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现代史将帅传奇新版《粟裕传》

新版《粟裕传》

作者: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

第二十章 在历史转折关头


一、自觉实行由战争到建国的战略转变。 组织指挥进军浙闽和解放华东沿海岛屿之战。

上海解放以后,粟裕继续以三野前委书记主持第三野战军的工作,并担任新成 立的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务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军政接管委员会主任。7 月中旬,第三野战军与华东军区指挥机关合编并 由上海移驻南京以后,他以华东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陈毅在上海)主持华东 军区工作,又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

此时中国正处于由战争到建国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国民党的残余军政力量还在作垂死挣扎,新解放区的恢 复和建设刚刚开始。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即将实现,建没新中国的战略任务已经 摆在面前。战争和建设交错进行,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工作千头万绪。

在这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粟裕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觉地适应战略转 变的要求,组织指挥进军浙闽和解放华东沿海岛屿作战,用相当多的精力抓新解放 区的恢复和建设,同时把新中国华东方面的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上 议事日程。

当渡江战役还在进行的时候,粟裕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争取解放战争的全部 胜利上。他认为,从战略全局来考虑,第三野战军下一步的作战任务,主要是解放 沿海岛屿和解放台湾,以及肃清华东沿海地区的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5 月 22 日 午时,即发出淞沪战役攻击命令的第二天,粟裕和张震发出向中央的请示电,提出 第三野战军部队提前人闽问题。

军委:

( 《从延安到北京——解放战争重大战役军事文献和研究文章专题选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5 月,第 1 版,。) 依据蒋匪整个局势观察,已全线溃退,福建守敌不多。遵照军委予四野相机进

入粤桂任务,如此我入闽部队是否可能提早?应准备何时出动?以便淞沪战后进行准 备,调整部署。如何,请示。

粟 张 养午

中央军委于 5 月 23 日复电,同意三野部队提早入闽,同时对各个野战军向全 国进军作出新的部署。中央军委指示三野:“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 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 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 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 版,。)

上海战役结束当天,5 月 27 日中午,粟裕下令:不担任警卫任务的各军于战 斗结束后撤至市郊休息,第十兵团全部进行入闽准备。

这一战略决策,使一些指挥员感到突然,因为比中央军委原定进军福建的时间 整整提前了一年。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指出, “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〇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

“一九四九年 夏秋冬三季,我们应当争取占领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等九省的大 部,其中有些省则是全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 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472—474 页。)。对于福建,中共中央决定在 1949 年相机占领靠近浙江的闽北地区,1950 年再解放全省。中共中央所以作 出这样的决策,是因为占领京沪杭地区以后,需要一段巩固和恢复时间,然后依靠 这里的资源向南方各省进军;同时,还考虑到对付美帝国主义直接出兵干涉中国的 解放战争。这在当时都是必要的。但是,战争的发展比预料的要顺利得多,渡江战 役一举成功,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美国不敢轻举妄动。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 决定,一鼓作气歼灭国民党的残余军事力量,提前一年解放全中国。粟裕的提早人 闽建议,来得适当其时,中共中央立即采纳。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粟裕于 6 月 7 日主持召开第三野战军军事会 议,对进军福建和加强华东沿海地区守备作出全面部署。他把这次会议称为“国防 部署会议”。会议决定,第十兵团 3 个军进军福建,第九兵团等 7 个军集结上海、

南京地区,第七兵团 3 个军集结浙江地区,第三十二军 2 个师驻守青岛,第二十四 军 2 个师驻守徐州、1 个师驻守连云港,第二十五军 2 个师驻守海门、启东,1 个 师驻崇明。会后,粟裕就组织指挥各部队,进行解放福建和长山列岛、舟山群岛等 沿海岛屿作战。

进军福建之战,由叶飞率领的第十兵团 3 个军承担,并且得到在福建坚持斗争 的闽浙赣游击纵队、闽粤赣边区纵队等人民武装力量的配合。开头几仗打得比较顺 利。8 月 11 日发起福州战役,只用 7 天时间就解放福州,全歼 4 万逃敌于闽中山 区。9 月 16 日发起漳厦战役,解放泉州、漳州和闽中、闽南广大地区以及平潭岛 等沿海岛屿,形成了对厦门、金门两岛三面包围的有利态势。10 月 17 日解放厦门 和鼓浪屿,除坐镇厦门的新任福建省主席汤恩伯和 40 叩多蒋军侥幸逃窜外,守敌 大部被歼。至此,第十兵团取得了歼敌 10 万的重大胜利,福建全省除金门、马祖 等几个岛屿外全部解放。但是,进攻金门一战却严重失利。

金门岛位于厦门与台湾之间,以“金汤永固,雄镇海门”而得名,战略地位十 分重要。蒋介石把它视为“重要的反攻基地”,说“无金门便无台(湾)澎(湖),有台 澎便有大陆”。为了保住这个“反攻基地”,给台湾留下一个屏障,蒋介石决定不惜 一切代价“挫败共军之行动”。他急电汤恩伯固守金门,严令“必须就地督战,负 责尽职,不得请辞易将”。同时,不顾李宗仁的广州国民党政府安危,严令胡琏兵 团北开金门,并令第二舰队少将司令黎玉玺急率旗舰太平号增援金门。

第三野战军从战略上考虑,认为金门扼大陆与台湾交通要冲,是东南海防重地, 必须予以攻占,为解放台湾创造条件,决定发起解放金门之战。

金门之战,是从 9 月下旬开始准备、10 月中旬开始发起的。在这段时间内, 粟裕一直在北京参加全国全军的重要活动,先是率领三野代表团出席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又奉命参加中央军委召开 的军事会议,直到 10 月 23 日才返回南京。在此期间,留在南京主持三野日常工作 的是华东军区党委第三书记唐亮、代参谋长袁仲贤、副参谋长周骏鸣。但是,重要 的作战部署,都由唐亮、袁仲贤、周骏鸣转报陈毅、粟裕。

第十兵团在 9 月底、10 月初提出的作战方案是“金厦并取”,决定于 10 月 13日“同时发起攻歼金厦两岛”战斗,以第二十九军两个师、第三十一军 3 个师共 5 个师进攻厦门,以第二十八军率一八二师并指挥第二十九军两个团,“首以两个团 于齐日(8 日)攻歼大嶝小嶝之敌,尔后于山后(金门东海岸)古宁头间,与攻厦门之同 时择点登陆金门岛。得手后,继以一部兵力攻歼小金门之敌”。10 月 7 日,第十兵 团将上述方案报告三野。

10 月 10 日,粟裕在北京收到袁仲贤、周骏鸣转来第十兵团 7 日的金厦战斗部 署。粟裕认为,这个“金厦并取”的方案表现有轻敌情绪,用于攻取金门的兵力不 足。他在 11 日的复电中提醒第十兵团指挥员,注意分析金厦两地敌军情况和我军 准备程度(尤其是船只),同时攻取金厦两地是否有把握,明确指示“总以充分准备 有把握的发起战斗为宜”,“首求攻歼厦门之敌”。复电全文如下:

