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抗联征战实录 作者: 全勇 第十章 在东北抗联的历史上,到底是先有第1军,还是先有第2军? 由于第2军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第1军和第5军之间,所以他们与这两个军的联系也更为紧密。除了前面讲到的与第1军会师那尔轰以外,第2军的领导人与第5军的领导人也有两次重要的会见。第一次是1936年1月中旬王德泰、李学中在宁安县镜泊湖游击根据地与周保忠会面。在这次会见中,他们对两军的整顿问题进行了讨论,做出了第2军正式成立军部并扩编为两个师的决定。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参谋长刘汉兴。但是,这个决定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执行,这是因为第2军与第5军领导人在第二次重要会见中又做出了新的决定。 1936年1月,前去莫斯科汇报工作的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第2军政委魏拯民从苏联回来了。2月5日,魏拯民就在中共宁安县委书记张中华的陪同下到第5军军部会见了周保中。在这次会见中,魏拯民向周保中传达了共产国际第7次代表大会的精神以及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关于撤销中共满洲省委,按游击区建立南满、东满、吉东和松江四个省委、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指示。 2月9日,魏拯民动身西去。在额穆县境内与王德泰、李学忠等会师。然后一起南下安图游击区,并于3月上旬在安图县一个名叫迷魂阵的地方召开了第2军领导干部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魏拯民、王德泰、李学忠、金日成、周树东、安凤学等人。 迷魂阵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就是部队改编和分区作战的问题。 根据这次会议作出的决定,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成为东北各抗日部队中最先改编为抗日联军的部队。新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按照中共的建军原则,从军部、师部都建立了党委,政委兼任党委书记。第2军党委由9人组成(军长、政委、军政治部主任以及下属的3个师的师长、政委),魏拯民任党委书记。 抗联第2军成立后,各师仍然继续进行分区作战。在以后的几个月里,第2军的部队不断取得胜利,队伍得到了很大发展,游击区也迅速扩大了。 就在抗联第2军进行分区作战并且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南满地区的游击活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巩固这些成果,明确今后的任务,杨靖宇决定返回金川县河里根据地,召开中共南满党的第2次代表大会。 1936年7月,中共南满党的第2次代表大会在第1军设在河里会家沟的密营里举行,杨靖宇主持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在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肯定了过去一段时间里的工作成绩、找出缺点的基础上,通过了《南满党第2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并正式宣布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杨靖宇当选为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第1军军长兼政委。 