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经济管理经济管理论文>价值解析

经济管理论文


价值解析

作者: 鲁醒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价值的方法主要是马克思写《资本论》时运用的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文中对使用价值、劳动价值、行为价值、技术价值、劳动成果价值等价值的研究都以有用性、重要性为起点分析,逐步具体化、明晰化。
 
    [关键词]使用价值、行为价值、劳动价值、技术价值、价格
 
    本文认为:价值是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是度量主要矛盾存在程度的量。有用性是反映使用矛盾存在程度的量,表现为事物、方法或行为帮助人解决矛盾的功能。重要性是反映供求矛盾存在程度的量,表现为需求程度。使用矛盾与供求矛盾是主要矛盾产生的次要矛盾,有用性与重要性结合可以反映主要矛盾的存在程度。
 
    功能是事物、方法或行为帮助人解决矛盾的有利作用或效能,可用事物、方法或行为符合人们解决矛盾要求的程度表示。物品符合人们解决矛盾要求的程度称为物品功能,方式、方法符合人们解决矛盾要求的程度称为技术功能,行为满足人们解决矛盾要求的程度称为行为功能。
 
    物品功能与物品数量之积是物品功能质与量的统一,称为物品功能能量。行为功能与行为可持续时间之积是行为功能质与量的统一,称为行为功能能量。技术通过行为表现,是行为的组成部分,因此,技术功能只有质,没有量,不存在质与量相统一的技术功能能量。
 
    重要性表现为事物、方法或行为在人们解决矛盾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物品功能能量预期需求度与预期拥有度的比值反映物品的重要程度,称为物品需求系数。物品功能与物品需求系数之积是物品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称为物品使用价值,物品使用价值与物品数量之积反映物品使用价值的存在程度,称为物品使用价值量。
 
    行为劳动成果预期需求度与预期拥有度的比值反映行为的重要程度,称为劳动成果需求系数,行为功能与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是行为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称为行为价值,行为价值与行为时间之积反映行为价值的实现程度,称为行为价值量。
 
    行为功能能量预期需求度与预期拥有度的比值反映技术的重要程度,称为行为功能能量需求系数,技术功能与行为功能能量需求系数之积是技术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称为技术价值。
 
    人们根据事物运动规律生产物品功能能量或行为功能能量的行为及消费各种功能能量解决矛盾的行为都通过人的劳动进行。劳动行为价值是劳动行为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表现为劳动行为功能与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劳动量价值是劳动量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表现为劳动力功能与劳动力功能能量需求系数之积。劳动价值是被劳动行为承认的劳动量价值,是劳动量价值与劳动行为价值的统一,表现为劳动量价值与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
获取劳动成果消耗社会劳动量及物品标准功能能量的集合称为劳动成果资源成本,单位时间单位资源产生劳动成果的量称为生产力。获取劳动成果消耗的物品使用价值量及劳动力价值量的集合称为劳动成果价值成本。
 
    生产与流通简单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之和称为简单劳动成果劳动成本,生产与流通1级复杂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及各简单劳动成果劳动成本的总和称为1级复杂劳动成果劳动成本,生产与流通N级复杂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社会劳动量及0~(N-1)级复杂劳动成果劳动成本的总和称为N级劳动成果劳动成本。单位时间单位劳动成本获取劳动成果的量称为劳动生产力。
 
    生产与流通简单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劳动力价值量之和是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与简单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是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生产与流通1级复杂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劳动力价值量及各简单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的总和是1级复杂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1级复杂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与1级复杂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是1级复杂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生产与流通N级复杂劳动成果消耗各工种劳动力价值量及0~(N-1)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的总和是N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N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成本与N级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是N级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
 
    所有劳动成果劳动价值量都可以用货币单位社会平均劳动价值计量为货币金额,可称为劳动成果价值金额。单位商品劳动价值量与货币单位社会平均劳动价值的比值称为商品价格。
 
    商品交换既是商品价值量的交换,也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交换”,由于商品劳动价值量是用劳动力价值量表示的商品价值量,因此,商品交换直接表现为商品劳动价值量的交换。商品社会平均劳动价值量与商品市场需求系数之积称为商品市场价值量,商品市场价值量与品牌商品市场需求系数之积是商品市场交换价值量(或称品牌商品市场价值量),单位商品市场交换价值量与货币单位社会平均劳动价值的比值是商品市场交换价格(或称品牌商品市场价格)。商品市场交换价值量与商品购买者需求系数之积是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商品交换按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等价原则进行。当商品交换以货币为中介时,商品成交价格=单位商品心理交换价值量÷货币单位心理交换价值=标准商品市场交换价格×商品功能达标系数×商品购买者需求系数÷(货币市场需求系数×商品出售者货币需求系数)
 