七日电十日收悉。同意你们来电部署,依战役及战术要求最好是按来电同时攻 歼金厦两地之敌。但请你们考虑:根据金厦两地敌之兵力及敌之内部情况(刘汝明、

王修身之关系如何)及我方准备程度(尤其是船只),如以五个师攻厦门(有把握)同时 以两个师攻金门是否完全有把握?如考虑条件比较成熟,则可同时发起攻击,否则 是否以一部兵力(主要加强炮火封锁敌舰阻援兵与截逃)钳制金门之敌,首求攻歼厦 门之敌。此案比较稳当,但有使金门之敌逃跑之最大坏处。究如何,请你们依实际 情况自行决定之,总以充分准备有把握的发起战斗为宜。

10 月 17 日,唐亮、袁仲贤、周骏鸣报军委、华东局电,改变了第十兵团“金 厦并取”的方案,“决定先攻厦再攻金”,“俟厦门之敌肃清后再歼金门之敌”。战斗 发起时间推迟到 10 月下旬。

这时敌情发生重大变化。10 月 9 日,在金门附近的大小嶝岛战斗中,抓获有 胡琏兵团主力第十一师的俘虏。俘虏供称,胡琏兵团已有两个师到达金门。10 月 12 日,又得到确实情报:原在广东的胡琏兵团奉命增援金门、厦门。同时我军的 准备尚未完成,第二十八军只收集到运送 3 个团的船只。可是第十兵团指挥员没有 重视这些情况,仍决定按原定计划发起进攻,强调要抓住战机,抢在胡琏兵团尚未 全部到达金门之前发起进攻。第二十八军于 24 日黄昏发起进攻,第一梯队 3 个团 登上金门岛。第十兵团向三野司令部报告:已登陆 3 个半团,25 日晚可解决战斗。 不料第一梯队到达金门海滩,所有船只就因为落潮而搁浅,随即被敌人炮火摧毁。 第二梯队无船可渡,不能增援,只能隔海观战。登上金门岛的 3 个团指战员,在孤 立无援的形势下,与 3 个军的敌人浴血奋战两昼夜,大部壮烈牺牲。

粟裕从第十兵团 27 日的电报中得知这一情况,28 日与袁仲贤、周骏鸣发出上 报中央军委并致第十兵团和福建省委的电报,对 3 个团指战员壮烈牺牲表示“甚为 痛惜”,指出:“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 躁所致。当你们前次部署攻击厦门之同时,拟以一个师攻占金门,即为轻敌与急躁 表现。当时,我们曾电你们,应先集中力量,攻占厦门,而后再转移兵力攻占金门, 不可分散力量。但未引起你们深刻注意,致有此失。除希将此次经验教训深加检讨 外,仍希鼓励士气,继续努力,周密准备,须有绝对把握时,再行发起攻击。并请福建省委用大力为该军解决船只及其他战勤问题。至失散人员,仍望设法继续收容”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 6 月,第 1 版,。)。

10 月 29 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各野战军前委和各大军区的电报,全文 转发粟裕、袁仲贤、周骏鸣 10 月 28 日的电报,指出:“当此整个解放战争结束之 期已不在远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中主要是军以上领导干部中容易发生轻敌思想及 急躁情绪,必须以金门岛事件引为深戒。对于尚在作战的兵团进行教育,务必力戒 轻敌急躁,稳步地有计划地歼灭残敌,解放全国,是为至要”(《毛泽东文集》第 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 6 月,第 1 版,第 18—19 页。)。12 月 28 日,毛泽东 在给林彪的电报中再次指出,

“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 “三野叶飞兵团,于占领厦门后,不明上述情况,以三个半团九千人进攻金门岛上 之敌三万人,无援无粮,被敌围攻,全军覆灭。你们必须研究这一教训”,“并望你 向粟裕调查渡海作战的全部经验,以免重蹈金门覆辙”(《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人民出版社,1999 年 6 月,第 1 版,第 32—33 页。)。

10 月 30 日到 11 月 2 日,第十兵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检讨金门作战失利的 教训。会议一致认为,华东局、三野前委及福建省委关于金门战斗失利问题的指示 和批评是完全正确的。第十兵团党委书记、司令员叶飞代表兵团党委作金门战斗失 利的检讨。他说:“此次金门战斗中,三个多精干的建制团全部损失,自卫战争以 来第一次。其责任不能推向下面,而应该由我们负主要责任。此次金门战斗的失利, 研究其原因,主要轻敌、草率、急躁。”他列举轻敌、草率、急躁的 4 点具体表现 是:第一,

“兵团组织金厦战役的开始,战役指导上就犯了重厦门轻视金门的思想”。 第二,24 日发起攻击时,“胡琏兵团基本上已全部到达大小金门,兵团没有更好更 慎重的考虑,更没有断然的下令停止攻击”。第三,“对敌人垂死挣扎的顽强性认识 估计不足”。第四,“厦门战斗教导我们,由于船工、风向、潮汛等客观原因,船只 来回使用基本-亡困难的,甚至不行的,可是金门战斗中,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专 门去研究,追求解决的办法”。第二十八军副军长萧锋等在发言中作了自我批评, 认为这次失利是骄傲轻敌的结果,请求给予应得的处分。

三野前委并未追究前线指挥员的责任,而是指导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善后 工作,为争取新的胜利进行积极准备,并向中共中央承担金门之战失利的责任。10 月 31 日,粟裕决定将第三十四军第一〇一师全部拨归第十兵团建制,以“补充此 次损失之建制团”,并在给叶飞、陈庆先(第十兵团参谋长)、福建省委并报华东局、 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指出:“金门战斗虽失利,但部队及作战行动极为英勇,望对部 队多加鼓励”。“今后对金门作战,如准备尚未充分,可以推迟些时间”。询问:“你 们对金门作战兵力,依十兵团现在情况,是否够用,盼告”。11 月 15 日,粟裕发 专电给毛泽东主席,承担金门、登步两岛作战失利的责任。他说:“关于金门、登 步两岛战斗失利,虽由于各该方面之高级干部犯轻敌骄傲与急躁等毛病,但职未尽 到检查与督导之责亦不能辞其咎。除已于十四日酉时及十一月十四日两电(均发中 央)给各该部指示并多加注意对他们的指导外,今后当遵钧示执行。”

此后,粟裕在各种场合多次重申承担责任。1949 年 11 月 22 日,在给毛主席 并军委的电报中,总结金门、登步两岛作战失利的经验教训,再次表示:“金门、 登步两岛作战遭受损失,虽由于该方面之高级指挥干部轻敌骄傲与急躁所致,但职 未能及时予以指导与教育,亦应负其责咎”。

解放长山列岛的作战,由山东军区和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三野榴弹炮团承担, 进展比较顺利。

