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民国宋氏家族全传>1.孔祥熙携妻归故里

宋氏家族全传

作者: 程广、叶思

1.孔祥熙携妻归故里

尽管当初孔祥熙说得天花乱坠,宋蔼龄把一幅全国地图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 找着太谷的准确方位,只知道它在太原以南,地处黄土高原。说实话,她从心里并 不相信孔祥熙说的那儿是“中国华尔街”,而且连美国纽约都难比。她怎么都感觉 那里仍是上古时代的蛮荒部落。她抱着一种冒险的新鲜刺激感,体会人类原始生活 的悲壮似的,借从孔祥熙踏上了前往太谷的道路。

孔祥熙发现宋蔼龄心中的忧郁时,故意逗她说,家里并没有恶婆婆,自己贤惠 的母亲早已仙逝,用不着如此作难。宋蔼龄说,我是害怕……孔祥熙知道她怕什么。 宋蔼龄从小一直生活在优越的城市环境中,一天没在农村住过,自然把那里想象得 贫困荒凉。孔祥熙笑笑说,根本用不着害怕,只怕你一住下后,再不想离开呢。宋 蔼龄仍是闷闷不乐。孔祥熙又说:你真的不愿意,我们不去也罢。宋蔼龄反拿眼睛 斜着他说:“谁叫我嫁你这么个乡巴佬呢?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死是活只好跟 你走这一趟了。” 孔祥熙听了毫不羞恼,仍陪着笑脸:“夫人,那就请了--”

他们尽可能乘火车前进,一直到了榆次,往太谷再没有铁路了,这才改换交通 工具。

下了火车,只见秋末冬初的黄土高原,叶落草枯,一派萧杀气象。瑟瑟秋风卷 着沙尘,搅着黄叶,只向人脸上扬来。村庄里一溜低矮的黄泥巴小房,村民满脸菜 色,穿着臃肿的大挽腰棉裤,不少人脑后仍拖着清代的长发辫。当时宋蔼龄的心一 下子就凉了:这就是孔祥熙说的纽约不如的地方么?这地方人大概连发生过革命的 事都不一定晓得哩。她心头升起一股被愚弄、被欺骗的感觉,刚想冲孔祥熙发火, 一阵铿镪的锣鼓和嘹亮的唢呐声骤然响起,把宋蔼龄吓了一跳。她抬头一望,一支 几十人的队伍早到了跟前。一顶16人抬的大轿子平稳地落在了宋蔼龄脚下,上面披 红挂绿,还装有不少正圆、椭圆的小镜子,在太阳下熠熠反光。孔祥熙过来亲自打 开轿帘:“夫人,请上轿--”宋蔼龄娇嗔地瞪了一眼:“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 让我坐这种玩意儿?”孔祥熙当即嘻嘻一笑。“你我虽结婚一年多了,但仍是第一 次回我家乡。我要让人们知道,我的婆娘可是用轿子抬回来的,明媒正娶!”宋蔼 龄不满地又瞪了他一眼:“不坐轿子就不是明媒正娶啦?难道我这是私奔……”说 到这里心里格登一下,不再说话并钻进了轿子。刚要起轿,宋蔼龄又钻了出来,冲 着孔祥熙问:“哎--我说,巡抚大人才坐八台大轿,你怎么用16人抬的轿子?这 可是王爷的排场啊!”孔祥熙转头说:“皇上都被我们打倒了,坐坐王爷的轿子怎 么啦?你也认为‘季氏八倩舞于厅,是可忍孰不可忍’咯?” 说得宋蔼龄脸一红, 回了声“天高皇帝远!”返身钻进轿里,再不吭声了。

