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民国蒋经国密码>046. 轰动一时的婚外恋情

蒋经国密码

作者: 郭晨

046. 轰动一时的婚外恋情

相识赣州市,结缘赤珠岭

在朝气蓬勃的“青干班”里发生了一桩风流韵事,轰动一时。这就是蒋经国与章亚若的师生恋。

章女士比蒋经国小4岁,曾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之后接连与三位男人交往均不理想。到赣南时,她已26岁,打扮入时,脸美身也美,再加上思想开明,多才多艺,善于辞令和社交,浑身上下透出一股令异性倾倒的青春魅力,肉眼凡胎的蒋经国当然会注意到她。这是一段机缘造成的姻缘,很难说是造化成人还是造化弄人。

章亚若的父亲章贡涛曾在江西省教育司任职,辛亥革命后曾在北京法政大学攻读法律专业,毕业后曾任北京市政府秘书,后回到江西奉派为遂川县县长,1923年去萍乡任赣西税务司长,至1926年回南昌布右营街大宅院,开始挂牌做职业律师。

章贡涛服务于教育界多年,后又学法律长期做职业律师,且经历了清末、民国许多兴亡事,养成了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和疾恶如仇、扶善抑暴、藐视腐败、伸张正义、以法处事、悉心教育后代的“职业病”。经他调教的子女,如章懋兰、章亚若、章浩若、章瀚若,均继承了他的品格和才学,成为效力于国家民族的优良之才。

章亚若的母亲周锦华,身材颀长,一双小脚,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显出灵气。她为人善良,和气好客,家中常有平津沪等地流亡青年与章亚若叙谈,她都视若近亲,热忱相待,是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性格倔强刚毅,自尊心很强,遇事不愿求人,勤俭耐劳苦度岁月。在这方面,章亚若很像她。

章亚若生于1913年,排行第三,家中佣人称之为三小姐。章亚若是一位追求新潮和开放型的女子,在与蒋经国认识前己结婚8年,并育有两子。其夫唐英刚因不满其同上司有风言风语传出,故与之分居,不久软弱的唐英刚因落水得病而病逝,章亚若成了小寡妇。

章亚若是南昌美国教会兴办的西洋式的葆灵女子中学初中毕业的,因与唐英刚结婚而辍学。抗战初期,章亚若考上江西省高等法院工作。南昌陷落后,章贡涛因肺病缠身,不能逃亡,便决定把全家老小七八口人,托付给三女儿章亚若,会同二姐章全秀一家老小和已成亲的外甥陶俊,包船去赣州。那里还有大儿媳吴霞的哥哥吴骥一家。吴骥又是省保安司令部新兵督练处副处长,遇事也有个照顾。

章亚若和表哥陶俊领着两家老小逃难到赣州,住进一幢老旧且不大的房子,大约有四五间居室。她家有五口人,她本人、母亲、弟弟、妹妹和她一个侄子。为解决家中生活的困难,亚若便与母亲商量出去找工作,免得乱世柴米油盐一日数涨,坐吃山空。不料她去找了几个招聘单位,人家一听她是结过婚的寡妇便摇头。她十分气愤,却又无法改变人家对自己的歧视,懊恼中她心生一计:隐瞒婚姻史,装成一个大龄未婚女子,由于她长得少兴,小姑娘模样,谁也看不出来。她要两个儿子改唤她做三姨,弄得儿子们许久莫明其妙。

章亚若隐瞒婚姻史后,找工作仍不顺利。半年后,蒋经国就任赣州专员,吴骥也由新兵督练处副处长转任赣州行政区保安司令部的副司令。吴骥告诉她,专署和区保安司令部以及下属单位最近要招聘一些工作人员,青年男女有文化有才学的都可去应试。如章亚若同意,他吴骥可为她出具推荐信。章亚若听了好高兴,决定选自己喜欢的机关去试试,但她倔强自尊不愿借吴骥的推荐,进入工作单位,那样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被人看不起。她要自己去考,她要以未婚女子的身份去考。希望吴骥为她保密。吴骥表示理解。

