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清朝共和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10回 求和平泽东入虎穴 反独裁伯承战上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

作者: 张涛

10回 求和平泽东入虎穴 反独裁伯承战上党

话说皖南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想进一步扩大事态,逮捕周恩来和在国统区工作的所有中共代表团人员,不料想中共中央态度强硬,猛烈反击,美国、英国朝野上下也舆论大哗。蒋介石一看风头不对,只好暂时忍耐,极力拉拢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务必请他们参加在3月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企图造成国民党和共产党精诚合作的假象。周恩来等人一眼就识破了蒋介石的意图,经和中央商量后,毅然发表声明:董必武、邓颖超等中共参政员不参加国民参政会。周恩来又指示新华日报社把中共参政员的声明印成传单广为散发,海内外才知道了蒋介石原来不打日本,专打中共的内幕。美国一些议员提议援助中国的军火不再给蒋介石,全部送给中共军队。蒋介石闻讯大为惊恐,生怕英、美两国以为他给日本人帮忙而放弃对他的支持,赶紧约见周恩来,"嗯嗯"了半天才扭扭捏捏地说:"嗯,这个,现在是以抗日御侮为重,一切都好商量。皖南事变中俘获的人枪我准备还给你们,《新华日报》是我批准办的嘛,我已通令重庆市警备司令部,不得再行骚扰。"周恩来说:"蒋先生有这个进步,兄弟我是很欢迎的。请蒋先生记住,现在是1941年,不是1927年,中国共产党已长大了。"蒋介石脸面青一阵,红一阵,端起茶杯,表示送客。从此开始,全国的政治形势大大缓和了,周恩来也累得大病一场,直到5月下旬才好起来。

一天,周恩来正在曾家岩周公馆看《新华日报》,卫士龙飞虎带进一个人来,周恩来一看原来是东北著名实业界人士阎宝航,连忙让到里间。阎宝航小心翼翼地瞧瞧四周,才附在周恩来的耳朵上说:"据可靠情报,德国将在6月21日进攻苏联。"周恩来小声问:"你从哪里来的消息?"阎宝航说:"这是戴笠亲自告诉我的。"周恩来说:"军统的信息还是很灵通的,谢谢你呀,阎老先生。"送走老阎后,周恩来立即动身去红岩村,把这个绝密情报电告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又及时通知了斯大林。这时苏德友好条约签定不久,斯大林不相信德国会这么快背信弃义,不料6月21日夜间,德军突然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从这时开始,国内的政治形势进一步缓和。1941年年底,戴笠又探知日本准备偷袭珍珠港,蒋介石及时把这个情报告诉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美国人向来看不起中国人,那里肯信,结果在1941年1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除不在港的航空母舰外,全部舰只被炸沉港中,数千海军官兵葬身鱼腹。由于美国参战,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更加有所改善。国民党部队大都长期屯驻在西南西北地区,战斗力甚差。1944年日军湘桂战役,数万日军打得几十万国民党部队溃不成军。幸有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吸引了大部日军伪军,再加上国际援助,终于迫使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蒋介石没有想到日本垮台得这么快,日本天皇的结束战争诏书一广播,他顿时傻了眼。须知,国军这时都驻在远离前线的大西北,大西南,而八路军新四军都一直在前线同日军作战。现在日本一投降,八路军新四军可以就近受降,收复大批城市。这些城市如同鲜红的大桃子,蒋介石垂涎三尺,下决心要从中共手里抢走。于是他一面求助于美国的驻中国大使赫尔利,请他派出美国军舰飞机抢运国军去抢桃子;一面向共产党发出电报,请毛泽东来渝谈判,共商国是。国民党CC系头子陈立夫看了《中央日报》登出的电文连忙去找蒋介石,一见面就说:"委座,我们不能和共产党谈判,这只会助长他们的声势。依弟之愚见,现在是到了对共党施行大手术的时候了。"蒋介石摇摇头说:"和共产党斗,不能光靠武力,还要斗智。现在国军在后方,要打共产党也得把军队运到前线去,这就得有时间。现在我请毛泽东到重庆来谈判,谅他也不敢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要是他来了,那正好可以利用谈判来拖时间完成军事部署,到那时要打要谈都是我们说了算"。陈立夫这才知道蒋介石另有打算,放心地走了。