长山列岛位于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是渤海湾的惟一门户和锁钥,历来是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跳板,是国民党在北中国仅剩的一个海军据点。夺取长山列岛, 对于保卫北京、天津,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建立新中国的海防,具有重要意义。

6 月下旬,山东军区根据华东局和三野指示制定了攻击长山列岛的作战方案。 粟裕和周骏鸣、张震复电指出:“夺取长山岛之作战,我们意见,由二十四军派出 一个师,协同警四旅、警五旅攻取较为稳当,并应详细侦察岛屿地形及敌岸上部队 布防状况、工事状况(强处与弱处),我航渡水情、道路。在器材准备上,特别强调 船只的组织训练、部队强渡的训练。在作战指导上,一切应作强渡的组织准备,而 战术手段上则应尽量争取偷渡成功,不成功时则继之以迅速勇猛的强攻”。中央军 委复电:“同意你们复山东军区关于夺取长山岛的作战意见,最主要的是详查敌情 地形,认真准备强渡强攻的战术和技术,但不放弃对于偷袭的争取”。

根据中央军委和粟裕等三野首长的指示,参战部队经过 1 个多月的准备,于 8 月 11 日发起战斗。经过一天两夜激战,攻占长山岛,全歼守敌,生俘敌军 1500 多 人,缴获运输舰 1 艘,各种炮 63 门。“渤海锁钥”从此控制在人民中国手中。

解放舟山群岛之战,是与上海防空战和解放台湾的准备结合进行的,作战任务 由第七兵团 3 个军和第九兵团 3 个军承担。

舟山群岛位于东海杭州湾外,由 400 余个大小岛屿组成,主岛定海形似舟船, 故名舟山。其中有佛教圣地普陀山和远东三大渔市之一的沈家门,号称“东海明珠”。 舟山群岛为沪(上海)杭(州)甬(宁波)天然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 19 世纪两次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以定海为跳板,入侵浙江沿海。蒋介石也看中了这个地方。 他在宣告“引退”的时候,交给儿子蒋经国办理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空军总部把定 海机场迅速修建起来。上海解放以后,他又下令组建“舟山防卫司令部”,以 4 个 军 6 万余人驻守舟山,企图使舟山成为封锁长江人海口、袭扰京沪杭地区的基地。

攻占定海的作战,早在上海战役过程中,粟裕就开始筹划了。5 月 25 日,粟 裕得知第七兵团部队已经占领宁波,即将占领镇海,国民党第八十七军有向定海撤 退企图,判断蒋介石企图将定海作为他残余力量的海空军基地,认为如果让他的企 图实现,对沪杭甬及沿海地区的安全危害甚大。因此指令第七兵团:“你们应乘沪 敌主力尚未撤退之前,迅速以足够力量占领定海及其各重[要]岛屿。如此,不仅可 以[起]阻碍沪敌撤退作用,尤其重要者是予今后沪杭甬沿线防务更臻巩固”。后来, 由于上海蒋军 5 万余人逃到定海,舟山蒋军力量加强,粟裕改令第七兵团暂缓攻击, 但仍须积极准备,“于绝对有把握时再行攻占定海”。

第七兵团把解放舟山的任务交给第二十二军,决定首先逐次攻占外围岛屿,然 后攻占舟山本岛。从 7 月 8 日到 10 月 7 日,先后攻克大陆与定海之间的大榭岛、

金塘岛和桃花岛,把攻击矛头指向定海的最后屏障登步岛。 舟山岛战事吃紧,蒋介石御驾出征。10 月 11 日,蒋介石带领他的东南军政长

官陈诚、空军司令周至柔、海军司令桂永清在定海召开陆海空三军将领会议,决定 成立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舟山指挥部,将定海机场扩建为可保障重型轰炸机起落的机 场,将海军第一、第五两个舰队和胡琏兵团的第六十七军调到舟山,至少调 1 个团 加强登步岛防守。这样,舟山守敌达到 9 万人,并有海空军配合作战。

针对这种情况,粟裕等于 10 月 28 日电示第七兵团:登步岛战斗,必须充分准 备(特别是船只),集中优势兵力,有把握有重点地实行逐岛攻占,确实掌握敌情、 水情、风向、气候的变化,严格检查参战部队的作战部署和各项准备工作,防止领 导亡的官僚主义和指挥上的粗枝大叶。在 11 月 1 日-上报军委的《定海作战方案》

中,再次强调“力戒轻敌骄傲,弱敌当作强敌打。充分的战前准备工作,要打有准 备有把握之仗”。“集中兵力、火力,求得一举成功。用足够先头突击部队,打乱敌 人防御体系”。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你们戌东(11 月 1 日)电所述定海作战方案。我 们认为,你们采取慎重态度,集中优势兵力,事先作充分准备,力戒骄傲轻敌的方 针是正确的”。

第七兵团指挥员决定,以 1 个师发起攻占登步岛之战。11 月 3 日,第一梯队 发起攻击,风向突然逆转,船队在风浪中散乱,9 个连中只有 7 个半连 1000 多人 登上登步岛。开始打得很好,以锐不可当的攻势歼灭敌军 8 个连,控制全岛四分之 三的地区。但是,由于风向、潮汐变化,我后续梯队不能及时起渡增援;而敌人却 有 4 个团上岛增援,并有海军、空军支援。经过两天两夜激战,第七兵团部队杀伤 蒋军 3200 多人,自己也伤亡失踪 1488 人。蒋军增援源源不断,形势对三野部队不 利。师指挥员果断决定撤出战斗。

登步岛战斗失利,毛泽东甚为重视。他于 11 月 14 日发电报给粟裕并告陈毅、 饶漱石,指示:“鉴于金门岛及最近定海附近某岛作战的失利,你们须严重注视对 定海作战的兵力,部署,准备情况及攻击时机等项问题。如果准备未周,宁可推迟 时间。”(《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 版,。)

同一天,粟裕连发两电给三野各兵团并报中共中央、华东局,提出以金门、登 步两战失利的教训教育部队干部,研究和学习新的作战方法。他指出:“自我大军 南进以来,蒋匪整个兵力及政治条件虽已处于绝对劣势,但其防线缩短与垂死挣扎, 其抗击力已适当增加。而我们干部却忽视此点,并机械地强调内线作战时及运动战 时之争取战机,而忽视对已设防敌人的充分攻击准备,同时亦未意识到目前敌人在 海空军方面仍是优势的作战情况”。

“加以指导干部主观上之错误,虽有部队之坚定 战斗意志亦无法避免损失”。

“为此各部应以金门、登步岛之教训深刻教育部队干部, 尤其在各高级干部更应深加研究讨论,了解新的情况,研究和学习新的作战方法(对海岛强固设防及有海空军优势的敌人之攻击的作战方法),勿骄勿躁,充分准备, 敌人虽大势已去,我军仍应本以多胜少的原则部署作战,这样才能达到消灭敌人有 生力量的目的。如我能在舟山群岛及沿海各小岛全歼敌人主力,则造成攻占台湾之 更有利条件”。同时指出“在我军已占绝对优势的整个形势下,战机之意义已有变 更。因此今后机动发起攻击之权限应加以缩小,以收统一之效”。规定要经过三野 指挥机关审查批准,才能发起攻击;

