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现代史将帅传奇聂荣臻传

聂荣臻传

作者: 中央文献研究室

43章 回延安

1943年初夏,一个令人义愤填膺的消息烧灼着聂荣臻和晋察冀边区军民的心: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以60万兵力图谋进攻陕甘宁边区,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7月15日,在花山北面树林里召开了边区“制止内战,挽救危亡大会”。

会上,聂荣臻面对参加会议的万名军民,慷慨陈词,号召边区军民动员起来,为保卫陕甘宁边区而斗争。8月1日,聂荣臻又在军区直属队庆祝建军节的集会上指出: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夜,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想独吞抗战胜利果实,我们必须“谨防扒手”,绝不能再让其重演“四·一二”政变故伎。

为了应付敌后斗争持续紧张和经济上日益困难的局面, 1943年6月,聂荣臻发布了“关于精减机关及直属队的命令”。总的精神是:精简机关,减少非战斗人员,精简下来的人适合作战的充实战斗连队,要求达到战斗人员占73.79%,非战斗人员占26.21%。同时聂荣臻致电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建议将编余人员送往延安学习或另行分配工作。毛泽东8月5日致电聂荣臻,非常赞同他的这一决策,并说:“毫无疑义,你们应实行精简,在这个政策上迟疑不决,就将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目前你们应即决心减去三万,只留五万??如果明年更困难,再准备从五万中减一万。”同一天,毛泽东又致电聂荣臻:吕(正操)部六千西移不变,另从北岳区调四千西移,冀中将来需要时从北岳区调去。你们要下决心减去三万人,否则民困军疲,将来很危险,只要能保存三万精兵(包括游击队)就是了不起的成绩。中央已决定你来参加七大,望迅作布置早日动身。

毛泽东在电文中提到的“西移”,指的是调晋察冀7个团去晋绥军区。

晋察冀军区遵照中央的指示,经过多次精简,总兵力已由原来的12万人降至8万人,现在中央又要求再减去3万人。至于要聂荣臻到延安参加中共“七大”,对他来说,能有机会回一趟延安,见见久违了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各位中央领导人,当面聆听他们的指示,自然是一大快事。

“你们给我拿烟袋来。”聂荣臻一高兴,就想抽烟。他抽旱烟,他的警卫员则随随便便地当着他的面,从他的抽屉里拿出纸烟来抽。一位从下面部队来的领导干部不解地问聂荣臻:“他们怎么这样随便呀?我们在你面前可是不叫坐不敢坐的。”聂荣臻风趣地回答:“我的命都在他们手里,自己的同志,朝夕相处,应该随便点。”

聂荣臻要走的消息,是严格保密的,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知道内情的人,都不免担心:司令员走了以后,晋察冀军区的工作怎么开展?以往反“扫荡”时,哪怕情况再危急,只要说一声“三〇一”在,人心就稳住了。长期以来,聂荣臻被人们看作是晋察冀党政军的主要领导核心。他走了,留下的领导人自然感到肩头的担子重了。

8月12日,中央政治局指示:聂荣臻为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程子华、刘澜涛为副书记。聂荣臻去延安期间,由程子华代理分局书记、军区政委,萧克代理军区司令员。夏日炎炎,聂荣臻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做着临行前的移交和准备工作。因为萧克得了急性肺炎,发高烧,起不了床,得把他抬到柿子树下来,才能开会,所以聂荣臻只能主要向程子华移交,介绍了军区全面的情况。在交待工作时,聂荣臻着重讲了毛泽东8月12日的电报指示。聂荣臻说:“毛主席在那份电报中批评我们晋察冀,在拥政爱民和推广‘吴满有方法’方面工作做得不好。说我们‘军队干部对党政民的一种骄气、傲气必须深刻检讨,开展自我批评,才能使军队与党政民打成一片更好地对付敌人。’关于‘吴满有方法’,毛主席指出,‘就是劳动互助,深耕,多锄草,多施肥,多开荒’。毛主席的指示很对。所出现的问题,首先我要负责,希望留下的同志注意纠正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拥政爱民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不宜搞突击;至于生产方面,我们贯彻时要注意,华北的某些地方不宜开荒,否则水土流失,会带来新的问题。”在谈到干部问题时,聂荣臻说:“绝大部分干部都是很好和比较好的。有些干部有毛病,要抓紧教育。干部问题是关键问题,要抓住不放。”