抗战胜利以后,毛泽东也紧张得要命。他嫌窑洞小,不便工作,干脆移到枣园的小礼堂,在一张大乒乓球桌上办起公来。桌上除了笔墨纸砚外,还堆放着西瓜、馅饼、面包,渴了饿了就抓着西瓜面包啃起来。礼堂四周摆了一圈长条木椅,党政军要员坐在椅子上听候命令。8月25日,毛泽东正在起草文告,刘少奇副主席轻手轻脚地走到毛泽东跟前说:"主席,李运昌来电,东北有新情况。"毛泽东应道:"是吗?那就讲讲吧。"刘少奇坐下来说:

"抗战胜利后,李运昌部一个营进入东北,发现从锦州到沈阳,布满了日军的弹药库。苏军对此不感兴趣。苏军统帅表示,他们不反对我军进入东北,但由于苏联和中国国民党政府刚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苏军要履约,不让我们进入大城市。我们应该趁这个机会调干部和军队出关,发动群众,利用日军的武器库存扩大部队,夺取东北这个战略要地。"毛泽东停下笔说:"这是个重大任务,派谁去呢?让林彪去吧,他在苏联住了三年,还参加指挥过苏军演习,他去比较合适。"刘少奇说:"林彪今天已经乘美军观察组的飞机去太行了。"毛泽东说:"太行有邓小平、刘伯承就行了。发电报,让林彪直接去东北工作。准备一下,再派彭真、林枫、陈云、高岗、罗荣桓也去东北。噢,还有张闻天、李富春、肖劲光,程子华、谭政统统去东北。从山东、晋察冀调十万部队徒手出关。让开大道,占领两厢,充分发动群众,扩大部队。"刘少奇一一记下,最后数了数干部名单,惊讶地说:"啊!我们要往东北派二十多个中央委员呀!”

干部们领命一个个都走了,礼堂里只剩下徐向前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他见毛泽东还没有点到他,忍不住走到毛泽东面前说:"主席,还有我呢。"毛泽东笑笑说:"你急什么,我给你留着呢。山西这一大坨子很重要。阎老西经营多年,连火车铁轨和全国都不一样,很难啃,给你吧。"徐向前高兴地敬个礼,当天就去山西了。

十几天没有怎么好好吃饭睡觉了,徐向前走后,毛泽东揉着额头喃喃地说道:"天旋地转,天旋地转。"想回窑洞去休息。周恩来拿着一封电报进来了,毛泽东放下手问道:"重庆又有什么新名堂?"周恩来说:"蒋介石又发来了第三封电报,一定请你去重庆谈判。"毛泽东生气地说:"不是已经通知他们,你去谈吗?怎么还来电报,蒋介石这是将我的军啊,你把少奇他们请来开个会,商量一下这事。"刘少奇、朱德等人听说毛泽东决心去重庆谈判,都坚决反对。毛泽东说:"你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蒋介石这个人是从来不讲信义的,不过现在国际国内条件都不容许他胡来。我去了,他就无话可讲,我们在国内外舆论面前就主动了。只要谈得好,可能造成国共两党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会议最后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于8月28日赴渝谈判;毛泽东不在延安时,由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事情定下来以后中央立即通知了重庆,蒋介石接到中共中央的通知后立即派首席谈判代表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一起坐飞机来延安迎接毛泽东。在延安机场,刘少奇问准备登机的毛泽东:"你在重庆期间,要是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我们应采取什么方针?"毛泽东狠狠地说:"打!你们越打得好,我在重庆越安全。"刘少奇和毛泽东握握手说:"主席,你的话我记住了,请登机吧。”

毛泽东要来重庆的消息轰动中外,延安的各级干部一千多人来机场为毛泽东送行。人们心里非常沉重,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张治中将军一再表示他把毛泽东接走,一定会安全地把他送回来。人们听了心情并没有轻松,眼看着张治中将军陪同毛泽东上了飞机,毛泽东在机舱口挥动帽盔向大家告别。该轮到美国大使赫尔利登机了,此人尖嘴猴腮,身长体瘦。他登上舷梯,一只脚踏上舱门,另一只脚还悬在空中时,突然抓住舱门框,头往后仰下去,怪声怪调地嚎叫起来:"哎,咦,呀!"真是比猫头鹰叫的还难听。朱德气愤地问美军驻延安的联络组组长包瑞德上校:"赫尔利的表演是什么意思?"包瑞德鄙夷地瞅了一眼赫尔利的背影说:"赫尔利是牧童出身,这可能是他早已养成的表示欢快的一种习惯动作吧。”