此后,粟裕用一个多星期时间,进一步总结金门、登步两战经验教训,分析敌 我态势,研究新的战法,11 月 22 日,将他的看法和建议上报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 委。

粟裕认为,蒋介石集团“主力虽将在大陆上最后被歼灭,但似不致轻易放弃沿 海诸岛。尤其在金门、登步两战之后,更鼓励了匪军固守的企图,甚至于有继续将 台湾兵力增强舟山、金门诸岛之企图。这样,虽然增加了我们攻占舟山、金门诸岛 的困难,但如能在这些岛上尽歼匪军,则对将来攻台行动在政治及军事方面均属有 利,可以促成台匪之更加动摇与兵力的薄弱。因此,我们提出尽歼沿海诸岛的匪军, 以造成攻台的更有利条件”。

粟裕分析敌我双方情况,认为当时尚不具备解放舟山群岛的必要条件。他说: “由于匪军海空军尚占优势,且能直接配合其作战,加以敌匪防线缩短,凭岛屿固 守,故适当地增强了他的守备能力。而我们高级干部除犯了轻敌骄傲与急躁的毛病 外,还不懂得怎样对有海陆空直接配合而凭岛固守的敌人作战,更不懂得计算海上 之潮汐、风雨、气候以及暗礁、沙滩、陷泥、悬崖、峭壁和淡水、咸水等有利条件 之选择与配合,仍凭一股大陆作战之勇气,致使自己无用武之地,而陷被动;对敌 匪海空军之优势亦欠给以适当力量之压制,因此使我方所准备之船只在敌空军和海 军有效的攻击下遭受损失。由于我们没有海空军、尤其是空军的配合,目前渡海作 战确有困难”。

根据上述分析判断,粟裕建议:“将对定海作战之时间推迟至明年(1950 年)一 月或二月,以便充分准备足够之船只”,并集中海军的 17 至 20 艘舰艇、空军的数 十架飞机和 5 个高射炮团参加舟山作战,

“使攻台部队得到一次最实际的演习”。粟 裕还提出,他将于 12 月初到江浙前线召开一次参战部队高级干部会议,解决对海 陆空军直接配合下守备岛屿之敌作战的战术思想等问题。

毛泽东于 12 月 5 日电复粟裕,同意将攻击舟山的时间推迟到 1950 年 1 月或 2 月,并要他在开完高干会议后到北京面商攻击舟山群岛的时间和战法。后来,中央 军委又决定将解放舟山的时间推迟到 1950 年春夏,从新建的海军、空军中抽调部 分部队配合陆军作战。

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粟裕立即组织进行陆海空协同渡海作战的各项准备。除 了第七兵团的 3 个军以外,又增加用于攻台作战的第九兵团 3 个军,陆军总兵力达 到 2 个兵团 6 个军约 20 万人。海军有华东海军第四舰队的登陆舰 19 艘。空军有华 东空军第四混成旅的战斗机、轰炸机 50 多架。在华东党政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征集到木船 2000 余艘,并将其中一部分改装成机帆船,可以有把握地一次运载 10 万 人渡海作战。解放舟山之战,已是胜券在握。

果如粟裕所料,蒋介石在金门、登步两战之后错误地估计形势,梦想把舟山经 营为日后卷土重来的前进基地,把战斗力最强的第五十二军从台湾调到舟山,又从 金门调来第十九军。到 1949 年年底,舟山守军增加到 5 个军 16 个师,连同海军、

空军和特种兵部队,总兵力达到 12 万人。

1950 年 5 月 1 日,第四野战军部队在南海渡海作战胜利,全部解放海南岛。 海南岛的解放,舟山群岛对面解放军声势浩大的战前准备,迫使蒋介石重新考虑舟 山群岛的命运。蒋介石部署在舟山的军队有 12 万,相当于他残余陆军兵力的三分 之一,一旦被歼灭,守备台湾就成了问题。为了集中力量固守台湾,蒋介石不得不 作出痛苦的也不失为明智的抉择:从舟山撤军。

第三野战军不战而胜,于 5 月 19 日解放舟山全岛。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解放舟山的战前准备,不仅迫使蒋介石放弃舟山,消除了国民党军队对长江口 的封锁和对沪杭地区的空中威胁,粉碎了蒋介石把舟山经营为反攻基地的阴谋,而 且使参战部队经受了一次渡海作战的实战训练,为解放台湾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进军福建到解放舟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部队,不 仅解放了福建、浙江的大片国土,控制了 1.2 万余公里的海防线,并且攻占除台(湾)

澎(湖)金(门)马(祖)以外的华东沿海岛屿,为争取解放战争的全胜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精心组织指导两航起义和上海防空。 深谋远虑的华东空军建设方针。

从渡江战役开始,粟裕在组织指挥打仗的同时,还用相当多的精力抓了两航起 义、上海防空战和华东空军的建设工作。

1949 年 4 月渡江战役开始后,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军委华东航空接管委 员会主任兼上海空军部部长蒋天然,来到第三野战军指挥机关,随即着手筹建上海 空军部。

上海空军部属于第三野战军建制,受中央军委和第三野战军双重领导。粟裕事 先已经准备好接管国民党在上海和华东的航空事业的计划纲要。他把这个计划纲要 交给蒋天然,交代了对国民党航空事业高级技术人员的政策,并且给他配备了行政 管理和后勤干部,对他说:接管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两航)的工 作,等上海解放后,摸清情况再定。

进入上海以后,接管两航的工作,在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领导下,由粟裕和 蒋天然、吴克坚(上海市委情报委员会书记)组织实施。首先进行争取两航起义的工 作。

两航约 50 架飞机和价值 50 叩多万美元的器材设备以及大部飞行机械人员那时已转移到香港,只有少量航空人员和资金、器材、几架待修的飞机留在上海。可是, 上海解放以后,一下子冒出 5 个航空公司,有些不法分子冒充中共地下人员,硬说 他们拥有两航资产,逼迫上海空军部承认他们的公司,无理取闹,纠缠不清,甚至 到周恩来副主席那里告状,给接管工作带来意外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粟裕直接 出面向中央军委说明真相,揭穿这些不法之徒的骗局,才排除了这个干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处理两航的政策上又发生了严重分歧。有人指责争取 两航起义的政策是错误的,说蒋天然草拟的方案是“右倾方案”。粟裕又亲自去向 这些同志解释。他说:我们虽然在两航有一定工作基础,但蒋介石也在极力拉拢两 航去台湾,两航人员正处在去台湾还是返上海的十字路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 须采取正确的政策,只要走错一步棋,就可能把他们推向敌人一边,那就要犯下严 重错误。因此对两航要采取特殊政策,保留原职原薪原机构不动。这是一项敏感的 政策,可以立即影响在香港的两航人员,用事实给两航总经理吃定心丸。虽经粟裕 一再解释,不同意见的争论仍然很大。陈毅说:“我同意这个计划。有人不同意, 但时间不等人,不能再扯皮了。请粟司令将他们的意见一并上报,由中央军委决定。” 周恩来副主席复电:“争取两航工作计划,同意粟(裕)蒋(天然)吴(克坚)的决定。”再 次排除干扰,使争取两航起义的工作按预定计划进行。

