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挽狂澜 作者: 何仁学、杨峰 10.立即突围,愈快愈好,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国民党企图于6 月26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的前一天,毛泽东于6 月25日向中原部队下达了突围作战命令:“(一)巧妙避开敌之打击,分途突出包围圈。(二)如遇严重不利情况,则以旅为单位分散前进。(三)留下部队至少万人,坚持原有地区。(四)务必保护三十二小组安全,或留置现地交由我地方部队妥为护送其回武汉,或带至铁路附近,或带其同行(暂禁其电台工作),由你们决定。” 这决不是什么巧合,毛泽东不是天才的预言家。这要感谢中共建立起的高效、可靠的情报队伍。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就建立起了一支快速、准确。高效的情报队伍。到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中共的情报人员已完全破译了国民党军的明码和密码通讯。蒋介石与刘峙进攻中原的每一份电报都在中共情报人员的掌握之中。所以,6 月18日,当蒋介石下达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军的命令一出,先是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得到情报,并经周恩来报中共中央军委作战部门。这一封密电,对中原突围作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掌握了蒋介石、刘峙的动向后,陆续作出战略部署,也使中原解放军提前进入临战状态。 1946年6 月19日,当毛泽东接过军委作战局转来的周恩来发自南京的电报,下意识地把目光转向了窑洞墙壁上挂着的解放区战场形势图,紧紧盯在了代表中原解放区、华东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军用标号上。对在场的作战参谋说:“蒋介石终于要对中原李先念他们下手了!”并于当日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专电给中原军区领导人郑位三、李先念和王震:“南京周恩来电称:蒋介石已决定大打,你处须随时注意敌情,准备突围。突围有两个前途:第一个能达向北目的;第二个被敌阻隔不能达向北目的。因此你们必须作两个准备:第一个争取一切可能向北;第二个在向北不可能时准备在国民党区域创造根据地,以待时局之变化。” 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边看情报人员送上来的电报,边说:“暴雨就要来了。” 6 月19日,中原军区接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来电。20日,李先念即在宣化店镇中原军区司令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突围作战行动的计划。 会议共研究出了三套突围方案:一是向东到苏皖解放区。这条路线行程短,经过地区富庶,给养容易解决。但是要通过长江与巢湖或巢湖与淮河间的狭窄地带,还须穿越国民党军配置重兵的津浦铁路,大部队通过比较困难。 二是向北至晋冀鲁豫解放区,但必须通过河南平原,沿途有黄泛区和陇海铁路挡路;国民党军也以重兵相截,不利因素也多,突围成功的把握性不大。 三是向西南挺进秦岭、武当山,而后转人太岳或陕甘宁边区,或相机人川。这条路线虽有地瘠民贫等不利条件,但山多地广,便于回旋游击。 但究竟向哪个方向突围:会议争论得相当激烈。 最后经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讨论,决定选择主力部队向西突围的方案,并于当日上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我们原谋向南突围有长江之隔;向东突围则因国民党在津浦铁路上控制有强大的兵力,难以达到目的;由界首附近北渡黄河则由于不能徒涉的河川很多,危险极大。比较安全的只有经豫西南、鄂中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6 月21日,中原局再致电延安中共中央:“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计划,即经鄂中分区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我们认为就时间及敌情来说,现在主动突围较过去大大困难,在突围过程中虽可能遭受一定损失,但如再不主动突围,则以后更难了。如何?请即复示。” 接到中原局的电报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人认真研究了中原军区部队的突围计划,决定批准实施。6 月23日,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文,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复电中共中央中原局。这实际上是向中原解放军下达的一个突围作战命令。 中原局:(一)二十一日电悉。