毛泽东在空中飞着,这是他第一次乘飞机,心情很复杂,默默不语地坐在飞机上。重庆九龙坡机场早已挤满了迎接他的军政要员和故旧好友,毛泽东一下飞机,就被一大群年轻体健的记者包围住了。沈钧儒年老体弱,挤不进去,连连声明:"我是沈钧儒,沈钧儒。"但是记者们理也不理他。周恩来急中生智,打开提箱,拿出一厚打材料朝记者们喊道:"记者朋友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中共中央的声明。"记者们一听立即跑到周恩来那里抢材料去了,沈钧儒、柳亚子、邵力子这才能和毛泽东会面。大革命时期大家都是同志朋友,隔离17年后又重新见面,都非常感慨。周恩来、张治中担心毛泽东的安全,在机场上小叙后,便送毛泽东到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去休息。在车上,坐在前排的张治中说:"润之先生,红岩地处郊外多有不便。如果你不反对的话,我把寒舍桂园腾出来,请润之先生在桂园起居,大家都方便。"周恩来连声称好,毛泽东也同意了。过几大,桂园腾好,张治中特留下自己的管家和保姆照料毛泽东的生活。搬进去那天,周恩来带办事处的一些军官检查了一番,这才放心地请毛泽东来住。

毛泽东到重庆后,又要和蒋介石谈判,又要会见各党派领导人和各界要人,工作很忙。周恩来也异常紧张。他和王若飞一起经常与张治中、邵力子等人谈判具体问题,有时又和毛泽东一起与蒋介石、张治中、张群等人会谈。蒋介石没有想到毛泽东敢来,一点准备也没有,手忙脚乱。他乱中有智,怕毛泽东出事,特派一排宪兵形影不离地保护毛泽东。宪兵们情知此事重大,无不小心翼翼,尽心警卫;毛泽东、周恩来也不时予以慰问,宪兵们竟大受感动。这时上党战役打得正热火朝天。

蒋介石和谈是假,内战是真。8月15日,他发出第二封邀请毛泽东来渝的电报同时,策动阎锡山出动两万军队,由第十九军军长史泽如指挥进攻上党地区,连续侵占长子、长治等城。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正在延安,他们请示毛泽东、刘少奇,毛泽东、刘少奇指示刘邓,全歼上党之敌,除去心腹之患。刘伯承、邓小平即于8月25日坐飞机回到太行山,部署上党战役。陈赓受命攻打长子,他回到太岳解放区,立刻集中三八六旅集团,以一旅部队攻打长子。当时部队缺乏重炮,陈赓乃令部队开挖坑道爆破城墙。总攻那天,只听见一阵天崩地裂般的爆破声,长子西门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大缺口。山炮、迫击炮对着城上火力点猛轰,轻重机枪吐着千万条火舌。攻城部队早已从挖开的房屋墙洞里运动到城下,这时架起木梯奋勇登城,打开城门,部队潮水般地冲进城内,全歼守敌。这时太行军区、冀南军区的部队也攻下壶关、屯留各城,各路大军直逼上党首府长治,史泽如在城内连呼求援。

阎锡山眼看长治危急,急派彭毓斌率两万大军增援。刘、邓决定围城打援,命令主力紧急移往老爷岭战场。陈赓率领三八六旅星夜兼程赶往战区,这时敌军已占据主峰制高点老爷庙。三八六旅部队一个营在团长楚大明带领下,乘着黑夜顺着山水冲刷出来的壕沟摸上主峰,一举攻下敌军主阵地,切断水源,彭毓斌慌忙逃窜。刘邓乃令太岳、太行、冀南三个纵队主力追击,在俿亭附近击渍敌军,彭毓斌被乱军踩死,敌大部被歼,只有极少数敌人逃入沁县,活捉了许多军长、师长。困守长治的史泽如见势不好,出城突围,被陈赓所部在沁水活捉,敌军全军覆没。

