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排行榜 作者: 佚名 9位曾经当过或现在依然是修女的著名女士 1.珍妮·德克斯(1933— ) 1963年,珍妮·德克斯作为一个多米尼克派的修女,在比利时录下一首名为"多米尼克"的歌曲,大获成功,被誉为"修女歌星",同时还获得10万美元的丰厚报酬。她将这笔钱全部捐献给了多米尼克派教会。虽然她于1966年离开了修道院,并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贡献给歌唱事业,但她依然是一个十分虔诚的女子,一直过着独身生活。她演唱的歌曲都是赞颂上帝和上帝的奇迹——在"上帝所赐予的金色药品"一曲中,她还对避孕药品大加赞扬。 2.多娜·玛丽娅·戈桑 多娜·玛丽娅在离开修道院之后成了一个女斗牛士。根据《西班牙的灵魂》一书所称,她成为一个杰出的斗牛士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勇敢,还因为她的美、善良和贞洁。她很快就受到所有西班牙人的欢迎。后来,她又离开斗牛场,回到修道院,过着简平淡泊的生活。 3.琼·哈维(1926— ) 在1953年2月,演员琼·哈维放弃了自己的电影生涯,进入堪萨斯州圣玛丽修道院,6个月之后,她成为姐妹慈善团的一员。但是在1953年9月,她又回到了洛杉矶的家中。她抱怨说自己老是受着头痛的折磨,而且也难以忍受修道院内清苦的生活。第二年,她嫁给了过去的同行、演员弗雷德·麦克马瑞。但是琼·哈维再没有回到影艺圈中。 4.罗丝·霍桑·拉斯洛普(1851—1926) 罗丝是美国小说家霍桑的小女儿。她在20岁时就结了婚,在时装设计方面享有盛名。1893年,她和丈夫分居了。她非常渴望探寻生活的意义,便慢慢地学习当了一名护士。她住到纽约东区的平民窟里,照顾穷人和癌症病人。当她的丈夫于1898年去世后,她开始使用另一个名字:玛丽·阿方萨嬷嬷。1年后,她进入利马的圣罗斯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女。一直到死,她都是多米尼克派教会的一名主持——她的主要工作仍是帮助癌症病人。 5.马里奥·马蒂诺(1937— ) 她是在美国中西部一个保守的家庭成长期来的,虽然进入了教会学校学习,但她却无法克制希望自己是一个男孩子的欲望。当她与女友建立起一种不合传统规范的关系后,被逐出了学校。但几年以后,她又进了圣弗朗西斯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女。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她又不得不在第二年离开了修道院,并有了一份见习护士的工作。在1969年,她做了变性手术,玛丽变成了马里奥。第二年,他就娶了以前的一位女友丽贝卡。不久,他俩在纽约建立了一个旨在帮助女性同性恋的基金会,帮助一些同性恋女子做变性手术。后来,马里奥还获得了心理学和法律的学位证书。 6.伊丽莎白·麦卡斯特(1940— ) 伊丽莎白·麦卡斯特修女在1965年成为新泽西马利蒙特学院的艺术史教师,她热衷于反战运动,结识了菲利普·伯里根神父。伯里根神父在1970年因参加反对美国政府的活动而遭监禁。麦卡斯特开始写信给他。1972年,大陪审团指控他们犯有密谋颠覆政府的罪行。作为证据之一,是麦卡斯特给在狱中的伯里根写的一封信,其中有绑架亨利·基辛格的详细计划。但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对他们两人的审判突然中止了,所有的指控也全部撤销了。1973年5月28日,他俩宣布说他们已于1969年秘密地结婚了。他们的女儿是在1974年出生的。 7.索菲娅(1657—1704) 索菲娅是彼得大帝的大姐,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于1682年成为摄政王,在她的情人和最主要的大臣高利斯金亲王的协助下,严格控制了军队并促进了工业的增长,还和波兰达成了和平协定。然而到了1689年,17岁的彼得大帝得到了足够的支持,掌握了国家权力并将索菲娅监禁在莫斯科的诺沃德维切修道院。在1698年,索菲娅的支持者进行了一次流产的政变,使她的复辟企图破灭,她被启发誓成为一名修女——人称苏珊娜修女。她的余生都是在诺沃德维切修道院度过的。彼得大帝常将被肢解的尸体吊在她的窗外,以此来摧残她的身心。 8.伊迪丝·斯坦因(1891—1942) 她是一个犹太教徒的女儿,1904年,她宣称不再信仰自己的宗教。后来,她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成为弗雷伯格大学受人尊敬的教授。在1922年她成为天主教徒,并且进入一所多米尼克派教会女子学校任教。此时她为自己取名特丽莎·本尼迪克特,撰写了大量哲学和神学著作。当希特勒在1942年对一切非雅利安人基督教徒进行大清洗时,她也被投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最后死于毒气室中。1962年,她的名字作为英雄而重新被人提起。 9.特里莎嬷嬷(1910— ) 也许她是现在还活在世上的最著名的一位修女。特里莎嬷嬷出生在南斯拉夫。1948年她创立了一个慈善团体,以印度的加尔各答为基地,并将一个废弃的印度教庙宇改建成收留濒临死亡者的救护所,用她的奉献精神和辛勤劳动挽救了8千人的生命。1964年,教皇保罗六世将自己的轿车送给了特里莎嬷嬷,她立刻将轿车卖掉,创建了一家麻风病院。在1971年,她获得了教皇约翰二十三世的和平奖,以表彰她拯救千百人生命的业绩。1979年,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奖金为19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