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陈逸飞传:视觉人生>停机事件(3)

陈逸飞传:视觉人生

作者: 杨长勋

停机事件(3)

 

    陈逸飞的《几点声明》全文如下:

    1.我对电影的艺术形式充满了感情,电影是我“大美术”、“大视觉”概念实践的一部分。

    2002年初,我买下凡一平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并请原作者改编成电影剧本。组建剧组后,请张人捷和王述平进一步修改剧本,然后又组织主持主创人员讨论、修改剧本。

    二、电影《理发师》是由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逸飞文化影视传播公司、北大华亿电影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摄制的。我是第二大股东,并与另三家投资方签约担任该片的执行制片人和导演职务。

    三、2002年12月30日,我去北京是由韩三平约我去的,行程是由制片主任赵一军安排的,不存在我不辞而别的说法。

    四、根据四方的协议规定,我有剧组的财政权和人事权。但《理发师》剧组在筹建的过程中就已埋下了隐患。姜文和制片主任是多年的伙伴,他们拉了一帮自己的人在剧组里担任各项工作,包括会计等重要职务,并运用各种方式抬高他们酬金,造成了戏还没有开拍,制片主任赵一军做的预算就超支150万元。

    赵一军还擅自将投资方的资金都放在自己处保管,隐瞒资金的运作,导致资金的严重失控,包括演职人员的酬金等重大支出,全由姜文和赵一军二人控制,甚至产生了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的问题。

    1月9日投资方开会研究决定,让制片主任赵一军交出手上所有的现金和原始单据,但赵一军迟迟交不出来,一拖再拖,直至昨天晚上尚未完全交清。

    《理发师》剧组机制上的不规范,导致了财务上的混乱,直接造成了摄制成本的人为上升。

    五、中国的电影产业要搞上去,剧组的机制一定要健全,运作要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金合理运用到位,影片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中国的电影产业才有希望。

    六、《理发师》暂缓拍摄的决定是由四家投资方开会共同研究决定的,并明确表示:该片一定尽快恢复拍摄,关于人事上的调整,四家投资方将会讨论决定。

    2003年1月16日,《当代生活报》发表晓刚的《〈理发师〉考虑换角?导演陈逸飞瞄上梁朝伟》,《广州日报》发表记者董卉写的《姜陈都得走人?》,《南方都市报》发表配图文章《打开天窗说亮话》和庄秋水的《三个疑问》。其中《姜陈都得走人?》一文介绍说,《理发师》最大投资方世纪英雄的宣传总监姚学谦前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告诉记者,再闹下去陈逸飞和姜文都可能走人。他告诉记者,现在有四种可能,一是两个人握手言和,二是陈逸飞走人,第三种是姜文退出,最后一种情况就是两人同时走人。他还告诉记者,世界英雄一家就绝对有能力投资《理发师》这样的影片,不需要其他三方,陈逸飞出的钱只占《理发师》一千万投资的1/4,这么小的公司世纪英雄根本不在乎,我们之所以要联合其他三家投资《理发师》,就是想通过这部片子使强者更强,而且可以把弱的小的公司拉一把,带一下,但是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大不了其他三家不要了,只世纪英雄一家把这部片子拍出来。他的这种说法使《理发师》争端再度升级。该报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陈逸飞,陈逸飞表示刚跟世纪英雄的老总韩三平通过电话,姚学谦只是世纪英雄的一个宣传经理,他的话不能代表世纪英雄的观点。陈逸飞对于姚学谦所说的他和姜文可能都要走人的结局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我刚和韩三平聊了很长时间,双方现在的共同想法是赶紧恢复《理发师》的拍摄,大致在春节之后就可能继续开机,双方也达成了共识认为剧组中有些人肯定是要换的。”记者追问这些人中包不包括姜文,陈逸飞很肯定的回答:“不包括。”记者问是否属于跟姜文一条战线的制片主任、会计等,陈逸飞很坚定的表示:“对,这些人肯定要换。”陈逸飞告诉记者:“我不希望出现有些人打着追求艺术的名义,等片子拍到一半的时候再提出追加资金。原先好多投资者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痛苦不堪,这是投资人的噩梦,我不会做那样的投资人。”

    1月16日这一天,《理发师》制片主任赵一军在接受某报记者采访时称陈逸飞的话不实,“姜文并没有染指财务”。而陈逸飞当天则对媒体表示:“如果姜文执意不演的话,我心目中已有合适的替代人选。”双方的矛盾已很难调解。