使聂荣臻忧心如焚的,是萧克发高烧的病因为没有特效药,病情越来越严重了。他把分局城工部长刘仁找来,说:“你无论如何,下死命令,也要叫咱们的关系从北平买些退烧的特效药来!”后来,地下党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从北平搞出了一些特效药,设法送到了花山,这才挽救了萧克的生命。

8月27日,聂荣臻告别花山,告别军区机关和分局、边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和吕正操率领的赴陕甘宁边区的一支部队一起出发了。与他同赴延安的有边区新增补的中共“七大”代表:边区行政委员会副主任胡仁奎、北岳区党委的郑天翔、军区组织部长王宗槐,张瑞华,还有程世才、刘杰、张晓东、赵汉、王凤斋等人,此外还有卫生所所长陈连生及3名警卫员。聂荣臻满以为到延安去开完中共“七大”,不久就会回来的。军区和分局、边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人都没有远送,因为连他们也没有料到,聂荣臻这一去不是两个月,而是整整两年。

决定赴延安以后,作战科按聂荣臻的要求赶制了一份准备带到延安给中央首长看的敌我态势图,并且选定了赴延安的路线。从花山出发到延安,要通过敌人几道封锁线,随时都有被敌人发现而遭受袭击的危险。抗大二分校一批干部赴延安过同蒲路时,就遭到敌人袭击,伤亡了不少人员。作战科选择的路线,是从正太和同蒲两条铁路线中间的大山中穿过,这样走,可能会出乎敌人意料。聂荣臻同意了这条行军路线。为了便于在多山的地区行军,聂荣臻的警卫员特地将他的一匹大走马与罗文坊的大走骡对换,那匹大走骡是从军区骑兵团调来的,爬起山来相当利索。这样,聂荣臻在赴延安的长途行军中,既有一匹红毛白顶门的好马,又有一匹大走骡,行动就方便多了。

行军不几天,据侦察报告,聂荣臻西进行动似已为敌人察觉!

当然,日军并不知道西进者为何人,只知道有八路军部队往西开拔。如果一旦发现是如此高级的八路军将领要过铁路,那么,冈村宁次是会不惜血本,调动大军来围追堵截的。毛泽东在聂荣臻动身之前,曾电示他要带上一支有足够人数的护卫部队,以保证路上安全。现在,与聂荣臻一起准备通过敌人封锁线的,有吕正操率领的两个团,还有二分区司令员郭天民带的护送部队,共有数千人,在地面战斗中是不容易吃亏的。

聂荣臻与吕正操商量之后,决定从代县到阳明堡之间穿越同蒲路。西进路上,行军队伍通过之处,是惨遭敌人“杀光、抢光、烧光”的无人区,但见残墙断垣,土地荒芜,坟包累累,惨不忍睹。聂荣臻听说过无人区的惨状,但从未亲眼目睹过。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多么沉痛和愤怒。二分区成立以来,就是敌人围攻、“扫荡”的重点地区之一。他们历经艰辛,英勇顽强地与敌人斗争,经常付出沉痛的代价,歼灭了大量日伪军,一次次粉碎敌人的图谋,在同蒲路方向屏障了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安全,配合了其他分区的作战行动。现在看到无人区的惨状,更增添了聂荣臻对二分区指战员、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崇敬心情。他在见到郭天民和其他二分区领导人时,用紧紧的握手表示敬意和慰问。

在郭天民的陪同下,聂荣臻到达了龙王堂。在这个多次被敌人的铁蹄践踏的山村里,聂荣臻被安排住在一间未被烧掉的小房子里。为了迎接军区首长的到来,二分区四区队区队长曾美想方设法搞了个土豆炖羊肉来招待司令员。聂荣臻和大家席地而坐,边吃边谈。他向曾美详细了解部队的被装、伙食、医疗等方面的情况。当他听说由于敌人封锁,粮食很缺乏,干部战士们只能吃野菜拌黑豆时,他心疼地沉默了,曾美好心为他准备的饭菜他怎么也吃不下去。

