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正史旧唐书

旧唐书
作者: [后晋]沈昫等





                             志第八 音乐一

    乐者,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气生知之性,喜怒哀乐之情。情感物而动
于中,声成文而应于外。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荡之以钟石,播之以弦
管,然后可以涤精灵,可以祛怨思。施之于邦国则朝廷序,施之于天下则神祇格,
施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施之于战阵则士民勇。
    三五之代,世有厥官,故虞廷振干羽之容,周人立弦诵之教。洎苍精道丧,战
国尘飞,礼乐出于诸侯,《雅》、《颂》沦于衰俗。齐竽燕筑,俱非皦绎之音;东
缶西琴,各写哇淫之状。乃至播鼗入汉,师挚寝弦。延陵有自郐之讥,孔子起闻
《韶》之叹。及始皇一统,傲视百王。钟鼓满于秦宫,无非郑、卫;歌舞陈于汉庙,
并匪《咸》、《韶》。而九成、六变之容,八佾、四悬之制,但存其数,罕达其情。
而制氏所传,形容而已。武、宣之世,天子弘儒,采夜诵之诗,考从臣之赋,朝吟
兰殿,暮奏竹宫,乃命协律之官,始制礼神之曲。属河间好古,遗籍充庭,乃约
《诗颂》而制乐章,体《周官》而为舞节。自兹相袭,代易其辞,虽流管磬之音,
恐异《茎》、《英》之旨。其后卧听桑、濮,杂以《兜离》,孤竹、空桑,无复旋
宫之义;崇牙树羽,惟陈备物之仪。烦手即多,知音盖寡。自永嘉之后,咸、洛为
墟,礼坏乐崩,典章殆尽。江左掇其遗散,尚有治世之音。而元魏、宇文,代雄朔
漠,地不传于清乐,人各习其旧风。虽得两京工胥,亦置四厢金奏。殊非入耳之玩,
空有作乐之名。隋文帝家世士人,锐兴礼乐,践祚之始,诏太常卿牛弘、祭酒辛彦
之增修雅乐。弘集伶官,措思历载无成,而郊庙侑神,黄钟一调而已。开皇九年平
陈,始获江左旧工及四悬乐器,帝令廷奏之,叹曰:“此华夏正声也,非吾此举,
世何得闻。”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中等十四调,宾、祭用之。隋氏始
有雅乐,因置清商署以掌之。既而协律郎祖孝孙依京房旧法,推五音十二律为六十
音,又六之,有三百六十音,旋相为宫,因定庙乐。诸儒论难,竟不施用。隋世雅
音,惟清乐十四调而已。隋末大乱,其乐犹全。
    高祖受禅,擢祖孝孙为吏部郎中,转太常少卿,渐见亲委。孝孙由是奏请作乐。
时军国多务,未遑改创,乐府尚用隋氏旧文。武德九年,始命孝孙修定雅乐,至贞
观二年六月奏之。太宗曰:“礼乐之作,盖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之隆替,
岂此之由?”御史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
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以
是观之,盖乐之由也。”太宗曰:“不然,夫音声能感人,自然之道也。故欢者闻
之则悦,忧者听之则悲,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民必苦,
然苦心所感,故闻之则悲耳,何有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
之曲,其声具存,朕当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矣。”尚书右丞魏徵进曰:“古人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太
宗然之。孝孙又奏: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
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按《礼
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祭圆丘
以黄钟为宫,方泽以林钟为宫,宗庙以太簇为宫。五郊、朝贺、飨宴,则随月用律