刘邓这次共出动三个纵队三万多人的兵力,消灭了阎军近四万人,阎锡山兵力损失一半。经此一战,蒋介石企图由阎锡山、胡宗南互相策应占领华北的计划彻底落空,这才老实些,和中共代表团达成《会谈纪要》。毛泽东见目的已经达到,准备在10月11日飞返延安。张治中10月8日在军委会大礼堂举行鸡尾酒会,重庆的党政要人、社会名流几百人参加了酒会,大家频频举杯向毛泽东敬酒,周恩来怕毛泽东喝醉,在旁边代喝。酒会结束后,又是文艺演出,周恩来陪毛泽东观看演出,留心着周围的动静。正在这时,红岩办事处的一个副官跑来对周恩来耳语几句,周恩来随即轻轻地对毛泽东说:"有点事,我出去一趟。"毛泽东点点头。周恩来出了礼堂,才小声地问副官:"到底是怎么回事?"副官紧张地说:"李秘书今天乘办事处汽车外出,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枪击,伤势严重已送往医院。同志们都认为这是针对主席和你进行的行刺。"周恩来说:"这事真相如何,还有待调查。你去通知《新华日报》,客观报道这件事,不要加任何评论。"副官答应着走了。周恩来转过身,找到看演出的宪兵司令张镇,严肃地说:"我告诉你一件严重的事情,我的秘书李少石同志乘车外出,途中被你们的军队开枪打伤了,你如何解释这件事?"张镇一听,顿时头冒大汗,赌咒发誓地说:"周先生,这肯定是误会。我们先去看看李先生吧。"李少石已因伤重死去,他的妻子廖梦醒手抚遗体痛哭不已,廖梦醒的弟弟廖承志还被国民党当局关在集中营。周恩来想到二十年前,他也是这样站在医院的床前,劝慰着痛哭的廖梦醒,不禁悲痛地说:"少石同志,二十年前,我看到你的岳父故去,如今我又看到你这样。"他转过头来对张镇说:"张将军,我要求你一定查清这件事情的真相!"张镇连连答应。周恩来这时还牵挂着毛泽东的安全,吩咐了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几句话后又和张镇一起回到军委会礼堂。不一会演出结束,客人们走出礼堂一看,周围军警密布,不禁大吃一惊。张镇走过来,请毛泽东上他的汽车。毛泽东正诧异时,周恩来说:"主席先上车吧,到车上再说。"于是三人一起上了汽车,宪兵排坐着摩托和吉普前后护卫着,把毛泽东送到红岩。

张镇从红岩回来以后立刻到上清寺总统府向蒋介石作了汇报,蒋介石听了大怒:"这是哪个娘希匹的捣乱,查出来枪毙"。张镇打电话问刘峙,又打电话问戴笠,都说不知道枪杀案。蒋介石想了一下说:"我已经和他们打过招呼,刘戴二人是不会搞的。你再去查一查,务必弄清楚,好向舆论作个交待。"于是从红岩村到沙坪坝这条出事的路口,周恩来指挥着办事处军官,张镇指挥着宪兵反复地跑来跑去调查。最后周恩来调查清楚,原来李少石乘车外出时,在当地新雇用的司机开快车压伤了在路边休息的一个士兵。汽车出事后未停车。在路边休息的这个班的士兵的班长即向汽车开枪,正好打中李少石。也就是说,这是一起因车祸引起的悲剧性事件。事情查清楚后,周恩来让钱之光在《新华日报》发表谈话,说明事件真相,并表示愿意承担被压伤士兵的医疗费用,周恩来也亲自到医院探望士兵。张镇闻讯后,连连感叹:"周先生如此坦诚,人格伟大。"他把调查结果报告了蒋介石,正好戴笠也来汇报,蒋介石说:"你们两位辛苦了,事情既然清楚了,共产党也就不好说什么了。那个班长还留着干什么?拉出去枪毙。"说完又吩咐张镇:

"一定要加强警备,把毛泽东安全送出重庆。”

第二天,就是10月11日,张镇动员宪兵在红岩去机场的道路上和机场上加强戒备。毛泽东在机场上和大家话别后便和张治中钻进飞机向延安飞去。在延安机场降落后,张治中对在机场等候的刘少奇等人说:"我说过,我对毛先生的安全负责,现在我把毛先生送回来啦。"毛泽东风趣地说:"张将军这是二到延安,我希望你能再来一次。"张治中说:"我肯定还会再来一次。"毛泽东说:"好啊,我们欢迎你再到延安。”