魏拯民是在中共南满党的第2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前几天,带着一个连来到了河里地区的。魏、杨两人相见后,彼此都感到非常高兴。魏拯民送给杨靖宇一本《共产党宣言》,杨靖宇接到书后说:“老魏,你给我马列主义,我给你杀敌武器1然后,他回赠了一把小手枪给魏拯民。 南满党的第2次代表大会刚一开完,杨靖宇和魏拯民便一起主持召开了中共南满、东满及抗联第1军、第2军干部联席会议。此次会议即为抗联历史上有名的“河里会议”。根据魏拯民向大家传达的共产国际第7次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有关指示,“河里会议”做出了三项重要决定:第一,将抗联第1军和第2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并成立总司令部。杨靖宇、王德泰和魏拯民分别任第1路军正副总司令和总政治部主任。第1路军下辖6个师(第1军辖第1、2、3师和第2军辖第4、5、6师);第二,将原来的中共东满、南满党组织合并组成新的中共南满省委(也称东南满省委),魏拯民任省委书记,杨靖宇、王德泰等13人为省委委员;第三,确定了新的军事计划,决定部队要冲出东边道,向辽南、辽西发展。正式决定第1军军部和第1、第3、第4师经“辽西再向热河、外蒙边境”远征,打通与关内红军的联系。第2师留在抚松、蒙江、通化老游击区活动。第2军军部与第6师与第2师相配合,在坚持南满老游击区的同时,开辟长白根据地。第5师仍然留在东满绥宁地区与第5军相配合,开展东满地区的游击斗争,同时保持第1路军、南满省委与第5军、第3军和吉东、北满党组织的联系,以便各军协同作战,使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研究抗联历史的专家们认为:“‘河里会议’是抗联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使东北抗联第1、2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中共南满省委和第1路军总司令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为进一步将东南满抗日游击战争推向新的高潮,做了组织上、思想上的准备。” “河里会议”之后,杨靖宇率军部教导团从河里地区出发南进,以便向第1师和第3师传达“河里会议”精神。途中,他们与敌人进行了多次战斗。杨靖宇与其劲敌邵本良之间的较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终于见了分晓。 日本人讲究什么事都要有个顺序,因此对于那帮跟着他们屁股后边打抗日队伍的汉奸也按本事大小给排出了个座次。邵本良、王友成、李大善三人并称“东北三大厉害”,其中邵本良又称为“东北第一大厉害”。 邵本良这个人其实本来就不良,他是一个有20多年匪龄的老胡子头,还做过东北军的团长。“九·一八”以后,他摇身一变又成了伪军的团长。日本人来了以后,发现了他这个“人才”,于是他又成了东边道的少将“剿匪”司令。 为虎作伥者凶于虎。邵本良在打抗联这方面就比日本人厉害。日本人虽然枪法好,又有武士道精神,但他们那两下子一进山就玩不转了,经常被抗联战士们把他们当驴在山里牵来牵去,然后再打上一顿。邵本良可不吃这份亏,他是钻山林的老手。他手下的那些兵也都多是土匪出身,这些人打仗的时候不但带着枪,而且还要带上一把刀,一进林子就开始砍路标,这样,他们在山里怎么转也迷不了路。冬天下雪时,抗联的人在和日本人打完仗后,钻进林子,然后把地上的雪印一扫,日本人就不知他们的去向了,但这办法对久钻山林的邵本良却不管用,你就是把雪扫得再干净,他也能找到你的踪迹。也正因如此,邵本良才敢在日本人面前夸口说: 有我邵本良,就没有杨靖宇! 