宋蔼龄打量这轿子里面地方很大,可坐可躺,确实有一种轿车所不及的舒服。 左右都有窗子,挂着杏黄纱帘,可以随时打起向外观望。

当时孔祥熙要在宋蔼龄面前摆“山西首富” 的谱儿,这一路自然格外用心,把 衣食住行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宋蔼龄坐了轿子,孔祥熙则骑一匹枣红色蒙古高头大 马紧紧相随。早有山西都督阎锡山派人等候,在榆次城里设了丰盛的宴席款待,孔 祥熙毕竟在他老家面前算个人物,凡遇村镇便有七八人的吹打班子呜哇呜哇动起响 器,引得很多人出来观望评说。大一点的镇子,都有工商士绅等地方头面人物出来 献茶献酒。当时这在漫漫黄土路上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使宋蔼龄觉得比在 繁华的城市享用高级宴席更有体面排场。越大的反差越容易使人印象深刻,孔祥熙 是深悉此道的。

他们经过较长时间的跋涉,才走完了那段漫漫古道,来到太谷城里。

当时就见孔家的亲朋好友和铭贤学校的师生在城门口燃鞭放炮,一路张灯结彩, 等于是又给他们补了一个乡下的婚礼。

那一天在太谷城里,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热闹。满街筒子都是人,墙上趴的,树 上钻的,人多是这里的一大奇观。当然人们主要是好奇心的驱使,孔家娶回个洋太 太,谁不想一睹为快呢!

万众注目之下,宋蔼龄下了花轿,只见她身穿洁白的锦缎旗袍,透着暗花;脚 蹬白色皮鞋,一步三响,与太谷城里这些身着对襟黑棉袄,大裤裆挽腰破棉裤的居 民们,显现着不仅不是同一个社会阶层而且也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季节。最明显的还 是脖子上挂着的十字架,公开表明着她是一位基督徒。她款步走动的时候,裙权间 露出白皙的双腿,透着勾魂摄魄的性感,更令庄稼汉们瞠目结舌。

当时宋蔼龄大大方方地向父老乡亲们招手问好,激起众人阵阵掌声。她那楚楚 动人的风姿,一举手、一微笑,都引来人们的喝彩。作为大家闺秀的宋蔼龄,毫不 怯场,在人们追逐着引颈观望之下,拜见了公公孔繁慈,以及孔祥熙的叔叔、婶婶 等长辈,然后缓步进入了洞房。

一时间,人们纷纷向孔家长辈们贺喜。

有的说,你们给咱这土地方娶回个俊媳妇,是你们的福气,也是咱乡亲的荣耀 哩!

有的说,听说是吃洋面包长大的,每天还要用牛奶洗澡是咯?要不咋那么水灵 呢!

有的说,听说还是孙大总统的秘书。哈哈,染房里的捶板石,见过大阵仗呢!

孔祥熙当时听了这些话,心里美滋滋的。是咯,在太谷、在山西,谁还能比得 上俄孔祥熙呢!这回呀,我孔祥熙将不仅以财富闻名,还将以这个夫人让所有的人 刮目相看。

孔繁慈听了这些恭维话,却隐隐感到某些人的一丝挖苦,不过此刻,他也只能 咬掉牙往肚里咽,脸上还得装出浑然不知的憨笑来。

花烛之夜,少不得一阵土包子粗俗的闹房,虽然一些人出言不雅,好在宋蔼龄 已是结婚多时,加上她的伶牙利齿,倒也把这些人对付得晕头转向,便他们得不到 多少便宜。当几个楞小子还想动手动脚、上前搂搂抱抱时,宋蔼龄才吓得没了主意。 还好,孔祥熙及时进来一递眼色,宋蔼龄早心领神会,趁东邻的二赖子伸去抓她腰 带时,立即柳眉倒竖,顺势从腰间抽出一支假手枪,对准二赖子脑袋就喊着要开枪, 吓得那小子抱头鼠窜,闹房的人也借机一哄而散了。

