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荣臻传 作者: 中央文献研究室 56章 为了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随着战事的减少,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适时提出了军队正规化、现代化的任务。 1949年10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毛泽东主席主持了会议。聂荣臻副总参谋长在会上就目前军事情况做了报告。会议讨论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全国尚未解放地区进军,和进一步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发展的建军方针。新中国建立之初,解放军正处在由战争状态转入和平状态的过渡时期,思想上、组织体制上、技术装备上以及部队作风上都存在着一系列复杂问题。要精简整编,要组建新的军种、兵种,要创办各类军事院校,要改善武器装备,要拟定条令、条例等。这些任务如何具体组织执行,大部分落到了聂荣臻的肩上。 聂荣臻自从至居仁堂办公以来,早上8点必定迈进居仁堂的大门。他的办公室在居仁堂东边,中间是会议室,西边是作战室,四周挂满了军用地图。 聂荣臻进了大门以后总是直奔作战室,先听取值班参谋的作战情况报告。有些问题当场解决,诸如一般性的战报、电报、文件、电话记录之类,在他职权范围内的立即提出意见,及时处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随后他就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这时,办公室主任安东已经提前半小时把当天需要处理的文电一一整理好,分门别类放在案头。聂荣臻看电报很快,一大叠电报很快就处理完了。接着,按照日程安排召开由总参各部负责人参加的碰头会议或者是召开由京内军队各大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 召开联席会议,是聂荣臻日常处理工作的主要方式。把总政、总后和各军、兵种的主要负责人全召集来,当面了解情况,拍板解决问题,很见成效。 当时,中南海总机很熟悉聂荣臻办公室的声音,每次工作人员通知开联席会议,都是简单的10个字:“政(总政)、后(总后)、空(军)、海(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公(安军)、防(空军)、铁(道兵)。” 总机也不多问,很快, 10个大单位就全通知到了。 另一种会是由总参机关各部门领导人参加的碰头会议。由于已成惯例,不用通知,一上班各部部长就都聚到聂荣臻的办公室碰头。 聂荣臻认为,用碰头会议和联席会议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形式好,各部的领导干部也都愿意这么办。大家把情况凑在一起,共同提出解决办法,研究确定之后,就分头执行。这样,问题处理得快,效率高,减少和避免了文牍主义和“踢皮球”的现象。通过这种办法,加强了与各部门领导的直接联系,大家可以经常通气。那个时候公文很少,有问题大多在会上解决。聂荣臻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必须熟悉情况,能够负责,一问三不知可不行。由于后勤财务和军械部门的业务工作涉及有关武器装备、物资供应等方面的数目字比较复杂,所以准许他们带两个助手参加会议。别的部门,都是掌握情况、熟悉情况的领导干部参加会议。那时,曾任军委办公厅副主任的唐永健,在笔记本里记下了几次联席会议的有关情况:1951年7月9日,研究编制问题。 聂荣臻指示:编制要合乎我们的(军工)生产条件,应该根据战争需要和生产条件进行讨论。出席会议的有:来德、陈锡联、许光达、刘亚楼、杨立三、吕正操、徐立清、王诤,萧克、李迎希、刘志坚、洪学智,还有苏联顾问尼哥尔斯基。聂荣臻在会上说,这个编制已经讨论了3次,大家基本满意。朝鲜战场的经验证明,以现有装备是不能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的。我们提出现代化的口号,其物质基础是新的装备。搞新装备是困难的,但困难必须克服。 聂荣臻工作很有条理,十分细心,忙中不乱。一次会见苏联贵宾,军乐团列队欢迎。因为军乐团当时没有迎宾礼服,有人设计了一种领章,缀在领子上。聂荣臻一眼就看见乐团人员领子上的装饰图案,马上严肃地批评:“谁让你们钉的?领章图案我都不能做主,快取下来。”这时,苏联贵宾还没到,避免了一次不好的影响。 聂荣臻对协助他工作的总长办公室的一班人马很满意。当时那么忙,却很少出差错。办公室主任安东是红军时期的干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他的办公室挨着聂荣臻的办公室,用一面屏风遮祝有事聂荣臻就按电铃叫他,总是随叫随到。