在执行过程中,又几经周折,发生矛盾。在给两航人员发薪金时,工作人员误 发一半银元。蒋天然将此事报告粟裕,请示如何处理。一位领导干部大发脾气,严 厉批评蒋天然违犯财经纪律,要他立即把发出的银元收回。粟裕正好来到,插话说: “这件事由我负责。我视察龙华飞机修理厂时,他们请示民航职工能不能发薪金。 我答复马上可以发,原职原薪,但是没有注意交代不发银元,也没有想到他自作主 张发了一半银元。已经查明,蒋部长事先不知道。我已经同陈老总研究决定:将办 事处主任调离民航,给予批评教育。银元不能退回,这涉及共产党的信誉。我们刚 刚与民航打交道,不能朝令夕改,失信于民。”

与此同时,上海空军部接收了四五十名国民党航空工程技术人员。粟裕认为这 是建国建军的宝贵人才,几次接见他们,并决定成立华东军区航空处航空工程研究 室,组织他们参加修建机场、修理飞机、建立航空站、气象站、雷达站以及编写航 空知识教材等工作,有的则到航空教导总队担任教员。不料又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说这些人在未得出审查结论以前不能使用。粟裕当即出面制止这种干扰。他说:

“我

和陈老总已经报请周副主席批准,对于高级知识分子,只要他爱国,愿意为新中国 服务,不反对共产党,就既往不咎,要看他们的现在和将来。我们欢迎他们,信任 他们,这就是我们的政策。目前需要的是他们热情工作,而不是等待他们的审查结 论。此事分工由我负责,不要干预。”这批工程技术人员得到了妥善安排,其中许 多人后来担任研究所所长、大学教授、总工程师,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1949 年 10 月,周恩来副主席在中南海西花厅召开会议,听取粟裕和蒋天然关 于争取两航起义的汇报,并传达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决定:“中央同意:中国、中央两航公司起义归来后,我们采取原封不动地保留两航机构、资金和财产的政策。允 许中国、中央两航公司在上海、南京、北京、天津、武汉、广州、沈阳、西安、重 庆等地开设分公司或营业部。允许他们的总公司设在北京,北京西郊机场划归民航 使用。起义时间和飞行安排,按军委批准的上海计划。华北和中南地区由聂(荣臻)

老总安排,华东六省二市由粟司令安排”(《一代名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

11 月 9 日,两航全体员工在刘敬宜、陈卓林两位总经理率领下起义,毅然脱 离国民党反动势力,投入祖国人民怀抱。他们的爱国行动顿时轰动世界。毛泽东主 席在贺电中指出:“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

蒋天然回忆这一史实,满怀深情地说:在争取两航起义的复杂斗争的各个环节, 粟裕表现出令人敬服的领导气魄和政治家风度。

1950 年年初,蒋介石在台湾草山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决定加紧对上海及沿海 城市、港口的空中轰炸,破坏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建设,阻挠解放军解放沿海岛屿, 将轰炸的重点置于上海。他们自恃占有海空军优势,扬言:“共产党能攻占上海, 但保卫不了上海”。蒋介石穷凶极恶地叫嚣:

“要毁掉上海,臭掉上海,叫上海瘫痪!” 当时蒋军还盘踞在舟山群岛。舟山距离上海 140 公里,只有 20 分钟空中航程。

蒋介石的轰炸机利用定海基地向沿海城市狂轰滥炸。从 1949 年 10 月到 1950 年 2 月,对上海市区轰炸 26 次。其中 2 月 6 日一天出动几十架次的轰炸机和战斗机, 轮番轰炸、扫射上海电力公司、水电公司等重要目标,造成大范围停电,人民群众 1400 多人伤亡,导致不少工厂企业停工,市场物价波动,群众恐慌不安。迅速建 立上海及华东沿海的空中防务,保证上海的安全和建设以及解放沿海岛屿战备工作 的顺利进行,成为一项急迫的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上海防空司令部,组建上海防空军,紧急抽调 原拟用于首都防空的两个高射炮团到上海,又聘请苏联一个混合空军防空集团协 助,进行上海防空战。上海防空军司令员由陈毅兼任。中共中央决定,粟裕暂时放 下南京方面的工作,到上海协助陈毅指挥作战。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政务工作很 忙,军事方面的事务主要由粟裕处理。

有些干部存在着盲目轻敌情绪,对中共中央的决定不理解。有人说:“上海有 个陈老总还不够,还要把粟司令请来?究竟有多大的事,大惊小怪,制造紧张空气 啊!老子小米加步枪打出了天下,一个上海有什么了不起!”针对这些思想,粟裕首 先对干部进行新形势新任务的教育。在上海防空军干部会议上,他作了一个论述“五 个新”的报告。第一,面对新的情况,采取新的对策。过去我们打了几十年地面战 争,现在要同敌人在空中进行轰炸反轰炸的军事斗争,必须使用新的防空手段。第 二,新的思想。我们必须改变墨守成规的老皇历,纠正保守思想,具备新的现代化 作战思想,才能适应新的情况,走向现代化。第三,新的武器。上海防空战使用的 是苏联援助的最新防空设备,必须提高科学知识水平,努力学习,熟练掌握,才能 发挥它的有效功能。第四,新的作战方法和新的技术。诸兵种协同对空作战,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战术设计、精确计算,因而要求我们研究、学习新的作战方法、新 的合同战术。第五,在新的地点上海,打一场新的防空战争。上海不同于野外战场, 目前只解放了领土,没有解放领空,只能说解放了一半。没有制空权的大上海,如 果遭到敌人空袭是不能生存的。因此,我们要同美蒋争夺制空权,必须打赢这场新 的战争。一切和平麻痹思想都是错误的。他的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摆事实, 讲道理,对于解决部队中的思想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粟裕把上海防空战同华东空军建设、国防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处运筹帷幄, 小处周密计划,重点具体指导,而且走一步看几步。上海防空军创建初期,他就预 见到空军将有更大发展,提出上海防空指挥所和训练大队要同时培养三套指挥人 员,为以后的发展作准备。在上海防空战期间,中央军委指示,由第三野战军和华 东军区负责组建华东军区空军。粟裕到北京请示周恩来副主席,并与军委空军协商, 计划第一批建立 5 个空军师,第二批组建 4 个空军师。组建上海防空军和华东空军,

