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民国宋氏家族全传>4.宋母身后极尽哀荣

宋氏家族全传

作者: 程广、叶思

4.宋母身后极尽哀荣

公元1931年,人称民国史上最黑暗的一年。

如用“天灾人祸”四个字来形容这一年,应不算夸张。

这一年秋天,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一时间,整个东北 三省成了炮火连天的战场;短短几个月内,东北三省沦陷,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 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而在此前的6月汛期开始,神州大地一派阴云密布,驱而不散,祈之不走。旋即 狂风暴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湖塘横溢,沟渠涨满,甚而江河溃堤一泻千里。

当时,中国两条举世闻名的大河,先是长江告急,后是黄河决口。于是几乎顷 刻之间,全国各地均发生了大面积的水灾。据后来史料记载:

7月20日,苏、皖两省暴雨成灾,告急。江南名城如镇江。无锡、扬州、芜湖等 地街市尽成泽国。南京长江水位已超过警戒线3.7米,该市3个区街面水深1.2米。 芜湖全城水淹,城内最高建筑仅见房顶……

7月25日,长江上游的湘鄂两省也暴雨成灾,灾民无法安置。告急。

7月28日,汉口江堤溃决,全城受到威胁,再次告急。

8月2日,暴雨连下,江汉水涨,汉口全市被水吞没。

8月9日,长江水标达50.5英尺。

8月17日,水标增达55.6英尺,达历史最高纪录。陆地即可航行50吨位的船舶。

8月18日,黄河水涨旋又决口,河南、山东暴雨成灾。

同日,浙江暴雨成灾,告急……

当时,一封封告急电报如雪花般落到南京政府的办公桌上,一时忙坏了国民党 政府的大小官员们。这些官员平时“火上房都不着急”,眼下却全都绷紧了神经; 机要室接收电报的小姐们,也没有了往日的微笑,甚而有的在偷偷抹眼泪,因为她 们的家乡如今已成泽国水乡……

后经统计核对,这次水灾面积共达8省;受灾良田达1.6亿亩;灾民达6000万人。 其面积之大,灾情之重,确属民国历史空前。

此时,蒋介石正在江西大规模地“剿共”,自顾不暇,甚至还一个劲地向宋子 文催款要粮。那段时间天灾人祸当前,着实令宋子文上火发愁不知所措。

宋子文平均每天要收到十来封来自全国各地的告急电报,要他答复要他处理。 他的工作人员和他一起,陷入了忙乱之中,简直疲于奔命一般。

然而,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这众多的电报中,某日忽然有 一封来自宋子文家中的急电。原来,宋子文的老母亲于当年的7月23日,在青岛病故。

如此国难未已,家难又来,仿佛雪上加霜了一样。

当下宋子文对老母怀有无限歉疚。在宋家6兄妹中他是长子,而在母亲病重时, 他却没能在旁服侍尽孝。此真可谓是,国难当头之际,忠孝难以两全啊。

当即,为奔丧宋子文告假1个月,他把手头上的工作简单交待了一下,便回到家 里准备动身。太大张乐恰当时正患病在身,因此无法同行,他只好和姐夫孔祥熙先 走一步。

随即,宋子文一行经上海转乘飞机到了青岛。大姐宋蔼龄。小妹宋美龄和两个 弟弟宋子良、宋子安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

“妈咪走了,我来晚了!”说完,宋子文大哭起来。

待宋子文瞻仰完母亲的遗容后,问道:“通知二姐了吗?”

弟弟子安说:“大姐不让通知,我认为不合适,就向莫斯科发了电报。可到现 在也没回电,不知收到没有?”

“事不宜迟。先把母亲送往上海,然后再等她。”宋子文决定。

于是宋老太太的遗体由青岛运到上海,停放在西摩路宋家老宅,并在那里设下 了灵堂。于是整个宽敞的房间布置得庄严肃穆,花圈摆满了四周,一直到外面的院 子里。它们分别是孤哀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孤哀女宋蔼龄、宋庆龄、宋美 龄以及两个女婿孔祥熙、蒋中正等家属和亲朋所送。

从花圈上这些显赫一时的名字上看,宋老夫人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其身后 的哀荣殊重和显赫不凡,实属中国近代史上所绝无仅有。

就在宋老太大遗体抵达上海的当天,孔祥熙也到了上海。当时宋子文想把母亲 的丧事搞得体面一些。知道蒋介石在江西“剿共”,尚不知能否来到,便把小妹找 来问:“委员长通知了吗?”

