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民国剑桥中华民国史>Ⅰ战争初期,1937—1938年

剑桥中华民国史

作者: 费正清

Ⅰ战争初期,1937—1938年

西安事变后几个月中国共双方代表达成的协议,在1937年8 月13日上海开战后 于8 、9 月间公诸于众。这些协议奠定了战争初期国共关系的基础,并在整个战争 期间名义上保持有效。中共同意:(1) 为实现孙逸仙的三民主义而奋斗;(2) 停止 武装暴动、苏维埃运动与强制没收地主土地三项政策;(3) 取消现存的苏维埃政府; (4) 取消红军称号,并将军队交与中央政府指挥。作为回报,国民党允许中共在几 个重要城市设立联络处,出版《新华日报》,并指定代表参加它的两个主要咨询机 构。公民权利扩大了很多,政治犯被释放了,并给新近“统一起来”的地区与军队 发放薪金,以补助其行政与军事开支。

战争的爆发改变了所有中国党派的政治和军事环境,并迫使中国共产党人从根 本上重新考虑他们的一切重要政策、战略和战术。在战争头一年半时间内——从卢 沟桥事变到1938年11月六中全会——党中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统一战线,特别是中共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关系问题。

2.军事战略和战术,包括与国民党军队和其他军队协同作战的问题。

3.领袖和领导权问题,特别是毛加强他对张国焘(1938年4 月逃向国民党)和 王明(陈绍禹的化名)的地位的努力。

在这18个月中,决定政策和围绕它们而展开的争论在党的几次重要会议上公开 化了(见表15)。到1939年初,这些问题已得到澄清,虽然并未完全解决,而在这 些领域内以后的种种发展都可以回溯到这个基本点。此后这样高层次的政策讨论会 的次数大大减少;甚至1942年的整风会议和1945年4—6月的七大也只宣布政策而不 辩论政策。这种现象无疑反映了毛主义领导权的巩固,但决不表明党内已经达到一 致和充分和谐了。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