    本文是对价值及其度量体系的解释,文中的公式均通过纯理论推导产生,有完整的理论解释,其正确性与合理性只能用事实来证明。因水平有限,本文没有用实证分析方式验证正确性,这里只希望能抛砖引玉,对研究者的思维产生启迪作用。
 
上篇 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解析
 
    (一)物的功能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物质,物始终处于与外部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能量交换过程中。物使事物发生变化的能力、作用以及物在外部事物作用下发生变化的能力、作用称为性质,物的物质组份与结构决定物的性质。物的性质是物与外部事物相互作用的能量运动表现。物的功能行为是物解决自身内在矛盾的能量运动行为,物的功能行为通过对外做功转为做功行为,其产生的现象反映物的性质。物在单位时间产生功能行为的次数或使事物发生变化的程度或承受外部事物作用的程度称为性能。
 
    物使事物发生变化的程度以及物受到外部事物作用发生变化的程度是能量交换成果。反映事物存在程度的参量称为状态参量,如长度、重量、体积、温度、硬度、亮度、色度等,人们通常用事物状态参量变化数量的集合表示能量交换成果。能量交换成果既可以用标准物产生的能量交换成果计量为标准物数量,也可以用标准物单位时间产生的能量交换成果计量为标准物工作时间,二者统称能量交换成果量。
 
    性能反映物的性质与效用,大小可用物在单位时间产生的能量交换成果量表示。物具有多种性质,不同性质具有不同性能。
 
    受使用者关注的事物状态参量称为关键状态参量,物与事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关键状态参量变化数量的集合称为使用效果。物在单位使用时间产生的使用效果称为使用性能。物的使用效果可用标准物使用性能计量为标准物工作时间,也可用标准物产生的使用效果计量为标准物数量,二者可统称使用效果量。
 
    物与外部事物相互作用过程中,单位使用时间使物的结构发生变化的量可称为物的结构承受能力,物的结构允许发生变化的量与物的结构承受能力的比值可称为物的结构使用寿命。单位使用时间消耗物的某组成物质的量可称为物的某组成物质消耗能力。物的各组成物质消耗能力的集合可称为物的物耗能力。物的某组成物质拥有量与该组成物质消耗能力的比值是物的某组成物质使用寿命。物的各组成物质使用寿命与结构使用寿命的最小值是物的使用寿命。物的性能与物的使用寿命之积是物可以产生的能量交换成果量。
 
    能量是“运动的尺度”(《哲学原理》P113页,A.Τ.斯比尔金著,求实出版社,徐小英译,1990年版),是运动质与量的统一。物的能量反映物与外部事物作用可以产生的能量交换成果,可以用物的性能与物的可持续做功时间之积表示。物的能量可用标准物性能计量为标准物可持续做功时间,也可用标准物拥有的能量计量为标准物数量。
 
    物的使用方面与范围称为用途,物在不同用途中具有不同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物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之积可称为使用能量,物的使用能量既可用标准物使用性能计量为标准物可持续使用时间,也可用标准物使用能量计量为标准物数量。物在每种用途中的使用能量可称为用途能量,物的使用能量存在状况可以用物的各用途能量的集合表示。
 
    物与外部事物相互作用过程中,单位使用时间某状态参量发生变化的量可称为物的性能参量,物的性能可用物的各性能参量的集合表示,物的使用性能可用物的各关键性能参量的集合表示。物在每种用途中的使用性能可称为用途性能,物的使用性能存在状况可用物的各种用途性能的集合表示。
物的用途性能要求标准是各关键性能参量要求标准的集合,物的性能参量与性能参量要求标准的比值可称为性能参量达标系数。物的用途性能满足用途性能要求标准的程度称为物的用途性能达标系数,物的用途性能达标系数可用物的各关键性能参量达标系数的最小值表示大小,公式表示为:物的用途性能达标系数=min{各关键性能参量达标系数}。
 