邵、杨之间的较量开始于1933年11月15日。当时,杨靖宇率部初到松花江以南地区活动,其后卫部队就与邵本良的部队遭遇了。那一仗,虽然杨靖宇的部队取得了毙伤敌人11名的战果,但却付出了3伤4亡的代价,在死的4个人里就有杨靖宇的老战友、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金伯阳。 邵本良在这第一次较量中是实实在在地得上了一分,但杨靖宇也不是好惹的。就在那次遭遇的一个多月以后(12月20日),杨靖宇和李红光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功地用调虎离山计把邵本良的主力调出了他的老窝——柳河三源浦,然后乘虚而入逮捕了汉奸走狗并没收了他们的财产,摧毁了伪满铁路工程局和伪警察署,烧了他的几十间营房,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解决了部队的给养和群众的食盐问题。 这一仗震动了南满。因为三源浦不但是邵本良的重要兵站,而且是梅辑线上的重要据点,地势险要,戒备森严,许多人都说打下三源浦比虎口拔牙还难,但杨靖宇却把它一举打了下来,这一下给一直在吹牛的邵本良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了。但是邵本良也并未因此而放弃同杨靖宇的较量,他发誓说:“我一定要让杨靖宇知道我的厉害1 在第二次较量结束不久,第三次较量就开始了。这一次,除了邵本良的部队外,还来了2000多日本兵,他们在柳河县大小荒沟一带摆开阵式,对杨靖宇的部队形成了包围态势。 虽然敌人包围了杨靖宇的部队,但却轻意不敢往深山密林里打。谁都知道杨靖宇是“山林之王”,要想进山打他恐怕不容易。那怎么让他出来呢? 邵本良说:“我有办法1于是,他虚发了一封给其部下的信,信中假称东部有他的重兵,然后又故意让这封信落入了杨靖宇的手上。 杨靖宇得到这封信后,仔细地分析了一下敌情和地形情况,看穿了邵本良的把戏。因为从地图上看,东部山高林密,邵本良是不可能把重兵摆到那里的。一定是敌人怕我突入东部深山里才故意发出这封信以把我引入他布有重兵的西部地区钻他的口袋底的。看破了这一点后,杨靖宇便决定将计就计,也发出了一封给部下的假信,并故意让邵本良将信得去。 信中说,他打算从西部突围出去,让部下来配合。 邵本良得信后,自以为得计。那天深夜,就在他憋足了劲在西部等着杨靖宇的时候,杨靖宇却带着部队从东部突围而去。次日上午,杨靖宇又带队向北急行30多里,乘虚打下了邵本良的后勤基地——金川县凉水河子,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邵本良听说杨靖宇打下了凉水河子,急忙回援,但此时杨靖宇已经撤走了,并放出风说,他准备去打柞木台子,邵本良急忙兵发柞木台子,但那想到杨靖宇却去攻打八道江镇。 经过这一个回合的较量,邵本良算是知道了杨靖宇的厉害了。他私下里说:“我邵本良就够鬼的了,杨靖宇比我还鬼;我一个邵本良的兵可以打10个胡子,一个红军却可以打我10个邵本良的兵。” 在连得两分之后,“山林之王”杨靖宇的头脑没有发热。他知道,邵本良决不会白吃了这个亏,他一定还会找上门来的。为了对付这个劲敌,杨靖宇可是费了不少脑筋。虽然杨和战士们一样恨不得一下子就除掉这个家伙,但他更知道打邵本良并非易事,弄不好可能会闹个打蛇不成反被蛇咬的结果,所以他在想出怎么打的办法之前,他先想出了几个“不打”——地形不利不打、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自己代价太大不打、对当地老百姓损害大了不打。 那么怎样打呢?杨靖宇也想出了4条:快打、快走、快集中、快分散。 1935年8月,杨靖宇下决心要集中自己的主力部队打柳河,歼灭邵本良的老7团——这是邵本良的家底,是要害。但就在杨调动好部队,马上就要向柳河发起进攻的时候,邵本良那只好使的狗鼻子嗅出味来了,并急忙从三源浦向柳河增兵。敌变我变,杨下令暂停攻城,将部队西撤。 