为宫。初,隋但用黄钟一宫,惟扣七钟,馀五钟虚悬而不扣。及孝孙建旋宫之法,
皆遍扣钟,无复虚悬者矣。祭天神奏《豫和》之乐,地祇奏《顺和》,宗庙奏《永
和》。天地、宗庙登歌,俱奏《肃和》。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
《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政和》。皇太子轩悬出
入,奏《承和》。元日,冬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
皇帝祭享酌酒、读祝文及饮福、受胙,奏《寿和》。五郊迎气,各以月律而奏其音。
又郊庙祭享,奏《化康》、《凯安》之舞。《周礼》旋宫之义,亡绝已久,时莫能
知,一朝复古,自此始也。及孝孙卒后,协律郎张文收复采《三礼》,言孝孙虽创
其端,至于郊禋用乐,事未周备。诏文收与太常掌礼乐官等更加厘改。于是依《周
礼》,祭昊天上帝以圆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奏《豫和》之舞。
若封太山,同用此乐。若地祇方丘,以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
奏《顺和》之舞。禅梁甫,同用此乐。祫禘宗庙,以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
徵,应钟为羽,奏《永和》之舞。五郊、日月星辰及类于上帝,黄钟为宫,奏《豫
和》之曲。大蜡、大报,以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等调奏《豫和》、
《顺和》、《永和》之曲。明堂、雩,以黄钟为宫,奏《豫和》之曲。神州、社稷、
藉田,宜以太簇为宫,雨师以姑洗为宫,山川以蕤宾为宫,并奏《顺和》之曲。飨
先妣,以夷则为宫,奏《永和》之舞。大飨宴,奏姑洗、蕤宾二调。皇帝郊庙、食
举,以月律为宫,并奏《休和》之曲。皇帝郊庙出入,奏《太和》之乐,临轩出入,
奏《舒和》之乐,并以姑洗为宫。皇帝大射,姑洗为宫,奏《驺虞》之曲。皇太子
奏《狸首》之曲。皇太子轩悬,姑洗为宫,奏《永和》之曲。凡奏黄钟,歌大吕;
奏太簇,歌应钟;奏姑洗,歌南吕;奏蕤宾,歌林钟;奏夷则,歌中吕;奏无射,
歌夹钟。黄钟蕤宾为宫,其乐九变;大吕、林钟为宫,其乐八变。太簇、夷则为宫,
其乐七变。夹钟、南吕为宫,其乐六变。姑洗、无射为宫,其乐五变。中吕、应钟
为宫,其乐四变。天子十二钟,上公九,侯伯七,子男五,卿六,大夫四,士三。
及成,奏之。太宗称善,于是加级颁赐各有差。
    十四年,敕曰:“殷荐祖考,以崇功德,比虽加以诚洁,而庙乐未称。宜令所
司详诸故实,制定奏闻。”八座议曰:“七庙观德,义冠于宗祀;三祖在天,式章
于严配。致敬之情允洽,大孝之道宜宣。是以八佾具陈,肃仪形于缀兆;四悬备展,
被鸿徽于雅音。考作乐之明义,择皇王之令典,前圣所履,莫大于兹。伏惟皇帝陛
下,天纵感通,率由冥极。孝理昭懿,光被于八埏;爱敬纯深,追崇于百叶。永言
锡祚,斯弘颂声。钟律革音,播铿锵于飨荐;羽籥成列,申蹈厉于烝尝。爰诏典司,
乃加隆称,循声核实,敬阐尊名。窃以皇灵滋庆,浚源长委,迈吞燕之生商,轶扰
龙之肇汉,盛韬光于九二,渐发迹于三分。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
再造生灵。恢恢帝图,与二仪而合大;赫赫皇道,共七曜以齐明。虽复圣迹神功,
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敬备乐章,式昭彝范。皇祖弘农府君、
宣简公、懿王三庙乐,请同奏《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庙乐,请奏《大基》之舞。
世祖元皇帝庙乐,请奏《大成》之舞。高祖大武皇帝庙乐,请奏《大明》之舞。文
德皇后庙乐,请奏《光大》之舞。七庙登歌,请每室别奏。”制可之。二十三年,
太尉长孙无忌、侍中于志宁议太宗庙乐曰:“《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
上帝,以配祖考。’请乐名《崇德》之舞。”制可之。后文德皇后庙,有司据礼停
《光大》之舞,惟进《崇德》之舞。
    光宅元年九月,高宗庙乐,以《钧天》为名。中宗庙乐,奏《太和》之舞。开