    物在每种用途中的使用寿命可称为用途寿命,物的用途寿命与用途寿命要求标准的比值称为物的用途寿命达标系数,物的用途性能达标系数与用途寿命达标系数之积反映物的用途能量满足要求标准的程度,可称为用途能量达标系数。物的用途能量达标系数=物的用途性能达标系数×用途寿命达标系数。
 
    功能是事物、方法或行为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反映事物、方法或行为帮助人解决矛盾的能力、作用。人对矛盾的感知表现为需求,功能可用事物、方法或行为符合人们解决矛盾要求的程度表示。方式、方法符合人们解决矛盾要求的程度称为技术功能。行为符合人们解决矛盾要求的程度称为行为功能。物的有用性是物帮助人解决矛盾的功能,物品符合人们解决矛盾要求的程度称为物品功能。
 
    物的用途能量要求标准由物的用途性能要求标准与用途寿命要求标准组成,物的用途能量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程度称为用途使用功能,物的用途使用功能可直接用用途能量达标系数表示。物的用途使用功能=物的用途能量达标系数=物的用途性能达标系数×物的用途寿命达标系数。
 
    物的外观尺寸、色彩、光洁度、手感等审美状态参量在物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单位使用时间产生的某审美状态参量变化数量称为审美性能参量,物在使用过程允许审美状态参量发生变化的量与审美性能参量的比值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参量审美寿命,物的各状态参量审美寿命的最小值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审美寿命,物的审美寿命与审美寿命要求标准的比值称为物的审美寿命达标系数。
 
    物的审美状态参量符合审美要求的程度可称为审美状态参量达标系数,审美状态参量达标系数=审美状态参量÷审美状态参量要求标准。物的各审美状态参量达标系数的集合反映物的审美状态达标情况,这里将物的各审美状态参量达标系数的最小值称为物的审美状态达标系数。
 
    物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程度称为物的审美功能,人们对物的审美要求标准由物的审美状态参量要求标准与审美寿命要求标准组成,物的审美状态达标系数与审美寿命达标系数之积反映物在使用过程中满足审美要求的程度,可用于表示审美功能的大小。物在不同用途中的审美寿命不同,因而物在不同用途中具有不同的审美功能,物在某种用途中的审美功能可称为物的某用途审美功能。
 
    物帮助人们确定事情发生程度或认可事实存在程度的参量称为证据参量,证据参量与证据参量要求标准的比值可称为证据参量达标系数,物的各证据参量达标系数的集合反映物的证据达标情况,这里将物的各证据参量达标系数的最小值称为物的证据状态达标系数。
 
    物的证据参量在外部事物影响下会发生变化,物在单位使用时间产生的证据参量变化数量可称为物的证据性能参量,物的证据参量允许变化的量与物的证据性能参量的比值是该参量的证据状态存在寿命,物的某参量证据状态存在寿命与该参量证据寿命要求标准的比值可称为证据参量寿命达标系数,物的各证据参量寿命达标系数的集合反映物在使用过程中满足证据寿命要求标准的情况,这里将物的各参量证据寿命达标系数的最小值称为证据寿命达标系数。
 
    物满足人们证据要求的程度称为物的证据功能,人们对物的证据要求标准由物的证据参量要求标准与证据寿命要求标准组成,物的证据状态达标系数与证据寿命达标系数之积反映物在使用过程中满足证据要求的程度,可用于表示证据功能的大小。物在不同用途中具有不同的证据状态和证据寿命,物在某种用途中的证据功能可称为物的某用途证据功能。
 
    物满足人们情感、思维等精神活动文化要求的程度称为物的文化功能,人们对物的文化要求标准由物的文化参量要求标准与文化参量存在寿命要求标准组成。物的文化参量是物帮助人们记录情感、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参量,物的文化参量与文化参量要求标准的比值可称为文化参量达标系数,物的各文化参量达标系数的集合反映物的文化达标情况,这里将物的各文化参量达标系数的最小值称为物的文化达标系数。
 