杨靖宇的部队前脚一撤,邵的兵马后脚就跟了过来,并在两天后在一条山岗上打一仗,虽然这次敌人没占着什么便宜,但他们却像狗皮膏药似的紧紧地粘上了。当杨带着部队来到柳河县黑石头的时候,杨一看地形不错就下令停下来,在那里埋伏好,等着邵。而这时的邵本良却只忙着往前追,没有想到杨敢停下来和他打,结果把他手下的一支200来人的队伍和日本人刚给他的一门小钢炮和几挺机关枪都送到了杨靖宇的口袋里。杨邵之间斗智斗勇的第4个回合就这样结束了,杨靖宇又得了一分。 正当邵本良为这次失败气得不得了、准备找杨报仇的时候,杨靖宇则主动来找他了。 9月份,杨通过安插在邵身边的内线——邵的马夫知道,邵本良的老7团要从柳河县孤山子移防八道江,其军需给养由刘副官带一个连护送。杨便在他们的必经之地——金川县境内的朝阳沟设伏。结果,不但消灭了那一个连的伪军,截下了几十辆大车,而且还抓住了邵的小老婆。邵本良赔了夫人又折兵,杨靖宇再得一分。 转年2月,杨靖宇接到我们的内线报告说邵本良住在热水河子的伪军团部里,就派出了一个由25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在半夜一点多钟准确地袭击了伪军的团部,虽然由于邵当晚不在(到通化开会去了)而躲过去了,但那个伪军团的副团长以下的六七十人连同他们的武器、许多大米、白面和布匹都落到了杨靖宇的手里。 杨靖宇在连连得分后,便把部队拉回到河里地区的密营中休整练兵,等待时机准备再次出击。 3月上旬,杨靖宇又接到内线——邵部第7团第4连连长通过我在通化一所中学里做地下工作的王德裕同志转来的报告:邵本良刚从沈阳开“讨伐”会回来,邵向日本的三毛司令夸下海口,说是要在3个月内全部肃清东边道一带的人民革命军。日寇除了给了他一个迫击炮连和答应派飞机支援邵作战外,还调了不少伪军归他指挥。 杨接到报告后,立即连夜召开了军党委会研究歼敌方案。第二天,整个部队就开始了战前训练,内容主要就是轻装、换军衣、全副武装爬大山。 4月初,杨靖宇他们在龙岗山西麓二道崴子歼灭了伪军奉天骑兵旅一部后,邵本良的部队就跟了上来。战士们一听说邵本良来了,就都做好了与其进行决战的准备。但杨靖宇给他们下的命令却不是“打”,而是“走”! 杨靖宇下令要走,战士们就走。可这一走就好像停不下来了:走了一夜,又走了一夜。就这样马不停蹄地走了两天之后,有的人就有点想不开了:怎么老是走呢?这仗到底什么时候打呀? 杨靖宇看出了战士们的心思,他派军部的徐处长告诉大家:“没利的买卖我们是不做的,这次敌人的胃口很大,计划要吃掉我们第一师和军部,然后再分别围歼我磐石、桦甸地区的二师,桓仁本溪的一师。敌人把山海关地区的日军和奉天野炮营都调来了。军党委决定,目前我们的任务就是两个字‘走’和‘拖’1 日本人和邵本良一见杨靖宇光走不打,便调集兵力包围了我在老秃岭子地区的第一师,想来个围点打援。杨靖宇看出了他们的这一伎俩后,便一来了个将计就计,不顾连日的倾盆大雨率部向老秃岭子急进。敌人一见杨靖宇“上了圈套”,便鼓足了劲在后面猛追,还派出了飞机。可没想到杨靖宇带着部队到了老秃岭子转了一圈以后,就又走了,与此同时,被敌人包围的第一师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当杨靖宇率军部和一师的部队在宽甸县的佛爷沟门汇合后,让部队在那里休整了几天,然后传下令来:走! 离开佛爷沟门后,部队便开始兜起圈子来了。今晚向南走50里,明晚又向北走60里,后天又不知向什么地方走了一夜。这样一连几天下来,把许多战士都走糊涂了。他们开始在下面悄悄地起来了:怎么搞的?咱们是不是让敌人给围住了,走不去了?此时敌人高兴了,他们在报上说:“共匪南北蠢动,难逃天罗。” 进入4月中旬以后,杨靖宇又带着部队以每天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速度向西急进,邵本良则在后面穷追不舍。有时部队刚刚到一个地方准备吃饭,邵本良就追了上来了,杨靖宇就又开始走。一路上,他让战士们不断地扔下一些衣服和其他物品,有时借老乡家的碗筷来不及还就留下一张纸条说:“老乡们,情况紧急,所借之物,没工夫还了,请你们自己认自己家的东西吧1呈现出一片败军之象。 