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陈逸飞传:视觉人生>电影追梦

陈逸飞传:视觉人生

作者: 杨长勋

电影追梦

 

    第八章圆了一个电影梦(1992年——1999年)

    陈逸飞的大视觉文化理念形成以后,实践的第一课,就是进入电影领域,亲自执导电影。1992年为拍摄《海上旧梦》成立逸飞工作室,1994年,上海逸飞文化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成立。

    一、电影追梦

    陈逸飞把他的大视觉文化实验从电影着手,这让一些人感到有点不解。他们不知道,陈逸飞的电影梦已经做了好几十年,那是他从童年就开始的美丽梦想。

    陈逸飞的母亲是个有文化的人,上过教会学校,又在教会学校教过书,喜欢看电影,是她这个电影迷把儿子陈逸飞领进了电影的世界。

    待上初中以后,陈逸飞可以自己独自去看电影了。有一次,他放学回家,途径父亲所在单位的礼堂,礼堂门口贴了一张放映彩色国产故事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海报,他高兴极了,赶着跑回家,想着放了书包,吃了饭,就来看电影,没想跑得过快,狠狠地跌了一跤,书包从身上飞出去很远,膝盖撞出一个大口子,流血不止,伤痛难耐。想起小时候看电影的事,他就想起那一天的那一跤。

    陈逸飞的家搬到外滩的北京路以后,附近有一家电影院,经常放一些适合小孩看的各种短片,5分钱一张票,陈逸飞就经常到这里享受电影。在这些电影里,陈逸飞其乐无穷,幼小的心灵获得了艺术的滋润。

    是什么契机让你去拍电影,陈逸飞说是为了圆儿时的电影梦。“拍电影一直是我的一个梦。从小母亲带我看电影,小学时代花5分钱可以在曙光电影院里看各种各样的短片,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班时,知道的苏联的电影拍得好,前苏联电影学院导演系都到他们的美院附中去招高材生。我毕业时也想进电影学院,但那年没有招生,我被送进了大学部油画班。从那时起,我一直有亲近的电影界的朋友。80年代到了美国,有机会看很多电影,朋友们想知道最近在放映什么影片都能从我这里得到一些消息。这几年我在拍卖活动中积攒了一些钱,使我有机会圆一个拍电影的梦。”(淳子《每幅画都是我的孩子——和陈逸飞谈绘画及其他》,《与名人约会》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多年以后陈逸飞用电影追寻的海上旧梦,是对旧上海绝代风华的怀想,是对旧上海世俗社会的一次艺术复活,是对上海弄堂里一个孩童电影梦的艺术延伸。他能独自去看电影以后,电影迷妈妈还是经常陪着他去电影院,一同享受电影的魅力。

    苏联文学曾经给过陈逸飞以少年的阅读快乐,苏联绘画曾经深刻影响过陈逸飞的绘画历程,苏联电影则放大了陈逸飞的电影梦。陈逸飞小时候看的电影,出了国产片,外国片几乎就是苏联片了。

    电影行业里还有许多具体分工,陈逸飞从小崇拜导演,他的电影梦,落到实处就是想做一个导演。说起来有些矛盾,陈逸飞儿时做起画家梦的同时也做起了电影梦导演梦。直到1963年,陈逸飞读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的时候,他还产生过报考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念头。“以前苏联有很多电影人都是学画画出身。俄罗斯电影对我影响很大,中学时我家旁边有个电影院叫曙光电影院,专门放映俄罗斯纪录片。我那时一天仅有的零用钱,也就是5分钱到1角钱,都用来买电影票了。后来我又在平安电影院陆陆续续看了《白夜》、《跳来跳去的女人》,那时候也就是60年代初,我还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对我触动最深的一部俄罗斯电影是《初生的太阳》,里面讲述了一个小画家与电影的种种故事。我当时还因此一度特别想学电影专业,可惜后来未能如愿。”(《陈逸飞让生活每个细节都充溢美》,《黑龙江日报》2003年8月27日)可能是上帝早有安排,这一年电影学院导演系不招生,画家梦立即挤走了电影梦,陈逸飞直升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油画系。上帝做了前后不同的安排,命运要陈逸飞先圆画家梦,再圆导演梦。

    陈逸飞心目中最优秀的导演是安乐尼奥尼和斯皮尔博格,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导出像他们那样的优秀电影。“比较偏爱欧洲电影,尤其是意大利、苏联电影。欣赏的导演非常多,比如拍纪录片的安乐尼奥尼,我看过他的所有作品。雅俗共赏是最高的境界,斯皮尔博格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导演。”(素素《文化贵族——陈逸飞》,《新现代画报》1997年6月号)从艺术和美学的视角上,陈逸飞把拓展电影等视觉艺术,看成是那块画油画的画布的一种放大和延展。用哪一种视觉形式更能完美地表达美,就可以选择这种形式,可以选择绘画,也可以选择电影,还可以选择服装设计。

    陈逸飞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同时构建绘画、电影、服装的世界,它们在具体形式上有诸多的差异,但它们在表现美的规律上遵循的是相同的艺术原则。这就是为什么陈逸飞要同时在几个视觉艺术领域进行交叉复合的创造,从绘画领域向电影领域推进,再向时装、模特领域推进。

    作为一位成功的画家,怎么会想到去拍电影。陈逸飞说,他是在用一个画家的视觉去寻找。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