    物的文化参量会在物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物的文化参量在单位使用时间发生变化的量可称为物的文化性能参量,物的文化参量允许发生变化的量与物的文化性能参量的比值是物的文化参量存在寿命,物的文化参量存在寿命与文化参量存在寿命要求标准的比值可称为文化参量寿命达标系数,物的各文化参量寿命达标系数的集合反映物的文化寿命达标状况,这里将物的各文化参量寿命达标系数的最小值称为物的文化寿命达标系数。物的文化达标系数与文化寿命达标系数之积反映物在使用过程中满足文化要求的程度,可用于表示物的文化功能大小。物在不同用途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达标系数和文化寿命达标系数,物在某种用途中的文化功能可称为物的某用途文化功能。
 
    物满足人们操作要求的程度称为物的操作功能,物的操作要求标准由操作参量要求标准与操作寿命要求标准组成。物的操作参量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参量、还原参量、舒适参量、便捷参量等参量的集合。物的操作参量与操作参量要求标准的比值可称为操作参量达标系数,物的各操作参量达标系数的集合反映物的操作达标情况,物的各操作参量达标系数的最小值称为物的操作达标系数。
 
    物的操作参量会在物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物的操作参量在单位使用时间发生变化的量可称为操作性能参量,物的操作参量在使用过程中允许发生变化的量与操作性能参量的比值是物的操作参量存在寿命,物的操作参量存在寿命与操作寿命要求标准的比值可称为操作参量寿命达标系数,物的各操作参量寿命达标系数的集合反映物的操作寿命达标情况,这里将物的各操作参量寿命达标系数的最小值称为物的操作寿命达标系数。物的操作达标系数与操作寿命达标系数之积反映物满足使用过程操作要求的程度,可用于表示操作功能大小。物在不同用途中具有不同的操作达标系数与操作寿命达标系数,物在某种用途中的操作功能可称为物的某用途操作功能。
 
    物的用途功能是物在该用途中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证据功能、文化功能、操作功能等功能的集合,其大小可用各功能的最小值表示。物的功能是物各用途功能的集合,可用各用途功能的总和表示大小。不同人对物有不同的使用要求、操作要求、审美要求、证据要求、文化要求等,因此,同一物在不同人心目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如果社会统一规定物的各用途使用要求标准、操作要求标准、审美要求标准、证据要求标准、文化要求标准等,则物满足用途社会要求标准的程度可称为物的用途标准功能,物的用途标准功能是物在用途中表现的标准使用功能、标准审美功能、标准证据功能、标准文化功能的集合,其大小可以用物在用途中的标准使用功能、标准操作功能、标准审美功能、标准证据功能与标准文化功能的最小值表示。物符合社会要求标准的程度称为物的标准功能,物的标准功能表现为各用途标准功能的集合,可用物的各用途标准功能的总和表示大小。
 
    刚好达到各用途使用要求标准、操作要求标准、审美要求标准、证据要求标准、文化要求标准等要求标准的物称为标准物或参照物,标准物或参照物一般用型号规格定义。人们运用物质运动规律生产的功能物品称为产品,符合型号规格要求的产品称为合格产品,刚好达到型号规格要求标准的产品称为标准产品或型号规格产品。
 
    型号规格产品满足使用者要求的程度可称为标准产品用途功能,产品用途功能与标准产品用途功能的比值可称为产品用途功能达标系数。产品用途功能达标系数=产品用途标准功能。
 
    产品功能存在状况是产品各用途功能的集合,若产品有A1,A2,…,A种用途功能,各种用途功能达标系数分别用P1,P2,…,P表示,则产品功能存在状况可用标准产品表示为{P1,P2,…,P}。
 
    产品功能的大小用产品各用途功能之和表示,产品功能与标准产品功能的比值称为产品功能达标系数。产品标准功能的大小可用产品各用途标准功能之和表示,产品标准功能与标准产品标准功能的比值可称为产品标准功能达标系数,由于标准产品用途标准功能恒等于1,因而产品标准功能达标系数=产品标准功能÷标准产品标准功能=∑产品各用途标准功能÷∑标准产品各用途标准功能=∑产品各用途标准功能÷产品用途数量=产品各用途标准功能平均值。
 
    这里将产品某用途功能与产品重量的比值定义为产品某用途功能物质参数,用S表示,若设定产品某用途功能物质参数的标准,并用S表示,则S与S的比值可用于确定产品某用途功能的物耗等级,这里用&表示。&=S÷S=(产品用途功能÷标准产品用途功能)÷(产品重量÷标准产品重量)=产品用途功能达标系数÷产品重量达标系数
 
