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第一回:吕洞宾卦说异族客 朱邪氏兵讨起义军

五代十国

作者: 朱长孝

第一回:吕洞宾卦说异族客 朱邪氏兵讨起义军

诗曰:

自从盘古立地天,女娲掇泥有人间。伏羲渔猎画阴阳,有巢筑居避暑寒。
神农百草闻疾苦,燧人取火五味兼。轩辕黄帝逐蚩尤,共工怒撞不周山。
后羿箭射分白昼,夸父逐日不复还。尧测二十四节气,舜封公侯伯子男。
禹疏九河划州郡,启承父位世袭传,夏桀无道有商汤,伊训武丁盘庚迁。
太公伐纣封神魄,周公辅政成康贤。五霸问鼎列春秋,三候分晋战国间。
秦皇六国为一统,楚汉争霸啸狼烟。高祖登基文景治,亚夫兵讨七国乱。
汉武兴邦逐匈奴,王莽改朝传东汉。外戚宦官杀戮起,诸侯纷争入长安。
三足鼎立魏蜀吴,五胡入晋八王乱。江南半壁谓东晋,十六番邦并中原。
宋齐梁陈称南朝,北魏东西分两边。北周西归宇文氏,北齐于东帝高欢。
隋主开皇唐王兴,贞观盛世至开元。虏兵渔阳三阵起,只闻《霓裳》春宵暖。
两京虽复社稷飘,戍卒南疆庞勋反。祸及山东兴黄巢,我花独开百花残。
义军迭起唐气尽,克用勤王朱温篡。五代八姓十三帝,且看刀笔说从前。

话说在山西芮城县有一座九峰山,山中绿树成荫,溪水潺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登临绝顶,薄雾轻云,飘然而至,宛如仙境。

九峰山上有位赫赫有名的道人,名叫吕洞宾,道号纯阳子,人称吕祖。这位吕洞宾本来是不得志的进士,因得神道钟离祖师真传,便一心修道不问功名。如今吕洞宾年有六十多岁,长得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终年隐居九峰山上修道。

吕洞宾平日在九峰山吊钟洞苦心修炼,要用九味真火炼成一座“乾坤定纲仪”。此宝若是炼成,摆在山上能避邪消灾;进献给朝廷,可保大唐重兴盛世,永兴不衰。

“乾坤定纲仪”炼成历时需二十年,一晃已过十九年零九个月。再过三个月,宝贝炼成小则消灾避祸,大则造福生灵,吕洞宾心中甚喜。

忽然炼炉震动摇晃,九味真火焰苗乱飞,吊钟洞里颇有乾坤颠倒之象。吕洞宾赶忙掐指念诀,口中念念有词。猛闻“嘭!”的一声巨响,炼炉翻倒,真火熄灭,已经成形的“乾坤定纲仪”顷刻间化为灰烬。

“唉!”吕洞宾长叹一声,十九的修炼付之一炬。只见从洞外慌慌张张跑进两个小道童,一见炼炉翻倒,灰石满地,赶忙问道:“师傅发生何事?”

吕洞宾连声叹息,摸了一把半百的须髯叹道:“本座欲炼宝济世,眼看即成却前功尽弃,看来是苍天不佑,乱世将至。”

吕洞宾依旧愁眉不展,一个道童言:“启禀师傅,还有一事。道观外来了两个人要求见,且有名帖递上。”

吕洞宾接过名帖,帖上记名“蔚州刺史沙陀部都督朱邪赤心”。端详一番,吕洞宾才知是大唐北塞的少数民族。在唐朝末年,朝廷重用北方少数民族镇守边陲,沙陀便是其中一族。朱邪(ye)氏乃是沙陀族中显贵大姓。吕洞宾是有名的仙师,平日求卦的都是汉族官吏,少数民族不信道教。如今又沙陀族的将官来此,到是出乎意料。吕洞宾自算道:“难怪炼宝不成,定夺天下之人到此。”遂往前殿迎接。

吕洞宾来到前殿,殿上有两个将官打扮之人。为首之人四十多岁,宽脸赤眉,鼻正口方 ,颔下短髯,头戴浑金红狐盔,腰挎弯月胡刀,内着细甲,外罩战袍,此人便是沙陀兵马都督朱邪赤心。身后一个年纪十八九岁,身披猎虎牛皮铠, 项上白狐闹银盔,再定睛一看这孩子左眼圆瞪右眼瘪,是个一只眼,这个青年是朱邪赤心的长子朱邪克用。吕洞宾与朱邪父子互通姓名,各施礼节,分宾主就坐。

朱邪赤心言道:“朱邪氏三代镇守蔚州,世袭刺史之职,高不成,低不就。如今得了朝庭急报要入中原讨伐起义军,特请仙师为我算上一卦,占问前程几何?”

