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王树声
第十一章 别延安战中原 临危无惧色
1944 年。中秋节后不久,延安的山山水水已经是一片深秋的景象。王树声一个人坐在窑洞的外面,凝神注视着远方。太阳越过树顶斜斜地照过来,使他有一种初春那种乍暖还寒的感觉。一阵山风吹来,他怔了一怔。西北高原的风,这时已是寒意阵阵。王树声慢慢扣住风纪扣,把淡灰色的军装掸了掸,顺手拿起放在旁边小凳上的一张《解放日报》。报纸他已看过多遍,内容早已娴熟于胸。特别是一版的那篇社论,他几乎是详读能诵。社论写道:
..现在,我军各个战场已经部分或全部地由内线转入外线开始反攻了。可以说,现在中华民族解放大业的决定性时刻即将来到,人民军队的全面胜利已指日可待。然而,已陷入穷途末路的日本侵略者,困兽犹斗,意图作最后之挣扎。为了挽救其在太平洋战争的失利,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又在河南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陷中原人民于水火之中。
但是国民政府驻河南之汤恩伯部,却置中原父老于不顾,屈从于日本铁蹄之淫威,军无斗志,不战而退,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中原,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旦战争发生,便兵连祸结,首当其冲。自国民政府统治始,河南大地更是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山河尽皆破碎,人民徒遭磨难。
..
看着,看着,王树声便看不去了。泪水盈满了眼眶,思潮滚滚。
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那烧毁的房屋,那夷为平地的村庄,那拖儿带女、流离失所的父老乡亲,依稀可见。
中原,那肥沃的原野,那秀丽的山川,岂容侵略者肆意践踏。王树声心里暗暗发誓,这期军事学校毕业后,马上请示中央和毛主席,回到大别山,回到家乡父老的怀抱。
想到这,他心里舒畅多了,两道紧锁着的浓眉也舒展开来,不由得沿着延河边踱起步来。
微风轻扫着河面。清澈河水缓缓地流着,不时翻转出一两朵小小的浪花。
这平静的河水,多么像一面镜子,它映出了宝塔山下朴实的生活,又照出了延安人民的美好的心灵。
自1937 年回到延安以来,王树声大部分生活都是在延安度过的。生活是平静的,收获也是挺大的,能在戎马倥偬之际,系统地抽出时间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总结一下以前的经验教训,他感到十分难能可贵。延安生活给他的印象是深刻的。纵然国民党反动派多年以来,居心叵测地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极尽封锁禁运之能事,但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不仅未被困死、饿垮,反而丰衣足食,六畜兴旺,到处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欢乐景象。
蓝天、白云,牛羊肥,花红、谷香,信天游..一切都是多么的和谐,王树声更加坚定认为党中央的伟大、毛主席的英明。走着走着,不觉来到了风光如画的宝塔山下。王树声抬头一看,不远处一排窑洞边,有一群身穿灰土布军装的中央党校军事队的学员,在手摇纺车;“嗡嗡嗡”地纺着棉花。
见到王树声走来,中间有一位银铃般的声音:“喂,同学们,我提议咱们的队长给大家发喜糖,好不好?”“好!”大家齐声响应。王树声爽朗地笑了笑,说:“喜糖是要吃的,我还要请客。等革命胜利后,大家都到我家去,吃我们家乡的糍粑。”“那么,队长唱支歌,给咱们助兴好不好?”王树声笑了笑:“我这个破锣嗓子,有啥好听的,还是请咱们的女高音歌唱家黎白同志亮亮金歌喉,那大家才爱听哟!”“我归我,你归你!”那位叫黎白的姑娘反攻道,“别忘了,我们的队长还是没过三天的新郎官,不唱,能‘过关’么?”“对!唱!”大家又乐又叫,不依不饶。
中秋节那天,在老首长徐向前、贺龙的关怀主持下,刚刚与中央门诊部医生杨炬结为伉俪的王树声,这时满心欢悦,爽朗地说:“唱就唱,我今天还要唱一个女高音,流行曲,和咱们的黎同志赛一赛。不过,要是哪位笑破了肚皮,我可概不负责哟!”说罢,王树声干咳几下,自己喊了声:“预备——起”!就捏着尖嗓,边摇纺车,边唱起来:
太阳出来磨盘大,
你我都来纺棉纱;
棉团紧紧捏在手,
线线不断往外拉。
那个纺呀,纺呀、纺呀,纺
一天就纺出了个二斤花。
果然,这“奇妙”的歌声,把大家乐坏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东倒西歪。有的捂着肚子,笑弯了腰,半天直不起身来。
王树声见大家乐成这样,便提高了嗓门,说:“同志们不要笑了。我再给大家唱一个,我们家乡的民歌。当年我就是唱这支歌,打土豪,分田地,参加了工农红军”。
“好!”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
王树声站了起来,面向高高的宝塔山,作了几下深呼吸,然后挺胸收腹,稍微酝酿一下,便唱出了那首大别山家喻户晓的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飘呀飘起来;
随即,大家也跟着高唱:
敲锣又打鼓呀,
张灯又结彩呀,
英勇的红军又打回来..
王树声是那么地投入,学员们是那么的认真,高昂而又嘹亮的歌声在宝塔山下久久地回荡着,回荡着。
正在这时,一位小战士跑了过来,喊道:“队长,毛主席刚才来电话,请您去一下。”
王树声心里当即翻腾了一下:主席找我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呢?现在全国各个战场,正热火朝天,小日本鬼就快完蛋了,是不是让我到前线去?反正我要借这个机会,向主席汇报一下近期的学习收获,然后请求中央和主席批准,我要立即到前线杀敌,再也不能在后方享受清闲了。
想到这,王树声大步流星向党中央所在地枣园赶去。
枣园窑洞。王树声远远地看到主席倒背双手,在窑洞门前踱着步。
“主席!”王树声怕惊动了毛泽东的沉思,小声地喊了一句。
“啊,王树声同志,你来得正好。”毛泽东转过身来,望着王树声,“树声,我可要批评你呀,你在中秋节喜结良缘,贺老总、徐老总都喝了喜酒,为什么不请我这个老同志?我心里可是很不舒服哟!”