4月末,杨靖宇带领部队来到了本溪以东的赛马集山区。这天拂晓,杨靖宇集合部队讲话,他对大家说:咱们一连走了20多天,现在不走了。原来我们一直走,那是因为打的条件还不成熟,现在这里是高山隘路居民不多加之敌人也被我们拖疲了,打的时候到了。现在咱们就在犁树沟摆下一个口袋阵,让邵本良来钻。 战士们早就等着杨靖宇下打的命令呢,现在一听,顿时来了情绪,连夜构筑好了工事,然后就在里面静等着邵本良了。 第二天上午,邵本良和他的日本顾问英俊志雄带一个先头营一进“口袋”,负责扎口的1师3团就立即把他们的后路给切断了。邵本良一见后路断了,便只好让伪军往沟里冲,可他们很快就被“口袋底”上的6团给打了回来。这时,杨靖宇下令,让教导1团和1师的少年营将敌人拦腰斩断,不久又命令部队端上刺刀冲下山去,沟里到处是活捉邵本良的喊声。 但是,就在这时,坚守北面制高点的我少年营营长一见下面打得这么热闹,便再也忍不住了,他不等上面的命令,就带着队伍冲下山去抓俘虏了,山头上只留下了一个班的人。邵本良到底是个打仗的老手,他一眼就发现了“口袋”上的这个薄弱点,于是便带着人拚死夺下了这个山头,从“口袋”上打出一个洞来,拖着一条被打伤的瘸腿逃走了。而他的日本顾问英俊则也表现出了十足的“鬼”劲——他一看不行了便躺在死人堆里装死,居然也逃了出去。 邵本良回到沈阳治好了伤后,又带着一个团的兵力和三个月的军饷等准备于8月初返回八道江。杨靖宇得到情报后,便在四道江——邵本良的必经之地布了埋伏,“迎接”他的老对手。虽然这次邵本良又一次侥幸逃脱了——战斗打响后,邵本良扔下战马,到一户朝鲜族老乡的家里抢了一件衣服,落荒而逃(但他的日本顾问却未能再用老办法脱身,被打扫战场的战士发现后乱枪打死),但他却再也没有机会与杨靖宇比试了。 在“河里会议”制定的军事计划中,第1军军部,第1、3、4师将要远征辽西。其实,早在这个计划出台之前,第1军第1师的部队便已经有过一次西征了;而在“河里会议”正式决定改编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之前,他们也就已经在1936年春根据《八一宣言》的精神,“非正式”地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了。第1军下辖程斌的第1师和曹国安的第2师,军长杨靖宇,政治部主任宋铁岩。 5月,第1军在原教导第2团和第5团两个连的基础上,吸收部分地方游击队员,组成第3师。师长王仁斋。 6月份,第1军做出了西征的决定。 23日这一天,第1军的团以上干部在本溪与风城之间的和尚帽子山里开会。宋铁岩向大家做西征动员报告。他的报告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是西征的目的和任务是配合关内红军东征抗日,打通与党中央及关内红军的联系;第二是本次西征行动的具体部署——以第1师主力部队第3团和少年营从本溪、风城中间地带突破,插入辽阳后越过南满铁路和辽河,直奔辽西和热河地区。为掩护其迅速向西挺进,第4、第6两个团将负责在其翼侧配合其行动。 6月28日,第1师主力部队共400多人,由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第1师师长程斌、参谋长李敏焕率领,从和尚帽子一带出发,正式开始了西征。 由于可以想到的种种原因,从我方的档案材料中,我们已经很难找到有关这次西征的具体情节的记载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下面这些从敌伪档案中发现的李敏焕记述当年西征情况的日记,却可以为我们做出一点弥补。此日记是李敏焕牺牲后,日本人从其遗物中发现并译成日文的,在敌伪档案中的标题为《程斌匪阵中日记》。这里引用的是孙继英根据日文档案翻译过来的日记摘抄: 六月二十八日(农历五月初十) 晴星期日 早饭后,在上石棚附近休息。下午六点钟,部队全体集合,讲话之后开始行军。经由沙窝沟、大东沟,到达草河口站,已经是夜里十二点了。街里响起了侵入的敌人的枪声。