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宋美龄的外交生涯>"亲善大使":美、台关系进入蜜月期(3)

宋美龄的外交生涯

"亲善大使":美、台关系进入蜜月期(3)


  宋美龄探望病中的陈纳德的照片与消息也纷纷出现在报端。《华盛顿明星报》以第一版三直行的地位,刊登美联社发出的宋美龄在奥克斯勒基地医院探望飞虎将军的照片。《巴尔摩尔太阳报》与《菲列得尔菲亚报》均以三直行的尺寸登着同样的照片。《华盛顿每日新闻》则刊出了陈纳德夫人欢迎宋美龄抵达新奥尔良的照片。

  纽约的一份天主教周刊于7月19日登出宋美龄的演讲词以及如下的社评:

  我们很高兴地刊出上星期蒋夫人于接受密歇根大学荣誉学位的特别典礼中的演说词……她发出了一篇针对现实的适时讲话,最使我们感动的就是她坚定地明辨是非,她谨遵着人性尊严的箴言,以及她对于今日流行于国际关系间的妥协主义的厌恶。这位雄辩滔滔的中国杰出的女性,贡献出很多善意和有益的忠告,很多合乎逻辑的理论,以及值得研究并遵从的原则。

  当宋美龄到达华盛顿之时,《华盛顿明星报》马上进行了报道。

  7月15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及其夫人于白宫为宋美龄举行了盛大欢迎午宴。宾客中有: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夫妇,卫生、教育、福利部长福尔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上将夫妇,纽约城魏尔契主教,宋美龄的母校卫斯理安学院的院长等。并请了美国海军乐队在午宴前与午宴后奏乐曲助兴。午宴使用了金餐具,而且所有这些金餐具都是门罗总统任内所购置的。据说,在艾森豪威尔总统任职期内,使用金餐具的隆重宴会只有两次,这是第二次。午宴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夫妇亲自把宋美龄送出白宫大门。

  接着,台湾驻美国"大使"董显光夫妇又为宋美龄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会,参加的人数达1500人。来宾包括:白宫官员、内阁成员、最高法院法官、参众两院议员、国防部官员及许多国家的驻美使节,还有社会名流、报界人士以及华侨团体代表。

  在出席此次酒会的宾客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女宾--马歇尔夫人,由于马歇尔将军健康欠佳,所以派夫人做代表。马歇尔夫人特别从弗吉尼亚的里士满赶来会晤宋美龄,亲自邀请她到其住所做客,并会晤马歇尔将军。

  正当宋美龄在美国积极活动之际,8月17日,**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决定炮击金门,攻而不取,以隆隆的炮声来打击蒋、宋的嚣张气焰,回答美国的核讹诈,粉碎美国"划峡而治"制造"**"的阴谋。这次"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炮击从23日下午6时开始,在85分钟内,3万发炮弹从天而降,在翠谷湖岸桥头谈天的国民党3个金门防卫副司令当即被击中而灰飞烟灭。炮击一直延续到10月25日,共发炮47万余发,金门国民党军队遭受重大伤亡。

  8月27日、9月4日,蒋介石两次致电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立即采取有效行动。在美国的宋美龄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在美国各地奔波,加紧了她的"反共"宣传。从金门炮战开始到1958年底,她公开演说达7次。在这一系列演说中,宋美龄不厌其烦地攻击斯大林、赫鲁晓夫所执行的政策,也讲金门炮战和台海关系,宣称决不放弃金门、马祖。对于中国大陆推行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她更是不遗余力地予以攻击。与此同时,她还介绍了台湾"解决土地问题及改善农村的状况",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争取岛内外"反共"势力的支持,帮助蒋介石"反攻大陆"做舆论准备。

  1959年6月14日,在返台途中,宋美龄接受了夏威夷大学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在仪式上,她做了题为《思想模拟之害》的讲演,主题仍然是"反共"。

  宋美龄这次赴美,前后住了14个月,在美国各地所受到了犹如众星拱月的接待,白宫午宴更是宾主尽欢,这是由于宋美龄的出现迎合了冷战时期美国人的反共情绪。但是外交是内政的延长,美国人永远是现实主义者。在金门炮击后,美国人没有应宋美龄的要求,协助与支持她丈夫实施"反攻大陆"的计划,因为美国一直的观点是希望蒋介石军队从金门、马祖撤走,从而分离台湾,划峡而治,制造"**",此时更不会卷入一场可能导致世界大战的中国内战。因此,反而在1958年9月15日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在波兰华沙进行接触性谈判。中方要求美国从台湾撤兵,美方则主张中方首先停止炮击。虽然各不相让,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协议,但中、美开始接触讨论台湾问题,为日后中美关系正常化打下了基础。

  华沙会谈后,10月23日,美国派杜勒斯率领一个代表团到台湾与蒋介石进行会谈。在美国的压力下,蒋介石放弃武力"反攻大陆"计划,而采用**的方式来完成"恢复中国自由的目标"。美国也做出让步,同意金、马与台、澎在防卫上"有密切的关联",不再坚持要国民党从金门、马祖等撤出。没有美国的支持,武力"反攻大陆"只是蒋介石、宋美龄心中的-个梦想。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过去,海峡局势趋于缓和。

  中国共产党人却从美、蒋矛盾中发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开始发动和平攻势。章士钊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给蒋介石的-封信,句末"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常让蒋氏夫妇沉思。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