这既风趣、又亲热的话语,把王树声一路的紧张情绪立刻给融化了。他连忙致歉说:“主席海涵。您为党为国日夜操劳,难得有空,不愿再多打扰!”
“可这喜酒,我还是保留喝的权利哟!”
说话间,王树声随毛泽东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办公室明净、俭朴,没有任何奢侈用品。
勤务员送上了瓜子、花生、红枣及茶水。
“你好像不抽烟,是吧?”毛主席卷起一根延安产的自力牌香烟,“那就吃点瓜果吧,这可是我和小鬼们的劳动成果。”
闲话一过,转入正题,毛泽东问道:
“树声同志,听说你们这期军事学员快毕业了,你对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打算吗?
对此,王树声早就有几分的思想准备了,见毛泽东一问,他激动地站了起来,说:“主席,值此抗战已进入决战阶段之际,我请求您批准我快上前线,领兵杀敌!”
“不要急嘛,先坐下慢慢讲,你说想到哪儿。”
“当然还得听主席安排。”
“那么,你新近注意研究中原战局没有啊?”
王树声思忖了片刻,答道:“研究倒谈不上,大概了解了一下。看来日本帝国主义已经陷入穷途末路,狗急跳墙了。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争的惨败,前不久去河南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可驻守河南之蒋鼎文、汤恩伯、胡宗南以四十万号称精锐之师,面对区区五六万敌军,竟然毫无斗志,一溃千里,河南父老又饱尝了战乱之苦了。”
“你分析得很好。”毛主席赞赏地注视着王树声说,“中原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其北依托华北,南可俯瞰南京、武汉,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实在不应白白丢掉。所以,中央考虑,想派徐向前、戴季英、刘子久和你一道,带一支生力军,速往中原,会合先期在那儿活动的皮定均、徐子荣所部,组成河南军区、发动群众,把汤恩伯丢下的大批武器捡起来,搞好根据地,抗战到底,夺取最后胜利!”
“太好了,主席!”王树声非常兴奋,“能再和徐总在一块儿带兵打仗,正是求之不得!”
“但是。”毛泽东缓缓地吐出了个烟圈,望着王树声,语气沉重地把话一转,“你也知道,徐老总在山东前线骑马受过伤,至今仍未痊愈,恐怕一时还去不了,这个帅,就只有你王树声先挂喽!”
“主席,”王树声不由得站起了身,赶忙说,“只怕我水平太低,又是以前犯过错误的人,恐怕难以当此重任。”
毛泽东笑了。他理解王树声的所谓错误,主要是任西路军副总指挥时的一些历史问题。听到王树声这番话,毛泽东深吸一口烟,然后坚定地望着王树声说:“你王树声我了解。你是从大别山打出来的。你不是张国焘的骁将,你是共产党的骁将。这个帅——你就挂定了!”主席略微顿了一下,接着说,“西路军最后的失败,你没有责任,你能返回,就是胜利嘛。至于其他方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改了,仍是党的好儿女。因而这次出征中原,你完全不必有任何顾虑。党中央相信你,也确信你有这个能力!”
谈到这里,毛泽东望着王树声,亲切地一笑,说:“只是,刚刚新婚燕尔,不好向夫人交差吧?”
“这没有什么,没有什么!”王树声急忙解释,“杨炬同志原也希望抗战胜利后再结婚的。她绝不会拖后腿,这个请主席放心!”
看着王树声一脸兴奋的样子,毛泽东说:“树声,你这次到河南去开创新的局面,任重而道远,望你不辜负党中央的厚望,能迅速地在中原站住脚,后面依托华北,前面雄视武汉,蒋介石可不大好受哟!我送你一句老话: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听着毛泽东的这些话,王树声只觉得一阵春风吹拂在心坎上,全身暖烘烘的,这是主席对自己多么大的信任及鼓簿啊,他郑重地向主席点了点头。
正好这时电话铃响了。王树声起身告辞。毛泽东把王树声送到门口,紧握住王树声的双手,说:“临走时有什么要求,尽管向组织上提出来。预祝你们胜利!”
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王树声来到徐向前的家里。
听说王树声来了,徐向前端出了香喷喷的瓜籽,说:“没有什么好吃的。
尝尝我亲手炒的瓜籽的味道。”
王树声捡了一颗瓜籽,放在嘴里,望着徐向前消瘦了许多的面孔,说道:
“徐总,请你多多保重,养好身体,你不去,这个重担我真有点顾虑。”
徐向前笑着说:“当年你在大别山,驰骋鄂豫皖三省,可以说所向披靡,威震敌胆。这次重又回到河南去,只要按中央和主席制定的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方针办,在中央的具体领导下,肯定能打出一个新局面。”
这时,门开了,徐向前的警卫员李树林走了进来:“徐总,有事吗?”
看到王树声坐在屋里,他好像有点害怕,怯怯地问。
“没事,没事。小机灵,你不是天天要上前线,打日本鬼子吗?现在机会到了,你去不去?”
“真的,首长?”李树林喜得一跳,“到哪儿?”
“过黄河,下中原,打大仗!”
“那太好了,首长,什么时候去?”
“兵贵神速。过两天就去。小机灵,”徐老总慈爱地看着李树林,温言道:“本来我也要去的,但现在伤还未痊愈。因此,我就考虑你现在先跟着我的老战友王树声,给他当警卫。你看,他叫树声,你叫树林,真正的是一对亲兄弟哟!”
王树声走过来握着李树林的手说:“小机灵,到了前线,可不要哭鼻子哟!”
“报告首长,”李树林马上一本正经道,“那是十年前的事了!”