进展比较顺利,特别是没有发生干部缺少的困难,这与他早有预见和准备是分不开 的。

与此同时,粟裕又抽调 160 个连的部队参加防空基地建设,在上海、南京、浙 江、徐州、济南、青岛建成一级机场 9 个、简易机场 1 个,还有 5 个飞行基地、6 个场站、1 个飞机修理场。其中上海虹桥机场 1 个月完成 1 年半的工作量,建成为 一级机场,创造了机场建设史上的奇迹。苏联空军中将巴基斯基到现场参观以后感 叹:“陈毅就是力量,粟裕就是力量的支柱。”的确是这样,每一个机场都留下了粟 裕的足迹,关键的机场建设他亲自指挥,哪里遇到了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有一天, 他一夜未睡,天亮才回到住处。陈毅问:“不是分工你睡觉吗?你到哪里去了?”原 来他到江边码头去了。那里为机场运输砂石的船只堵塞,他到那里组织指挥,疏通 船只。

从 1950 年 2 月到 5 月,历时 3 个多月的上海防空战,由于新中国空军夺得了 部分制空权,又由于舟山的解放端掉了蒋介石的空军基地,而胜利结束。在此期间, 我空军共击落了美制蒋机 16 架,锻炼出了我军第一支空军战斗部队以及王海、张 积慧、刘玉堤等一批著名的优秀飞行员,同时完成了华东空军和基地的建设,再次 展示了粟裕驾驭全局、掌握未来的战略远见和战略才能。

三、毛泽东主席两次点将, 要粟裕担负解放台湾和抗美卫国之战指挥重任。

从解放战争末期到建国初期。随着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人民解放军的 主要战略方向由东南沿海转向东北边疆,主要作战任务由解放台湾、统一祖国转变 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在这个战略转变过程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两次点将,要粟裕担 任主要战略方向的指挥员。

毛泽东第一次点将,要粟裕担任解放台湾的指挥重任。 解放台湾之战,早在渡江战役开始以前就开始筹划了。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在一次关于华东任务和人事安排的座谈会上,中共中央确定粟裕担 任华东局常委,分管军事。在讨论华东局的管辖范围时,毛泽东提出“还要加上台 湾”。他说:这地方很应该注意,有海军、空军及其他军队,有资材,很有生意做。 在上海战役过程中,粟裕和张震建议提早入闽,就是与解放台湾联系在一起考虑的。 粟裕说:解放上海以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进军福建是肃清 残敌的问题。1949 年 6 月 14 日,中央军委在答复粟裕、张震关于第十兵团入闽时 间的建议时指示:“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 内夺取,用什么方法去夺取,有何办法分化台湾敌军,争取其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 实行里外结合,请着手研究,并以初步意见电告。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台湾问题, 则上海及沿海各港是要受很大危害的。”(《从延安到北京——解放战争重大战役和 研究文章专题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5 月,第 1 版,。)6 月 21 日,中共中央又电示华东局、粟裕等:

“在你们面前目前几个月内有四件大工作:

(一)

经营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皖、赣新占城乡广大地区;(二)占领福建及厦门;(三) 帮助二野西进;(四)准备占领台湾”(《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 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 版,。)。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粟裕立即着手进行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密切注 视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着重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陆海空三军 配合渡海作战的新战法,要来东南沿海 10 年来水文气象资料,研究潮汐、气候和 沿海地形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渡海作战的影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 作战方案和战前准备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他几次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和主持中 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副主席请示、汇报。经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以后, 一一付诸实施。

粟裕认为,解放台湾之战,将是在当时条件下一场陆海空协同作战。这次作战, 以陆军为主,但必须有海空军配合,不仅必须加速我们的海空军建设,而且要使参 战部队学习掌握陆海空协同作战的新作战方法。因此要把解放台湾的准备同军队现 代化正规化建设结合起来。他提出,要调一些人去搞海空军,每个军的炮兵要增加 3 倍,要发动全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针对当时干部中的疑问,粟裕在 1950 年 1 月 5 日的讲话中指出:进军准备重要,还是现代化正规化重要?两者同等重要。因 为目前的战争是现代化正规化的战争。同时指出,必须从我国我军的实际出发,

“要 贯彻陆海空联合作战中以陆军为主的协同思想,不要依赖海空军”。

1950 年 2 月初,粟裕在华东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作关于华东军事情况的 报告,指出:“解放东南沿海诸岛,特别是解放台湾,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是 中国战史上从来没有的一个最大的近代化作战的战役”。

“近代作战的胜负,除了政 治条件而外,也就是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的总决赛,谁在人财物武上占优势, 谁就能够取得胜利”。“渡海作战,完全是一个新的问题,是一个近代式的作战,更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武器的供应,需要优良的技术指导。为了彻底消灭残匪,为 了减少人民的损失,为了解放全部领土与领海,保障革命已得胜利,使我们全国得 以迅速转入和平建设,我们就必须支付这笔不可缺少的战费,否则人民、特别是华 东人民就长期得不到安宁”。

1950 年 5 月,粟裕组织华东军区团以上参谋长和参谋学习现代化作战指挥, 邀请苏联军事顾问讲课。他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习现代化作战指挥,要掌握新、 速、效、协四个字。新,就是用新的战法来对付敌人,与敌人斗智,使敌人不能找 到我们的作战规律。速,就是加强部队的机动性,掌握机械化装备。效,就是充分 发挥武器装备的效能,射击要准确,威力要大。协,就是要像乐队一样,统一指挥, 协同动作,发挥部队的整体威力。

粟裕还把上海防空战、解放舟山之战、剿匪作战同解放台湾之战有机地结合起 来,积极创造解放台湾的有利条件。在上海防空战中,筹建华东空军,修建沿海空 军基地。把解放舟山之战作为陆海空协同作战的实战演习,抽调准备用于攻台作战 的第九兵团和部分海空军参加解放舟山之战。通过沿海地区的剿匪作战,为解放台 湾创造巩固的后方。

中共中央军委曾经设想,华东海军北移青岛,并由军委直接指挥。粟裕从解放 台湾作战的需要出发,于 1949 年 7 月 30 日午时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东海军暂缓北 开,以便参加对台作战部队的联合演习。中共中央军委 8 月 2 日复电:“同意粟裕 陷午(即 30 日午时)电意见,张爱萍海军系统暂时不迁青岛,并仍归华东系统即归 粟裕指挥”。同时指出:“你们积极准备攻台湾是正确的”。(《毛泽东年谱》下卷, 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 版,。)至于攻占时间 暂不确定,“必须推迟到我方空海两军(特别是空军)条件充分具备之时”。在粟裕领 导下,华东海军第一、第二两个大队于 1949 年 11 月成立,是为新中国海军第一支 战斗部队。粟裕又向华东局建议,将在上海接收的登陆舰艇和招商局的一批船只交 给海军使用,并拨出经费专供海军修造船舰,以增强海军力量,为对台作战作准备。