“毛主席号召我们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这是我们克服困难的根本办法。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聂荣臻沉思片刻,放下碗筷亲切地对郭天民和曾美说:“应该告诉战士们,现在胜利在望,可是还有许多困难,要靠大家一齐动手克服。你们虽处游击区,战斗也比较频繁,但是只要妥善安排,也能搞些生产,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你们这一带羊毛很多,能不能搞点编织,以解决过冬的问题?”

郭天民和曾美大受启发,连连点头。后来,他们的生产搞得热火朝天,不仅解决了过冬的服装问题,还大大改善了伙食和医疗条件。毛泽东在《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的文章中,表扬了二分区大搞生产,自力更生解决困难的精神。

日军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就住在离龙王堂不远的崞县。此地不可久留。聂荣臻一行从龙王堂出发西行,沿紫荆山小路下山,顺着大山深沟到达皇家庄,穿过庄稼地到达滹沱河畔,利用黄昏渡过了河。聂荣臻位于两个团部队的中间,骑着大红马从阳明堡与崞县王董堡之间穿过了敌人封锁线。曾美的四区队严阵以待,在两侧监视着敌人。曾美指着东北方向的一片庄稼地,向聂荣臻介绍说:“司令员,你还记得火烧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的事吧?就在那儿,现在成了一片庄稼地了。”聂荣臻回答:“记得,是陈锡联那个团打的。”

当天晚上,护送聂荣臻的部队与阳明堡的敌人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但是,敌人并未发现有八路军的大部队通过封锁线,更不知道是聂荣臻从这儿路过。午夜之后,聂荣臻与行军队伍到达炭峪,晋绥二分区派出的接应部队已恭候多时了。郭天民、曾美敬重地以军礼向聂荣臻告别。聂荣臻再次与他们紧紧地握手,以示感谢。

过了同蒲路,就进入晋绥军区。此时贺龙、关向应已去延安。留下的领导人搞了个四菜一汤来为聂荣臻洗尘。聂荣臻在一二〇师驻地休息了两天,并于9月12日致电萧克、程子华:过同蒲路时听部队汇报,铁路沿线日军已囤积了大批粮食,但兵力不多,据此推测,敌人又开始准备“扫荡”,而且“扫荡”的时间可能比以往长,应按这个特点作好反“扫荡”与保卫秋收的准备。

告别晋绥军区的领导人,聂荣臻与行军队伍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向一座叫黄草梁的高峰进发。聂荣臻和普通战士一样,徒步登山。他的一匹马和一匹骡驮着他和张瑞华的军被、冬夏军服及两箱带给中央的贵重药品。五六个交通员则用缴获的日本牛皮背包背着送往延安的法币。黄草梁的半山腰,玉带般地缭绕着白云,聂荣臻沿着陡峭的山路攀援,最后竟行走在云彩上面了。

爬上山顶之后,地势反而显得较为平坦,他回头望着黄草梁上云中走马的情景,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新奇之感油然而生。有人对聂荣臻说,今天是农历8月15中秋节咧!聂荣臻高兴地说:“想不到咱们在黄草梁上过八月节!”

在这只有几户山民的大山上,拿什么东西来过中秋节呢?炊事员何万里颇有点秘招,变戏法似地找到了一点莜麦面饼和山药蛋。聂荣臻边吃边赞叹:“比月饼还好!”

一轮壁玉般的圆月,将清辉洒满了黄草梁。或坐、或立、或卧的八路军指战员们沐浴在如银似水的月光之中。聂荣臻和他麾下的将士们在一瞬之间,仿佛远离了血与火的战场,置身于人间仙境,许多人都被这高山之巅的中秋夜景迷住了。聂荣臻和张瑞华并肩站着,双双仰头望着明月,默默无语。

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俩又思念起丢失在上海茫茫人海中的独生女儿来了??。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