“哈哈!”徐向前与王树声都被这句机灵的回答逗乐了。
菊花飘香,北雁南归。
经过一番忙碌、周密的准备,王树声率领一支精兵强将,告别了革命圣地延安,浩浩荡荡,向中原进发。
指战员们身着全新的深灰色军装,佩带着天蓝色的八路军臂章,威武雄壮,精神抖擞。
大军跨太岳、绕太行,兼程疾进。所过之处,大多是老解放区,一路都受到抗日民主政府及解放区百姓的热忱接待,吃不完的红枣鸡蛋与花生,道不尽的军民鱼水情深,听到的都是对人民军队的赞颂,看到的都是根据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战士们情绪高昂,信心倍增。
吕梁山间的一个村镇。
王树声在这里巧遇自己原来的老部下,现任太行军区“老二团”的团长。
老战友意外相逢,都万分高兴。王树声拉着老部下的手,亲切地问寒问暖,并告诉了他此次带部队南下的使命。
二人正在屋里畅谈,忽听外面一片喝采之声: “好,摔得好!” 王树声和这位团长来到屋外,只见两位战士正在摔跤,大伙都在为他们俩加油助威。看着大伙的高兴劲,王树声也忍不住驻足凝眸:
两个摔跤的战士,一个身材较高,块头也大;另一个虽然身材短一些,却墩实健壮,宛如一只小虎子。那大个虽说占有身高的优势,但在摔跤过程中却一直处于被动。矮个步伐灵活、轻捷,始终控制着主动权,只见他顺着大个的力势,一个“顺水推舟”,将大个放倒在地。众人齐声叫好。
王树声很欣赏矮个战士的机动灵活,待他站定后,便上前去问道:
“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白金泉。”小伙因摔跤满脸红朴朴的,样子更显得可爱。
“今年多大啦?”
“十七岁。”
“哪一年参加革命的呀?”
“三八年!”小白自豪地说。
王树声颔首点头,说道:“想不到小摔跤手还是一个老革命哟!”
“老二团”团长接上话茬说:“小白勇敢顽强,机智灵活,在团里表现很好!”
“那我想挖走这个人才,你舍不舍得呢?”王树声认真地说。
说实在话,团长也非常喜爱白金泉这个棒小伙,但听说老首长要,立即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白金泉来到了王树声身边,和李树林一样成了王树声的警卫员。
经过一阵急行军,部队到达了中条山下。这时,天已黄昏。朔风凛冽,雪花飞舞。
按理应该第二天翻越中条山,但军情紧急,加之行军途中收到的电报说,黄河已封冻,要趁机快渡。因此,王树声决定不歇息,立即翻过中条山。
中条山山势巍峨,怪石嶙峋,像拦路虎一样横亘在南下部队的面前。战士们虽顶风冒雪,却欢笑自如;虽攀越悬崖险道,却像走马平川。
战士们一身汗水,一身雪,终于爬上了中条山。站在山巅一看,周围的小山和河谷全都披上了银灰色。他们刚喘口气,就听到了司令员下达立即下山的命令。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更何况又是在这样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里。稍不留神,脚下一滑,轻则坐上一屁股雪,重则啃个满嘴雪泥。战士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互相搀扶着行进。
李树林、白金泉两小伙搀扶着王树声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队伍前面。
刚开始倒挺顺利,后来,山路越来越窄,路面越来越滑,三个人走在一起反而下方便,往往是“泥巴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王树声一脚踏空,差点把李树林、白金泉两个都带倒。他笑着说:“咱们还是各显神通吧!”李树林、白金泉两个松开手,一前一后,让王树声走在中间,以便在他不小心要滑倒时好帮一把。
队伍中不时有人摔倒,但大家没有丝毫怨气,反而说得像做游戏一样,摔得很开心,摔得更加精神抖擞..
就这样,在你逗我乐、互相激励声中,王树声带领部队终于翻过了中条山。
清晨,黄河岸边。
虽是冰天雪地,黄河仍咆哮不止,犹如万马奔腾。河面上的浮冰恰似一堆堆怪石,面目峥嵘,随着激流,冲撞而下。那种磅礴的气势,令人不寒而栗。
用船渡看来不行,那么大的浮冰准会将船砸个稀烂。怎么办?
王树声和其他几位领导一边派人分赴上、下游侦察情况,一边研究良策。
情况变得越来越危急。据得到的情报,敌人已经兵分两路,正向我南下部队夹击而来。如果不尽快渡河,就将面临着背水作战的险境。
王树声心急如焚,又派李树林、白金泉以及其他几个警卫员到附近去找有经验的老船工,请他们帮忙。
过了一会儿,白金泉从黄河上游跑了回来,在他身后还有一位背着一捆东西的老大爷。还未到王树声跟前,他就喊了起来:“司令员,有办法啦!”
王树声心头一喜,立即走了过来。
白金泉接着说:“司令员,这老大爷是刚从黄河对岸渡河过来的。”他指了指老大爷。
王树声紧握住老大爷的手,急切地问他是怎么过来的。老大爷说:“是踩冰地来的。”
“是不是黄河上游已经封冻了?”王树声激动地又问。
“嗯,是的。”老大爷点了点头。
“那请老人家带我们过河,可以吗?”
“行,等我卖完背筐里的木炭就成!”
“老大爷,木炭我就全要了。多少钱?”
老大爷伸出一个指头,说:“一块钱。”
王树声回头叫管理员给五块钱。管理员立即掏出五块边币。王树声摆了摆手,说:“不,给五块银洋!”
老大爷一下被王树声的举动搞懵了。他弄不清楚这支军队为什么这样好。国民党的军队纪律涣散,抢劫成风,日本鬼子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怔了一会,终于明白了,面前的军队一定是早就听说过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
老大爷激动地说:“你们原来是我们早就盼望的八路军呀。走,我现在就给你们带路!”
老大爷领着部队开始过黄河。王树声站在岸边,组织指挥部队急速抢渡。
直到最后的一队人马下河,他才离岸。
敌人追到黄河边时,八路军已经胜利地登上了南岸。这时,黄河竟奇迹般地解冻了。敌人欲渡不行,欲退不甘心,只好在枪炮上出气,胡乱射了一通,气急败坏地眼巴巴看着八路军离去。
八路军踩冰过黄河的事很快在老百姓中传开了。大伙说:从古及今,黄河只冰封过两次,一次是刘秀过河,大军一过,冰就开了:再一次,就是王树声带领的八路军。每到关键时期,民族的母亲河就会发挥她的关键作用。
真是老天有眼,该八路军要兴旺发达!
