水为能事, 今则洪水之泛滥,不应看得太重,而着重于利用水之三种能力,以建设国家,若三 者同时建设,则洪水自然可以免除。”

陈果夫在J942年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周年纪念会中,以该会常务委员的身份,发 表《水利的积极意义》的讲词中,说明水的三种力量的运用,才是“水利”:

我认为讲究水利,一定要懂得水的三种力量:第一是渗透力,第二是冲激力, 第三是浮载力。这三种力量都能尽量利用,使它发挥到最大的效用,才能算是水利。 就冲激力来说,还未能尽量的发挥利用。总理在民生主义中,曾经说过单就西南一 部分水利来计算,可得1万万匹马力的发电,每匹马力,可抵8个人力,就等于8万万 的人力。但人力每日只能作8小时工作,而电力则昼夜不停的24小时工作,比人力工 作的效力,可加多3倍,因此1万万匹马力,就可以抵24万万人力,以全国有2万万匹 马力发电来计算,至少可以增加40万万人力,这种力量,是何等的伟大。至于浮载 力,就是利用水力来运输,这一点我们也未能尽量利用。譬如长江水运,算是最好 的了,但能行驶大船的,只有宜昌以下一段,能行驶浅水船的,也只有宜昌、重庆 一段,至于重庆以上,虽然亦可行驶小船,但一遇到枯水的时候,便发生问题。国 内的大河很多,因为水量太浅,或过急的关系,航运并不十分发达。但考察各个河 道,都非常之宽,假如水量平满,几千几百吨的大船,都可以行驶。可惜许多有用 的水,未能储蓄起来,尽量利用,听其流诸东海,以致枯水的时候许多河道便不能 行船,这都是我们利用不得法的缘故。其次是渗透力,利用这种力量,便是灌溉。 例如需水的地方,都能尽量开渠灌溉,使江河的水,用余之后,再流到东海,这样 就可以增加多少万万人力。假如我们尽量的来利用水力,照我的估计,全国至少可 以增出100万万人的力量,这种人力的增加,并不是生小孩子在人口方面的增加,乃 是人来利用水力的增加。现在国家之富,不在人多,而在力量大,此种力量,不是 人而是物,这是单就水利一项来看。已有可观,虽尽毕生精力,亦作不了。

前在江、浙的时候,一般谈水利者,多半是以防祸为目标,是一种消极的水利, 也可以说是一种治标的办法。到了后方,把整个的水道观察一下,觉得以前那种观 察是错误的,如果一个河道不只是在一国之内,以致上游与下游各有其用途,而不 能互相调剂,这姑不必论,可是我们是一个大国,许多大河都在国内,既无国际关 系的阻隔,又无天然环境的限制,但不能相互调剂,善为利用,往往上游闹旱灾, 下游就闹水灾,这就是利用不得法,也就是水未能尽其利的缘故。假如水大的时候, 在上游许多曲折的山谷中,作许多蓄水池,逢到天旱的时候,就把所蓄的水放出来 灌溉,就不致有旱灾了。同时,因有水池的调剂,又可以发生像洞庭、鄱阳两湖那 样宣水的作用,把水缓缓的放出去,下游也不致有水灾了。山谷中如果有很多蓄水 池,使它友生一种分水的作用,则附近许多小河里面的水量也可以加大,而有航行 的便利。而且又可利用宣水时候的冲激力,建造许多水力发电厂,不仅节省人力, 许多偏僻的地方,也可以享受电气的利益,这岂不是一举数得的事情吗?今天是民 族健康运动开始宣传的一天。谈到民族健康,吃水是一个大问题,现在一般民众吃 的水,多半都不清洁,如果山谷中有蓄水池,在池的旁边做一个简单的沙滤池,仿 佛像一个公井一样,大家都到这里来取水,则饮水也可以清洁了。从前许多人倡废 田还湖,实际上如能注意蓄水,又何必费这一番力量呢。我国有许多地方土壤都很 好,就是因为水利不发达,都变成废地,以致粮食减少,甚至每年还要向外国买粮 食来吃,这是一件很惭愧的事。如能倡导蓄水,不但灌溉田地,且可利用水塘来养 鱼。这样一来,就是上游水急的地方,或是山里的居民,也都可以吃到鱼,对于营 养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点,希望研究水利的人也能够注意到。