闹房的人一走,小两口不禁哈哈大笑,孔祥熙顺势抱住宋蔼龄,扔到了床上。 “哎哟!床上有虫子!” 宋蔼龄一惊一诈地大呼小叫起来。孔祥熙也兀自吃惊,生 怕真有什么蝎子之类的,吓着了爱妻,丢了自家面子,那样以后在夫人面前就更矮 三分了。急忙掀开床单去找,哪有什么虫子,原来是些红枣、花生、栗子、黄豆之 类,宋蔼龄当即怒瞪两眼质问道:“搞什么鬼名堂?想咯死人呐,不让睡觉啦?孔 祥熙这才笑了,哈哈,这是俄这地方的风俗,这叫撒床,是长辈们的一种祝福!宋 蔼龄哪里知道这些名堂,兀自怒意不消:撒什么床,祝什么福?孔祥熙笑着解释: “红枣栗子这是要你为俄孔家早生贵子,‘枣栗子’者‘早立子’也。”“那这花 生呢?还要我当花瓶,给你孔家长花吗?”宋蔼龄仍是不满地说。孔祥熙还是笑哈 哈的说:“这你还不懂么,要你花生--插花着生,一个儿子一个姑娘,一个儿子 一个姑娘,也别光生儿子也别光生姑娘啊!” 此时宋蔼龄听明白了,怒意方才下去。

10年之后,孔家长辈们的祝福得到了验证,宋蔼龄插花着为孔家生下了4个孩子, 果然是两男两女,成为宋氏三姐妹中惟一留下后代的一个。且那4个子女后来又演出 了许多曲曲折折的故事,世人且多非议之。不过此是后话了,暂且不题。

黄土高原上的黑夜是真正的黑夜,可不同于大上海非要把黑夜制造成假白昼。 夜幕低垂,笼罩四野,天地融合,人性复归。

那天,是宋蔼龄在婆家过的第一夜晚,喧闹之后的静谧,夜幕后面的神秘,被 窝里的甜蜜,所有的一切都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她期待着夫妻大礼后孔家的第一个黎明。

客人散尽之后,宋蔼龄才得以仔细打量山西首富的祖宅。只见占地很大的深宅 大院,果然气魄不凡,巨石砌墙,粗木为梁,院子一进一进,简直如同迷宫一般, 很有欧洲中世纪古堡的味道。

在这黄土高原的腹地,孔家却有着类似江南风光的精致花园:一方莲池映着无 边寺里的白塔,一条曲曲折折的长廊,色彩艳丽,与黑粗笨拙的石墙上瓦形成鲜明 对照。临池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显足了主人的排场。尖顶的亭子,上面挂着清代 文豪傅山手书的大匾:“赏花亭”。背面一匾,却是龙飞凤舞的“墨庄” 二字。宋 蔼龄不解其意,就问孔祥熙,孔祥熙顿时脸色飞红,吱晤了一下才说,文人墨客过 去讲究赏花读书,无非是才子风流罢了。宋蔼龄虽然觉出孔祥熙神色有异,但想这 里面总不至于有孔家的什么风流吧。宋蔼龄见到一丛枝条苍虬的巨形灌木,便问这 是什么树,孔祥熙这才眉飞色舞起来,洋洋得意地说,这是一棵宝树,已经有几百 年历史了。没等他说完宋蔼龄就抢白道:“我问它是什么树,没问你它有多少岁了。” 孔祥熙嘿嘿一笑:“是是。这叫枸杞,百年枸杞。枸杞子滋阴壮阳,使人永葆青春。 哎--你看没看过《三言》、《两拍》?那里面有一则百年枸杞的故事……”宋蔼 龄眼一瞥:那都是你们这些不正经男人看的混帐书,我才不看呢。孔祥熙涎着脸说: “夫人此言差矣。待我说来,你听就知道了。有一人经常向一贫僧布施,一天老僧 请这位善人到寺里答谢,说有一物吃后可以长生不老。待拿出来一看,那善人见是 一只腌死狗,顿时恶心反胃,心里说原以为这和尚是好人所以常常布施于他,谁知 道竟是个不守戒律的恶僧,他虽口里不说,只推托不吃。老僧自己吃完后才说,这 哪里是什么死狗,而是一只百年枸杞。看来你没这个福气,这也是命。”宋蔼龄盯 住孔祥熙说:“你有命,你去吃那个百年枸杞吧。”孔祥熙只好岔开话题,指给宋 蔼龄看二楼的闺房。