过了一段时间,专署机关果然出告示要招聘几名文书。章亚若写了一封哀婉的自荐信,寄给专署领导人,要求应试。专署主任秘书徐君虎看到了她的信,深感同情,但又发现她学历太低,不合要大专以上资格的要求。不过,他还是见了章亚若。章亚若爱美爱打扮,那天,她未改平日时髦打扮,甚至更加着意浓妆淡抹了一番,大波浪卷发披至肩膀,穿一件紫色碎花旗袍镶上咖啡麦芽滚边,更衬出她曲线动人,一双精致的高跟鞋使她走起路来袅袅婷婷,把她的身材脸蛋衬托得更加亮丽妩媚。但她失算了,跟她谈话的对象偏偏不欣赏这套作派。留学苏联过惯了十几年“革命生涯”的徐君虎一见就紧皱眉头,认为章亚若美得风骚花哨,这样的娇小姐怎能吃得了专署工作那种苦?学历又低,算了,他敷衍了几句,便要章亚若回去等消息。章亚若走前已知道自己的衣着打扮碍了事,便再三表示自己一定能适应专署血与火的工作,要求允许她参加考试,如考得不行自认惭愧,希望能给她一次机会。

此人不识君自有识君人。蒋经国从崇义县视察回来后,徐君虎向他报告了招聘文书的情况,其中也谈到了章亚若。蒋经国看了章亚若的求职信很表同情,并被章亚若在信中表现的文笔才气和娟秀好看的字体所吸引,故要徐君虎同意她来考。至于学历太低嘛,专署缺个图书资料员可让她做做看。这样,章亚若便来参加了应聘文书的考试。成绩虽然不错,亦只能补资料员的缺。对此,失业久了的她十分高兴,终于能在新专署为新赣南建设效力,实现她的人生价值,实现新的自我。什么职务,她不计较,决心把它做好。

章亚若把专署的资料室整理得面貌一新,许多进步书刊和她姣好的面容、热情的服务,吸引专署干部们频繁进进出出,为干部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充实而又高雅的内容,紧密配合了蒋经国建设新赣南的要求,深得蒋经国的赞赏。

在救护被日机轰炸造成平民百姓伤残的工作中,章亚若也不怕脏、不怕累,和男干部们一样,抬担架,背重伤难民,来往于救护站,令徐君虎刮目相看,在专署干部大会上受到蒋经国的表彰。小蒋当着众人的面说:“章亚若是位好同志,我多次看见她勇敢忘我地参加救护工作,使我感动。她为公署的全体同志,特别是男同志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向她学习!”不久,蒋经国量才使用,把章亚若调至专署下属的抗战动员委员会任文书职,实际做抗战动员工作。

这个动员委员会由蒋经国的留俄同学、专署四大秘书之一的周百皆任总干事,负具体责任。周是位学者型的大哥哥,待人和善、热忱,为人忠厚,正义感强,办事也公道。他手下有几位积极效忠抗战动员和新赣南建设的中共地下党员及外地来的爱国青年,都和他关系融洽,合作愉快,工作颇有成效,深得蒋经国的垂爱和倚重。

章亚若在动员委员会工作如鱼得水,十分活跃。无论是上街宣传,还是写文章、下县下乡镇做抗战动员和“三禁”演讲,她都积极参加。练歌、写标语她更是件件不落。她长得一表人才,又能唱、能演、能写,并且有演讲的才能。“动委会”和“宣慰会”的同事们一起上街,向群众宣传抗日,只要有她在场,宣传气氛就特别活跃,观众也特别的多。逢到敌机空袭,她总是勇敢地去抢救伤员。

小蒋也常常来凑热闹。他喜欢和青年人在一起,他自己也是个30岁的年轻专员。章亚若在动员委员会的几个月里,和会内及由动委会联络的许多年轻人相处得已很熟了,和蒋经国也接近了许多。

章亚若十分钦佩这位公子,认为他有才干、有魄力。每当蒋经国发出什么号召,章亚若都是热烈响应,踊跃去干。

章亚若还十分赞赏蒋经国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胆略,他走马上任不久放的“三把火”——禁赌、禁烟、禁娼,以及他宣布的“除暴安良”的政令,都深得赣南人民的心,也深得她的心。

蒋经国一声令下,章亚若就带头积极行动起来。她上街刷标语、作演讲,宣传“三禁”的意义。她的行动,逐渐传到了蒋经国那里,得到了蒋经国的赞许。为了表彰这位热血女性,他亲自动手撰写了新闻报道,在《正气日报》上发表。两心互动,章亚若也越来越仰慕蒋经国,她将报纸上登的蒋经国的照片,一张张剪下来贴在自己的寝室中。像现在的小青年崇拜明星一样狂热。