元六年十月敕,睿宗庙奏《景云》之舞。二十九年六月,太常奏:“准十二年东封
太山日所定雅乐,其乐曰《元和》六变,以降天神。《顺和》八变,以降地祇。皇
帝行,用《太和》之乐。其封太山也,登歌、奠玉币,用《肃和》之乐;迎俎,用
《雍和》之乐;酌献、饮福,用《寿和》之乐;送文、迎武,用《舒和》之乐;亚
献、终献,用《凯安》之乐;送神,用夹钟宫《元和》之乐。神社首也,送神用林
钟宫《顺和》之乐。享太庙也,迎神用《永和》之乐;献祖宣皇帝酌献用《光大》
之舞,懿祖光皇帝酌献用《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酌献用《大政》之舞,世祖元
皇帝酌献用《大成》之舞,高祖神尧皇帝酌献用《大明》之舞,太宗文皇帝酌献用
《崇德》之舞,高宗天皇大帝酌献用《钧天》之舞,中宗孝和皇帝酌献用《太和》
之舞,睿宗大圣贞皇帝酌献用《景云》之舞;彻豆,用《雍和》之舞;送神,用黄
钟宫《永和》之乐。臣以乐章残缺,积有岁时。自有事东巡,亲谒九庙,圣情慎礼,
精祈感通,皆祠前累日考定音律,请编入史册,万代施行。”下制曰:“王公卿士,
爰及有司,频诣阙上言,请以‘唐乐’为名者,斯至公之事,朕安得而辞焉。然则
《大咸》、《大韶》、《大濩》、《大夏》,皆以大字表其乐章,今之所定,宜曰
《大唐乐》。”皇祖弘农府君至高祖大武皇帝六庙,贞观中已诏颜师古等定乐章舞
号。洎今太常寺又奏有司所定献祖宣皇帝至睿宗圣贞皇帝九庙酌献用舞之号。
    天宝元年四月,命有司定玄元皇帝庙告享所奏乐,降神用《混成》之乐,送神
用《太一》之乐。宝应二年六月,有司奏:玄宗庙乐请奏《广运》之舞,肃宗庙乐
请奏《惟新》之舞。大历十四年,代宗庙乐请奏《保大》之舞。永贞元年十月,德
宗庙乐请奏《文明》之舞。元和元年,顺宗庙乐请奏《大顺》之舞。元和十五年,
宪宗庙乐请奏《象德》之舞。穆宗庙乐请奏《和宁》之舞。敬宗庙乐请奏《大钧》
之舞。文宗庙乐请奏《文成》之舞。武宗庙乐请奏《大定》之舞。
    贞观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太宗谓侍臣曰:“朕昔在籓,屡有征
讨,世间遂有此乐,岂意今日登于雅乐。然其发扬蹈厉,虽异文容,功业由之,致
有今日,所以被于乐章,示不忘于本也。”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进曰:“陛下以圣武
戡难,立极安人,功成化定,陈乐象德,实弘济之盛烈,为将来之壮观。文容习仪,
岂得为比。”太宗曰:“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
其时,公谓文容不如蹈厉,斯为过矣。”德彝顿首曰:“臣不敏,不足以知之。”
其后令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改制歌辞,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
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焉。六年,太宗行幸庆善宫,宴从臣于渭水之滨,
赋诗十韵。其宫即太宗降诞之所。车驾临幸,每特感庆,赏赐闾里,有同汉之宛、
沛焉。于是起居郎吕才以御制诗等于乐府,被之管弦,名为《功成庆善乐》之曲,
令童兒八佾,皆进德冠、紫袴褶,为《九功》之舞。冬至享宴,及国有大庆,与
《七德》之舞皆奏于庭。七年,太宗制《破阵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
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战阵之形。令吕才依图教乐工百二十
人,被甲执戟而习之。凡为三变,每变为四阵,有来往疾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
数日而就,更名《七德》之舞。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
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武臣列将咸上寿云:“此舞皆是陛下百战百胜之
形容。”群臣咸称万岁。蛮夷十馀种自请率舞,诏许之,久而乃罢。十四年,有景