宋蔼龄刚才问到“墨庄”时,孔祥熙为什么脸红?原来这处宅院并非孔家老宅, 而是当初和他的曾祖父争夺拔贡取胜的孟秀才孟拔贡的花园。孟拔贡么,当然是舞 文弄墨之人,所以他能在自己花园里题名墨庄,而孔家此后世代经商,并不以读书 名世,故也不会题这样明显的有文人印记的牌匾的。幸亏宋蔼龄没有深究,否则孔 祥熙以孟家花园冒充祖宅的把戏就露馅了。这一层来蔼龄在太谷住了很长时间也没 有识透,一直把这里当作孔家老院。也许她知道了不愿意揭穿,多年后她同外国记 者谈话时,还把这里称作孔家祖宅,并以此作为孔家绝对富有的证据。

乡野生活虽然比不上都市文明,但对于在城里住久了、用惯叉子刀子吃西餐的 宋蔼龄来说,这一直被她视为荒乡僻野的太谷,倒也不是那么蛮荒可怖,而且她还 时时感到一种新鲜和惬意。

孔家拿出了当地特有的各种名食,确让宋蔼龄大开眼界。衣着艳丽的女仆把一 盘一盘的食物摆上了红木八仙桌:鹌鹑子、烫驴肉、挂炉鸡,香气四溢;瓦桶糕、 绿豆糕、穿心酥、万卷酥、六角酥、佛手酥、篓篓酥,各种点心令人眼花缭乱;蒸 的汤面、蒸粑、稍梅、糖油包子别有风味;光饼类就有那大薄脆、两张皮、剃头饼、 盐包儿、瞪眼儿、牛舌头、石头饼、枣泥饼、一窝丝等,各具特色;那主食叫什么 剔尖、擦尖、擦片、纳糟子、碗豆面疙瘩等,更让宋蔼龄闻所未闻。几餐饭吃下来, 孔家究竟有多大家业,可真叫来蔼龄心中没谱了,她心里一直琢磨,是孔家人敢挥 霍,还是财富无算?心想过去的皇上也不过如此罢了。

然而吃住虽好,毕竟太谷没有什么名山大川可以散心,宋蔼龄不觉丝丝无聊又 袭上心头:想想当初自己在美国留学时的雄心壮志,想想跟随孙中山先生时的踌躇 满志,想想心上的人已被妹妹得到,想想自己在这里浑吃浑睡、完全被世界忘却了 一般,昔日的朋友们此刻在忙些什么,革命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情形,她真怕时间一 长,自己也变成一个麻木不仁的土财主婆,那岂不辜负父母朋友和空怀的一腔壮烈? 越思越想,她不觉一声长叹,两行珠泪早顺腮流下……

几日来生怕爱妻受了委屈,处处陪着小心的孔祥熙发现了宋蔼龄情绪的变化, 不过表面糊涂实则精明似鬼的他,并不去直接点破,而是有意岔开问道:“怎么了, 怕把我孔家吃穷,给我们掉金豆子啦?”

一句话又把宋蔼龄逗乐了,她娇嗔地剜了孔祥熙一眼,“去你的,把你孔家吃 成讨饭鬼才好呢,谁管你金豆银豆!”

孔祥熙这才讨好般地说:“你不关心我孔家,我可也顾不上管你了。明天我可 要到铭贤学校上班去了,你是留在家里,还是跟我一起去?”