王树声带领部队渡过黄河后,马不停蹄,直趋河南渑池县境。因为时令已近旧历年关,部队暂驻休息,司令部进驻渑池县城。
八路军司令部驻地。王树声召集戴季英、刘子久等领导人,就豫西情况作缜密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时,豫西情况异常复杂,最显眼的一个特色,就是“土围子”星罗棋布于广大农村。
这些土围子,近似于《水浒》上的祝家庄;在封建地主的大小头目统治之下,一个个乡、镇、村,都用泥土砖石围起来,明碉暗堡林立;有的打着抗日招牌,有的扯着反共旗号,还有的标榜国、共、日都反,政治背景混乱,旗色五花八门;但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不让共产党进他们的围子,更不许八路军接近围子里的老百姓。
“老刘、老戴,你们看,这遍地开花的土围子,能成为我们的绊马索吗?”
“我看未必!”刘子久抬头望着地图,慢条斯理地说,“甭看这些土围子为数众多,似成一呼百应之势,但他们多数之间并不互相接近,也不与外界接近,我们只要把其中难啃的骨头对付了,其余暂时还是成不了气候的。”
“也难怪,这些年来,河南人民确实被水、旱、蝗、汤(恩伯)的‘三灾一害’和日伪的烧杀抢劫害苦了,虽然受了反动宣传的影响,有些人不明了我们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救国的道理,但只要我们坚持中央的政策,坚决依靠群众,胜利的局面不难打开,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争取群众、发动群众,尽快解决土围子的问题。”在刘子文、戴季英相继发言后,王树声就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了总结。
第二天,各连队传达司令部通知:无论在何时何地,战士要体贴人民,爱护人民;行军时不准进围子,不走小路,不踏青苗。
然而,土围子还是成了司令部这几天着重讨论的问题。因为,虽则有大多数的土围子在八路军及当地党组织的耐心说服与诱导之下,已经被争取与团结过来,他们明确表示支持八路军的抗日政策,不与人民为敌,但是,仍然有极少数土围子对八路军采取软拖硬抗的态度,脚踏两只船,不相信八路军实力。这些土围子大部分是有背景的,有的与日伪军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则与国民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继承了蒋介石反共抗日的衣钵。而有的则出身于反动的旧军官,骨子里就仇恨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登封县城不远的铁家寨,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个大寨子,号称千人铁军。
寨主铁老虎原是国民党的一位上校团长,在一次战斗溃败后,裹胁军饷而逃,回来后置买房产,修寨建堡,成为远近闻名的反动恶霸。此人凶残恶煞,目空一切,鱼肉百姓,横行乡里,暗里与日伪政府秋波往来,明里与共产党及八路军拼死对抗。因为先前有几股八路军小部队与铁家寨交手时屡屡受挫,更增长了这个反动纂主的凶焰。
“是喽,对极顽固派不能太讲温良,只有像凶猛的大犍牛一样,狠狠地抵它一家伙!”在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后,王树声决定拔掉挡在面前的这颗钉子。
铁家寨。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战士们对着敌人高大的寨墙,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因墙体太高,又没有重武器配合,每次冲到寨墙下面时,均被敌人的猛烈炮火所阻。“铁老虎”见到勇猛的八路军战士顽强地往前冲锋时,气急败坏地挥着拳头,歇斯底里叫道:“给我扔手榴弹,一捆一捆地扔!”
一捆捆手榴弹在寨墙前的空地上爆炸了。铁砂、土屑、弹药一层层漫开去,前边的战士倒下了,后边的战士又冲了上去。但始终离城墙还有咫尺之遥。
看到八路军靠近不了寨墙,“铁老虎”得意地大笑起来:“哈哈!王树声打仗亦不过如此!”继而他露出一脸狰狞之态,“弟兄们,对这些土八路,要毫不留情,杀一个,赏大洋十块!”
阵前临时搭起的指挥所里,王树声及几位军区领导人正在密切注视着战斗的进行。子弹带着呼啸声从空中划过,不时有炮弹在不远处炸开,震得指挥所摇摇晃晃。
这时,皮定均旅长跑了进来。看着他那急急的样子,王树声先平静地问道:“定均,战士们打得怎么样?”
“报告司令,战士个个英勇顽强,斗志高昂,但有一点,就是敌人的炮火非常猛烈,寨墙也太高太厚,恐怕很难速战速决。”皮定均抹了抹脸上的汗珠子,把战场上的形势作了简要的汇报。
“走,我们看看去!”王树声军装一披,顺手拿起桌上的望远镜,转身朝门外走去。
“司令员,您不能去,前面有我在,就足够了,我这就去,马上回来再汇报。”皮定均拉住王树声,恳切地说。
“老王,指挥所离敌人就够近的了,前方情况完全可以了解得清清楚楚。
你去,战士们打仗能安心吗?”戴季英也站起来劝阻道。
正在这时,又一颗炸弹在指挥所后面爆炸了,只听得一声巨响后,砂石、弹片纷纷落在屋顶上,有几块瓦从上面下落,“嘭嘭”地掉在了办公桌上。
“不!我们大家都去看看,敌人如此猖狂,一定要彻底、干净地消灭他!
但我们要想想办法,不能这样打,否则两败俱伤,我们划不来。”这样一来,连刘子久、戴季英也拗不过他。他们也深知、这些年来,经过无数次战斗的磨炼,血与火的洗礼,这位老战友已经养成了一种凡事都要实地分析考察,从不轻易决断的指挥习惯。这时,战场上两军激战正酣,他在指挥所里呆得住吗?
王树声、刘子久、戴季英、皮定均等一行人,隐蔽地上了一个高台子。
王树声通过望远镜,把寨子内外的情况看了个清清楚楚。他看到了惊慌失措的敌人,看到了指手划脚、气焰冲天的铁老虎,也看到了我八路军战士在炮火里冲杀的身影,与此同时,一个新的作战计划也在王树声的头脑里酝酿而成了。
“走,我们回去。”王树声轻轻地走下了高台,向刘子久等人喊道。
皮定均感到有点摸不到头脑:“司令员怎么就这一小会儿,有什么重大发现?”