聂荣臻习惯把要处理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一个小条写一个问题,交给安东去办。安东谨慎小心,从不马虎,件件事都有着落,聂荣臻很赞赏他的办事能力。 总长办公室还有3个年轻秘书负责机要工作。有时,聂荣臻从作战室出来路过机要室,也跟3个秘书开开玩笑。 有一天中午,3个年轻人都歪在沙发上睡着了。聂荣臻按电铃要处理电报,按了几次,他们也没醒。等了一会儿,聂荣臻看看还是没动静,就走到机要室诙谐地喊起来:“下雨喽!下雨喽!”几个秘书一听聂荣臻在喊他们,都很不好意思地爬起来,赶忙接过电报处理。聂荣臻没有批评他们。也难怪,他们这些天,天天忙到深夜。 在聂荣臻身边工作有一个特点,要掌握各种知识,加大信息量。他不爱讲话,交代一件事一般不讲前因后果,以后安东也形成了这个习惯。办公室的3个年轻人就有意识地阅读聂荣臻看过的重要文件,慢慢搞清了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以后,连聂荣臻脑子里正在想什么事,他们也摸得八九不离十了。 聂荣臻担任代总长后,工作千头万绪,难免出点问题。有一次,因为一份电报没有送给毛泽东看,就以军委名义批发了。毛泽东知道后,把聂荣臻叫去严厉地说:“以后不能越权,凡是以军委名义发的电报,一律先送给我看以后再发。”聂荣臻没有吭声。 后来,工作人员在翻查前一时期的电报时,发现毛泽东批评的那份电报是军委办公厅主任张经武以军委名义下发的,而不是聂荣臻批发的。聂荣臻为人厚道,受了领导批评,从不推到下边。张经武批发的那封电报内容,是关于军队编制方面的。他批准撤销一个机构。事后,张经武得知事情真相,十分感激聂荣臻。他说:“聂总真好,真是个好领导。” 那时,部队刚从山沟进城,遇到的新问题很多,中共中央曾多次发出通知:为了把一切必须和可能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要求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在这方面,聂荣臻做得很好。 聂荣臻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当天的事情要当天处理完,不许过夜,尤其是呈送毛泽东的电报,一定要尽快译出来。他还要求办公室建立催办制度,上午交代的事情,一般下午要催一催,看办的结果怎么样,要求及时向他报告。 新中国建立初期,总参谋部的工作极为繁忙。聂荣臻的工作不分上下班,中午从不回家,和衣在办公室的床上歇一会儿后,又继续工作。他经常夜间去毛泽东、周恩来那里开会,直到早上天亮时才回来,随便吃几口饭,打一会儿瞌睡,8点钟又准时上班了。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赖传珠摸到了聂荣臻的规律,知道其他时间聂荣臻很忙,难以找到,早上这一会儿工夫准在补觉,就专门在早晨打电话请示工作。以后,聂荣臻的秘书范济生想出了一个主意,接了一个并联分机。在聂荣臻休息时,由秘书先接电话,问清事由,如不是万分紧急的事,就不去打扰聂荣臻宝贵的休息时间。 那个时候,每逢周末中南海都要举办舞会,许多领导干部常去跳舞。聂荣臻虽然也喜欢跳舞,却极少去。因为他实在太忙,没时间去。偶尔因工作出席一场文艺晚会,秘书拿着文件追到会场,少不了要签发几份文电。 多年来,聂荣臻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条件允许,睡觉前他总要在澡盆里泡上15分钟。过去傅连暲曾告诫过聂荣臻,过热和过凉的水温刺激对他的身体都不利。所以,每次洗澡,聂荣臻都将水温调试在40摄氏度左右,让身体全部浸泡在水中。这样,既解除了疲劳,又利于健康。一天晚上,天气燥热,闷得透不过气来,聂荣臻刚刚坐进澡盆里,正想痛痛快快洗个澡,电话铃响了,是毛泽东叫他去开会。他二话没说,从澡盆里跳出来,穿上衣服,直奔毛泽东的住处。 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从陆军单一军种走向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建军道路。聂荣臻主持总参谋部工作以后,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关怀下,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部队进行了一系列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1950年3月10日,聂荣臻就军事机关及学校建设问题等给毛泽东写报告:(一)继续加强海、空军司令部建设,筹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司令部,并提出军兵种领导人选建议;(二)总参除加强作战、情报部外,组建通信部、军训部、军校部;(三)总后勤部与华北军区后勤部分开,组建军需、军械、财务、运输、卫生部;(四)筹建总干部管理部;(五)加强航空、防空、测绘、机要学校、军医大学,筹建炮兵、工兵学校;(六)筹建陆军大学(军事学院),使之成为建设正规化国防军的培训中心,深造高级军事干部,请刘伯承主持。