宋蔼龄哪里想到这是孔祥熙有意给自己调侃解闷儿,顿时来了兴致,连声说: “好好好,你不管我也别想撇下我。你去我也只好去,嫁鸡随鸡,嫁狗……”孔祥 熙立即过来就拧宋蔼龄的嘴,嚷着说:“我再叫你整天说我是鸡是狗……”于是两 个人禁不住又一阵欢笑。

第二天,宋蔼龄随孔祥熙把行李搬到铭贤学校的校长公馆,铭贤师生不禁欣喜 若狂,为迎接一别数年的校长重新回来主持教务,实际是他们的“财神”归位;再 加上有宋蔼龄这么一个有传奇色彩的夫人到来,更使他们躁动不安。教师和学生们 费尽心机,把校长公馆作了刻意装饰,把学校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又到大门 口列队欢迎。

在宋蔼龄眼里,当时这铭贤学校可真是孔祥熙创造的一大奇观。它坐落在太谷 城的东北角上,一色的洋房建筑,栋栋教学高楼之间,镶嵌着一个个二层楼的小院 落。房屋全是雕梁画栋,檐角是中国的龙头,龙身摇摆横贯屋脊。屋顶覆盖着黄白 蓝相间的琉璃瓦,墙壁是彩色瓷砖拼成的美丽图案,真正称得上富丽堂皇。不要说 在本时代初盖那样的学校,就是在又一个新时代到来时,也没有几所学校可以与它 相比;而且,不要说在太谷这样的穷乡僻壤,就是放到上海、北平、广州,它的建 筑和园林也自有比不下去的风姿。宋蔼龄看到这所学校,感觉上好像才回到了当代 文明之中。她再也不想去住孔家那憋闷得人喘不过气来的老屋了。于是,她脸上绽 开了花,而那些欢迎的师生还以为是对他们而笑呢,一个个更激动了。

当即宋蔼龄随孔祥熙来到校长公馆,只见是形成直角的两进小院,坐东向西一 进院落,坐北向南一进院落。院里有兰草玫瑰、伞形国槐。圆门方窗,白壁彩绘, 煞是赏心悦目。楼下是会客室、会议室,一棵迎客松,似长臂作请。他们的卧室在 二楼,门前一溜阳台,视野开阔,室内陈设则是一式西洋床具用品,令来蔼龄大为 满意,心情也一下子好了起来。她兴致勃勃地又下楼来仔细欣赏梁柱上的图画。只 见左侧横梁上是一老者垂钓,旁有一书生跪地拜谒,宋蔼龄看了半天,疑为张良拜 师。右侧画一粗壮汉子舞弄拳脚,旁边一群人围观,宋蔼龄猜想定是拳打镇关西的 鲁提辖了。一文一武,倒也符合教育方向,宋蔼龄不禁颔首微笑。看到柱顶上时, 宋蔼龄的笑意却收敛了,原来那上面画的是一个荷锄仕女。宋蔼龄把孔祥熙叫下来, 皱着眉头问道:“你这会客室门前画个葬花的林黛玉是什么意思?难道原先没有我 时,你成天就想着来个什么小姐姑娘的和你相会么?”一句话问得孔祥熙哭笑不得, 竟一时结巴了。他赶忙说:“夫人你……你误会了,我这画的不是林…林黛玉…林 小姐……林姑娘,我的用意是要表现女子参加……参加生产劳动,新的时代妇女要 和男子一样参加生产……”宋蔼龄杏眼一瞪:“你骗鬼去!新时代女性咋是这样装 扮?”孔祥熙又佯装细看一番,赶紧想了词说:“夫人有所不知,在这乡下地方, 要推行新东西很难,而你把它说成是古已有之,就容易多了。我这画就是说明自古 以来就有女子参加劳动,铭贤学生不过是照古行事而已。”看宋蔼龄不深究了,孔 祥熙就来了兴致,指手划脚地说:“这天下大事,总以教育为本,教育兴则人才出, 人才盛则国势强。民国以来相继有人邀我出去做官,我总舍不得丢下自己亲手创办 的这所学校。我要培养一批能文能武、达智权变,有为国为民思想的人才,兴国家 富人民……”宋蔼龄又不耐烦了:“好好,你就当你的校长,当一辈子校长吧。可 你自己前一阵子跑到日本、跑到上海干什么去了?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想培养下一 代人,就是所有的人都成了大学者、大教育家,可谁来担当国家大任?” 孔祥照此 刻却一下子口齿伶俐起来:“我是教而优则仕,学校办好了,也可以出去做官。但 不论我做到多大官,这校长我一生不能丢,一生都要兼的!”