宋美龄回答:“通知了。”

“他能回来吗?”

“他没说能来也没说不能来。”

“小妹,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让他一定回来。”宋子文下命令似的。

于是宋美龄再一次拨通蒋介石的军用专线电话,恰巧蒋介石正因连吃败仗而上 火牙疼呢。当即宋美龄咬钢嚼铁地说道:

“大令,我不管你牙痛不牙痛,你一定要回来。”

听蒋介石在电话里犹豫,宋美龄又紧叮一句说:

“还记得当年吗?你为了我到日本,向老太太求情。要不是老太太,能有我们 今天吗?……你也可以不来,我并不非要求你。”宋美龄一下子戳到了蒋介石的痛 处。

电话里蒋介石顿时缓下了口气说:“子文、祥熙都到了吧?”

“他们都在等你哩!就缺你这个孝顺的女婿了。”宋美龄又激将道。

“庆龄从莫斯科回来了吗?”蒋介石问。

“电报已经来了,很快都要回来了。”宋美龄回答。

“好,我回去。”蒋介石终于下了决心。

“这还差不多。”宋美龄道:“你什么时间回来?”

蒋介石回答:“最迟明天下午。”

宋美龄放下电话就找其兄通报情况,宋子文听罢十分高兴。

因为宋老夫人病逝时,宋庆龄尚在国外,故葬礼不得不延期举行。8月13日,宋 庆龄自欧洲回到上海。于是宋老夫人的治丧委员会决定:8月17日“开吊”,18日 “出殡”。

1931年8月17日,为宋母倪大夫人开吊之期。灵堂即设在西摩路宋家老宅的外客 厅中,厅外悬挂着南京政府颁给的“精忠报国”四宇横匾一方,灵堂内满置花圈挽 联,备极庄严。宋老夫人躺在万花丛中,面目安详,接受着四方客人的凭吊。当日 上午8时至下午6时,中外宾客往来凭吊者,络绎不绝。当时的来宾中包括:赵晋卿、 张群、王晓籁、王一亭、杜月笙和日本公使重光葵及各国领事等,可谓尽是各界名 流。

当日12时30分,公祭开始。

南京政府特派参军杨啸天、田沛卿二人主祭,就见彼二人分立两旁。然后由上 海市长张群代表南京政府,致祭于宋母倪太夫人之灵,其辞曰:

呜呼,奇惟贤母,系出汉儒,箔灵珠浦,钟秀罗浮;幼著柔嘉,长称淑慎,别 葛知勤,采寂识敬;相其夫子,经营四方,比翼万里,联壁一堂;教有义方,既周 且至,封的敦廉,丸熊励志;令仪今誉,遐尔闻名,鱼轩就养,鸠杖看山;九点烟 青,二陵峰碧,一旦仙游,速归公宅;人怀裁范,国褒女宗,陇罔纪德,彤史扬风; 一代哀荣,始终有则,醉酒陈词,灵其教格。

当场张群极尽溢美之辞,且亦是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对宋母的最高评价。试问现 代中国社会还有哪一位母亲可以与之相比!宋母养育的三姐妹又三兄弟,个个天生 丽质,聪明过人;且个个皆是当时的国家栋梁。如此伟大的母亲,身后哀荣殊重, 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第3天亦即8月18日,是为宋母倪太夫人举行葬礼的日子。

由于宋母是虔诚的基督徒,故当日清晨6时先举行了宗教仪式--宋氏家人及亲 友齐集宋宅花园草坪上,当时按照儿女的年龄大小依次排列的顺序是:宋蔼龄、孔 祥熙、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等。仪式开始后,先听牧师讲述 倪太夫人的生前恩德和为人。

当时就见牧师开头引了几句《圣经》中的话,接着就以倪太夫人的口气说:

“我现在坐在一片草地上,天空飘着云彩,周围开着鲜花,环境是这样优美, 空气是这样清新,我感到非常愉快

那声音,那话语,竟像倪太夫人快乐地和大家告别似的。

于是在牧师的带领下,宋家儿女们齐唱赞美诗,顿使悲伤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让老夫人的灵魂,在我们的祈祷下升人天堂吧!”随着牧师的一声祈祷,出 殡开始了。

蒋介石带领他的政府代表团,此际亦如期赶来。并且,其声势之大,人员之多, 前呼后拥,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那天蒋介石抵沪时,身着青色长衫,头戴草帽和墨镜。待他抵宋宅后,旋即改 换黑布衣袍,黑袜黑鞋,以示哀悼。