开始交战约三十分钟,我二、三分队向街外退却。接着,我队全部退出。 六月二十九日(农历五月十一) 晴星期一 拂晓后到达沙窝沟,继续行军。绕过山岭,在后石头砬子休息,下午四点钟集合,移向响水沟子附近宿营。 六月三十日(农历五月十二) 晴星期二 早饭后于上午七时集合出发,到达矿洞沟,与宋铁岩以及占东洋、黑字等抗日部队联络。下午五点钟在双岔沟附近出现敌情,我们登上山顶打了一阵枪。 下午六点钟,敌人向沟外退却。我队集合,在行虎沟、韩家堡子附近宿营。 七月一日(农历五月十三) 晴星期三 早饭后集合出沟。大队向石家堡子附近移动。二分队的一名宣传员(一名队员)前往石家堡子,有枪声,宣传员战死。敌人一部分爬上南方山地,一部分在大房子里。我队继续行军,经过前后二三道沟的最高点,在前三道沟的裴家堡子吃午饭。又经二道沟黄柏峪,在山歪(崴)子与南坟的冯游击队相遇。我军登上山岭,越过安奉铁路,到达朝天贝(笔者注:此时,宋铁岩肺病加重不得不返回本溪和尚帽子山密营,部队继续西征。此后,敌人开始发现第1军的西征企图,遂派大批兵力对其跟踪追击、层层包围)。 七月二日(农历五月十四) 晴后雨星期四 早六点钟左右,刚刚做好饭,就受到敌人袭击。我队立即退向昆岭的最高点,在九才峪长背沟吃午饭。午后一点左右,据哨兵报告,陈家堡子有敌情。我队立即集合,开往库仓沟、大庙沟、陈家堡子宿营。 在今天早晨到达曹(朝)天贝的时候,有一个农民不开门,我队将其家包围。天亮后,从屋里出来一个老头,拿着扎枪,把我二、三分队的两名队员刺伤。枪响后,三分队队员被敌人俘去(日本人注:是被今田部队所属的藤田队逮捕的)。 七月六日(农历五月十八) 晴星期一 吃过早饭,于清晨两点钟集合,来到庙沟沟里。上午十点钟左右集合行军。在高家堡子附近遇到了装载着货物的马车,没收了若干货物,在山顶附近休息。 下午五点钟,发现三百余名敌人,与之交战。日落后,我队在大阳沟休息。 七月八日(农历五月廿) 晴星期三 早晨两点钟,我队出狐狸沟北岔,到达倒岔沟姜家堡子。晚上八点钟,敌人来到姜家堡子岔头口。我队决定分成三部分活动,化整为零后,中队部行军到龙眼沟吃晚饭(笔者注:在第1师部队西征受阻后,他们立即决定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争取主动、打击敌人。这里说的三部分分别是程斌和李敏焕带的师部和保卫连、第3团政治部主任李铁秀带领的第3团和由营长王德才带领的少年营。其中程、李带队回师摩天岭,下面的日记讲的便是这一过程)。 七月九日(农历五月廿一) 星期四 早晨三点钟集合行军,到大闹沟岗的前伟站沟里休息。下午一点钟左右,敌人跟踪追击而来。我们迅速登上山顶,退到矿洞沟。后来敌人进入二团的潜伏地区。开枪后,我们经过矿洞沟、砬子沟、西山堡,到达陈家沟休息(一分队一排有排长以下三人失踪了)。 夜里十点钟左右,越过制高点向不知名的山退却、休息(今天敌人出动了侦察机)。 七月十二日(农历五月廿四) 晴星期日 十二点钟左右(日本人注:疑为中午),在东方山脊方面二十余步远的地方又发现日寇,并且在我们十多步远的地方走过去了。 午后五点三十分左右,天下起雨来。午后七点钟开始行军。当越过南马峪、柳家堡子后面的山岭时,和二十多名棒子队遭遇。下了山岭移动到大头沟、小儿沟,进入了警察队潜伏的地区。又在距离南马峪三华里的孙家堡子,同二十余名警察队谈话(孙注:原文如此)。我们越过山岭,经过四道沟、果家沟,在生铁沟、小黄岭休息。 午前十点,由于又在生铁岭出现敌兵,我队开始行军。午后六点钟到达赵家堡子。要吃晚饭时,七点钟又在王家堡子发现了数十名日本兵。 因而,我军登上后边的山脊上休息。 七月十四日(农历五月廿六) 阴、大雨星期二 早饭后,于清晨两点集合,经过阳沟、二道沟,到达大长岭。因下大雨,在附近居民家里休息。 上午七点钟集合,经八盘岭,到大碾子沟吃午饭。上午十一点钟集合,经新开岭,到大榆树沟、二道沟休息。 七月十五日(农历五月廿七) 晴星期三 早饭后,于下午二时三十分行军至摩天岭休息(笔者注:此时,第1师设下了埋伏圈)。 李敏焕的日记最后就写到了这里。