后来,孔祥熙倒真是说到做到,直到他当上了国民党行政院长,铭贤校长也一 直兼任,从来不肯交给别人;其间只有宋蔼龄代理过几天的校长,不过时间也不长。

孔祥熙离开太谷几年,学校的教学虽未受到什么大影响,可财务上却遇到了一 大堆问题。孔祥熙一回来,就忙着听汇报,想办法筹措经费。宋蔼龄闲来无事,免 不了到校园里各处转转走走。一日她又走到学校图书馆门前,上面那块“亭兰图书 馆” 的赫然大匾引起了她的沉思:为什么别的学校图书馆都和学校同名,这里的图 书馆却另起了一个名宇,而且这“亭兰” 二字实在猜不出什么意思。她问一个陪同 的教师,这教师哪知会出什么风波,就实话实说:此乃孔校长一片孝心,亭兰二字 各是校长父母名字中的一个字。校名既为了铭外国传教士之贤,不好改动;这图书 馆之名当然可以自己另起。说完那教师还为孔校长的高明得意地笑了几声。宋蔼龄 不听便罢,听后就想开了:他用自己父母的名取了图书馆的名,日后永垂青史,那 我的父母呢?我的父母比他的父母--这对老农民可不知强过多少倍。不行,这里 也必须留下纪念。她打定了主意,就在校园到处找合适的地方。恰巧这时一座教学 试验楼将近竣工,而且位置以此相对,宋蔼龄立即找孔祥熙,仔细看了设计图纸, 规模不在图书馆之下,高度和图书馆相同,就提出自己要为这座试验楼取名字。孔 祥熙说:“试验楼咯,取啥名字嘛?” 宋蔼龄说:“图书馆为啥能取名?” 孔祥 熙就明白了,赶忙说好好,你取你取。宋蔼龄说,那就叫“嘉桂科学楼”好了。孔 祥熙略一沉吟:“嗯--这试验室改成科学楼倒很贴切,只是么--‘贾桂’乃法 华寺里的奴才,连让坐都不敢的人,用来命名科学楼合适么?” 宋蔼龄顿时急了: “我这‘嘉’是宋嘉树的嘉,‘桂’乃倪佳珍的桂,你有意作践我父母是不是?” 孔祥熙噢地一声,连说得罪得罪!陪了半天礼,看宋蔼龄不吭声了,以为这下总算 是摆平了,不想宋蔼龄还不满意,非要把科学楼加高不可,明明是要压孔祥熙一头。

孔祥熙虽说愿意奉承,但图纸早已设计好,马上就要完工,稍有改动就得费大 周折。孔祥熙便以经济原因搪塞,宋蔼龄又发起火来,喊道:“没钱你整天给我摆 什么谱?吹什么首富脚富?没钱明天把城里老院卖了,反正我只住这里的花园洋房, 不住你那欧洲古堡!”孔祥熙被逼不过,只好下令加高;不意又遭到设计人员抵制, 加高以后整个建筑就不谐调了,留下那样的丑陋作品是要坏他们名声的。最后达成 妥协,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高了一砖,不仔细观察感觉不到。不过在宋蔼龄看来那 意义就不同了,一砖高也是高,还是宋蔼龄压住了孔祥熙。

