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止笑谭 作者: 朱邦复 章四八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起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承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转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合 ◆起-方向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 注 客观真实1:学识多则有成见,有成见则主观强。 客观真实2:道重客观,主观太强者客观必弱。 解 老子认为:追求学识及能力,愈累积愈多,不仅所知愈细微,人也容易自命不凡, 两者皆离道愈远。如果是追求天道,应对人间所得,愈丢弃愈少,也就愈符合 自然。 通 ●《六祖坛经˙行由品》:『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章六四》:『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释 为学是求得,为道则求失,人若看清「得失」之真相及关系,当知丢的越多,人越 自由。 人自出生起,即面向死亡,此实为不可避免的自然真理。人所得愈多,心中牵挂愈 多,大限未到,心中惶恐,盖忧其迟早一无所有。如人无所得,即无所失,无 所失,内心自然平安。所以智者追求真理,第一先要学会「舍弃」。 ◆承-理由 ┌───────────────────┐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 └───────────────────┘ 注 概念分析:所损者,人为之累积。 解 老子认为:不断的丢弃,最后到达「无为」的境界。 释 人所知所能,皆在师长教导下,或日常生活中学习而来。然而世上有真知灼见者无 几,其余多半是以讹传讹,将错就错。故人学得越多,其错误也越多。 ◆转-应用 ┌───────────────────┐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 └───────────────────┘ 注 客观真实:世事本随着自然脉动。 解 老子认为:当无「有」之际,人已无「欲」,无欲则「无私」,无私之人所为必非 为己,于是万物各得其所。治理天下时,亦当顺应自然,无所作为。 通 ●《章廿九》:『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释 老子着《道德经》,并非「有为」而作,据史记老庄列传云:「老子修道德,其学 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疑系散关),令尹喜 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可知老子并非有为而为,若非散关令尹,迄今《道德 经》尚为无字天书。 ◆合-结论 ┌───────────────────┐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 注 客观真实:人人有主见,对他人之看法,第一个反应即是排斥。 解 老子认为:如果不然,以个人的私心、欲望为目的,天下势将多事,而不能治。 释 人对不可抗拒之环境因素,不会产生抗力。但对他人不利于己的主观意见,必加抗 拒。任何个人之私心及欲望,若仅施诸少数人,抗力尚小;若施之天下,其抗 力自然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