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硃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名曰宴
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元会第一奏者是也。
    永徽二年十一月,高宗亲祀南郊,黄门侍郎宇文节奏言:“依仪,明日朝群臣,
除乐悬,请奏《九部乐》。”上因曰:“《破阵乐舞》者,情不忍观,所司更不宜
设。”言毕,惨怆久之。显庆元年正月,改《破阵乐舞》为《神功破阵乐》。二年,
太常奏《白雪》琴曲。先是,上以琴中雅曲,古人歌之,近代已来,此声顿绝,虽
有传习,又失宫商,令所司简乐工解琴笙者修习旧曲。至是太常上言曰:“臣谨按
《礼记》、《家语》云: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弄,皆合于
歌。又张华《博物志》云:‘《白雪》是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名。’又楚大夫
宋玉对襄王云:‘有客于郢中歌《阳春白雪》,国中和者数十人。’是知《白雪》
琴曲,本宜合歌,以其调高,人和遂寡。自宋玉以后,迄今千祀,未有能歌《白雪
曲》者。臣今准敕,依于琴中旧曲,定其宫商,然后教习,并合于歌。辄以御制
《雪诗》为《白雪》歌辞。又按古今乐府,奏正曲之后,皆别有送声,君唱臣和,
事彰前史。辄取侍臣等奉和雪诗以为送声,各十六节,今悉教讫,并皆谐韵。”上
善之,乃付太常编于乐府。六年二月,太常丞吕才造琴歌《白雪》等曲,上制歌辞
十六首,编入乐府。六年三月,上欲伐辽,于屯营教舞,召李义府、任雅相、许敬
宗、许圉师、张延师、苏定方、阿史那忠、于阗王伏阇、上官仪等,赴洛城门观乐。
乐名《一戎大定乐》。赐观乐者杂彩有差。麟德二年十月,制曰:“国家平定天下,
革命创制,纪功旌德,久被乐章。今郊祀四悬,犹用干戚之舞,先朝作乐,韬而未
伸。其郊庙享宴等所奏宫悬,文舞宜用《功成庆善》之乐,皆著履执拂,依旧服袴
褶、童子冠。其武舞宜用《神功破阵》之乐,皆被甲持戟,其执纛之人,亦著金甲。
人数并依八佾,仍量加箫、笛、歌鼓等,并于悬南列坐,若舞即与宫悬合奏。其宴
乐内二色舞者,仍依旧别设。”上元三年十一月敕:“供祠祭《上元舞》,前令大
祠享皆将陈设。自今已后,圆丘方泽,大庙祠享,然后用此舞,馀祭并停。”
    仪凤二年十一月六日,太常少卿韦万石奏曰:“据《贞观礼》,郊享日文舞奏
《豫和》、《顺和》、《永和》等乐,其舞人著委貌冠服,并手执籥翟。其武舞奏
《凯安》,其舞人并著平冕,手执干戚。奉麟德二年十月敕,文舞改用《功成庆善
乐》,武舞改用《神功破阵乐》,并改器服等。自奉敕以来,为《庆善乐》不可降
神,《神功破阵乐》未入雅乐,虽改用器服,其舞犹依旧,迄今不改。事既不安,
恐须别有处分者。”以今月六日录奏,奉敕:“旧文舞、武舞既不可废,并器服总
宜依旧。若悬作《上元舞》日,仍奏《神功破阵乐》及《功成庆善乐》,并殿庭用
舞,并须引出悬外作。其安置舞曲,宜更商量作安稳法。并录《凯安》六变法象奏
闻。”万石又与刊正官等奏曰:
    谨按《凯安舞》是贞观中所造武舞,准《贞观礼》及今礼,但郊庙祭享奏武舞
之乐即用之。凡有六变:一变象龙兴参野,二变象克靖关中,三变象东夏宾服,四
变象江淮宁谧,五变象猃狁詟伏,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谨按《贞观礼》,
祭享日武舞惟作六变,亦如周之《大武》,六成乐止。按乐有因人而作者,则因人
而止。如著成数者,数终即止,不得取行事赊促为乐终早晚,即礼云三阕、六成、
八变、九变是也。今礼奏武舞六成,而数终未止,既非师古,不可依行。其武舞
《凯安》,望请依古礼及《贞观礼》,六成乐止。
    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乐,只有两遍,名曰《七德》。立部伎
内《庆善乐》七遍,修入雅乐,只有一遍,名曰《九功》。《上元舞》二十九遍,
今入雅乐,一无所减。每见祭享日三献已终,《上元舞》犹自未毕,今更加《破阵
乐》、《庆善乐》,兼恐酌献已后,歌舞更长。其雅乐内《破阵乐》、《庆善乐》
及《上元舞》三曲,并望修改通融,令长短与礼相称,冀望久长安稳。《破阵乐》
有象武事,《庆善乐》有象文事。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