宋母的灵枢原定那日清晨5时由西摩路宋宅出发,故参加的政府部长及亲友,均 于晨4时30分前就在宋宅集合。后因蒋介石来沪奔丧,当晨5时40分才赶到宋宅,故 出殡改迟至6时30分出发。

于是军乐队鸣锣开道,宋子文等三兄弟走在最前面,接着是三个女儿来蔼龄。 宋庆龄、宋美龄以及女婿孔样熙、蒋介石依次相随前行。宋家三姐妹等,均全身 “衣黑纱旗袍、布履。黑色纱袜,面罩黑纱,垂首饮泣。蒋、孔两氏亦衣黑纱长衫 以克尽半子之礼。”

随着一声“灵起”,当场就见宋庆龄哭声尤烈。大概因为联想到政治把亲情分 开,她犹如一只离家的孤雁,故更加悲痛不已。

当时参加和保卫葬礼的部队,有上海警备司令部宪兵一个营和军乐队、海军部 海军陆战队一个连和军乐队、公安局警察第一大队全队包括车队和军乐队,以及英 法两租界中西巡捕和各军警机关侦缉员等,总数不下千余人。

送葬队伍从西摩路出发,至万国公墓。十里长街,警备森严。

整个送葬队伍由公安局车队及捕房探捕为先导,沿途巡视;上海市公安局长陈 希曾为总指挥。而现场来宾有何成浚、贺耀组、连声海、杨杏佛、虞洽卿、张群、 马福祥、朱培德。王正廷、杜月笙、黄金荣、陈绍宽、王柏龄、蔡元培等。此外, 于风至女士、于右任夫人、戴季陶夫人等,亦亲自前往送殡。

当日上午9时许,灵车至万国公墓中央礼堂,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及 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还有蒋介石、孔祥熙等人恭站灵前;由江长川牧 师主礼,举行了一次约5分钟的小小仪式。而当灵枢伴着牧师的祈祷送人墓穴时;宋 家姊妹的泣声遂变成了嚎陶大哭。

宋子文悲痛地哭道:“我们没有妈咪了!”

宋庆龄扶着小妹哭喊:“妈咪,我在此,你在哪里?”

哭声顿时传染了姊妹们,他(她)们拥在一起悲伤地哭泣着。此时,众人目光 投向蒋介石,只见他亦频频以巾拭目。

接着,10名身着蓝色长衫的彪形大汉,在棺上覆盖以党旗和国旗两面,并对灵 枢加封。

当日9时50分,葬礼完毕。

宋母倪太夫人墓穴在礼堂前左首亦即宋子文父亲宋耀如先生墓西侧,穴深5尺, 穴内铺以水泥,墓外四周铺以青草。宋子文等依次在墓前最后行三鞠躬礼,以向母 亲告别。

宋母的葬礼后,宋家的兄妹姐弟重又回到母亲的住宅。但在对母亲的故宅如何 处理上,姊妹几个又发生了分歧。宋蔼龄坚持把旧宅交给教堂,因为母亲一生信仰 基督;宋美龄则坚持保留下来,作为宋家兄弟姐妹连结感情的纽带。当时宋庆龄首 先站起来支持小妹美龄。最后,大家也同意了美龄和庆龄的意见,于是事情才算了 结。

然而,当时在宋家姊妹中,亲情使他们团聚,政治又把他们分开。就在倪太夫 人的葬礼后,宋家兄弟妹妹由于不同的政见,致使他们很快地分离了。宋庆龄因不 满蒋介石对中外进步人士的镇压,继续高举孙中山先生的旗帜,并着手筹建中国民 权保障同盟;宋美龄则支持丈夫转返江西,指挥“剿共”军事;而宋子文、孔祥熙 二位,亦返回南京,应急水灾救济事宜……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时光悠悠,沧海桑田。我们不禁想起宋老夫人生前的遗 嘱,待将来其子女们辞世后,都要安葬在她们老夫妇俩的墓周围--生前是骨肉, 死后是魂归。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只有宋老夫人的二女 儿宋庆龄女士归孝了;而其他已故的子女如大女儿、大儿子和小儿子却仍然落葬异 国他乡,未能回到父母的身旁。至于迄今仍在大洋彼岸生活的宋美龄女士,我们想, 迄至今日她或许该有落叶归根之意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