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惊变 作者: 徐磊 第七章 大会战(14) 当初安庆绪刚到邺郡时,势力分散,但仍占据着七郡的六十余座城,兵粮充足。但安庆绪显然不如安禄山,安禄山好歹也是等到把唐朝皇帝赶出了长安之后才日夜享乐的,安庆绪被唐朝从洛阳赶到邺郡,居然这时有心思享乐,也真是够颓废的。他不理朝政,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庭台、楼船池沼,“白日放歌需纵酒”(可怜杜甫的诗啊,居然被我用在这里),不说他没心没肺,也是醉生梦死了。而他的大臣高尚和张通儒等人又争权夺利,闹的不和,所以朝政也是混乱的很。可惜追随安庆绪的大将蔡希德,虽然很有才略,部下兵马又精锐,但在他性格刚正,经常直言不讳,张通儒就进谗言杀死了他。蔡希德一死,无疑是安庆绪的一大损失,别的不说,他这一死,他部下的数千人都四散而逃,其它将军物伤其类,也都怀有怨望,不肯卖力。安庆绪任命崔乾祐为天下兵马使,总揽兵权。崔乾祐虽然也是名将,但他刚愎好杀,士兵们都不愿意为他出力。 九月二十一日,肃宗一下子派出九个节度使,共同去讨伐安庆绪。开始是先派了一批人,这前一批包括: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及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和河南节度使崔光远,这是七个节度使,此外还有一个平卢兵马使董秦。这几人率领步、骑兵总计二十万前去讨伐安庆绪,接着肃宗又命令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关内及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率兵助战。所以是九个节度使,外加一个兵马使,总计十员大将,出兵征讨安庆绪,看来肃宗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想要彻底解决叛乱的问题。 肃宗有此决心甚好,但他同时又有疑心,甚是不好。史书上说是李亨因为考虑到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元勋功臣,而且不相上下,难以相互统属,因此没有设置元帅,只是让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来监军。可能这一点也确实有些不好办,不过李光弼也曾任郭子仪手下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如果任命郭子仪为主帅,不致产生多大异议,肃宗何苦在这么个问题上犯愁呢?所以,只能说是借口,肃宗还是不放心把这么大的权力交给朝臣。这么说,那让一个皇子当挂名元帅不就解决了么?肃宗既然曾经这么干过,此时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呢?我觉得,这并非是肃宗没有想到,而是他想到了也没这个条件。我们可以看看肃宗十四个儿子的情况,其中有五六个都是早薨,自九子僙开始,都是至德二年始封,之所以晚封,当然只能一个理由,就是他们年纪太小。而前八个当中,排除夭折的两个和在这几年当中就死了的彭王仅,其余五个,李豫已做了太子,当初肃宗让他立功以树威的目的早就达到了,何况十月的时候又得举行册封大典,因此不宜再轻出;本来建宁是个非常(这个非常指从身份而言)、非常(这个非常指从才能而言)、非常(这个非常指从包括我们在内的人望来言)合适的人选,奈何早已被杀,剩下的就只有此时为赵王的李係,和兖、泾二王。后两人为肃宗的六、七子,可能年纪也不大,再加上他们的生平介绍几乎就只有一句,可见两人即使是后来也是非常平凡的,肃宗不可能任命他们。因此,此时就只能指望肃宗次子赵王係任元帅了,但肃宗没有这么做,原因何在?我们后面还会说到李係,从后面的事情来看,这个人比较平庸。知子莫若父,肃宗当初既能看出建宁的出众,也肯定能看到李係的缺点,对比之下只怕对李係难免有些失望。肃宗如果觉得自己哪个儿子适合当元帅,他是不会不提出来的,他当初一再想用建宁为帅,就是出于这个原因,而他不任赵王为帅,只能说明他并不觉得赵王可担负得起这个任务。虽然后来的确是以赵王来做天下兵马元帅了,但那的确只是个招牌。广平当初还曾亲自出马,而赵王则是寸步未离长安。所以,肃宗的十四个儿子,此时没有一个可以出征的,那么元帅之职,宁缺毋滥。肃宗宁可让一个宦官来指挥、监军,也不要大臣掌权,疑心也是太重了,哪怕是平时极“亲任”的郭子仪、李光弼也不行。其实这也是拜安禄山所赐,玄宗当初对安禄山那么好,最后又如何呢?肃宗不得不加倍小心,生怕大权旁落,生怕又出现一个尾大不掉的祸根。但九个节度使,居然没人来做主帅,这也为后面埋下了伏笔。 这次征讨安庆绪,起初唐军几乎占了压倒性优势,但由于有了史思明的参与,后面的情形却是令人大跌眼镜。 郭子仪率兵从卫州汲县的杏园渡过黄河,向东到达获嘉,击败叛军大将安太清,安太清退保卫州,郭子仪进兵包围,十月初七派使者入朝报捷。其它几路,鲁炅从阳武渡过黄河,季广琛、崔光远从酸枣渡河,最后他们和李嗣业所部一起在卫州城下与郭子仪会师。安庆绪则将邺郡的全部兵力,总共七万人马来救卫州。叛军分为三军,崔乾祐率领上军,田承嗣领下军,安庆绪亲自率领中军。郭子仪命令三千弓箭手在军垒后面埋伏,命令他们说:“我如果领兵退却,叛军必定来追击,那时你们就登上垒墙,擂鼓呐喊然后就射箭。”这差不多是叛军总用的办法,如今请君入瓮,郭子仪也用起了伏兵。交战之际,郭子仪假装退却,引叛军追赶,来到垒下,伏兵一齐射击,箭如雨下,于是叛军败退,郭子仪便率兵追击,杀得安庆绪大败。此战,唐军俘虏了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并立即杀了他。卫州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