张治中在延安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乘原机返回重庆。这时美国看到国民党还没有作好战争准备,便派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处国共争端,以调处作掩护,从各方面加强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力量,并企图软化中共和欺骗中国人民,达到不战而控制全中国的目的。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人组成调停小组,商议整军方案。周恩来这时又要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又要谈判整军方案,忙得饭都吃不上。经过一个月的拼搏,政协会议总算取得了成功,国民党中央被迫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同意组织联合政府。周恩来飞到延安,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同意签字。周恩来又于1946年1月29日乘飞机向重庆飞去。这时叶挺、廖承志在被国民党关押数年后释放,叶挺的女儿扬眉急着去看爸爸,周恩来便带她前去。不料天气不好,他们只好在西安降落。第二天再起飞,飞机飞越秦岭上空时,突然吹来一阵冷风,飞机顿时蒙上一层厚厚的冰甲,向下坠落。机长命令把行李扔下去减轻飞机重量,乘员背好降落伞准备跳伞,机舱中空气顿时紧张起来。正在危急关头,扬眉突然大哭起来,原来她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周恩来弄明真相后,摇摇晃晃地走过来,把自己背着的降落伞解下给小扬眉背上,拍拍她的脑袋说:"小扬眉,不要哭,你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由于扔掉了许多行李,飞机机身减轻。机长拉起飞机冲出了冷气层,冰甲被太阳晒融化了,全机乘客终于脱险返回西安,下午再起飞越过秦岭到达重庆。

周恩来下了飞机,出席了政协签字仪式,又忙着和马歇尔、张治中谈判整军方案。马歇尔提出,改编后的中共军队与国民党军队的比例应为一比三,周恩来、张治中都觉得合理。不料蒋介石大为恼怒,立即请马歇尔来,请马歇尔改成一与十三之比。马歇尔感到太过分,最后同意改为一与五之比,周恩来提出一与四之比。张治中想想,觉得中共军队有120万,原来要求改编为48个师,已经压缩了一大半,现在又愿意压为24个师,这已经很不错了,便兴冲冲地向蒋介石去报告。他那里知道蒋介石的想法是顶多给中共三个师的编制,最好一个师也没有。蒋介石听完张治中的报告,气愤地说:"文白,你是国民党的谈判代表还是共产党的谈判代表?"张治中没有想到蒋介石会说出这样严重的话来,大声抗辩说:"委座,我这也是为你好啊?"蒋介石根本不听他的解释,依然大叫大嚷说:"文白无能,丧权辱国。"正好马歇尔进来,见蒋张吵嚷不休,便通过译员问道:"蒋先生,你为什么这样激动?"蒋介石大声说:"我正在和共产党代表谈判。"译员一下愣住了,瞧瞧张治中,不知该怎么翻译。张治中朝他使个脸色,译员便翻译说:"我正在和张将军讨论整军方案。"由于蒋介石固执己见,中共中央进一步退让,同意在十八个月内把中共部队缩编成1O个师,仍为国民党军队的五分之一,整军方案签定后,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同机飞到延安视察。这时全国范围内的内战炮火确实停息了一段时期,毛泽东等人到延安机场欢迎张治中,他握住张治中的手说:"文白兄果然又来延安,我是不会忘记张治中三到延安。"张治中说:"我们也是不会忘记毛先生单身赴渝共商大计的。"大家一听哈哈大笑,共同坐车向延安城内驶去。

整军协定签字后,八路军新四军即开始复员,准备整编。蒋介石却在国民党部队中颁发《剿匪手册》。1946年6月,数十万国民党部队大举进攻中原地区的中共部队李先念王震所部,正式拉开了大内战的序幕,紧接着又侵占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召开伪国大。蒋介石见处处得手,兴高采烈,训令国民党部队将领,三个月以内消灭共党所有部队。这时国民党总兵力为400万人,中共部队只有120万人。国民党军队有美国的支持,中共部队装备很差。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各路大军,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李先念王震所部从中原突围后,粟裕指挥华中中共部队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东北部队四保临江,其他战场也是捷报频传。到1947年2月,中共部队共歼灭国民党部队70多万人,国民党一线兵力大减,中共部队却扩大到200万人。毛泽东下令整编,部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军委下辖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直属总部。蒋介石眼看解放军越打越多,生怕士气崩溃,决定放弃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以振奋士气。两个重点中的重点是攻占延安,消灭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为此他特别跑到西安,召集胡宗南训话:"进攻延安是挽救战局的关键。将士必须用命,务克延安。如果让共军得势,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我命令你们,打到延安去,活捉毛泽东。"参加会议的几十个将领大声回答:"执行委座命令,打到延安去活捉毛泽东。”

会后,胡宗南调集了34个旅23万余人向陕甘宁边区进攻。1947年3月,通向陕甘宁边区的大道小路上挤满了胡宗南的部队。胡宗南是黄埔一期学生,深得蒋介石的信任,所部兵员多,装备好,训练认真,战斗力强。这时在陕甘宁边区的解放军部队却只有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两万多人,装备又差。究竟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命运如何,且看续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