《大韶》,是古之文舞;殷之《大濩》,周之《大武》是古之武舞。依古义,先儒
相传,国家以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若以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望请应用
二舞日,先奏《神功破阵乐》,次奏《功成庆善乐》。
    先奉敕于圆丘、方泽、太庙祠享日,则用《上元》之舞。臣据见行礼,欲于天
皇酌献降复位已后,即作《凯安》,六变乐止。其《神功破阵乐》、《功成庆善乐》、
《上元》之舞三曲,待修改讫,以次通融作之,即得与旧乐前后不相妨破。若有司
摄行事日,亦请据行事通融。
    从之。
    三年七月,上在九成宫咸亨殿宴集,有韩王元嘉、霍王元轨及南北军将军等。
乐作,太常少卿韦万石奏称:“《破阵乐舞》者,是皇祚发迹所由,宣扬宗祖盛烈,
传之于后,永永无穷。自天皇临驭四海,寝而不作,既缘圣情感怆,群下无敢关言。
臣忝职乐司,废缺是惧。依礼,祭之日,天子亲总干戚以舞先祖之乐,与天下同乐
之也,今《破阵乐》久废,群下无所称述,将何以发孝思之情?”上矍然改容,俯
遂所请,有制令奏乐舞。既毕,上欷歔感咽,涕泗交流,臣下悲泪,莫能仰视。久
之,顾谓两王曰:“不见此乐,垂三十年,乍此观听,实深哀感。追思往日,王业
艰难勤苦若此,朕今嗣守洪业,可忘武功?古人云:‘富贵不与骄奢期,骄奢自至。’
朕谓时见此舞,以自诫勖,冀无盈满之过,非为欢乐奏陈之耳。”侍宴群臣咸呼万
岁。
    调露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则天御洛城南楼赐宴,太常奏《六合还淳》之舞。长
寿二年正月,则天亲享万象神宫。先是,上自制《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至是
舞于神宫之庭。景龙二年,皇后上言:“自妃主及五品以上母妻,并不因夫子封者,
请自今迁葬之日,特给鼓吹。宫官亦准此。”侍御史唐绍上谏曰:“窃闻鼓吹之作,
本为军容,昔黄帝涿鹿有功,以为警卫。故㧏鼓曲有《灵夔吼》、《雕鹗争》、
《石坠崖》、《壮士怒》之类。自昔功臣备礼,适得用之。丈夫有四方之功,所以
恩加宠锡。假如郊祀天地,诚是重仪,惟有宫悬,本无案架。故知军乐所备,尚不
洽于神祇;钲鼓之音,岂得接于闺阃。准式,公主王妃已下葬礼,惟有团扇、方扇、
彩帷、锦障之色。加至鼓吹,历代未闻。又准令,五品官婚葬,先无鼓吹,惟京官
五品,得借四品鼓吹为仪。令特给五品已上母妻,五品官则不当给限。便是班秩本
因夫子,仪饰乃复过之,事非伦次,难为定制,参详义理,不可常行。请停前敕,
各依常典。”上不纳。延载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制《越古长年乐》一曲。
    玄宗在位多年,善音乐,若宴设酺会,即御勤政楼。先一日,金吾引驾仗北衙
四军甲士,未明陈仗,卫尉张设,光禄造食。候明,百僚朝,侍中进中严外办,中
官素扇,天子开帘受朝。礼毕,又素扇垂帘,百僚常参供奉官、贵戚、二王后、诸
蕃酋长,谢食就坐。太常大鼓,藻绘如锦,乐工齐击,声震城阙。太常卿引雅乐,
每色数十人,自南鱼贯而进,列于楼下。鼓笛鸡娄,充庭考击。太常乐立部伎、坐
部伎依点鼓舞,间以胡夷之伎。日旰,即内闲厩引蹀马三十匹,为《倾杯乐曲》,
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抃转如飞。又令宫女数百人自帷
出击雷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虽太常积习,皆不如其妙也。
若《圣寿乐》,则回身换衣,作字如画。又五坊使引大象入场,或拜或舞,动容鼓
振,中于音律,竟日而退。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
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
于禁苑之梨园。太常又有别教院,教供奉新曲。太常每凌晨,鼓笛乱发于太乐署。
别教院廪食常千人,宫中居宜春院。玄宗又制新曲四十馀,又新制乐谱。每初年望
夜,又御勤政楼,观灯作乐,贵臣戚里,借看楼观望。夜阑,太常乐府县散乐毕,
即遣宫女于楼前缚架出眺,歌舞以娱之。若绳戏竿木,诡异巧妙,固无其比。天宝