笔者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测,大约就在他刚刚放下手中的笔的时候,一直尾追他们而行的驻连山关日本守备队第二中队的敌人就赶到了。等敌人一进埋伏圈,程、李指挥部队对敌人发起猛烈攻击。经过激战,消灭日军今田中队长以下30多人。但是,第1师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上述日记的主人——师参谋长李敏焕就是在这时牺牲的。 摩天岭战斗后,西征无法进行,第1师化整为零返回本溪游击区。 虽然这次西征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它是第1军向辽西进军的首次尝试,特别是摩天岭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抗联的影响。杨靖宇对这次西征壮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曾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西征胜利歌》:
红旗招展,刀枪闪闪,我军向西征。 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寇心胆惊。 纪律严明,到处宣传,群众俱欢迎。 创造新区,号召人民,为祖国战争。 中国红军,已到热河,眼看到奉天。 西征大军,夹攻日寇,赶快来会面。 日本国内,党派横争,革命风潮涌。 对美对俄,四面楚歌,日寇死不远。 紧握刀枪,向前猛进,同志齐踊跃。 歼灭日寇,今田全队,我队战斗好。 摩天高岭,一场大战,惊碎敌人胆。 盔甲枪弹,胜利无算,齐奏凯歌还。 同志快来,高高举起,胜利的红旗。 拚着热血,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铁骑纵横,满洲军队,已有十万大军。 万众蜂起,勇敢杀敌,祖国收复矣。 第一次西征未能取得成功,但杨靖宇他们却并未因此放弃进行西征的打算。1936年11月,第1军军部在桓仁县外三堡召开了第3师领导干部会议,专门讨论的部署两次西征的问题。杨靖宇对这次行动极为重视,他亲自在会上做了动员报告。他要求第3师要在2个月的时间内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吸取第一次西征的经验教训,把第3师参加西征的部队全部改成骑兵,计划在冬季趁辽河结冰封冻之机,快速冲过吉奉、南满铁路,跨过辽河,挺进热河,与关内的红军取得联系。 11月下旬,第3师在完成了西征准备工作后,便在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和参谋长杨俊恒的带领下,从兴京出发,向辽西挺进。由于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所以这次西征一开始进展十分顺利,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便已经“饮马辽河边”了。但是,当这些西征的勇士们来到了辽河东岸的时候,他们却不得不勒住了马缰绳,望着眼前的这条大河徒唤奈何了。 原来,1936年的冬天气候反常,在这个往年“已是悬崖百丈冰”的季节里,辽河上下却没有“顿失滔滔”,更看不到“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看到的却是从天而降的冬雨!再四下里一望,辽河上连个渡船的影子也找不到。 过不了河,后面的追兵又上来了,队伍中也不断有人病倒。这样,他们只好绕道返回清原、兴京抗日游击区。 两次西征,虽都未能达到目的,但由于西征部队插入了日伪统治的中心地区,又取得了不少胜利,扩大了中共及其领导的东北抗联的影响,鼓舞了群众的抗日热情。据说,当年在西征部队打过来的时候,那里群众都奔走相告:“东山里的红军打过来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