吕洞宾是有名仙道,来九峰山求卦的官宦子弟到也不少。吕洞宾道:“既是如此,清将军到三清殿求签。”

吕洞宾、朱邪赤心、朱邪克用三人来到三清殿,焚香三柱,叩拜一番。吕洞宾命道童将签筒子递上。朱邪赤心暗想我已年近半百,生不足喜,死不足惧,到想看看儿子克用前程如何?朱邪赤心让克用求签,朱邪克用双手抱筒,摇三摇,晃三晃,只见一个卦签从筒中蹦出。

朱邪赤心捡起此签交给吕洞宾,签上写有四句话:

南下可建功,乱世祸无穷。
三代贵至极,回头一场空。

朱邪赤心问道:“此签何解?”

吕洞宾道:“将军南下之日,正逢马到功成之时。前人种下梧桐树,后人可筑凤凰巢。”

朱邪赤心闻听这一卦,才知出征乃是吉事。本想追根问底,奈何吕洞宾不泄天机。朱邪父子只得送上金银厚礼,已表答谢。

朱邪父子离开九峰山,返回蔚州调集兵马南下讨伐起义军。正是:

吕祖修道求太平,苍天欲终唐朝廷。
合久必分自古事,九峰山上亦显灵。

此时中原爆发了庞勋起义,话说十年前正是公元八五九年,南诏大王丰祜去世,王子世隆继位。只因南诏王世隆的名字正犯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两位皇帝的名讳,大唐皇帝懿宗李漼不予册封王号。南诏大王世隆闻听此事勃然大怒,不再向大唐称臣,自立为帝,国号“大理”,改元建极。遂策反当地土著,引兵攻陷大唐南方重镇交趾(今越南河内)。朝廷诏告各路节度使调援兵南下,并恩准三年之后南下戍卒可返乡回家。

自从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已是政权衰弱,朝廷腐败,历时十年才击退南诏。十年征战,使得国力不济,民不聊生。驻守桂林的是八百徐州兵,戍边十年屡次联名上疏,请求返乡却不得应允。朝廷言而无信,自食其言,徐州兵人心震怒。

这军中有一粮科判官,姓庞名勋,字梦举,徐州人氏,长得身长九尺,熊肩虎腰,面如红铜。喜好刀枪棍棒,考得武秀才的功名,官拜粮科判官。庞勋与都虞候许佶借助军心大乱之时,聚集徐州兵造反起义,杀回徐州。

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七月十四,庞勋带领率领起义军兴兵北上,沿途贫苦百姓纷纷参加起义。数月之后,起义军占据徐州,名声大震。庞勋、许佶等分领人马在淮口、寿州连克大唐官军。起义军数战威震江淮,穷苦百姓越聚越多,不足数几个月,兵马十五万,号称二十万。

庞勋起义震惊朝纲,唐懿宗命右全吾大将军康承训为各路兵马督招讨,发十四道兵符调集各州府、道兵马,会合沙陀、吐谷浑、达靼各部族兵马讨伐庞勋。康承训奉旨在宋州集结十万唐军,庞勋亲率的五万义军相持在柳子镇。正是:

自古征夫边塞鬼,饮恨疆场无字碑。
王侯未知从役苦,造反方晓社稷危。

再表从蔚州行来一支骑兵约有五千余众,观这五千将士头盔之上均缠有狐尾巾,或是披头散发,或是光头秃顶,人人颈上带兽牙项链,赤露右肩,腰扎羊皮战裙,脚上有的穿牛皮战靴,有的带脚环赤脚行军,个个肩背弯月胡刀,跨下骑的多是西凉汗血马,虽着装不一,但比中原人更加彪蛮强悍。

这支队伍当头有两人,年长的一个五十岁开外,浓眉大眼,鼻子大如紫皮红蒜一般,面膛发黑,一把棕色络腮胡子横七竖八,身着官袍,此人乃是沙陀部大酋长监军李友金;另一个四十多岁,脸宽眉赤,鼻正口方 ,颔下留有短髯,披甲顶盔,此人乃蔚州刺史、兵马都督朱邪赤心。这支骑兵正是塞北朱邪氏率领沙陀部兵马,奉天子急诏南下平乱。

