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唐朝贞观之治>第六章 开创贞观治世(10)

贞观之治

作者: 刘后滨 赵璐璐 程锦

第六章 开创贞观治世(10)

几天后,高祖徙居弘义宫,更名大安宫。太宗搬进太极殿。

高祖的释然和对权力的完全放手,令太宗增添了更多的信心。现在,他可以放开手脚,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地发挥;可以向着心目中的理想国家、理想君主大步前进。

这年八月丁亥,太宗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讨伐突厥。

“朕已卧薪三年啊。”太宗看到出发的大军,将领神武,兵卒精锐,心下不禁叹道。太宗其实在感叹世事无常,因为想到这三年中大唐和突厥的力量对比和总体形势发生了逆转。

贞观元年(627),突厥内部日益离散,即有人劝太宗乘机攻打。太宗却说:“刚与人结盟即背盟,是不信;从别人的灾难中谋求利益,是不仁;趁人之危,是不武……”终不同意。

但实际上,信、仁、武固然是一回事,恐怕国内未安,民众未富,不宜劳师远征,才是最为现实的原因。

而现在,贞观三年(629)的八月,现实的顾虑基本可以消除,在突厥内乱衰败的时机,大唐帝国的军队,终于可以来完成早年留下的任务。

四个月后,十二月,突厥突利可汗入朝归附。太宗的喜悦溢于言表。他终于舒出了长长的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对侍臣们说:“以前太上皇为了天下百姓,称臣于突厥,朕想来常感痛心。今突厥单于伏首跪拜,终于可雪多年的耻辱了。”

回到寝殿,太宗忍不住把白天的事情述与皇后听。

“陛下得意太过,父皇早年称臣于突厥,怎可随兴就说?”太宗还在兴致勃勃,皇后却已经皱起了眉头。

“唔!”太宗愣住,继而道:“突厥已败,今日乃是我李家天下,耻辱已是过往,何必讳言?”

皇后舒展了眉头,她亦觉轻松。是啊,忍辱负重的时候,已经过去。她的陛下,此刻如此自信,如此骄傲!对早年的耻辱,他可以畅言不讳。就像当年他轻描淡写地将得权不义的事实一笔带过一样,现在,他也可以轻描淡写地将高祖早年的称臣之耻一笔带过。

贞观四年(630)二月,彻底攻克突厥。随即,大赦天下。

曾经不得不一度称臣于突厥的高祖异常高兴,召太宗与贵臣十余人及诸王、王妃、公主在凌烟阁摆开酒宴。

渐渐酒酣,高祖道:“上琵琶来!”左右急奉上琵琶,高祖抚弦,自弹拨,声音沉厚宏阔。“父皇终于有所释怀!”太宗一时感动,起而伴乐起舞。

“太上皇万寿无疆!”只听得声震屋宇,但见公卿王孙纷纷为上皇祝寿。

最欣慰的是皇后。数年经营,多少苦心,终是不致枉费。

当夜,宴席散,皇后回到寝殿。灯光摇曳,皇后坐在床上,不觉间双泪已垂。

不一时太宗回来,看到皇后盈盈双泪,不觉怔住。“皇后!”太宗小心,“皇后何以伤感?”多少艰难委屈走过,皇后都不曾效小女子态流泪沾巾。

皇后抬眼看着太宗:“臣妾,臣妾只是欣慰。”

太宗明白了。灯光摇曳,夜色沉静。

这一年,全国大丰收。自从太宗即位,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贞观元年(627),关中旱灾,百姓饥荒;二年,全国蝗灾;三年,大水。直到这第四年,是太宗在位的第一个丰收年。

太宗如何不高兴?“朕要大宴群臣!”

天子言出必行,不仅大宴群臣,各地官员,亦收到太宗诏命,进京赴宴。

大唐皇恩所及,路上行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

“太上皇万寿无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殿之中,众官员拜了高祖拜太宗。

“众爱卿,你等皆是朕之股肱、国之栋梁。朕理天下前后四年,突厥归附,民安其业。多赖各位之功!”太宗声音高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又齐拜。

“内外朝臣,地方官员,依次奏事!”侍应官宣道。

但见大殿之内,官员依次起立,持簿奏事。

户部尚书奏:“今年米价,降至每斗三、四钱。天下流亡民众,回返家乡者已十之八九。……”

刑部尚书奏:“今秋全国断结的案件中,死刑罪犯总共只有二十九人。……”

……

地方官员亦纷纷奏上各地情况,有奏:“大丰收,仓廪充实!”有奏:“民众富裕,赋税征缴顺利。”有奏:“逃民归田,户口大增。”有奏:“商旅兴旺,市坊繁忙。”亦有奏路上情形者:“天下无盗贼,沿路民户夜不闭户。”“见路上行人皆空手不带粮,吃穿用度得自路人馈赠。”“路上商旅相遇,互做买卖。卖饼者供众人食,卖酒者供众人饮,卖布者供众人衣。”……

“父皇!”太宗对高祖行礼。

“好!好!”高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太宗转而面向众官员:“归坐,归坐!今日宴会,诸位尽兴!”

觥筹交错,笑声不绝。整个大殿成为喜庆的海洋。

太宗一边举杯,一边对长孙无忌说:“贞观初年,群臣上书都说:‘君主应该威权独运,不可将权力委于臣下。’又说:‘要震耀武功,征服四方。’只有魏徵劝说朕‘收敛武功,修养文德,国内安定,四方少数民族自然归附。’朕独信从魏徵。现在颉利被擒,突厥归附,皆是魏徵的功劳。可惜封德彝看不到了啊。”

君臣之间,生出无限感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