十五载,玄宗西幸,禄山遣其逆党载京师乐器乐伎衣尽入洛城。寻而肃宗克复两京,
将行大体,礼物尽阙。命礼仪使太常少卿于休烈使属吏与东京留台领,赴于朝廷。
诏给钱,使休烈造伎衣及大舞等服,于是乐工二舞始备矣。
    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上以太常旧钟磬,自隋已来所传五声,或有差错,谓于
休烈曰:“古者圣人作乐,以应天地之和,以合阴阳之序。和则人不夭札,物不疵
疠。且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比亲享郊庙,每听乐声,或宫商不伦,或钟磬失度。
可尽供钟磬,朕当于内自定。”太常进入,上集乐工考试数日,审知差错,然后令
再造及磨刻。二十五日,一部先毕,召太常乐工,上临三殿亲观考击,皆合五音,
送太常。二十八日,又于内造乐章三十一章,送太常,郊庙歌之。贞元三年四月,
河东节度使马燧献《定难曲》。御麟德殿,命阅试之。十二年十二月,昭义军节度
使王虔休献《继天诞圣乐》。十四年二月,德宗自制《中和舞》,又奏《九部乐》
及禁中歌舞。伎者十数人,布列在庭,上御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仍令太子书示
百官。贞元十六年正月,南诏异牟寻作《奉圣乐舞》,因韦皋以进。十八年正月,
骠国王来献本国乐。
    大和八年十月,宣太常寺,准《云韶乐》旧用人数,令于本寺阅习进来者。至
开成元年十月,教成。三年,武德司奉宣索《云韶乐县图》二轴,进之。
    大和三年八月,太常礼院奏:
    谨按凯乐,鼓吹之歌曲也。《周官大司乐》:“王师大献,则奏凯乐。”注云:
“献功之乐也。”又《大司马》之职,“师有功,则凯乐献于社。”注云:“兵乐
曰凯。”《司马法》曰:“得意则凯乐,所以示喜也。”《左氏传》载晋文公胜楚,
振旅凯入。魏、晋已来鼓吹曲章,多述当时战功,是则历代献捷,必有凯歌。太宗
平东都,破宋金刚,其后苏定方执贺鲁,李勣平高丽,皆备军容凯歌入京师。谨检
《贞观》、《显庆》、《开元礼》书,并无仪注。今参酌今古,备其陈设及奏歌曲
之仪如后。
    凡命将征讨,有大功献俘馘者,其日备神策兵卫于东门外,如献俘常仪。其凯
乐用铙吹二部,笛、筚篥、箫、笳、铙、鼓,每色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乐工等乘
马执乐器,次第陈列,如卤簿之式。鼓吹令丞前导,分行于兵马俘馘之前。将入都
门,鼓吹振作,迭奏《破阵乐》等四曲。《破阵乐》、《应圣期》两曲,太常旧有
辞。《贺朝欢》、《君臣同庆乐》,今撰补之。《破阵乐》“受律辞元首,相将讨
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应圣期》:“圣德期昌运,雍熙万宇清。
乾坤资化育,海岳共休明。辟土忻耕稼,销戈遂偃兵。殊方歌帝泽,执贽贺升平。”
《贺朝欢》:“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君臣同
庆乐》:“主圣开昌历,臣忠奏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候行至太社及
太庙门,工人下马,陈列于门外。按《周礼大司乐》注云:“献于祖。”《大司马》
云:“先凯乐献于社。”谨详礼仪,则社庙之中,似合奏乐。伏以尊严之地,铙吹
哗欢,既无明文,或乖肃敬。今请并于门外陈设,不奏歌曲。候告献礼毕,复导引
奏曲如仪。至皇帝所御楼前兵仗旌门外二十步,乐工皆下马徐行前进。兵部尚书介
胄执钺,于旌门内中路前导。《周礼》:“师有功,则大司马左执律,右秉钺,以
先凯乐。”注云:“律所以听军声,钺所以为将威。”今吹律听声,其术久废,惟
请秉钺,以存礼文。次协律郎二人,公服执麾,亦于门下分导。鼓吹令、丞引乐工
等至位立定。太常卿于乐工之前跪,具官臣某奏事,请奏凯乐。协律郎举麾,鼓吹
大振作,遍奏《破阵乐》等四曲。乐阕,协律郎偃麾,太常卿又跪奏凯乐毕。兵部
尚书、太常卿退。乐工等并出旌门外讫,然后引俘馘入献及称贺如别仪。别有献俘
馘仪注。俟俘囚引出方退。
    请宣付当司,编入新礼,仍令乐工教习。
    依奏。

    



历史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