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现代史将帅传奇聂荣臻传

聂荣臻传

作者: 中央文献研究室

58章 工作重点转向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宣布,已派美军武装入侵朝鲜,同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在这关系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生死存亡和中国人民命运的历史关头,经毛泽东提议,7月7日和10日,由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在朝鲜战争形势下的国防问题。聂荣臻出席了这两次会议。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作为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为贯彻中央军委的指示,迅速落实组建东北边防军的任务,通知中南军区以第十五兵团部为基础,组建第十三兵团部,率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于8月上旬到达东北地区,与已在那里的第四十二军集结待命。8月5日,聂荣臻电令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待命出动作战。”但由于准备工作艰巨复杂,过于急迫,难以按时完成。于是,他在帮助中南军区为第十三兵团调配干部、补充兵员和武器弹药、落实铁路前运计划等工作的同时,于8月18日再次电令邓华:“请加紧督促,务于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第十三兵团按时完成了集结待机的任务。

东北边防军(除第十二兵团4个军,配属3个炮兵师,1个高炮团,1个工兵团,共25万余人)的迅速组建和做好入朝参战准备,为志愿军取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矗8月1日,东北军区向总参谋部请示,可否派部分高炮部队到鸭绿江大桥朝鲜一侧布防,以保护这座大桥。聂荣臻认为,鸭绿江大桥是中朝两国之间唯一的重要通道,一旦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8月2日,他向毛泽东、周恩来报告:关于东北军区请示的问题,“经研究后,感到还是派出为好??因为鸭绿江的桥梁对我来说是必须保护的”。4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个报告。

此后,经征得朝鲜方面同意,东北军区部队对鸭绿江大桥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战争进程中,美军飞机昼夜对这座大桥狂轰滥炸。聂荣臻一再指示部队设法保护好大桥。后来部队创造性地架设了一座与鸭绿江大桥并行的水下桥,桥身隐藏在水面下,空中侦察不易发现,可以保障通行。水面桥炸断了能很快修复,水下桥则始终未被炸断过。中朝之间的这条通道一直没有被切断,这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8月下旬,聂荣臻看到美国积极调兵遣将,预感到战局可能很快逆转,一旦中国被迫军事卷入,光靠东北边防军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在请示毛泽东同意后,命第九和第十九兵团预作准备,到山海关以内地区集结,必要时支援东北边防军作战。①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接着大举北进,向中国边境压来,迫使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但在当时,对中国是否出兵朝鲜问题,党内是有不同意见的。有的人认为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迫切需要休养生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一年,各方面物质条件还很差,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打这一仗。聂荣臻也有些担心,认为“国内革命战争刚刚结束,困难很多。部队嘛,兵员不少??是充实的,但武器弹药怎么办?对付现代化战争,坦克、飞机、炮兵几乎什么都没有,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弹药都困难呀”。当时,毛泽东对出不出兵①《当代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第429页。

问题考虑了很久。最后,终于在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的一再请求下,从维护中朝两国人民的利益、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根本立场出发,毅然下定了决心。10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研究出兵朝鲜的问题。聂荣臻列席了会议。会上,毛泽东表示:大家摆的困难都有理由,但朝鲜处于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就这样,中共中央决定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聂荣臻历来组织观念很强,既然中央已作出决定,他就全身心地投入抗美援朝战争。

10月2日凌晨,总参谋部接到情报,南朝鲜军于10月1日越过三八线。

后又得知, 10月7日美国侵略军不顾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也大举越过三八线。聂荣臻将情报及时报告给了中央军委。10月8日,毛泽东正式发布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命令指出:“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同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参战。

志愿军出国作战以后,总参谋部的工作重点转向抗美援朝战争。当时的总参谋部,还是战争年代的那个小班子,主要是作战部、情报部、机要局等,人员很少,但很精干。紧张激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使本来就极为繁忙的聂荣臻,更感到工作千头万绪,难以应付。这时,他想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极富领导艺术,又是个哲学家,有一套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

有一天,聂荣臻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样多职务,怎么搞呀?”毛泽东干脆地对聂荣臻说:你主要抓总参谋部的工作,抓抗美援朝。其余的事,你不要管。

聂荣臻心里有了底,他毫不犹豫地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抗美援朝战争上。

华北军区、卫戍区的大部分工作,都交给别人去做聂荣臻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担负起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的任务。

其中包括极其复杂庞大的后勤保障工作。从志愿军编组、训练、集结、运送武器装备、后勤供应到军工生产、伤病员安置、兵员补充等等,他都亲自过问,并与总后勤部和其他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实施。

在朝鲜战争中,总参谋部经常根据前线的情况,提出作战方面的意见,上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毛泽东对聂荣臻代拟的作战电稿,看得很细、很慎重,经他修改批准后,发到前方。

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说,那一段时间,聂荣臻来毛主席这里的次数最多。他们一个是军委主席,一个是代总参谋长,经常见面,直到朝鲜战争结束。

