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清朝抗日血肉长城>095. 南京沦陷(2)

血肉长城

作者: 王纪卿

095. 南京沦陷(2)

蒋介石确定了固守南京的方针,又决定迁都重庆。那时,日本空军已对南京进行过三次空袭,国民政府各部门已纷纷迁往武汉,只有少数人还留在南京。蒋介石为了避免日机轰炸,住在中山门外四方城旁边一幢极小的房屋里,只有两间小房,吃饭、会客、办公都在一个小房里。汪精卫住在中山陵园自己的别墅里,当他得悉前线部队已撤离吴福线,日军已沿太湖南岸西进,就乘船去汉口了。

11月25日,蒋介石下达保卫首都的作战序列,共计七个军、十四个师及配属单位。这十四个师中,除徐源泉的第二军团是刚从武汉调来,其余大部分是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部队,伤亡较大,来不及补充和休整。

蒋介石批准的作战方案,将防守重点摆在镇江方向,其次是南京至杭州公路的汤山镇和淳化镇。防御地带由三线组成:第一道防线从南京以东和以南外围山地的三江口至板桥镇,第二道防线从八卦洲南岸的甘家巷、西善桥到江心洲对岸,最后的防线就是南京城。

按照唐生智的部署,徐源泉第二军团两个师,防守南京以东的龙潭至汤山附近一线正面;叶肇第六十六军两个师,防守汤山至淳化镇以东一线正面;俞济时第七十四军两个师,防守淳化镇至板桥镇和江心洲一线;王敬久第七十一军和邓龙光第八十三军防守镇江;孙元良第七十二军防守城南中华门、雨花台和黄山顶;宋希濂第七十八军部署在城北的幕府山、下关、和平门与玄武湖地区;桂永清的教导总队防守城东中山门外至玄武湖一线;萧山令的两个宪兵团防守城西莫愁湖、清凉山和草场门一线。

以上各部队仓促进入新的防区,其中第二军团第四十八师,在南京保卫战打响以后,才于12月7日从汉口到达南京。

12月2日上午,蒋介石得到一条令人沮丧的消息:布鲁塞尔九国会议成员国,竟然没有一个同情中国,也没有任何国家愿意出面制止日本,或促使日本放宽和谈条件。傍晚,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来到黄埔路官邸,对蒋介石说:“现在日本人和谈的要价更高了,近卫内阁有些人说,一定要叫中国人丢脸,你们还是赶快撤出南京吧”

蒋介石脸色铁青。他对九国会议寄予的希望,现在成了肥皂泡。他心情沮丧,原先对固守南京的一点信心,现已灰飞烟灭。他决定马上离开南京。

7日,他和宋美龄来到百子亭唐公馆,向唐生智告别。唐生智正在召开师以上军官作战会议,见蒋氏夫妇来了,连忙带头鼓掌,请蒋介石训话。蒋介石为大家鼓了鼓气,博得一片掌声。他说,云南的部队已经在开拔途中,只要大家死守下去,他很快就会亲自率领强大的军队来解围,歼灭入侵的日军,光复国土。唐生智代表守城官兵,向蒋介石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蒋介石拉着他的手说:“孟潇,我代表政府感谢你”

“委员长放心,保卫南京是军人职责,没有你的命令,我决不后退一步。”唐生智信誓旦旦。

门口的轿车发动机响了,蒋介石和众人告别,唐生智把蒋氏夫妇送上轿车,挥手告别。轿车开出唐公馆,直奔光华门机常转眼间,飞机冲上云霄,在南京上空绕了一圈,向长江尽头飞去。

唐生智给交通部长俞飞鹏下了一道命令,叫他撤掉下关到浦口之间的渡轮,禁止任何部队和军人从下关渡江。他还命令浦口的胡宗南第一军制止军人从南京向北岸渡江,如有不服者,可以开枪射击。

蒋介石离开南京之前,南京保卫战已于5日拂晓在句容打响。日军中岛今朝吾第十六师团沿京杭国道,前进到句容和汤山镇之间,遭到守军猛烈抗击。这一线阵地上有两支粤军,一支是叶肇军,另一支是邓龙光军。两个军一共四个师,其中三个师刚从淞沪战场撤到这里,实际人员伤亡过半。另一个师刚从武汉调来,地形不熟,放下背包,工事还没来得及挖,日军就上来了,他们只好仓促迎战。

开战的枪声响过,叶肇在望远镜中见日军的先头部队人数不多,稍稍松了口气。他设想在句容附近布置一个“口袋阵”,全歼这股日军。于是,他命令第四七八旅旅长喻英带两个团上去,包围日军。他们打到中午,兵力不足,一批日军突破了包围圈,喻英命令部下拼刺刀,把他们堵祝不料大批日军蜂拥而至,喻英旅且战且退。傍晚,喻英的两个团被日军反包围,水泄不通,任凭左冲右突,也冲不出包围圈。第二天中午,叶肇想叫这两个团向西南突围,可是命令无法传递。邓龙光军闻讯赶来增援,打了半天,又引来大批日军。叶肇派两个营去传达命令,却无法插入日军包围圈。邓龙光军在西南方向攻击,日军掉转枪口攻打他们。邓龙光军渐感不支,向土桥方向且战且退。这时,日军包围圈内的喻英旅两个团寻机向西突围,日落西山时,终于冲出包围圈。

两支广东军且战且退,日军紧追不舍。他们退到汤山,见机向日军发起攻击,途中与日军相撞,很快绞杀在一起。喊杀声、惨叫声和枪械撞击声响成一片,杀得天昏地暗。双方投入兵力越来越多,白刃战持续了一个小时,日军的坦克和骑兵上来了,叶肇命令部队迅速撤退,在中山门外的孝陵卫布防。

孝陵卫距南京城只有五里路。叶肇考虑到距城太近,日军一个冲锋就能攻入城内,便派出一支工兵队隐蔽在孝陵卫前面的其林门,阻击迟滞日军攻城。十人组成的工兵队伍乘夜出发,走了不久,发现对面来了一队人马,便喝问一声:“什么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