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宋美龄的外交生涯>与众不同的特使:宋美龄会见美国开记者(1)字

宋美龄的外交生涯

与众不同的特使:宋美龄会见美国开记者(1)字


  为了让美国人民多了解新盟友--抗战中的中国,第二天,罗斯福亲自把宋美龄这个"最可爱的贵宾"介绍给记者。宋美龄也没让罗斯福失望,在记者会上唇枪舌剑,充分显示出她的机智与敏锐。

  2月19日上午10时45分,宋美龄与罗斯福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美国各报记者蜂拥而至,出席达173人,人数之多,实属空前,这个场合的影响力绝不亚于国会演讲。

  这天,宋美龄的打扮别出心裁。她穿了一套礼服,胸前佩戴了中国空军的双翼徽章,这样显得很庄重,同时意味深长:即在美国记者面前表明她同中国空军的特殊关系,也暗示已坚持近6年苦战的中国迫切需要更多的飞机和弹药。有人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宋美龄看起来很像一个睁大眼睛的孩子,她坐在大转椅的边上,小脚还够不着地板。表情严肃的罗斯福夫人坐在宋美龄的身边,一只手放在宋的手臂上,表示保驾的意思。罗斯福坐在宋美龄的另一边,他轻松自如,显出是一位对付新闻界的能手。

  罗斯福总统简单地向报界引见了宋美龄,并说宋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特使"。说到这里时,他开怀大笑起来。

  宋美龄斟词酌句缓缓地说:

  余在中国时曾与蒋委员长亲历前线各处,对于日本人之刀剑从未感觉其可惧,而于今日面对如许之铅笔沙沙挥舞于速记本上时,一时反生恐惧之感,诚如谚语所谓笔锋强于刃剑。但余目睹诸君笑容可掬,复使余感觉置身于良友之群,则亦无所用其恐惧,且所谓使机巧之问句,余相信不致发生。

  一席开场白让记者们心里异常舒坦,同时让他们对这个娇小的东方女人不敢小视。开始向宋美龄紧紧追问一些颇为敏感的问题。

  记者:"夫人来美有何正式使命,抑系私人性质?"

  宋:"并无正式使命,余来贵国首为健康问题。"

  记者:"舆论上对于援助中国,确无二致,但曾微闻有人谓中国并未充分利用人力作战,夫人对此有何意见?"

  宋:"吾人不能徒手作战,有若干配备,即用若干人力,吾人毫无空军掩护,但已抗战5年半,所谓中国未充分利用人力一说,完全不确。"

  记者:"在华美国空军对于中国军民之影响如何?"

  宋:"战事初起时,吾人只有飞机数百架,后随战事之紧张与持久而逐渐丧失……迨贵国志愿空军来华,屡创日机,造成辉煌之战绩,日机始不敢任意乱炸城市,至于志愿队在华最大之效果,厥为使中国人民认识已非单独作战,而有美国共同作战。中国现所需要者为军火,其要点在如何可使得飞机与汽油,贵国总统已经克服许多困难,余意此一问题,还须请总统解答。"

  记者们微笑着,眼看着宋美龄如此巧妙地把难题扔给了罗斯福。罗斯福有条不紊地说:"现最难解决者为运输问题,吾人不能横渡大洋,亦不能经由俄国,只能从中国西南飞航……吾人正在尽力设法,将来援助必能相当增加,此不仅为情感问题,实为整个战事胜败问题……此乃吾人确定之政策,必当竭力促使实现,上帝许吾人如何快,吾人即如何快。"

  记者:"夫人有无具体办法,使吾人对华援助可以迅速增加?"

  宋:"顷间总统曾谓上帝许君等如何快,君等即如何快,余可补一句:上帝助自助者。"

  宋美龄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表现同样征服了参加会议的记者。一向以冷酷著称的美国新闻界,一反常态,对宋美龄大唱赞歌。事后记者中有人说:"宋美龄笔锋强于刀剑,而她的词锋更胜于笔锋。"

  专栏作家雷蒙德·克拉波对宋美龄的机敏回答感到目瞪口呆,他说:"总有一天他们可能让海伦·海斯来扮演这个角色,但是她决不会比现实生活中的蒋夫人演得更好。"(转引自佟静:《宋美龄大传》上,第470~472页。)

  在华盛顿期间,宋美龄一行还于2月22日到佛能山拜谒了华盛顿夫妇陵墓,并献了花圈,还参观了华盛顿故居。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