“嘿,跟着他回去没错,他胸中自有百万兵咧。”毕竟是多年的老战友,戴季英非常了解王树声的性格。没有成竹在胸,子弹落在面前,他也是不会回去的。
第二天,在朦朦胧胧的晨色中,铁寨主及他的喽罗们,只见一个个庞然大物模模糊糊在阵地上慢慢移动。这些怪物在阵地上左右游弋,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没头没脑,不时还发出一两声怪响。
“铁爷,铁爷,你看这,这如何是好?”小喽罗一个个惊慌失措,加上天气还有点冷,说话时牙齿打着颤。
“打,给我狠狠地打!”“铁老虎”自己也从没见过这种阵势。早已是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冷汗兀自冒个不停。他顺手端起一挺美式冲锋枪。一扣扳机,是个哑巴。“铁老虎”顺手把枪一扔,拔出驳壳枪,“砰、砰,”
朝天连放两枪,大声吼道:“子弹,把子弹都给抬上来。”见旁边一位动作好像有点迟缓,他抬腿朝他屁股踢了一脚,骂声“滚开!”那士兵骨碌一下被踢到一边。此时,子弹都抬了上来,“铁老虎”命令集中火力狠狠地打。
“噼噼啪啪”,子弹雷雨般地倾泻在庞然大物的身上。奇怪的是,那怪物根本打不倒,仍在奇迹般地朝前移动。这莫非是神话中刀枪不入的妖魔鬼怪?难道八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撒豆成兵?别说喽罗,就连“铁老虎”本人也开始犯了嘀咕,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
“报告长官,弹..弹药已经不多。”一个喽罗惊慌失措地向“铁老虎”禀告。
“铁老虎”沉吟了一会儿,叫道:“停止射击!”
枪声、手榴弹声骤然停歇。
此时,天已快亮了。铁老虎奇怪地发现,八路的怪物不但不前进,反而向后退缩了。
“铁老虎”惊喜地嚎道:“天亮了,鬼也怕了。我们今天把鬼打跑了。”
众喽罗也都齐声呐喊,兴奋不已。
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鬼怪”,而是王树声想出的一计:他叫两个战士一组,顶着桌板,外面蒙着几床湿被子,慢慢朝前走。此举目的,一是大量耗费敌人的弹药,二是困乏敌人,磨损敌人的斗志,让敌人得不到休息。
“怪物”退下去了,“铁老虎”眼中布满了血丝,呵欠打个不停。
突然,一个喽罗又惊嚎道:“长,长官,八路又发动了冲锋。”
在我方机枪掩护下,呐喊着、奔跑着,八路军英勇地又发起了冲锋。
“铁老虎”叫道:“扔手榴弹!”喽罗们纷纷朝下扔,前面的八路军眼疾手快,用粪叉挑,手榴弹上了城头。在爆炸的硝烟中,夹杂着敌人的嚎叫..
就这样,又巧打了两天。敌人虽吃了亏,但并没大的妨碍。
第三天,八路军在东门又发动了攻击,这次攻击之猛烈,胜于前几次。
“铁老虎”投入了所有兵力顽抗。
突然,山崩地裂般一声巨响,几乎没有防备的北边的寨墙,被炸开了一个大豁口。原来王树声在前几次采取了佯攻,而在北门外,王树声命令所部巧妙地挖着地道,一直挖到北寨墙之下,炸药装上了。所以,当东门战斗正酣的时候,就点燃了北寨墙下的炸药。
英勇的八路军战士从缺口蜂拥而入。
“铁老虎”声嘶力竭地叫喊:“都给我顶住。每人赏大洋十块!”
但任他怎样嚎叫,部下已失去了战斗能力。在八路军的“缴枪不杀”的叫喊中,纷纷缴械投降。
“铁老虎”一看形势不妙,马上甩掉帽子,脱掉外衣,蓬头垢面,夹在溃兵中逃跑。刚逃不远,就被截住。他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幸亏还没有八路军发现他的身份。
将近东门的时候,由于人流杂,“铁老虎”趁八路军不注意,撒腿就朝外跑。一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铁老虎”罪恶的一生..
拿下了“千人铁军”,王树声声威大振。附近各方土寨的寨主闻风丧胆,纷纷派人来见王树声,表示愿意接受八路军的领导。王树声迅速在登封一带打开了局面。
一天,王树声路经嵩山少林寺,他曾听许世友讲过他在少林寺的习武经历。因此,王树声欣然来到寺院门口,“少林寺”三个大字赫然入目。他知道这是乾隆亲笔御书,遒劲浑厚,是书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正思考间,少林寺方丈迎了出来,说道:
“阿弥陀佛,鄙寺为出家人修行之处,不接纳外客。”
王树声说,“我们是八路军,路经此处,打扰了方丈的清静。”
方丈一听,笑容满面,躬身行了一礼:
“久闻贵军大名,如雷贯耳,贵军抗战爱国,来到鄙寺,真是鄙寺之福。
请进!请进!”
说罢,命徒儿们烧茶做饭。
盛情难却,王树声在方丈的陪同下开始浏览寺院。
他们看了塔林,这是少林著名大师圆寂之处。他们又来到练武厅,长老兴致勃勃地进行了讲解。
长老指着一幅壁画说:“这是少林开山鼻祖达摩祖师,据说他踩在一根芦苇上就能渡江。轻功之高,古今罕有匹敌。”
长老又指着一幅壁画说:“这是十三棍僧救唐王。唐太宗李世民要不是在这儿获救,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了。”
长老又指着地砖上的坑说:“这些坑都是过去练武日久磨出来的。”
王树声忽想起一事,问:“请问大师,你认识许世友吗?地上的坑哪一个是他留下来的?”
方丈听罢,哈哈笑道:“许世友将军老纳认识,老纳还曾经点化过他的武功呢!不过,这砖上的坑并没有他留下的!”
王树声好奇地问:“那么,许世友的轻功是怎样练成的呢?”
方丈说:“有一法。出家人刚出家的时候,每人都发给一把锹和一头小乳猪。每天,他们都在院中挖一点土,成了坑,然后踏进坑里抱着乳猪朝上跳。经过常年的挖、常年的跳,坑也深了,猪也大了,飞檐走壁的轻功也就练成了。”
“原来如此!”王树声明白了。
这时王树声突然发现一排破烂不堪的房舍,便问其原因。
方丈悲愤地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从前中原大战的时候,匪兵造的孽。日本鬼子来了,又造一次。”
王树声劝慰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正说之间,小沙弥来请吃饭了。
这是一碗拉面。王树声知道,少林寺能煮出这样的饭,已是非常不容易了,也说明对客人尊重的程度是很高的。
方丈问:“贵党对宗教不知有何看法?”