粟裕还以很大精力抓空军建设和参战训练。1950 年 2 月上旬,正在苏联访问 的毛泽东连发两电:一电给粟裕,询问起义过来的伞兵第三团情况,并指示:“这 批伞兵盼加强对他们的政治训练,我们需要以这批伞兵作基础训练一个伞兵部队, 作为台湾登陆作战之用”;一电给刘少奇,“同意粟裕调四个师演习海战”。

由此可见,从毛泽东到粟裕所设计的解放台湾之战,都是在当时国情条件下的 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而且是在做好充分准备有绝对把握时才发起战役,与失利的 金门之战决然不同。几十年后,有人断言:“50 年代初,在我海、空军正处于劣势 的条件下,要仅仅靠木帆船横渡台湾海峡,解放台湾,现在看来,恐怕是会吃比攻 打金门失利更大的苦头的”。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粟裕密切注视台湾敌军及其幕后支持者的动向,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解 放台湾的作战部署。

上海解放以后,三野部队担负着进军福建、解放华东沿海岛屿和新区剿匪的繁重任务,仍准备抽调 8 个军用于攻台作战,而以第九兵团 3 个军作为第一梯队,立 即投入战前准备。金门、登步两战失利以后,蒋介石错误地判断形势,抽调台湾兵 力加强舟山、金门诸岛防守,同时乞求外援,准备招募外籍雇佣军固守台湾。粟裕 立即向中央军委报告敌情变化和我方对策。他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目前台湾 守军约 7 个军 20 万人,估计其战斗部队为十三四万人,如果把雇佣军估计在内,

“则台湾蒋军战力应以二十万人计算”。因此,

“三野原拟以八个军参战已属不够”, “对台作战必须三野全部参加,加上后勤人员及特种部队共约五十万人”,并建议 “请四野以一个军移驻苏州,请华北一个军移驻山东,以策应海防”。这是对原定 作战部署的第一次较大修改。

第二次较大修改,在海南、舟山二岛解放以后。海南岛守军 7 万人逃往台湾, 舟山群岛守军 12 万也撤到台湾,使台湾守军增加了 1 倍,达到 40 万人。针对这一 变化,粟裕对攻台作战部署再次作较大修改,决定将第九、第七两个兵团作为第一 梯队,三野其余各军作为第二梯队,约 50 万人,其中战斗部队 30 万至 38 万人。

敌我力量对比,我方还不算优势。他向中央军委建议,为使攻台作战有把握取胜, “如能从其他野战军抽出三至四个军作为第二梯队或预备队则更好”。他认为,大 兵团渡海作战,仅靠海军船舰运输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解决大量陆军“过得去”的 问题。攻台部队以 50 万人计算,每人所占面积约 0.6 平方米,加上所带武器装备 和物资约 13.54 万吨,共需千吨以上的船只 575 艘。第一梯队如以 6 万人计算,共 需登陆艇 2000 艘,而当时征集到的渡船不足第一梯队需要量的一半。因此,粟裕 建议由中央“统筹建造大量渡海运输舰艇,并将我国现有的华东、华南、华北(包 括东北)之船只分别编为三个运输舰队”,用于渡海作战。在建国初期经济困难的情 况下,这些准备短期内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建议“攻台作战如无绝对把握,不仅不 应轻易发起,而且宁愿再推迟一些时间”。

1950 年 6 月上旬,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粟裕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准备情况 和作战方案。他认为,由于参战部队不仅包括第三野战军全部,还有其他野战军 4 个军参加,已经成为全国全军的重大战略行动,对太平洋和东南亚局势将发生重大 影响,建议中共中央派刘伯承或林彪主持台湾战役,他作为华东军区领导人全力协 助。出于对粟裕的信任,毛泽东主席宣布,解放台湾之战仍由粟裕指挥。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6 月 25 日,朝鲜内 战爆发。6 月 27 日,美国悍然出兵侵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企图 以武力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推迟解放台 湾的时间,将主要战略方向由东南转到东北。

1950 年 7 月 7 日和 10 日,根据毛泽东主席指示,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召开国 防会议,讨论朝鲜局势与我国国防问题。会议决定,抽调战略预备队 4 个军以及配 属的炮兵、空军等部队共 25.5 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其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 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东北边防军,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为副司 令员,萧华为副政委,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后来,毛泽东又派陈毅向粟裕传达,明确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指挥任务。 这是毛泽东主席第二次点将,首先考虑把抗美援朝的重任交给粟裕。 这时粟裕身体状况不好,高血压、肠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时常折磨着他。但

是,解放台湾和华东方面的军事重担在肩,仍然坚持工作。得知中共中央的决定, 他认为这是党中央对自己的信任,义不容辞,理应勇挑重担。又考虑到自己的身体 状况,恐怕顶不下来,要误大事。因此,向毛泽东主席提出,是不是可以考虑另外 的同志。他说:接受了这个任务,如果指挥不当,下面就难以指挥了,是要误事的。 毛泽东仍坚持要粟裕去。

粟裕立即着手进行担负新任务的准备,要华东军区司令部选配指挥作战的参 谋、通信班子,要华东空军的蒋天然调查研究侵朝美军空军的飞机数量和作战能力, 并向中央军委建议增调原准备用于攻台作战的三野第九兵团参战。他说:“如果毛 主席一定要我去,我就不能推辞了,我还是要去。”

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不仅难以坚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要把 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直线上。不得不向毛泽东主席请假治疗,力求尽快康复。7 月 14 日,经中央军委、华东局批准,到青岛疗养。半个月后,病情仍未见好,他心急如 焚。8 月 1 日,特地托到青岛的罗瑞卿带信给毛泽东主席,报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

毛泽东看到粟裕的信,立即复信如下: 粟裕同志: 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

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 来北京,望酌定之。

问好!

毛泽东 八月八日

1983 年 4 月,粟裕将这封保存多年的毛泽东来信送给中央文献研究室时,亲 笔作了如下说明:

“这是 1950 年我在青岛休养时向主席写信报告我的病情后主席给 我的回信。信中所指新任务是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因我的病经久未愈,后来改由彭 德怀去担任了。”

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 兼政委。同时,与苏联协商,安排粟裕到莫斯科继续治疗。

1950 年 11 月 2 日,粟裕抱病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华东军区高级干部会议,并在 会上讲话,就抗美援朝的军事战略(主战场与次战场、突击方向与牵制方向、持久 战与速决战)、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如何认识和对付原子弹等问题,提出了深思熟 虑的意见。他说:“承中央和华东局关心,允许我到外边休息,但我感到不安,因 为时局很紧张,任务很紧迫。只有等休养好了,再回来同大家一道工作。”

四、以沧海一粟自况,以普通一兵自律。

1949 年 9 月和 10 月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 共和国诞生。粟裕积极参与了开国建国的一系列重要活动。他作为第三野战军代表 团首席代表,出席了 9 月下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 期间,刘伯承称赞“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人民日报》记者称他为“常胜将军”。9 月 30 日,参加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10 月 1 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国大典。在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委员会 议上,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还陪同毛泽东、朱德会见和宴请民主人 士、起义将领。