①以上建议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批准,陆续组织实施。 当时,总参机关是战争年代延续下来的,人数很少。随着军队建设的不断深入,总参机构不健全的弊病逐渐显示出来。尽管聂荣臻建议新设了通信部、军训部、军校部,但是总参机关没有专管军务和动员的部门,这对部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以及将来过渡到义务兵役制等都是个大问题。他在参考了苏军总参谋部的编制后,提出了尽快组建军务部的方案,获得批准。 一年多的时间里,聂荣臻除了健全总参各部外,还抓了军兵种建设。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又增加了炮兵、装甲兵、工程乒、防空部队、公安部队等新的军兵种。 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方面,聂荣臻还狠抓了军队的编制、装备工作。 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型号杂乱,虽然也有一些武器修配厂和弹药生产厂,但要保障部队武器装备的零配件和弹药供应却极其困难。 为此,他在1950年5月召开的参谋会议上提出,今后各种枪炮要以步乒师为单位逐步统一口径,以便组织零配件和弹药生产。编制上,步兵以师为基本单位,直接受大军区供应及指挥,使师一级能单独作战,也可以进行联合兵①《聂荣臻军事文逊,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18页。 种作战。①有解放台湾和剿匪任务的步兵师、团,分别编配炮兵营、连。大口径火炮编成独立的炮兵师、团,属各大军区,作战需要时可配属到有关的步兵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单位按此原则进行整编,使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和编制上的杂乱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聂荣臻还非常重视充分发挥技术装备的优势。1952年8月,他在主持研究铁道兵编制问题的会议上说:拟议中的铁道兵师的编制人数由6000多人增加到12万多人,增加的人数太多,说明我们对使用技术装备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只想依赖人力的优势去完成任务,今后应该改变这种思想。 军队现代化建设很重要的一条,是军官军政素质的提高。在聂荣臻的建议下,新建了某些军事院校。各军区也都筹办了步兵学校或高级步兵学校,用于培养初、中级军政干部。南京成立了军事学院和总高级步兵学校,培养高、中级军政干部。这些院校由军委统一规定教学内容和计划。军事学院战役系的学员,由52名将军组成,如后来担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担任国防部部长的秦基伟和担任国防大学校长、军委副主席的张震,都是那个班的学员。 除了组建各类专业人才的军事院校外,聂荣臻对全军的文化教育也极为关心。他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的军事报告中曾提出,人民解放军今后要努力提高文化水平。{ewc 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486_1.bmp}当时部队的主要成份是翻身农民,干部战士大部分是文盲。聂荣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一大障碍,必须下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扫盲工作。他提出在三年之内,改变部队中的文盲和半文盲状态,使全体战士达到高小毕业的程度。从1950年起,军队各大单位都办起了文化补习学校或补习班,有的单位还办了速成中学或小学,部队招收了一批知识青年到营、连当文化教员,全军掀起了向文化大进军的高潮。1952年,石家庄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文化教员常青以高度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创造了“常青速成写作教学法”,取得优异成绩,聂荣臻以华北军区司令员名义,通令嘉奖并给予记特等功和晋级奖励,号召全军向常青学习。部队战士们经过3年的文化学习普遍达到了高小以上文化程度,有些达到中学或更高的程度,为掌握现代化技术装备和开展军事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在逐步开展各军、兵种以及院校建设的同时,精简整编也在同步进行。 1950年,解放战争后期作战任务的完成使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550万步兵显得过于庞大。