王树声说:“我党虽不信仰宗教,但主张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我党尊重佛教界人士,尊重人民的信仰。”
方丈微微颌首,合掌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登封县城是河南日伪军的大本营之一。
王树声没到河南之前,皮定均、徐子荣部就闹得登封日、伪军坐卧不安。
现在王树声到来之后,又将日伪的外围——“土围子”收拾得服服贴贴。对此,登封日伪军更加气急败坏。他们倾巢出动,直扑嵩山的王树声的大本营。
敌人主动寻求八路军决战,锋芒毕露。王树声避敌锋芒,分兵打游击,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嵩山里转。
等敌人重兵集于嵩山,王树声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命八路军直捣登封县城。
王树声在登封城外,摆开阵式将城内之敌围得水泄不通。
登封城内守敌吓得魂飞魄散,急电日伪大部从嵩山速回。
嵩山的日伪闻令急调兵回登封。他们在城外遥遥布了一个“口袋阵”,妄图内外夹击,置王树声于死地。
这是包围与反包围之争。王树声计胜一筹,乘着茫茫的夜色,急率军从日伪包围圈的一个小小的空隙里,溜了出去。
敌人对此茫然无所知晓,仍在收拢包围圈。而王树声却率八路军悄悄分散,在城外的敌军外围拉起了一张“大网”。
仍然是包围与反包围!主动权是军队作战的生命,而王树声完全抓住了主动权。
城外日伪军在收缩包围圈的时候,被登封城内的日伪军发现,他们误认为是八路军。一时间,枪炮齐鸣。而城外的日伪军则误认为受到八路军的袭击,立即以枪炮还击。双方交火越来越猛,城外日伪军指挥官嚎叫道:“给我狠狠地打。”
这样,城内外日伪军一直狗咬狗到大半夜,才彼此发现打错了。双方人员死亡惨重,侥幸活着的也精疲力竭。但此时,已悔之晚矣。
王树声高兴地听着爆竹般的枪声。等枪声一停,王树声便下令发动进攻。
八路军战士英勇地冲向日伪阵地,所向披靡。并乘势直捣登封城内。日伪军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八路军赢得了巨大胜利。这就是著名的登封大捷。
王树声取了登封,附近临汝、伊川等日伪军闻风丧胆,死守据点,不敢出战,陷入一派失败的情绪。伪军发现日军末日到了,纷纷反水,或送情报,或作内应,一个个日军据点被攻克。
豫西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不久,王树声接到上级指示,让他抽一部兵力向伏牛山发展。因为伏牛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南可顺势进入大别山,西可进入鄂西,南沿汉水可直捣武汉。
由于豫湘桂战役国民党的大溃退,伏牛山区几成空虚之地。这正是扩大八路军根据地的大好机会。
王树声于是留一部分军队坚守豫西,率一彪人马,从登封出发,浩浩荡荡,日夜兼程,向伏牛山挺进。约走了四五天,就到了伏牛山。
刚住下来,李树林带着一个人来见王树声。此人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油光闪亮,脸上堆满了笑。一见王树声,就点头哈腰他说:
“我是第一战区高树勋副司令长官的副官,特在此恭迎贵军。”说时,打开了手提的皮袋,尽是珠宝、金条,珠光宝气,满室生辉。副官说:“这是我们高副司令的一点心意,请笑纳。”
王树声冷冷地说:“高副司令的好意我心领,这些玩意儿你拿回去让你们高副司令救灾吧。”
副官很尴尬,进退无据,好半天才鼓起勇气问:“贵军到哪地方去,能告知我一声吗?”
王树声一听,心里嘀咕:“可不能让这家伙走了,以免泄露军情。”便笑着说:
“行,你跟我们一块走,马上就知道了。”
副官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地跟八路军一起爬山越岭,穿过密林。
孰不知,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马士坪,王树声率部将其围得水泄不通。
时已夜深,高树勋部发现动静,命令机枪扫射,打了很长时间,也未见王树声部队的踪影。
此时,王树声找来了那个副官。副官脸色苍白,颤抖地问王树声:“为什么要包围高树勋司令部?”
王树声说:“道理很简单,我们想知道在日本鬼子败亡之后,蒋介石到底有何打算。我们想让贵司令把此信息透露给我们。”
副官被放回,次日凌晨又来见王树声,说高树勋愿意奉告,但有两个条件,一是千万不能攻占马士坪,二是要保密。
王树声对此一一答应。
上午十点,在一个约定地点,高树勋同八路军代表张才千旅长进行了密谈。从密谈中,王树声得知了蒋介石欲抢夺革命果实的意图。
密谈后,八路军撤出马士坪,双方朝天放着枪,仿佛接上火,以掩外人之耳目。
1945 年8 月,日寇的末日到了。8 月8 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次日, 中共中央宣布对日寇最后一战。8 月15 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历时八年的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取得了彻底胜利。
我中原八路军同全国各战场一样,从侵略者手中,收回被剥夺的一切。
但此时美蒋密今日寇残余只向国民党军队投降,而不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
因此,当王树声派出的一部八路军前往偃师受降之际,偃师的日寇拒绝向八路军投降。八路军战士怒不可遏,将日寇的据点团团围住。一时枪声大作,日寇残余惶惶不安。
突然,一匹快马火速来到,一个八路军战士飞速下马:“报告,国民党军队沿陇海路正向我后方前进,王首长命令速撤拦截,不让国民党军队通过我根据地。”
八路军迅速从偃师回撤到一个山边,国民党军队也到达了。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人数众多。
两军对垒,国民党军指挥官发现八路军人数不多,便狂叫道:“让开,我们要通过此路接受日伪投降。”
八路军战士骂道:“你从前干什么去了?现在日本投降了,你们马上就过来了,还妄想通过我根据地去受降。”
国民党军官嚎道:“再不让开,别怪我不客气。”空气骤然紧张起来。
突然,王树声率两个旅飞兵赶到,八路军实力大增,国民党军指挥官脸上变了颜色。忙说:
“对不起,我们想借条路过去打击日寇!”
王树声义正词严地说:“你们打日本鬼子,这很好,但绝对禁止从我根据地走!”