小蒋果断地处理了两个非同一般的赌徒——江西省吉泰警备司令赖伟英和专员公暑军事科长杨世昌两人的太太,罚她们到赣州公园新建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罚跪三天,上下午各三小时。不久,他又处决了违反吸毒禁令的原南昌大陆银行傅于庭的公子等五人。这两件事对全赣南震动很大,不少人称蒋经国是“蒋青天”。在章亚若的心目中,蒋经国更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每当见到他时,她总是向他妩媚地一笑,亲切地喊一声“专员”。

小蒋外刚内柔,内心也是个情种。他对“动委会”这个漂亮能干的女文书,另眼相看了。

一天早晨,秋高气爽。章亚若照例提早到“动委会”去上班。她穿了她爱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轻快地走进办公室,刚到写字台前坐下,就看到了那张熟悉的脸出现在窗口。她连忙站起身来,还没来得及说声“专员早”,小蒋已经在门前立定下来,望着章亚若,含笑招呼道:“喂,我的好同志,来得这么早呀!”

小蒋到江西后,喜欢学江西人的称呼,叫“老表”,这天,他对章亚若却一改口气,还在“同志”前面加上了“我的”,章亚若心头感到甜蜜之余,琢磨了好一阵子。

“你把我吓了一跳呢!”章亚若粉脸泛红,调皮地一笑,然后又正经地说:“专员,你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听说你京剧演得很好,哪一天再演?我来看。”

“后天——星期六晚上,宣慰团组织我们在大礼堂演戏。”章亚若高兴地回答说,“他们点我演京剧《投军别窑》,专员如能光临的话,大家一定会演得更出彩!”

“我一定来看!”小蒋欣然答应。

星期六晚上,新建成的“新赣南大礼堂”座无虚席,不少人没有位子都挤站在两旁。文艺晚会的中心内容是宣传抗日、禁烟、禁赌、禁娼和建设新赣南。京剧《投军别窑》是借古喻今,鼓励大家像王宝钏那样送丈夫薛平贵告别寒窑,奔赴沙汤,杀敌报国。

漂亮的章亚若扮演王宝钏。她在锣鼓、琴声中一上舞台,一个妩媚的亮相,全场观众顿时掌声雷动。她拂水袖、迈莲步,款款而行,台风不亚于戏班子里的头牌花旦。她那悲切委婉的唱腔,声声打动人心,台下几次响起喝彩声。章亚若的眼睛不时往台下瞟,她发现小蒋坐在第六排中间,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小蒋已经是第二次欣赏她的演出了,看得格外专注。演完后,全场掌声尤为热烈,蒋经国也在使劲地为她鼓掌。

全场演出结束谢幕后,蒋经国又到后台向大家慰问,他握着章亚若的手说:“章亚若,你演得情真意切,但愿赣州城有更多的像王宝钏那样的女子送夫去从军!”

章亚若感到有一阵暖流,从蒋经国有力的手上流往自己的全身。她回眸一笑:“谢谢专员的鼓励!”

这一晚,章亚若回到家里兴奋得失眠了。蒋经国的身影、笑貌,一直在她眼前浮现,挥之不去,她也不想挥去。但当她想到蒋经国已经有了夫人和孩子,便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章亚若在婚姻问题上一直不如意,前夫身亡后,她心如枯槁地守着寡。她在南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时,不少男士对她表示好感,既有真情实意的朴实青年,也有金玉其外的纨绔子弟,更有倚权仗势的赳赳武夫。章亚若自视甚高,没有一个中意。后来,日寇进犯南昌,她只身流亡到赣州,人生地不熟,避免了许多烦扰。她曾以国难当头,一时不想考虑个人问题自励,但逝水年华又使她平添几丝愁绪。现在,当蒋经国突然闯进她神秘的感情领地时,她内心是激动的;然而情况又是这样的复杂,使她满怀愁绪,不知所措。她想控制心里萌生的这种危险情感,不让它任意发展。

但动了心的情感是很难控制的。章亚若几乎每天都提早到“动委会”去上班,只要几天没有在专员公署看到蒋经国的影子,她就会有一种失落感。她随动员委员会的同事下县乡工作了一段时间,回来后的几天,怎么也见不到蒋专员的身影。她装着随便问问的样子向“宣慰团”的秘书周百皆打听,周百皆告诉她说:“专员到赤珠岭去了,他在那儿办第一期三青团干部训练班,忙着哩。”

章亚若闻此消息,真想马上赶往赤珠岭,也去参加“青干班”学习,但又不知要什么手续。

第二天是星期天。上午,她上街去买些东西。走到街头。只见迎面走来一个年轻的女战士,好生面熟。她穿一套灰色军装,围着皮带,戴着军帽,还扎着绑腿。章亚若仔细一看,不禁喜出望外,这不是义姐桂昌德吗?是的,正是她!