    2003年1月17日,《青年报》发表窦婉茹的《要理发师,还是要会计师》,《文汇报》发表斯月的《多一点法律意识——从〈理发师〉停拍纠纷谈起》。

    2003年1月20日,重庆力帆集团欲出资1500万资助《理发师》,被陈逸飞婉拒。

    同日,《文汇报》发表《电影〈理发师〉停拍事件的实质是——新旧“游戏规则”的交锋》,文章是转摘新华社的稿子,称赞陈逸飞作为民营投资者,第一个站出来对影视圈的怪现象说了真话。文章说,近期的文化热点非“电影《理发师》停拍事件”莫属,姜文、陈逸飞各执一词,被大大小小不同媒体炒了个沸沸扬扬。透过连篇累牍的报道,人们也许会发现,这一事件与其说是姜陈二人之争,倒不如说是影视界新旧“游戏规则”的交锋。电影《理发师》由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逸飞文化影视传播公司、北大华亿电影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摄制。据本片投资人之一、导演兼执行制版片人陈逸飞介绍,《理发师》最初的预算是1200万元,但后来被抬高到1400万元,接下来又加了50万元,最后飚升到1600万元。这种“芝麻未开花投资就已节节高”的“游戏”,几乎吓退了投资人。但圈内人士都清楚,不断要求追加投资是近些年来影视圈内形式的一种“惯例”。这已不是新闻的新闻之所以成为目前的焦点,是因为民营投资者陈逸飞第一个站了出来,对这种不正常的“游戏原则”说了一声“不”。据了解,我国近几年来每年投资数亿元拍摄电影,但观众能够看到的好电影却少之又少。这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我们影视界有的是闻名世界的“大腕”,一部电影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为什么就拍不出多少好看的电影?国家大笔大笔的钱投入到电影业,但国产电影却越来越滑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视大腕们却一个赛一个地富了起来,此次拍摄《理发师》,对大腕们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挣钱的好机会,可惜现在的投资人变了,他们是民营企业家,他们是讲效益的,再大的“腕”也不能随随便便地只花钱不办事或多花钱少办事。影视界一位资深制片人认为,引起此次“姜陈之争”的罪魁祸首,应该是那份不严密的合同。在影视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一部电影拍摄前签定的合同都是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内容详细规范。而国内的合同一般只有薄薄的几页,责权利不清。如果能在建立剧组之初,双方就拉下面子,建立一个细致的、可操作性强的“游戏规则”,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些纠纷与争端。

    2003年1月21日,《理发师》制片主任赵一军就“财务黑洞”发表公开信和声明,提出六大疑问。同日,《文艺报》发表《从〈理发师〉停拍看“游戏规则”》的文章。

    2003年1月22日,投资四方支持陈逸飞,《理发师》演员阵容大换血。

    2003年1月23日,《劳动报》发表张蕾采写的《〈理发师〉演员大换血,陈逸飞坚持“以老带新”》。陈逸飞接受采访时谈了他对《理发师》的新构想。文章介绍说,影片《理发师》昨天正式宣布将对演员阵容作出大换血。对于重新组建的演员班底,影片第二大投资人陈逸飞昨天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以老带新”的组合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因此,他期望可以找到一个与姜文同一级别的知名演员来扮演男主角“理发师”,而女主角的扮演者则依旧希望启用新人担纲。按照《理发师》的四大投资方的决定,陈逸飞将继续担任该片的导演和执行制片人,他将重新组建影片摄制组。陈逸飞表示,在重组摄制组的过程中,他将很认真地挑选“理发师”和女主角的扮演者,而且“一定会从保证影片质量”的原则去考虑人选问题,绝不会为了节省开支而降低标准。在挑选演员的过程中,他称,除了外型是否符合角色外,“演技一定要好”。但是,对于原本与姜文演对手戏的大腕葛优是否能继续在片中作精彩表演,陈逸飞称,目前尚无法确定。因为葛优将参加冯小刚的新片《手机》的拍摄。但他表示,自己与葛优是“好朋友”,因此“好商量”。至于影片的总投资,陈逸飞透露,经过“停机风波”,再度开排,《理发师》原定1450万元的投资“一定是会超资的”。前期投入的900余万元资金,由于场景、服装以及设备等投入依旧可供影片继续拍摄时使用。因此,据他估计,该片最后的总投资可能控制在1700万元,超额的250万元资金将由他承担。对于重庆力帆等民营公司友善而热情的投资,他表示感谢,但不会接受。陈逸飞同时表示,在重新投入《理发师》的拍摄过程中,他还将对剧本和影片的结构作出修改,力求将原本散文式、较单一的故事尽可能立体化。而在拍摄《人约黄昏》和《逃亡上海》之后,他相信自己能将这部新作品拍得更成熟些。

    2003年1月24日,《广州日报》发表了林芳、袁媛采写的《〈理发师〉不让姜文‘理发’》,介绍了投资四方世纪英雄、逸飞公司、北大华亿、华谊兄弟签署新的决定: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