国民党军队看形势对己不利,灰溜溜地撤回了。随后,王树声率部不断打击日伪残留据点,扩大自己的根据地。
石的军队当时在西北、西南大后方,一时之间难以调到前线,他对中共军队的四面出击非常眼红。因此,他又耍起了手腕。
1945 年8 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进行谈判。毛泽东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去了重庆。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向上党、邯郸发动的进攻,都遭到可耻的失败。
蒋介石觉得自己准备不足,便与中共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同时,他在积蓄力量,等待战机,准备内战。在会议期间及会后,国民党特务就不断地捣乱,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像“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等。
一切迹象表明,蒋介石随时都准备挑起内战。在党中央号召下,各根据地都开展了练兵、生产等运动,准备自卫战争。
王树声所属的部队也进行了调整,组成了第一纵队。按照重庆谈判协定,中共将撤出南方的几个根据地。所以,王树声率领的第一纵队计划北渡黄河,向华北挺进。
正当王树声等人作好准备的时候,形势突然变了。国民党沿陇海路调集重兵,专等八路军在渡河时予以打击。如果王树声部前往的话,无疑自投罗网。国民党军队又南下京汉线,对豫西根据地形成挤压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命令王树声部南下桐柏山,与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部和原八路军南下支队王震部会合。
于是,王树声率第一纵队由登封出发,长趋直下。一天,走到遂平牛蹄镇,忽然听到前边传来了枪声。王树声派人打探,不久得知是一股几百人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妄图阻止一纵南下。八路军发起冲锋,那支武装被打得溃不成军,仓皇四散。
10 月间,一纵先后与新四军第五师以及王震的南下支队会师于桐柏山区。一时,八路军军威大振,人数达四万余人。
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新的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军区司令员,王树声为第一纵队司令员,王震为第二纵队司令员。
王树声将第一纵队司令部驻扎在桐柏县城。然后派兵四出活动,发动群众。但由于桐柏一带,驻有国民党重兵,再加上又临近鄂西北重镇襄樊,故一直活动不开。
王树声在桐柏驻下不久,就同国民党军队在鄂豫交界的双沟交了火。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最后,王树声从大局着眼率部撤出战斗。
一天,侦察员来报告王树声,在唐、白河之间的陈家河,驻有敌军一个团。王树声召开干部会议,大家一致提出吃掉国民党军这个团。夜里,一纵悄悄到了陈家河,前面的部队在行走中,无意中踢了路边的废铁桶,“咣..”
一响,陈家河的敌军惊了,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地形于我方不利,战斗打得比较吃力。正酣战的时候,敌从襄樊出动了一个整师向陈家河靠拢。
于是,王树声又率军撤退,此战未能达到全歼守敌的目的。
从襄樊出来的敌整编师赶到陈家河,扑了一个空,于是就顺势在祁仪镇驻扎了下来,修筑防御工事,意图久驻,并监视我军的行动。这对我中原军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中原军区为此召开会议,决定一纵、二纵乘敌整编师在祁仪镇立足未稳,两纵合攻祁仪镇,歼灭敌军。
在夜色的掩护下,一纵、二纵向祁仪镇发动了进攻。敌军依靠新修建的工事,拼命顽抗。一阵猛烈冲锋,敌一个连被我军包围,缴械投降。
不久,中原军区按中央的部署,分两路向大别山区挺进。
王树声率一纵为一路,通过确山县,越过京汉路, 1945 年底到了河南息县。
息县。王树声正召开干部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计划。
一位旅长说:“我认为我们总像这样跑也不是回事,我们应打一个漂亮仗,解决目前的问题。”
另一位指挥员也说道:“我主张咱们部队东进安徽,接着去山东,同山东部队汇合。”
王树声说:“我们现在人数不多,在桐柏打了几场仗,都未达到目的。
现在同敌人硬拼怕也不是回事。东进安徽固然好,但需要越过几条淮河支流,假如国民党军队在我军渡河途中,前堵后追,空中又用几架飞机炸,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认为还是南下大别山区光山一带。一方面我们有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山区地带,敌大部队也不易进入,小部队来追,我们反可以‘吃’掉它!”
最后争论的结果,仍然是南下光山。
1946 年元月初,天气还非常寒冷,池塘里都结着冰,第一纵队广大指战员斗志昂扬,前锋直达光山。
当前头部队向光山县城挺进的时候,与敌一个团遭遇。敌这个团非常狡猾,交手不长时间,就溜了。
接着,一纵轻而易举占了光山县城。不久,王震率二纵赶到。两纵会师于光山,准备放手扩大根据地。
光山的父老乡亲们看到共产党的军队又打回来了,他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军民鱼水情深。
突然,一道放弃光山的命令,由延安传来。全军上下一片愕然,不知道中央为什么要这样作?但上级命令,不容违逆。
原来《停战协定》签订。国民党耍赖,硬说我军攻占光山是在《停战协定》签订后发生的。党中央从大局着想,决定撤出光山。
于是,我一、二纵队的广大指战员,满腔悲愤,告别了光山的乡亲父老,又分为两路,继续南下,打算绕道去苏北,同栗裕的新四军会合。
蒋介石国民党看到了我军的意图,不断调集重兵。当王树声等还未走出光山县境,走到光山的泼陂河时,已难以前行。此时王震的二纵和李先念的中原军区司令部在湖北大悟宣化店,距王树声所在的泼陂河仅九十里,在他们的四周集结了三十万国民党军队,我军处境十分险恶。
从王树声被困于泼陂河到中原突围,他在泼陂河呆了半年的时间。
在这半年中虽然被国民党军队所围困,但他毫无惧色。王树声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的,同其它解放区同呼吸共命运,拖住了国民党军队十万人,从而缓解了其它解放区压力!在这半年中,王树声时刻不忘训练。他悉心筹划,制定了练兵方案。在练兵过程中,兵教兵,官教兵,兵教官,多种形式,灵活运用。王树声本人同大家一起操练,他教战士练刺杀,练射击,他有时也当学生,从一些优秀战士那里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
在练兵过程中,既增强了战士们的身体素质,又增强了战士的作战技巧。
此外,王树声又选拔了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指故员给战士们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使许多战士,尤其是新战士有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理解。
在讲解过程中,王树声等尽量联系实际,对中国尤其是农村阶级分析、中国土地革命的必然性等,做到深入浅出。战士们听了之后,又展开自由讨论。这样,都觉得受益非浅。
王树声还注意培养战士们的军事技巧。他让老战士们讲解过去一系列战斗的经过,然后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王树声自参加革命起,跑遍了大别山区的山山水水。十多年前,他率领红军战士,经常在泼陂河一带杀进杀出,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思想感情。
所以,王树声一到泼陂河驻扎,一些同他熟识的乡亲父老都纷纷来看望他,问长问短。王树声也喜欢同父老乡亲们拉话。
当时,王树声夫人杨炬怀了孩子,需要营养补充,而部队人马给养困难,又不能打扰老百姓。泼陂河的乡亲们主动给杨炬送水果,送鸡蛋。有的到池塘里抓了鱼虾,都给杨炬送来。
杨炬很不好意思。乡亲们说:“别不好意思,像你现在的身体可不能亏着了。”
一次,一个老大娘提了一只老母鸡要送给杨炬吃,杨炬坚持不收,老大娘却一定要给。王树声看到这种情景,说:“好,我收了,大娘的心意我领了。但是,这点钱大娘你一定收下。”说着,掏出了几块大洋,放到大娘的手上。
老大娘责怪道:“瞧你,我这鸡难道是卖钱的?”