    产品各种用途功能之和与产品重量的比值是产品功能物质参数,可用S表示;标准产品各种用途功能之和与标准产品重量的比值是标准产品功能物质参数,可用S标总表示;(S÷S标总)反映产品功能的物耗等级,可用&表示。
 
    物的数量与物的功能之积反映物的功能质与量存在情况,可称为物的功能能量。物的数量与物的用途功能之积是物的用途功能能量。物的功能能量可以用标准物功能计量为标准物数量,物的功能能量=物的功能×物的数量=标准物功能×物的功能达标系数×物的数量=标准物数量×标准物功能
产品功能与产品数量之积体现产品功能质与量的统一,称为产品功能能量,产品功能能量可以用标准产品功能计量为标准产品数量。产品功能能量=产品数量×产品功能=产品功能达标系数×产品数量×标准产品功能=标准产品数量×标准产品功能。
 
    说明:物的性质可以按帮助人解决矛盾的有用情况分为无用、有用、有害三种,无用性质是对人解决矛盾既无用又无害的性质;有用性质是可以帮助人解决矛盾的性质;有害性质是危害人解决矛盾的性质。物的无用性质的集合称为物的无用属性,物的有用性质的集合称为物的有用属性,物的有害性质的集合称为物的有害属性,三者统称使用属性。物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与生物属性是物的自然属性,物的使用属性是物的自然属性帮助人解决矛盾的特性。
 
    物的性质满足使用要求的程度可用使用性能与需求使用性能的比值表示,称为物的性质有用系数。物的有害性质的性能与最低有害要求标准的比值反映性质的有害程度,称为物的性质有害系数。物的各性质有用系数、有害系数的集合反映物的使用属性存在情况,体现物的原料有用性大小,可称为物的原料功能。如果有用系数用正数表示,有害系数用负数表示,则物的原料功能可用各性质有用系数、有害系数之和抽象表示大小。
 
    (二)物的重要性
 
    物品用途功能能量需求量与需求时间的比值反映解决矛盾行为需求物品用途功能能量的迫切程度,可称为物品用途功能能量需求度。矛盾的解决需要时间,不同时间段对物品用途功能能量的需求往往不一致,某时段物品用途功能能量的需求量及期间需求预期增加量之和与该时段时间的比值是该时段物品用途功能能量预期需求度。某时段物品用途功能能量拥有量及期间预期供应量之和与该时段时间的比值是该时段物品用途功能能量预期拥有度。某时段物品用途功能能量预期需求度与物品用途功能能量预期拥有度之比值反映该时段解决物品用途功能能量供求矛盾的重要性,体现物品用途功能能量的重要程度,称为物品用途功能能量需求系数。
 
    物品用途功能能量需求量可用标准物品用途功能计量为标准物品需求量,这里称为物品某用途需求量,物品各用途需求量的总和可称为物品需求量,其与需求时间的比值称为物品需求度。物品功能能量拥有量可用标准物品功能计量为标准物品拥有量,这里称为物品拥有量,其与需求时间的比值称为物品拥有度。某时段物品预期需求度与物品预期拥有度的比值反映物品的重要性,可称为物品需求系数。
 
    符合型号规格要求标准的产品是合格产品,某时段合格产品需求量及期间需求预期增加量之和与需求时间的比值是合格产品预期需求度,某时段合格产品拥有量及期间预期供应量之和与需求时间的比值是合格产品预期拥有度,某时段合格产品预期需求度与预期拥有度之比值是该时段合格产品需求系数。合格产品需求系数又称标准产品需求系数,在现实生活中不合格产品被视为废品,因而合格产品需求系数往往被视为产品需求系数。
 
    同一物品在企业、家庭、市场中的重要程度不一定相同,物品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在家庭中的重要程度、在市场中的重要程度可表示为物品企业需求系数、物品家庭需求系数、物品市场需求系数。
 
