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楹联名句趣事 作者: 路浩 第44章 打仗--打圈 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带部队上山后,经过向群众调查,了解了井冈山从前有一个“山大王” ----朱聋子的故事。 朱聋子叫朱阳,他在井冈山上当了几十年的“山大王“,官府一直捉不住他。因为,朱聋子对井冈山的地形、气候、敌我力量对比都做过详细的调查。井冈山上地势险要,到处都是悬崖绝壁,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里,有的地方连小路都没有,要靠攀登才能上得去 。而且山里树密林深,气候多变,经常是云雾弥漫。朱聋子充分利用这一点,官府的兵一进山,他就跟官军满山转圈子。因此,他总宣传说:在井冈山不要学会打仗,只要学会打圈。 毛泽东在这个故事中受到很大的启发。他想,打圈是为了避实就虚,摆脱敌人的追击,并迫使敌人暴露自己的弱点;而打仗是为了吃掉敌人,战胜敌人。总之,要把打圈与打仗结合起来,,才能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这样毛泽东便从朱聋子的故事中悟出了新的思路。 毛泽东对红军的干部战士说: 我们要把这位山大王的办法改一下,就是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敌人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所以,我们要退避三舍,你一退,敌人不知我们的去向,就得重新侦察。我们先领着他们兜几个圈子,把他肥的拖瘦,瘦的拖垮。等他的弱点暴露出来,我们就来个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打他个干净利索。总之,像做买卖一样,赚钱的就来,不赚的就不来,蚀本不干。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来时叫你打不着我,我打你时一定要把你吃掉。 据陈登才编著的《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中记载:关于井冈山时期红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毛泽东在1929年4月5日,代表前委给中央信中,做了如下的概括: “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广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概括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很大的群众’。 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三年以来,都是用的这种战术。” 后来毛泽东在领导中央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的战斗中,继续运用这一战术原则,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实践证明,这一战术原则是管用的、是经得起战争检验的制胜法宝。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战术原则,不拘泥古人,也拘泥于“本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战略战术原则,形成了具有毛泽东特点的战略战术理论。而且,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战术原则,既不同于我国古代的孙子,又不同于德国的克劳塞维茨;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斯大林,都没有不可能给红军准备这样一个现成的答案。应该说,这是毛泽东自己“悟”出来的,吸收前人文化精华、重新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它是毛泽东思想中具有活力的闪烁着军事哲学思想光辉的重要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