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陈逸飞传:视觉人生>重返上海

陈逸飞传:视觉人生

作者: 杨长勋

重返上海

 

    第六章重返申城弄画笔(1992年——2005年4月10日)

    1992年5月,陈逸飞回国准备下一轮的油画创作,他在上海为油画创作拍一批素材像带,拍摄中发现应该拍的东西很多,越拍越多,便想起用这些素材拍一部电影。这电影一拍就是一年半。从此便留在了上海,开始了以国内为发展重点的阶段。

    一、重返上海

    人们一直把陈逸飞划分在中国当代画坛的海外军团那个方阵。彭利铭在《成就显赫的海外军团》一文中说:“当今画坛,海外群体是一支绝对不可小视的军团,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他们的足迹。丁绍光、陈逸飞、石虎、徐希、宋涤、朱军山、柯良、田雨霖以及回国定居的杨明义、史国良等。他们虽然大多数是单兵作战,艰辛地开拓着自己的艺术和市场,却为了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民族艺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中国文化报》2000年7月31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他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是美籍华人。

    这不影响他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实际上,陈逸飞自上一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基本上是踞守国内,以上海为中心,向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进击。

    陈逸飞总是在辉煌的时刻实施战略转移,人们可能没有想到,他把着重点移到国内。

    他前往美国发展的时候,也是他在国内取得重要艺术成就,引人注目的时刻。70年代,陈逸飞以他的《红旗》、《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引人注目的绘画作品,进入到中国美术的前沿地带,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人们正期待着他奉献更重要的美术作品,他却开始了更加宏大的构想,暂时停下手中的画笔,到美国像普通大学生去留学一样,一边打工一边上学。一个在国内已经有成就有名气的画家,完全可以一边创作一边享受生活,可他却要求自己从零开始。

    中国的开放刚刚开始,万千学子都向往着能到国外去留学,扩大见识,吸收先进的文化知识,陈逸飞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到90年代初期,经历10年的艰辛开拓和积极创造,陈逸飞在美国甚至整个欧美都立住了生活的脚跟,取得了艺术地位,稳稳地站住了艺术市场。

    陈逸飞经常到国内探望亲友,深入生活,积累素材,交流艺术。回来的次数多了,走的地方多了,接触的面广了,陈逸飞发现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发生了全面的巨大的变化。在战乱中度过童年的他,感到现在的中国处在一个和平的建设时期;经历过10年动乱的他,感受到国内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经历过饥饿的他,目睹十几亿中国人正在逐渐富裕起来。陈逸飞想起徐悲鸿、林凤眠、颜文梁等等这些前一辈画家,在祖国危难的年代,学成后赶回国内,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贡献青春。现在自己的国家既没有战乱又逐渐富裕起来,自己应该赶回去参加建设。在很多人看来,陈逸飞在纽约房子、画室、票子、名声,什么都有了,还回来再创业干啥呢,但陈逸飞不这样想。他把这次回来当作自己人生的重大机遇。

    上海,他长大的上海,他求学的上海,他第一次创业的上海,这次回来创业陈逸飞又选择了上海。陈逸飞常说,我是上海人,是上海的一分子,有着深深的上海情结,似乎永远是属于上海的,应该为上海做点事情做出贡献,做一个无愧于家乡的人。陈逸飞在文化的意义上是属于上海的。

    地点选在了上海,但从国外归来,心里想着的不只是上海,而是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这种感受,只有长时间旅居过海外的人感受才会那么深刻。“我虽然在美国生活十几年,但我身上流的是中国人的血。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国家强大了,民族强大了,为画家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舞台,身逢盛世,感到无比幸运。在外国新闻媒体对我的报道中,总要提到中国当前的发展,使我深深感到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背靠‘大树’,人家就不敢小看你。作为走向国际的中国艺术家的一分子,肩负弘扬中华文化艺术的重担,有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莫利亚《荣辱不惊——访杰出油画艺术家陈逸飞》下)在海外生活了十年的陈逸飞,常常把一个人和一个民族联系起来想,祖国强盛自己才生活得有底气。

    陈逸飞把落脚点定在上海,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是因为他觉得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就面临海洋面向世界的,有利于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争取尽可能广阔的市场。他本人就是海派文化的结晶,他喜欢海派文化,他也善于在海派文化中腾跃。“人们对上海文化现象的一种称呼就是海派。也许有的人把它称为褒义词,也有人认为是贬义词。作为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海派文化是一种文化特性的描述,我想更重要的不在乎这样一个名称,而是在于它的文化的特质。”

    这次回国再创业,是随着回国密度的加大,频率的增高,逐渐稳定下来的。在传媒上,我们看到,有人说陈逸飞1990年回国发展,有人说陈逸飞1991年回国发展,有人说陈逸飞1993年回国发展,有人说陈逸飞1994年回国发展,其实都是对的,因为陈逸飞回来发展后还不断在中国和美国飞来飞去,往返在两地。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年份,可能是1992年比较准确。这一年,陈逸飞除了继续绘画,他已正式开始筹备电影《海上旧梦》,这就决不是一天两天的安排了。这一年,邓小平先生到包括上海在内的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巩固了改革开放的势头,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这也应该提高了陈逸飞在上海创业发展的信心。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次创业,陈逸飞只是一个方向,就是拿着笔绘画,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只能绘画,没有条件干别的。现在的回来创业,环境和市场完全不一样了,陈逸飞的才能也不一样了。他继续绘画的同时,投拍执导电影,创服装品牌,创办模特公司,开设网站,经营杂志书籍,多方出击,全面开花,置身改革开放大潮,实践文化产业。

    当然,绘画是陈逸飞的立身之本,他始终把作画当第一件大事,画家是他的基本身份。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