“桂昌德!”章亚若快步奔上去叫道。

女战士抬头朝前一看,也认出来了:“章亚若!”她欢叫一声,两个人在街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章亚若和桂辉是中学里的同班同学。桂辉原名桂昌德,她和章亚若之所以如同姐妹一样亲密无间,是因为她们之间有几个“相同”,同是江西人;桂父是县长,章父也是县长,同是县太爷的千金;桂、章自小学起到初中、高中,都是同班同桌的同学;桂、章后来义结金兰,桂昌德年长一岁,为姐姐。中学毕业后,两人各奔东西,没想到今天会在赣州城巧遇。桂昌德告诉她,自己考进了赤珠岭三青团干部训练班,还说了进“青干班”的许多好处,把章亚若说得异常欣喜。

章亚若双眉一扬说:“昌德,我也要去参加‘青干班’,行吗?”

“只要蒋专员批准,你就可以来了。现在刚开始一个多星期,你还来得及呢!”

章亚若就按桂昌德说的手续,去找周百皆提出了要求,周要她去找兼“青干班”主任的蒋专员批准。

第二天一早,章亚若就到专区公署去等候蒋经国。她猜测蒋经国今天肯定要到办公室处理一些公文和要事。果然,她刚走到公署门口,就看到蒋经国已经走在前面,她连忙追上去喊道:“专员!专员!”

蒋经国听到这几声又甜蜜又急切的声音就止步回头,只见章亚若已经急步奔上前来,胸脯一起一伏连连喘着气,话未出口,先向蒋经国甜甜地一笑。

蒋经国也笑了,问道:“章亚若,你找我有事吗?”

“嗯,”章亚若点了点头,要求说:“我也想去赤珠岭参加‘青干班’。”

“噢?”蒋经国又讲原则又不讲原则,他先讲原则像考学生似的问道:“你要求参加‘青干班’的目的是什么?

“响应你的号召,当你忠实的学生,为打倒日本侵略者,建设新赣南而奋斗!”

章亚若正儿八经的回答,惹得蒋经国张嘴大笑。他又不讲原则地爽快说:“第一期干训班学员招满了,同意你的要求,先当个候补学员,接受考核。等会儿我就给赤珠岭通个电话,你明天就去报到,怎么样?” “谢谢专员的栽培!”章亚若心情好不激动。

第二天,章亚若去训练班报到,是由专员公署的工作人员王修鉴和该团的大队长欧阳钦陪同而去的。

章亚若与桂辉两人分在同一队,两人居然住在了一间房里,桂辉十分高兴,两人再次朝夕相处。后来章亚若的妹妹亚南、亚梅也进了“干训班”,三姊妹在当时都属进步女性,她们和一群热血青年一起在赣州三民义青年团干部训练班受训。

这年章亚若已28岁,虽然晚来了一个星期,还是候补学员,却和大家很快打成一片,课余常教大家唱歌和开展其他文娱活动。在青训班的学员中,章亚若“秀丽聪慧超人”,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当年青干班所公认的。章亚若性格开朗,为人豪爽,热情慷慨,颇有男子风度,她与一起学习的王升、肖昌乐、王蕴、唐诗、刘晓风、肖春溥、徐贵庠、楼锡源、刘慕荣等九人结为“十兄弟”,成为青干班中的核心。“十兄弟”中她是惟一的女性,却被称为“章大哥”。当时同学们爱把比自己年长些的同学,不分男女,均称大哥,以显示某种豪气,如结义就更不用说了。章亚若当了大哥,不完全是因岁数大点,主要还是她的才干。她文章写得好,字写得好,歌唱得好,京戏唱得好,古文清词修养好,为人处世好,英语底子也好,不少人都喜欢和她接近,这是许多人,包括只有一两项高水平特长的同学所不及的。她的同学们还形容她是美人胚子,凤眼杏唇,上挺微突鼻子,小甜酒涡。这样一位多才多艺品貌双全的美人胚子,是班上最出风头的女学生,被称为大哥当之无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