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军委和各大军区协商,最后确定军队保留总人数为400万人,以便省下经费来加强海军、空军和技术兵种的建设。①一次裁军150万,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第一次。为了领导全国大规模的复员工作,由中央军委、政务院共同组成了中央复员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聂荣臻任副主任。中央复员委员会拟定了复员工作大纲,以中央军委主席和政务院总理的名义颁布了复员工作条例。地方各级也成立了复员委员会,具体负责复员战士的安置工作。 这次大规模复员的原则是:干部不复员;对每一个复员战士,务使各得其所,尽量做到让人人满意。 在全军参谋会议上,聂荣臻就复员工作进行了动员,希望各单位切实重①《聂荣臻军事文逊,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29页。 ①《聂荣臻军事文逊,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41页。 视,把复员工作当做大事来抓,要做好复员战士的思想工作,切实注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聂荣臻提出,在复员工作中既要防止完全从政治出发,把老战士都留下来,又要防止完全从精壮出发,把久经战火考验的老战士都复员。要求保持新老成份的适当比例,以保持部队的战斗力。 全国性的大规模复员工作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是复员军人和部队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军队和地方的关系。在这些问题上,聂荣臻看得很远,想得很细。他特别强调,这不仅仅是100多万军人复员的问题,如果做得不好,就要影响社会的安定。他在复员工作会议上说:不久以前,由于河北遵化对残废军人问题处理不当,结果造成荣誉退伍军人和地方对立起来。100多万人回到农村,生活不安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是不堪设想的。搞不好的话,还会使青年人对参军服兵役寒心,直接影响到部队的巩固和国防军的建设。 这个工作是麻烦的,但这是历史给我们的麻烦,这个任务必须负担起来,不应该怕麻烦,必须努力把工作做好。国民党军队的兵员来源靠的是抓壮丁,打完仗,推出军队完事。这些人为生活所迫,就去抢老百姓,到工厂、商店要钱,成为社会上的破坏力量。而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只要工作做到家,复员战士就会成为建设国家的积极力量。过去天下是他们打的,现在还需要他们来建设。聂荣臻反复说明,战士复员不是军队不要他们,而是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去发挥他们的作用。离开部队以前,一定要开好欢送会。在评功、入党、入团等问题上优先考虑复员军人,给他们以政治上的荣誉感,一定要使他们积极愉快地走上新的岗位。在物质上要给以一定的报偿,发给一定数量的小米和布匹作为安家费用。有病有伤的要给予治疗,临走没完全治好的要给他们带上药品。 这次复员工作地方政府配合得很好,许多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敲锣打鼓到部队驻地去欢迎,详细地向复员战士介绍当地有关生产、治安,民兵等情况,把复员战士当作可信赖的骨干使用,甚至连帮助他们找对象的问题也想到了。如此过细地做工作,使复员军人减少了顾虑。 战争时期,都是战斗减员,极少有复员。在一些复员军人心中,对于离开部队是有很多想法的。现在地方政府把复员战士当骨干使用,优先安置,把他们作为有功之臣厚待,使复员军人们很感动。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像国民党那样过河拆桥。参加新中国工作的原国民党人士也很激动,他们搞过多少次复员,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处理。傅作义和张治中曾对比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的复员工作,感叹地说:同样是复员,这样大的差别,国民党怎么会不垮,共产党怎么能不胜。 曾经在中央复员委员会任秘书长的雷英夫说:“那时工作效率很高,各军区和地方复员委员会的电报,一般几个钟头就处理完了。重要的问题请示聂总,他马上就抓,或做新的指示,或留待晚上请周总理审定,当天晚上就发走了,从不过夜。” 聂荣臻和各级复员委员会做了一系列工作,使复员军人高高兴兴,没有复员的军人也高高兴兴。地方青年一看,复员军人回乡这么光荣,也踊跃报名参军。许多老人说:“过去国民党用抓、买的方法搜罗壮丁,造成社会动荡不安。