    (三)物的使用价值
 
    价值的字典解释是用途与重要性,本文理解为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价值是度量主要矛盾存在程度的量。有用性是反映使用矛盾存在程度的量,表现为事物、方法或行为帮助人解决矛盾的功能。重要性是反映供求矛盾存在程度的量,表现需求系数。使用矛盾与供求矛盾是主要矛盾产生的次要矛盾,因此,有用性与重要性结合可以反映主要矛盾的存在程度。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8页)。使用价值的字面含义是使用方面的用途及重要性,本文理解为物品帮助人解决矛盾的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是物品使用矛盾与供求矛盾的统一,是主要矛盾在具体物品中的存在表现。由于物品满足解决矛盾要求的有用性表现为用途功能,物品满足解决矛盾要求的重要性表现为物品需求系数,因此,物品在每种用途中的使用价值可用物品用途功能与物品需求系数之积表示,称为物品用途使用价值。
 
    物品使用功能反映物品使用性能的有用性,物品使用功能能量需求系数反映物品在使用方面的重要性,二者之积反映物品使用性能的用途与重要性,称为物品性能价值。同理,物品审美功能与物品审美功能能量需求系数之积反映物品在审美方面的用途与重要性,称为物品审美价值。物品证据功能与物品证据功能能量需求系数之积反映物品在证据方面的用途与重要性,称为物品证据价值。物品文化功能与物品文化功能能量需求系数之积反映物品在文化方面的用途与重要性,称为物品文化价值。物品操作功能与物品操作功能能量需求系数之积反映物品在操作方面的用途与重要性,称为物品操作价值。物品每种用途中的性能价值、审美价值、证据价值、文化价值与操作价值等共同构成物品用途使用价值。
 
    物品用途使用价值与物品数量之积反映物品用途使用价值的质与量存在程度,可称为物品用途使用价值量。物品用途使用价值量=物品用途使用价值×物品数量=物品用途功能能量×物品需求系数=物品数量×物品用途功能达标系数×标准物品用途功能×物品需求系数=标准物品用途使用价值×物品数量×物品用途功能达标系数=标准物品用途使用价值×标准物品数量。
 
    物品功能与物品需求系数之积体现物品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称为物品使用价值,物品使用价值与物品数量之积是物品使用价值量。物品使用价值量可用标准物品使用价值计量为标准物品数量。物品使用价值量=物品功能×物品需求系数×物品数量=物品功能能量×物品需求系数=物品数量×物品功能达标系数×标准物品功能×物品需求系数=标准物品使用价值×物品数量×物品功能达标系数=标准物品使用价值×标准物品数量。
 
    (四)劳动价值
 
    劳动行为是人消耗体能解决矛盾的功能行为。劳动能耗单位是单位劳动时间消耗的体能,劳动能耗单位与劳动时间之积称为劳动能耗量。单位劳动时间产生的做功成果量称为劳动行为做功性能,单位劳动能耗量产生的做功成果量是计量劳动能耗量的计量单位,可称为体能做功系数,体能做功系数=做功成果量÷劳动能耗量=劳动行为做功性能÷劳动能耗单位。
 
    劳动行为做功性能与劳动行为时间之积称为劳动行为做功能量,劳动行为做功能量=体能做功系数×劳动能耗单位×劳动行为时间=体能做功系数×体能消耗量。劳动行为做功能量可用单位标准劳动行为做功能量计量为标准劳动行为次数,也可用标准劳动行为做功性能计量为标准劳动行为时间。标准劳动行为次数或时间称为劳动量,劳动量是反映标准劳动行为存在程度的量。
 
    每个工种的劳动行为做功能量可以直接用该工种标准劳动行为做功性能(或单位标准劳动行为做功能量)计量大小,表示为工种劳动量。劳动量通常用规定的标准劳动行为次数或时间计量大小,如用计件工(达到多少件为1个工)计量,表示为计件工数;用计日工(规定单个人一天标准劳动行为时间或次数为1个工)计量,表示为计日工数;用计时工(规定单个人一小时标准劳动行为时间或次数为1个工)计量,表示为计时工数。单位劳动时间投入的劳动量称为劳动强度,表示为计日工数/天、计时工数/天、计时工数/小时、计日工数/月等。
 
    劳动是人运用各种物品功能解决矛盾的劳动量消费运动。劳动成果是劳动行为取得的成绩与成效,可用劳动行为产生的事物各关键状态参量变化数量的集合表示。劳动成果可用单位标准劳动成果计量为标准劳动成果数量,称为劳动成果量。单位劳动量获取的劳动成果量既反映劳动量的效能,又反映劳动技术的性能,称为劳动力。劳动力与劳动量拥有量之积反映劳动力的存在程度,称为劳动力能量。劳动力满足解决矛盾需求的程度反映劳动力的有用情况,称为劳动力功能,劳动力功能=劳动力÷需求劳动力。注:需求劳动力是期望或要求单位劳动量获取的劳动成果量。
 