这时,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开始了人民 中国建设的新纪元。3 年以前,当战争与和平两种可能同时存在,内战尚未全面展 开的时候,粟裕曾经预言:这场战争可能一直打下去,直到打出一个新中国。现在, 这一预言已经变成现实。在这场斗争中,人民一定胜利,蒋介石一定失败,这是由 战争的性质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趋势。但是,胜利如此之大, 来得如此之快,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这不能不归功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 央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以及全军全国人民的集体奋斗。在战争进程中,在战略 决策的各个关键时刻,粟裕都提出了关系全局的重要建议,并以出色的战役指挥保 证中央军委战略意图的胜利实现,对于缩短战争进程,夺取全国胜利,对于丰富和 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解放战争的胜利,执政党的地位,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战功卓著的领 导干部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面对接踵而来的信任、荣誉和职权,粟裕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始终以沧海一粟 自况,以普通一兵自律。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之所以能对革命作出点贡献, 是毛主席、中央军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野战军配合的结果,是广大指战员流血 牺牲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的结果,我个人只是沧海之一粟。”(《一代 名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1 版,。)

在即将进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前,粟裕就针对干部中正在滋长的居功骄傲、 贪图享乐的不良倾向,反复告诫大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动摇,防止腐化思 想和私有观念的增长。进入上海以后,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28 周年的干部大会 上,再次敲响拒腐防变的警钟。

粟裕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不能骄傲。正如毛主席 所说,还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今后的任务更伟大更艰巨,我们不能满足现状, 松懈斗志。翻开历史看一看,李闯王进北京,腐化了,堕落了;国民党最初是革命 的,后来进入大城市,也腐化了,堕落了。我们革命为了谁?为广大人民。上海 600 万人,至少有 550 万生活是不好的,不要只看少数坐汽车的人。现在“武戏”已经 演过了,人民要看“文戏”。“文戏”是什么?政治斗争,经济斗争,思想文化斗争。 胜利以后,有些同志产生了享乐观念,以为敌人已经消灭了,就可以享福了,而没有看到还有没有被消灭的敌人,敌人还会采取各种形式同我们作斗争。公开的敌人 拿着枪杆子,我们一个普通战士就可以看出来,把他消灭;而对付隐蔽的敌人,则 必须有清醒的头脑。上海是个大熔炉,也是个大染缸。我们要立场坚定,在这里锻 炼成钢,而不要跌到污水坑里去。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讲话恰似一声警钟,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粟裕代表第三野战军指战员庄严

地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永远属于人民的,是人民自己的子弟兵,人民利益的 保卫者和人民祖国的捍卫者”。

“我们深刻体验: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和三年的解放 战争之后,人民生产尚未完全恢复,人民生活尚未改善,国家建设百业待举,经费 开支浩繁。我们当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以维持最低生活为满足,并以‘多贡献少 享受’为我们革命军人的无上光荣”。他的发言体现了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崇高精神,在与会代表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1949 年 10 月 24 日,粟裕由北京回到南京的第二天,在南京干部大会上作《新 形势下的各种转变》的报告,指出:“中国人民已经胜利,但还要从政治上、经济 上、军事上、文化上争取建设工作的胜利,来巩固和发展革命的胜利。要从政治上、 思想上、组织上、工作方式上来一个转变”。“干部从旧的工作岗位转到新的工作岗 位,要虚心学习,从头学起,不要计较地位,不安心。因为干部少,干部要多才多 艺,适当保持‘万金油’。将来干部多了,要提倡专、精,做专家。安心不安心工 作,要以这一工作是否对革命有利为原则”。

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是粟裕的一贯作风。 1949 年 7 月,粟裕率领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领导机关从上海转移到南京,

兼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和南京市市长。为了便于工作, 组织决定,为担任地方党政职务的同志每人做一套便衣。后勤部门提出,粟裕同志 作为一市之长,应该做一套毛料服装。

粟裕一听就不赞成,说:“不行!为什么要毛料的呢?做套布的不行吗?刚进城就 讲究穿着不好嘛,要脱离群众的!人民群众不是看我这个市长穿得好不好,而是看 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不是为他们服务。”

后勤部门按照粟裕的意见,给他做了一套蓝灰色卡其布中山装。他就穿着这套 衣服同南京人民见面了。以后,无论是到市委、市政府办公,还是到工厂、学校、 商店调查,他都脱下军装,换上这套便服。后来,粟裕调到中央军委任副总参谋长, 把这套衣服从南京穿到北京,直到变成灰白色,还舍不得丢掉。

当时还发给他一双军用短靴。他很喜爱,笑着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们部队 要现代化了,着装也应该改进,体现出军人的威严。穿靴子有好处,一是精神,二 是保护脚踝。”他白天穿着这双靴子办公,晚上自己动手把它擦拭干净。10 多年过 去了,这双皮靴换了两次底,裂开的靴面缝补了好几块,松紧口也坏了好几次,而 靴子仍然是干干净净的。部队换发服装时,秘书想给他换双新的,粟裕不肯,说: “还好嘛,换什么?”秘书说:“首长,你干嘛这样节省?”粟裕笑笑说:“你这个小鬼!我要穿得衣冠楚楚,干部、战士就会敬而远之的。何况节俭是劳动人民的本色。” 粟裕是华东局常务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局

设在上海,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也常住上海。为了开会和商谈工作,粟裕经常往来 于南京、上海之间。按照规定,他是可以乘坐公务车厢的。可是他从不这样做,有 时连软席车厢也不坐,而与随员一起坐到硬席车厢里,利用一切机会接近人民群众。 随员知道,江浙一带许多人认识粟裕,很为首长的安全担心。粟裕对他说:“没关 系。这也是体验生活,联系群众,在硬座车厢里可以听到人民群众的声音。”

1950 年 7 月,粟裕在青岛疗养时,青岛警备区司令员赵一萍等同志在一天中 午去看望粟裕,身边工作人员考虑到粟裕正在休息婉言谢绝了。粟裕得知后,严厉 批评说:“我休息,他们工作,人家来看我,一定有事。”要身边工作人员打电话向 赵一萍等同志道歉,邀请他们来谈,后来又应邀参观了他们的炮台和军舰。

1951 年,中央军委决定粟裕到北京担任副总参谋长。粟裕一家搬到北京。他 在南京的住所原来是国民党一个高级官员的别墅,室内外设备齐全。离开南京时, 工作人员想把他平时休息时使用的弹子球台带到北京。粟裕发现后,特别嘱咐负责 搬家的同志:“一定要按规定办,除了我们自身的东西,公家的东西一律不准带。”

一尘不染出秦淮, 两袖清风上北京。 唯大英雄能本色, 是真公仆自廉明。 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而不是华丽动听的词藻。

粟裕用他的实践证明,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出生人死,叱咤风云,一派“于百 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以后,居六朝金粉之地,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以沧海一粟、普通一兵自律,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本色不 改,表现了共产党人的纯洁党性和高尚情操。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