原先,孔校长讲授课程并没有多大反响,而他本人当作游戏性质的体育课中的 “操练”,却引起社会的注意。当时,其操练实际上是军事持枪训练,学生们手持 木枪,按照从美国搬来的士兵持枪动作进行活动。同学们欢迎的原因是当时为数不 多的现代型中学还没有这一课程,大家感到很新鲜。太谷商会却是大惊小怪,以为 太谷来了什么“军事家”,特地盛邀孔祥熙为商团教官,警察局也屈驾上门,聘他 为顾问。一夜之间孔祥熙成了当地的知名人士,他也将计就计,当起“军事教官” 和“警察局顾问”来。

当时孔祥熙在办学之余,不忘经商,此人身上充满经济细胞,具有经商的天才 和遗传因素。他所选择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是销售煤油。多少年来中国人习惯的晚间 照明用料主要是植物油和蜡烛,孔祥熙看到了煤油的价值,无论是从价格或效果上 看,煤油均胜过油和蜡。果然不出他之所料,煤油销售利润不薄。他再凭着经济头 脑,用25000英镑的代价以“祥记公司”的名义,购得在山西全省经销英国亚细亚火 油公司产品的代理权。当时这一垄断经营给孔祥熙带来很大经济效益。经销亚细亚 火油是他第一次独自经商尝试,且有两条经验可得:选准投资方向和垄断性经营。 在以后的赚钱生涯中,尽管有更多的致富之路,可那两条法则他没有放弃。

财大气粗,友交八方,财通四海。一时间,孔祥熙又成为财神式的人物。

宋蔼龄在铭贤学校的生活是繁忙的,但也是充实的。她那时已身怀六甲,既要 随时准备迎接长女公主孔令仪的诞生,又要协助孔祥熙处理校务,在师生面前树立 起“夫唱妻和” 的贤淑形象。

当年孔祥熙把铭贤学校一直看作私有财产,为收买学生。笼络人心,他极力装 出一副师生之间平等相处的样子,经常讲:“师生有如家人父子,能多聚集,总要 多方聚集,能多会晤,总要多方会晤,能多探讨,总要多方探讨,能多畅叙,总要 多方畅叙。” 宋蔼龄不反对丈夫此番论调衷心赞成,而且身体力行,瞄准机会就往 学生中间凑,还不时邀请部分师生到校长公馆做客便餐。每逢这时,宋蔼龄总是身 扎围裙,亲自上灶掌勺,做出拿手的西餐来,让大家品尝。当时一群出身山西土财 主家庭的富家子弟,山珍海味都已吃过,就是不曾见过西点西餐,在校长家里他们 才算真正“大开洋荤”,吃的是西式糕,喝的是咖啡、可可。校长一家的“恩惠” 把那群学生感动得五体投地,众学生遂决定集资买一个金手镯赠给宋蔼龄。

“师母,这点小礼物,不成敬意,请您收下啊。不过,不要忘记再加几个好菜 啊。”

“好、好、好!” 宋蔼龄当即接过金镯:“咦,好漂亮啊!我可不敢要。你们 现在是学生,花钱还是父母身上的,父母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等你们日后有 了成就,你们纵是给我一座金山,师母也敢收。你们说是不是?” 宋蔼龄虽然喜欢 敛财,但却有女人心肠。

“师母,这酒就不好喝喽。”

“礼不收,酒菜还是要吃要喝的。” 宋蔼龄仍热情劝道。

孔祥熙见一时僵持不下,忙出来斡旋道:“师母不收我收下,大家喝酒吃菜。”

“还是校长开通。” 大家哈哈笑起来。

宋蔼龄也笑了起来。从此学生们一见到宋蔼龄便围住她“师母”、“师母”地 叫个不停,直叫得这位师母大人春风满面,喜不胜收。校长先生在旁更是笑口常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