    劳动能力是单位时间获取的劳动成果量,劳动能力与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之积是劳动能量,劳动能量=劳动能力×可持续劳动时间=可实现劳动成果量=劳动力×劳动量拥有量=劳动力能量。劳动能力与需求劳动能力的比值是劳动行为功能,劳动行为功能=劳动能力÷需求劳动能力=(劳动力×劳动量÷行为时间)÷(需求劳动力×劳动量÷行为时间)=劳动力功能。
 
    劳动行为功能与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之积可称为劳动行为功能能量,劳动行为功能能量是用标准劳动能力计量的劳动能量,具体表现为标准劳动行为可持续时间。
 
    工种劳动力功能与拥有的工种劳动量之积反映工种劳动力功能的存在程度,可定义为工种劳动力功能能量,劳动力功能能量=劳动行为功能能量。工种劳动力功能能量是用工种标准劳动力计量的劳动力能量,表现为工种标准劳动量拥有量。若社会统一规定各工种劳动力的要求标准,并将工种劳动力与工种劳动力社会要求标准的比值定义为工种劳动力社会功能,则工种劳动力社会功能能量是用工种社会劳动力计量的劳动力能量,表现为工种社会劳动量拥有量。
 
    某时段工种标准劳动量预期需求度与预期拥有度的比值反映该时段工种劳动力功能能量的重要性,称为工种劳动力功能能量需求系数,由于工种劳动力功能能量=工种劳动力能量÷工种标准劳动力=工种劳动能量÷工种标准劳动能力=工种劳动行为功能能量,因而,工种劳动力功能能量需求系数=工种劳动力能量需求系数=工种劳动能量需求系数=工种劳动行为功能能量需求系数,三者可统称劳动能量需求系数。
 
    劳动力的有用性表现为劳动力功能,劳动力的重要性表现为劳动能量需求系数,劳动力功能与劳动能量需求系数之积是劳动力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称为劳动力价值或劳动技术价值。劳动力价值与劳动量之积反映劳动力价值的存在程度,可称为劳动力价值量,劳动力价值量=劳动力功能×劳动能量需求系数×劳动量=标准劳动量×劳动能量需求系数。
 
    劳动量的有用性表现为劳动力功能,劳动量的重要性表现为劳动能量需求系数,劳动量价值是劳动量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可用劳动力价值表示大小。劳动量价值与劳动量之积可以反映劳动量价值的存在程度,称为劳动量价值量。劳动量价值量=劳动力价值量。
 
    某时段劳动成果需求量及期间需求预期增加量之和与该时段劳动成果拥有量及期间预期供应量之和的比值反映劳动成果的重要性,称为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成果预期需求度÷劳动成果预期拥有度=(劳动成果需求量+期间需求预期增加量)÷(劳动成果拥有量+期间预期供应量)。
 
    劳动行为的有用性表现为劳动行为功能,劳动行为的重要性表现为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二者之积体现劳动行为有用性与重要性的统一,称为劳动行为价值。劳动行为价值与劳动行为时间之积反映劳动行为价值的实现程度,称为劳动行为价值量。劳动行为价值量=劳动行为功能×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行为时间。
 
    劳动量价值反映劳动量的用途与重要性,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反映劳动行为的重要性,劳动量价值与劳动成果需求系数之积反映劳动量价值被劳动行为实现的程度,体现劳动量价值被承认情况,是劳动量的消费价值。劳动量消费价值=劳动量价值×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力功能×劳动能量需求系数×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行为价值×劳动能量需求系数。
 
    本文认为劳动量消费价值体现了劳动量价值与劳动行为价值的统一,因而定义为劳动价值,劳动价值与劳动量之积反映劳动价值的存在程度,称为劳动价值量。公式表示为:
 
    劳动价值量=劳动价值×劳动量=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能量需求系数×劳动力功能×劳动量=劳动力价值量×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行为价值×劳动能量需求系数×劳动量=标准劳动量×劳动成果需求系数×劳动能量需求系数。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和路888弄57号1001室
 电子邮箱:xcbaofeng520@sina.com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