而现在自愿送孩子参军,还这么难,比选个女婿还难。” 聂荣臻在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作的《关于军队整编复员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在复员工作上不搞一刀切,要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区别处理,有的地区灾荒严重,有些新解放区还有土匪,社会秩序不安定,有些解放战士觉悟程度还不高,平时表现不好,这些暂时部可以不复员,以减少地方负担。在老区,有些解放战士没分到土地,无家可归,也可以暂不复员。他特别指出,在西北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以把全部复员军人组织起来,集体转业到生产战线上去,把复员经费转成生产经费,东北也准备这样做。今天我们的困难是条件不许可我们把几百万人完全集体转业,大部分还是分散回乡生产。过去开垦是失败的,政府未用很大的财政和技术来支持。现在我们采用集体转业的形式,用很好的干部带去。开垦和移民同时进行,是能够实现这个计划的。 1952年1月,聂荣臻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抽调40万解放军集体转业的建议。21个师的21万战士分别奔赴铁路、水利、林业、建筑等环境条件较为艰苦的岗位。19个师改编为屯垦部队①,在北大荒、新疆的土地上,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使荒无人烟的原野变成了富饶的粮仓。如今,他们中间不少人,还战斗在祖国的边疆。他们为祖国的建设和农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过这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全军总定额有了很大的压缩。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满怀深情地说:“我军广大指战员,南征北战,战争刚刚结束,就置个人和家庭的困难于不顾,立即投入艰苦的生产劳动,为医治多年的战争创伤,渡过经济难关,流下了大量汗水。他们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回忆起来,仍使我们感动不已。”由于部队和地方的高度重视, 100多万人的复员工作进展顺利,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它的成功经验,对33年后的百万大裁军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952年8月4日,聂荣臻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交了《关于由民兵制过渡到义务兵役制方案的报告》。报告中提出,民兵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拟在已有民兵1800万人的基础上,按农村总人口的适当比例实行普遍民兵制,并在县一级建立基于民兵团,加强组织训练,为逐步过渡到义务兵役制奠定基矗①建议获得批准。12月11日,军委和政务院联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 1953年12月,聂荣臻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关于组织编制问题的总结》报告,主要内容是:确定了全军总定额350万人;各军兵种人员比例暂时维持现状,将来随国家生产发展而变化;各大军区保留的干部名额从本军区的总员额里挤占;步兵师的编制经过朝鲜战场的检验,是适宜的,不应变动;公安部队是人民军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兵种指挥机构统称部,不设政治部;还有关于海防、边防的责任区分等等问题。②从1950年起,聂荣臻要总参谋部抓各种条令条例的制定,当年就搞出了暂行的步兵操典,虽然很不完备,但新中国建立以后,总算有了一个比较适合人民解放军传统和现状的全军统一的操典。总参还组织班子编写内务、队列、纪律条令,1年以后颁布了这3个条令的草案,在全军试行。这些条令、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对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①《聂荣臻军事文逊,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62页。 ①《聂荣臻军事文逊,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71页。 ②《聂荣臻军事文逊,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