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二)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免延误时机,并保机密。(三)望团结奋斗,预祝你们胜利。 中央六月二十三日6 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曾向南线的战略区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舒同等下达了配合中原军区部队进行突围作战的计划——(全局破裂后太行和山东两区的战略计划)。该(计划)要刘邓南下陇海路作战,陈舒部以徐州为主要作战方向,中原军区则实施突围作战。毛泽东在电报中特别指出,“这一计划的精神着重向南,与蒋介石的精神相反,可将很大一部蒋军抛在北面,处于被动地位。这一计划可保障五师不致被消灭或吃大亏。” 延安的突围命令已下,中原战略区立即行动起来。中原局、中原军区立即展开部署:——由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和第二纵队主力第13旅、第15旅的第45团、第359 旅和干部旅为北路军,经豫南向西突围,计划于26日黄昏在宣化店附近隐蔽出发,沿豫鄂交界地区前进,预期于29日晚在信阳以南、武胜关以北地区突过平汉铁路封锁线。为迅速穿越铁路,还确定北路第13旅。第15旅之第45团为一翼,在军区首长率领下,于信阳之柳林车站以南地段突过平汉铁路线;第359 旅和干部旅为另一翼,从武胜关以北之李家寨突过平汉铁路线。 ——由第1 纵队(欠第1 旅)为南路军,经鄂中向西突围,计划于25日黄昏由泼破河等地出发,向西南移动,预期于四日晚在广水花园以北地区突过平汉铁路线。 一以第15旅(欠第45团)担任掩护接应第1 纵队的任务。旅部率第43团于26日从定远店出发,向西南方向运动,计划于27日在汪洋店西南与第一纵队会合,在平汉铁路东掩护南路军突破平汉铁路。该旅驻安陆赵家棚之第44团在路西接应,待第1 纵队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后,旅部及其两个团于河南省唐河县以南之祁仪镇归还建制。 ——以第1 纵队之第1 旅原地抗击,向东佯动,掩护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待主力于四日越过平汉铁路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向自行突围。 ——鄂东独立第2 旅坚守宣化店之南大门——吕王城、佛塔山一带阵地,担负对河口方向之敌警戒任务,另以精干之一部,于主力开始向西转移之前接替宣化店之警备任务,造成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机关仍在宣化店驻地的假象,掩护首脑机关和直属队秘密撤离宣化店,待主力于29日越过平汉铁路送走军调部第32执行小组后,再分路向东突围,并重组罗礼经光中心县委,坚持在大别山地区与敌斗争。 ——江汉军区部队主力向襄河以西地区转移,进入武当山区,相机入川,留下一部武装,坚持原地斗争。“ ——河南省军区部队在原地积极出击,袭扰敌人,在北路军突越平汉路时,派3 支部队到信阳南部的青石桥一带,接应和掩护北路军西进。而后,该军区在桐柏地区坚持斗争。 突围部署下达后,中原军区各部队即按军区预定的计划开始行动:6 月23日,李先念、王震在司令部作战室向鄂东独立第2 旅旅长吴诚忠、政委张体学、副政委熊作芳交待任务:已确定主力向西突围,独立第2 旅担任掩护。其任务是,以有力之一部坚守吕王城、佛塔山一带阵地,向河口方向之敌警戒,保障突围主力之南翼安全。另以精干之一部,由张体学率领,在主力向西移动之前,接替宣化店之警备任务。待主力于四日越过平汉路后再行转移。 6 月24日,中原局电报中共中央:中原军区主力已决定于28日突破敌包围圈。第1 纵队主力已于晚间在驻区内隐蔽移动。同日,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 纵队司令员王树声向第1 旅旅长皮定钧、政委徐子荣传达了中原局、中原军区的指示,命令第1 旅担负掩护主力向西突围的任务,要求第1 旅用一切办法拖住敌人,迷惑敌人,使敌人在3 天内找不到主力的行动方向,坚持到29日主力越过平汉路后,再视实际情况选择突围方向,自行突围。 6 月25日,李先念、郑位三派中原解放区行署副主席刘子厚前往安陆桑树店,向江汉军区司令员罗厚福、政委文敏生等传达中原局、中原军区指示:江汉区党委、江汉军区部队除留少数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外,大部队向襄西挺进,相机人川。江汉军区当即研究决定:由罗厚福、文敏生率部队及部分地方干部抢渡襄河,向武当山挺进;留黄民伟、王家吉、杨洪先等在鄂中地区坚持斗争,成立江汉中心县委,黄民伟任书记;并以江汉军区第1 团第1 营和京山、宜城等县的地方武装为基础,组成江汉支队,杨洪先任支队长,黄民伟兼任政委,继续在鄂中坚持游击战争。 6 月25日晚,王树声率第1 纵队第2 、第3 旅按预定计划自泼破河、济湾、砖桥等地出发,向宣化店靠拢。第1 旅在白雀园召开党委会和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上级指示,制定行动方案,决定以部分兵力利用坚固的工事和有利地形,原地抗击敌人,掩护主力西进,待军区主力越过平汉路后,再向东突围到苏皖解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