王树声解释说:“大娘,你知道,咱们军队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坚持到最后,王树声还是给了钱。但那只母鸡他却没给杨炬吃,炖着给伤病员吃了。
一天,司令部门前来了一位穿着长袍马褂的老头,李树林和白金泉问他有什么事,那老头说:“俺想见见你们的首长。”
李树林、白金泉推辞说:“俺们首长现在正忙着,不见外客。”
那老头一听,就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李树林说:
“只要你把这张纸条交给你首长,你首长准会见我。”
李树林半信半疑,拿着纸条走了进去,交给了王树声。王树声一看,纸条上写着:“我是陈福保长。”王树声马上想起了二十多年前,一个中年保长经常给他们转移伤病员,报告国民党军队的信息。那时王树声常说,作为一个国民党的保长,能成为共产党的朋友很不容易。
想至此,王树声急忙出门,把陈保长迎了进来。两人相隔十余年又见了面,很是亲热,促膝谈心谈了很久。
陈保长临行前,问王树声有没有事要交办?王树声猛然想起一事,说:
“我现在离老家这么近,很想回去看看,可这是不可能的,我现在很想见见我的侄子。”
陈保长说:“好,区区小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不几天,王树声的侄子王恩普果然到了泼陂河。叔侄一见,都泣不成声。
王树声离开大别山时还是三十年代初,那时王恩普还年幼、而现在已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了。王树声仿佛是在梦中。
这王恩普是王树声亲叔伯长兄王幼安的儿子,在王树声革命生涯中,王幼安起了重要作用。王幼安在大革命中英勇牺牲,就留下恩普这个独子。
王树声抹了抹眼泪,问:
“我走这么多年,没有人为难你吗?”
“也有也没有。前些日子,我们那里人都知道你被困泼陂河。有个国民党团长扬言说要把我抓起来作为诱饵,勾你回去,准能升官发财。可不久,他又放弃了!”
“为什么?”王树声不解地问。
“当时有人在他面前说,如果他抓了王树声的亲人,同王树声结了仇,却并不能升官发财。因为王树声得知消息,并不一定会来;即使王树声投靠国民党,只能去找官位高的人。所以,团长抓人是吃力不讨好。因此,那国民党团长也就放弃了。”
团聚了几天,王树声才同王恩普依依惜别。
一天,王树声正在司令部看着军用地图,白金泉进来报告说,董必武和周恩来同志来了。
王树声一听,喜出望外,慌忙出迎。这时,董必武和周恩来已来到司令部门口。
周恩来说:“我这次来,是代表党中央、毛主席,专门来慰问你们中原解放区的。”
王树声说:“感谢中央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接着,王树声又陪着周恩来和董必武视察了部队。每到一处,广大指战员都热烈鼓掌欢迎。
在司令部,周恩来说:
“这一次,蒋介石国民党虽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国民党特务不断制造惨案,看来内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对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董必武接着说:“有人曾问我,既然中共知道蒋介石国民党欲挑起内战,为什么还同它签订《停战协定》呢?我们这样做,主要是教育全国人民,争取民主党派。这次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就有利于我们,而不利于国民党。”
王树声点了点头。
周恩来又问:“树声同志,你们现在还有哪些困难吗?”
王树声说:“困难有,主要是粮食问题。由于国民党的围困,现在粮食越来越紧张。”
周恩来说:“过不几天,国民党军队将向你们供应粮食。”
王树声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周恩来笑着解释说:“呵,是这样的。在张家口一带,蒋介石的一大批人马也被我军团团围住。通过谈判,我方与国民党达成了‘互相供应粮食’的协议。在张家口,我军向蒋介石军队供应粮食,在这边,也就是他们向你们供应粮食了。”王树声听了,心中非常高兴。
周恩来和董必武走后,王树声向广大指战员作了传达,广大指战员感到无比的温暖,增添了巨大的力量。
几天过后,果然国民党军队送来了粮食。打开一看,大米很少,主要是面粉。
一位战士嘟囔着:“我就是不爱吃面。”
粮食很快分到各连队。
有一天,一位团长来汇报工作。汇报完毕,王树声问:“战士们现在伙食搞得怎么样?”
那位团长叹了一口气说:
“最近战士们拉稀的特别多。吃饭的时候,又吃不下去,一天吃不了二两面。”
王树声一听,心头沉重。他带着李树林、白金泉,走了十多里,来到那个团。
一个连队的炊事员正做午饭。他们烧了一锅开水,端着面粉,边朝里倒,边用棍子搅。等煮熟时,已是一锅面浆。
王树声舀出半勺一尝,直皱眉头说:
“这怎么能吃。饭还没吃肚里去,嘴唇却给粘住了。”
王树声回到司令部,同刘子久等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刘子久说;“我看这样,南方人吃不惯面粉,就把少数的大米供应给南方人多的连队。另外,组织一批擅长做面食的北方战士,到各连队当‘大师傅’,教炊事员们怎样蒸馒头、擀面条、烙大饼、炸油条。”
按这方法实行,果然奏效。各连队的伙食逐渐得到改善,战士们也精神倍增。
文学书苑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