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陈逸飞传:视觉人生>逸飞影事

陈逸飞传:视觉人生

作者: 杨长勋

逸飞影事

 

    五、逸飞影事

    剧作家与导演之间的对话,当然谈得最多的是电影,谈电影的时候谈得最多的当然是等待重新开机的《理发师》。

    陈逸飞回国发展的第一个大拓展,就是电影艺术的实验,亲自动手执导电影。从《海上旧梦》到《人约黄昏》,从《逃亡上海》到《上海方舟》,再到颇费周折的《理发师》,陈逸飞都是导演。陈逸飞的电影是一个杰出画家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画面迎得人们的赞誉。

    陈逸飞两次到南宁,还出席了一些文化典礼活动,但他更重要的目的是要与凡一平不断商讨和完善《理发师》的剧本。胡红一是剧作家,自然也有不少修改本子的好建议和好点子。

    在这个讨论中,还碰出了火花,凡一平来了灵感,在本子里加一个寡妇的角色。

    “做电影,回报与投入简直是成反比。”陈逸飞感慨地说。

    但他割舍不了那份“电影情结”。回忆起早年对电影的痴迷,他说,那些难忘的苏联电影对自己有刻骨铭心的影响。从1993年的《海上旧梦》开始“触电”,陈逸飞兴致勃勃地“玩”电影,直到如今《理发师》风波未了。

    从《海上旧梦》、《人约黄昏后》的诗化影像到《理发师》的“艰难叙事”,画家陈逸飞的电影人角色不管如何演绎,他在视觉上的唯美主义总是如影随形。尽管,陈逸飞对“《理发师》风波”并不忌讳,但记者在和电影的两位当事人聊天中,还是没有主动触及这个被“爆炒”的话题,倒是陈逸飞屡屡主动谈起5月将重新开机的这部电影。

    “哈哈,我这边麻烦了,你倒是火了!”陈逸飞用打趣的口吻对旁边的凡一平说,“不过没关系,再难我也要把它拍完,不,还要拍好!”

    谈到选择演员的问题,他讲了一件趣事:他和凡一平在上海的出租车上聊《理发师》选演员的事,被司机听到了,司机好奇地搭讪:“你们是搞电影的吧?”还给两位出主意说,不要尽找熟面孔,还是选陌生的演员好。

    于是,我们围绕着熟面孔还是生面孔漫无章法地聊开了。《理发师》沸沸扬扬的一场风波,投资方损失数百万元,尽管陈逸飞曾对媒体表示有压力,但谈笑间,记者感到,他依然轻松淡定,他是输得起的“性情影人”。

    谈着谈着,陈逸飞突然转脸看着我说:“听说你也写电影,好像还得过很多奖呢,能不能帮我个忙,给《理发师》出点好主意呀?”真没有想到,他这个驰名中外的著名艺术家,竟然为了电影《理发师》主动“求助”起“外人”来,可见他是憋住一口气,可见他是无论怎样也不会放弃这部电影的。我一时有些不知如何回答,就只好点了点头。他又转头对编剧凡一平说,“一平,回头你把剧本给小胡看一看,你们年轻作家的脑袋灵光,大家一起想总比我一个人想高明嘛!”

    答应陈逸飞“帮忙出主意”后,我还真的抽空跟凡一平探讨了剧中人物和情节,并对“土匪胜哥”跟“小寡妇”的重头戏提出了具体建议,得到了编剧本人的认可。事隔一年之后,当陈逸飞第二次来南宁做模特大赛评委时,见了我一个劲儿地感谢,说电影只要没开拍,剧本还可以往更精彩的方向改,要我继续“帮忙”。我跟他开玩笑说,“陈先生,再出主意的话,电影上就要打字幕啦!”那想,他竟然认了真,说可以呀,给稿费也可以呀。看到他那么认真,我赶紧解释说,本子不用再改就已经很精彩啦。

    当他确信我这次没有开玩笑后,非常开心地笑了。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