陈果夫认为黄河的本身,照事实上说,中间的一段河道,老是改道,现在可否 用人工的力量来把它汇人一个正当的河道,这问题如依试验的结果,用人工的力量 来举办,可以证明不是不可能的。现在黄河中段,仍需利用黄河故道,不必照淮河 办法去另找低地。主持的机关,不论中央或地方、只要有决心,预先规定好计划, 不怕它有几千万土方工程,假使每年做多少,那末,几年来也可以做好了。拿江苏 导淮人海的办法来比例,已经做好了一千几百万土方工程。故希望黄河这很大的工 程,也都用人工来改道,不使黄河自由冲突,演成种种惨状。如果成功了,不是黄 河流域便安逸了吗?否则,黄河泛滥,导淮所有工程,完全白费。因此,凡学工程 的人,都可以为黄河研究出一个办法,至于主持全国水利者,关于黄河问题,更当 一致势力,只要有决心,什么难事,都可以做到的。

治水需甚多人力与财力,陈果夫特上书蒋介石,提出水利兵工兴办水利事业, 积极兴建全国水利事业:“水利建设,关系国民生计甚大,……务请特定办法,积 极进行。今统盘筹划,拟仍从导淮人手,以导淮工程可利用英庚款,将人江水道整 理完竣,再利用土地整理后之增益,作上游及其他工程之需。至其人海水道亦极重 要,而工程浩大,不能不另筹款,拟请钧座设法利用美麦借款,依照去年果夫所拟 调节民食方案第三项之办法,发行特种钞票,作为基金,另行编练10万水利工兵, 以开辟之。在一年之内,完成此人海水道,再以此项工兵移至黄河南岸,自河南荣 泽至山东济南之间,修筑大堤(即将原有之堤加宽加高)以绝黄河南迁之后患,以 一年半为期(黄河下游之疏浚工程,可利用英庚款办理):再调此工兵至江苏,开 辟新运河(自陈家港至南通之角斜)兼筑海堤,在半年内完成之,以增加江苏东部 之富力;再将此工兵一部分调往绥远,一部分调至陕西,作开渠疏河之工程,一以 分黄河之水势,一以辟西北之荒原,定期一年完成。然后将全部水利工兵屯垦于西 北多旱之处,酬以金钱。土地及农具,使其子子孙孙,勤于水利。照此计划,如能 在四年之内逐步施行,以革命之精神,作非常之建设,全国水利不难具相当规模, 而西北、东南均蒙实惠,国富因之增加,民生赖以安定。”

陈果夫当时反对治水非先治下游不可的成见,必须上下兼治。抗战开始后,陈 果夫到汉口。1938年1月,奉派担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自汉人湘到芒江就职,沿 途观察水利。陈果夫说:“由湘西、黔东而东流之水甚多,然山谷中绝少筑有水利 工程,蓄水防旱者。大河道中,亦未见筑有闸坝,以利航行。有水而不能利用,故 居民永远贫乏。加之接近城镇河道之处,森林几已砍伐殆尽,所谓辰杉,须由深山 运出,再经若干年之后,恐将绝迹矣。湘黔山僻之地,实蕴藏富庶之区,岂水利与 森林之建设,竟不为人所注意哉。”益坚其主张,治水必须上下兼治。又说:“我 在最初担任导淮工作时,就反对那治水非先治下游的成见。后来我经过湘西、黔东 及四川各地,又做过江蒲河流域的工程而后,更觉得治水非上下游兼治不可,形成 我对于治水的一个主张。水与旱相反而实相成,上游患旱,就因为下游患水,反之 亦然。所以上游的水若能积蓄起来,则上游也不致患旱,下游亦不会成灾,双方都 有利益。我现在的治水主张,认为每一条河流的工程,必须上下游兼治,要利用其 全部水量,使水的冲击力(即水力发电),浮载力(即航行)、渗透力(即灌溉), 都能尽其用,尽其力,才算把水利发挥殆尽,才能算得的兴治水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