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唐朝安史之乱>第十八章杨国忠(二)

安史之乱

作者: 莺歌

第十八章杨国忠(二)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做了宰相,并兼任文部尚书,原来的官职照旧,杨国忠自己身兼四十多个官职。

杨国忠为人喜欢辩论,性格轻浮急躁,没有宰相的气度。杨国忠担任宰相后,就以天下的事为己任,什么事情都想过问。但他处理起事情来,轻率、任性,缺乏考虑。在朝廷上,他常常为一些小事就慷慨陈词。他对王公大臣们,缺少尊重,常常呼来呼去。朝中那些有本领、有名声、而不同他一心的,都被他赶出了朝廷。

杨国忠为了收买人心,就制定规定说:“今后文部选人,不管有没有才能,也不管有没有德行,以年限为标准。只要年限够了,就可以提拔,按照资历的深浅,来选拔任用官员。”那些没有才能和德行、多年没有晋升的人,听了这样的规定都十分高兴。杨国忠当宰相后,才取得一些做法,不管正确与否,只是迎合了多数人的心理。因此,一时间,杨国忠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

按照唐朝的惯例,宰相兼任兵部、吏部尚书,选官时,应交给侍郎以下的官员办理。选拔官员的手续十分严格,须经三注三唱,(唐制:六品以下官吏选拔时,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把名字上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反复进行,从春至夏才能完成。杨国忠为显示自己的精明,先叫胥吏们到自己家里,预先拟定好入选的名单,然后把左宰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都叫到尚书都堂,读—名就定一名,一天就定完了。当定完之后,杨国忠就对大家说:“,现在,左相和给事中都在座,就算是经过门下省了。”于是,选择官员的大事就这样由杨国忠一个人说了算。致使选出的官员质量大大下降,良莠不齐。但是朝中大臣们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异议。杨国忠的亲信故友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等授意那些选中的人,请求李隆基给杨国忠在省门立碑,歌颂其选官有“功”。李隆基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并亲自修改了几个字。鲜于仲通便把这几个字用黄金填上。

杨国忠派人游说安禄山,让他诬陷李林甫和阿布思合谋造反。安禄山就命令已经投降了自己的阿布思部将到达京城,诬告李林甫和阿布思结为父子,准备造反。老糊涂了的李隆基竟然相信,命令进行审问。李林甫的女婿谏议大夫杨齐宣害怕受到李林甫的连累,按照杨国忠的意思,出来做了证明,说李林甫谋反。李隆基下诏,削掉李林甫的所有官职,子孙做官的都除名,流放到岭南及贵州中部,仅给随身的衣服和粮食,其余的财产全部充公。李林甫的亲信和同党,有五十多人受贬。又将李林甫的棺材打开,取出了他嘴中含的珠子,剥掉了他的紫衣玉鱼袋,将他按照平民的礼节用小棺材进行安葬。李隆基加封杨国忠魏国公,奖赏他审理李林甫的案子。

杨国忠为了排挤安禄山,就又结交哥书翰,并上奏李隆基,推荐哥书翰为河西节度使。

杨国忠在长安修建了两处私宅,其中一处在宣阳坊,与杨家的二姑娘虢国夫人相邻。虢国夫人的府第在宣阳坊的左边,杨国忠的府第紧挨着宣阳坊的南边。两宅连在一起,往来十分方便,从此两个人不论在夜间和还是在白天,经常在一起,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有时两人坐车并辔入朝,在路上,于马车中公开调情嬉闹。他们的车上都不设帷帐,从众人面前招摇过市,路上的行人都不好意思观看。

杨国忠曾经对人说:“我家本来就穷困潦倒,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全靠了贵妃。这样的好日子也不知能到哪天,不如趁现在及早行乐,过一天算一天。”

杨国忠的儿子杨喧参加了明经考试,可是没有及格。主考官礼部侍郎达奚珣,想讨好杨国忠,就叫儿子昭应尉达奚抚提前将考试结果告诉杨国忠。有一天,达奚抚等杨国忠准备入朝时,赶快走过去,向杨国忠禀报。杨国忠以为自己的儿子必然能通过,见到达奚抚面呈喜色。达奚抚靠近杨国忠小声说:“家父叫我报告相公,令郎这次考试没有及格,但家父也不会让他落榜。”杨国忠听了,顿时大怒,大声骂道:“我的儿子还用担心不能富贵吗?还用你们这帮小子送人情!”骂完,扬长而去。达奚抚碰了个没趣儿,赶忙回去报告父亲说:“人家仗着自己的权势,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达奚珣没有办法,只好作弊,将杨暄的成绩改为上等。杨暄被一路破格提拔,擢升为产部待郎时,达奚珣才刚从礼部侍郎转为吏部侍郎。杨暄还不知足,埋怨自己没有达奚珣升迁得快。

自从天宝十二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杨国忠恨京兆尹不肯做自己的同党,就把灾害的原因归结到他的头上,将他贬为长沙太守。李隆基担心灾害会损伤庄稼,杨国忠便叫人挑来好庄稼给李隆基看,说:“雨水虽然很多,却没有伤害庄稼。”李隆基信以为真、后来,扶风太守房房琯上报当地出现水灾,杨国忠便命令御史审问他。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实情。

天宝十三年,杨国忠命令剑南留后、侍御史李宓带领七万大军,再次攻打南诏,南诏头领阁罗凤绣设计诱敌深入,到了太和城,坚守不战。唐军的粮食没有了,士卒们又患上了瘴疫,因病和饥饿而死的士卒,十有七八,李宓带领部队狼狈而回,南诏的军队乘机追击,唐军全军覆没,李宓被俘。杨国忠掩盖失败的真相,反而对李隆基说是取得了胜利。再次调动大批的军队攻打南诏,前后死了二十多万将士。朝廷的官员没有一个敢说出真相的。李隆基对高力士说“我现在老了,朝廷中的事交待给宰相处理,战事交待给边疆的诸将,我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高力士说:“我听说云南数次战败,而边疆的统帅军队太多,陛下怎么来控制他们。一旦出现叛乱,没有办法解救,怎么会没有担忧啊!”

河东太守韦陟既有文采且有盛名,杨国忠害怕他进入朝中成为宰相,命令人诬告他贪赃受贿,让御史进行审问。韦陟贿赂中丞吉温,让他向安庐山求救。又被杨国忠发现上奏了李隆基。不久,贬韦陟为桂陵尉,吉温澧阳长史。

之后,杨国忠开始花大力气搜集安禄山叛乱的证据,想尽办法让安禄山尽快早饭。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