李友金与朱邪赤心二人率沙陀兵马往宋州会合康诚训,路经徐州之北有一小城名曰鹿头寨。镇守此寨的义军大将一个名叫王弘立,另一个叫姚周,二将率二万人马在此镇守。

两军对阵城下,密排刀枪,彩旗飘扬,王弘立立马瞭望,只见这主将朱邪赤心头戴闹龙盔,身披烟叶甲 ,掌中百钉狼牙棒,跨下金睛浑红马,身后一面大红缎子帅旗上书两个象形文字“朱邪”,甚是威武。朱邪赤心左边是监军李友金,右边是三个随军的儿子,长子朱邪克用,次子朱邪克宁、三子朱邪克修,这支唐军不同以往,装束怪异且狰狞彪蛮,不像中原人氏。义军谋士周重言道:“观此装束,这恐是唐天子调来的塞北胡人。”

王弘立道:“我看这帮小丑也不像官军兵马,待我询问。” 王弘立拍马向前几步,高声问道:“来犯之师,何方兵马?速速报来!”

朱邪赤心言道:“吾乃蔚州沙陀部兵马都督朱邪赤心是也,奉天子诏书讨伐贼兵,汝等还不快快束手归降?”

王弘立大笑道:“笑话,本帅岂怕尔等山中胡人,谁可出战?”

“末将愿往!”阵中有孟敬文跃马出将,孟敬文乃王弘立帐下勇将,跨下马,掌中刀,立于阵前大呵沙陀部众将:“大将孟敬文在此,番帮小丑何人前来应战?”话音未落,只听得“贼将休狂,李霓来也!”沙陀大将李霓催马向前,号角连鸣,战鼓擂起,二人不容分说杀作一团。大战十七八回合,李霓并非孟敬文对手,败回阵去。只见沙陀部阵中又出一小将,孟敬文一看是一员小将,年纪二十岁左右,跨下踏雪胭脂马,手中单耳虎威亮银戟, 身披锁子连环银叶甲, 项上九头狮子闹银盔,再定睛一看这孩子左眼圆瞪右眼瘪,是个一只眼,此人便是朱邪赤心的长子朱邪克用。

孟敬文问道:“瞎眼的娃娃,我乃上将不忍伤你少年无知,快快回阵换大人出战。”

朱邪克用道:“乱朝贼子,焉敢在此做乱,看戟!”说着朱邪克用挺虎威戟就刺,孟敬文挥刀相应,只见得:

二虎恶扑沙腾滚,双马盘攻清风沉。
异族英雄名成世,可战义兵三千人。

两人大战四十回合不分胜负,战鼓急催,刀戟横飞。王弘立倒吸一扣凉气,暗想自随庞勋起义数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拔城掠地,所向披靡,官军死的死,庸的庸,未曾想今天沙陀部出了个独眼少年竟如此厉害,沙陀勇士非同一般,想到这里王弘立命一千马步军杀出,朱邪赤心也令克宁、克修各率五百胡骑,从左右杀出。顿时战鼓大震,沙陀骑兵彪悍凶猛,杀得义军溃散而乱,王弘立见胡骑勇猛异常,只得鸣金收兵。

沙陀部众将回至中军,监军李友金问:“都督以为明日可否再战?”

朱邪赤心曰:“今观交战,贼军非我沙陀铁骑对手,明日必不敢交战,只恐明攻不胜,夜间袭营。我与监军当分兵驻扎,互为犄角之势”

李友金道:“都督之言正合我意。”遂命朱邪赤心带沙陀部两千兵马扎一侧营,以御敌军。

再说王弘立回营之后,与众将商议:“今日一战,孟敬文先胜李霓当属首功,但沙陀部军中高手莫测,若不速决恐夜长梦多,我欲今夜三更劫营。”众将闻言,皆愿出战。

等到三更天,王弘立率兵夜袭敌寨,来至沙陀大营。见沙陀大营四面宁寂,唯有箭楼之上有一士卒守卫。王弘立暗笑道:“沙陀胡人,只通草原奔袭,却不懂营盘之术。”王弘立拉弓放箭,一箭便将箭楼哨兵射下。左右士卒近前观看,惊道:“此乃假人中计矣。”

王弘立二眉紧锁,言道:“莫非已有防备?速速回寨。”义军正要撤走,忽闻四周,鸣锣震鼓,沙陀将士狂呼怪喉,王弘立此时方知中计。孟敬文大喊道:“将军快走,末将断后!”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