聂荣臻在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是晚上睡觉,早晨早起办事情,除了敌人“扫荡”时例外,每天的事情都是这样处理的。然而,毛泽东在战争期间养成的习惯是夜间工作,白天睡觉。那时,有关作战方面的事情,都由聂荣臻送给毛泽东看。聂荣臻为了适应毛泽东的习惯,白天办公,晚上去毛泽东处请示汇报。毛泽东同意了,就定下来。

聂荣臻常说:朝鲜战争时军情紧急啊,有时候,毛主席忙了个通宵,正在睡觉,我总不忍心打扰他,好让他恢复精力。但有些事很急,我又不得不去把他叫醒。周总理的习惯是每天起床后先要到卫生间去,有些急事,我也不得不到卫生间去找他。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直接指挥下,志愿军以运动战为主要的作战形式,进行了第一次战役,歼敌1.5万人,把所谓“联合国军”打退到清川江以南,稳住了战局。聂荣臻深为初战胜利而振奋。他高兴地说:“心里有了底了。”

10月27日,聂荣臻向毛泽东报告,为增强志愿军兵力,拟组织第九兵团入朝,干粮、棉衣等军需品正紧急补充,铁路运输计划也已经与腾代远商妥。毛泽东当天就批准了这个报告。11月7日,第九兵团由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率领进入朝鲜,担负东线作战的任务。这对志愿军取得第二次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战役于11月25日至12月24日进行。这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万人,将敌人击退到三八线以南地区,取得了更加辉煌的胜利。在第二次战役发起之前,聂荣臻看到彭德怀报来的采取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认为非常正确,立即转报了毛泽东。毛泽东批准了这一作战部署。

11月26日,也就是第二次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聂荣臻向毛泽东报告:根据彭德怀等前线将领的意见,建议从关内国防军和公安部队中,用自动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方式,动员一批有作战经验的老战士补充前线部队,以保持前线部队的战斗力,对国内部队也是一次有力的抗美援朝的政治动员。①毛泽东第二天就予以批准。经过1个多月的动员, 12万名兵员被补入部队。其中有4万多人是打过仗的老兵。这些兵员,分别编成32个补训团零8个独立营,于1951年3月补充到了前线各部队。

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志愿军以大规模进攻的态势,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进行了第三次战役。此役歼敌1.9万余人,解放了汉城,将“联合国军”打迟到三七线附近地区。发起这次战役之前,彭德怀、邓华根据毛泽东指示,于12月15日上报了向三八线以南挺进的作战计划。聂荣臻于接到这个计划后的第二天,附上自己的意见转报毛泽东。聂荣臻认为,敌人可以在三八线附近集结13到16个师,志愿军是6个军部18个师,兵力上不占绝对优势,因此建议推迟这次进攻战役,使志愿军得以休整补充,待1951年2月第十九兵团入朝,即可集中3个兵团的优势兵力发动进攻。19日,彭德怀也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志愿军的总体作战部署应立足于做艰苦、长期的打算。毛泽东复电认为这些意见是正确的,但为粉碎敌人“整军再战”的图谋和配合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的政治斗争,仍应于年底发动进攻战役。中央决心已定,聂荣臻立即组织兵员和物资的前送工作,以保障前方作战需要。12月27日,他在答复彭德怀的电报中说:杨得志兵团正在现地补充武器和新兵,加紧训练,待命开进;另编组了第二十三兵团,不久即可入朝;空军已派小组到朝鲜调查机场情况,准备入朝参战;动员的老兵正加紧前运,补充志愿军。

第三次战役取得了预期的胜利,但志愿军已疲惫不堪,补给困难的弱点也暴露了出来。敌人抓住这一弱点,1月下旬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于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于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进行了第四次战役,顽强抗击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并进行了横城反击战,取得歼敌7.8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①《聂荣臻军事文逊,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47页。

2月7日,中央军委鉴于朝鲜战争已经出现了长期化的态势,决定从国内抽调部队,轮番到朝鲜战场作战。为了贯彻这一决定和支援志愿军进行第四次战役,聂荣臻加紧组织第三、第十九兵团入朝参战。2月15日,以杨得志为司令员、李志民为政治委员的第十九兵团进入朝鲜。3月18日,以王近山副司令员率领的第三兵团进入朝鲜。这两个兵团及12万兵员的入朝参战,有力地加强了志愿军的作战力量。

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配合,进行了第五次战役,共歼敌8.2万人,粉碎了美军企图在朝鲜半岛蜂腰部大规模登陆,然后南北夹击的阴谋。

6月13日,聂荣臻向毛泽东报告,为了恢复经第五次战役后的第三、第十九兵团的战斗力,建议这两个兵团各整编为两个军,各腾出一个军的架子回国接收补充的部队①。14日毛泽东批示:“照办。望加速进行,争取于6月底调配完毕。”但由于当时一些特殊原因,总参谋部于7月上旬,仅为两个兵团补兵4.7万人。接着,聂荣臻又组织了以杨成武为司令员,张南生为政治委员的第二十兵团的入朝参战工作。这些生力军的到达,增强了志愿军的战斗力。第五次战役结束后,美军于6月30日发表声明,说是奉美国政府之命,愿意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停战谈判。7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发表声明,同意停战谈判。此后,朝鲜战争即进入相持阶段。

①《聂荣臻军事文逊,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53页。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