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科普知识2005考古新发现

长江竟然捞出了战国矛 珍贵文物险被磨坏(图)

长江竟然捞出了战国矛 珍贵文物险被磨坏(图)
向文高向记者展示古董


 

  “重庆时报哈?你们快派人来看看,我朋友在长江里捡了个宝贝。”昨日,一通电话打进本报热线,电话里报料人称他的朋友向某捡的宝贝一头尖尖的,另一头有个洞,看起来很像古代兵器,只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更不知是哪朝哪代的物件。报料人的描述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

  长江底捞出俩宝贝

  在沙坪坝区陈家湾,记者见到了报料人和他的朋友———刚从广安来到重庆的向文高。向文高此次来重庆,本来只打算到朋友处走动走动,顺便给大家带来一个有意思的“金属疙瘩”让大家开开眼。谁知朋友一见,连连称奇,都说他拿来的是个宝贝,一定要找人探究探究。

  向文高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约手掌长的金属玩意儿。这个小玩意儿一头尖尖的,另一头则有个圆锥形的洞,洞口可插入木棒等物,在圆锥的两侧,还有两个可以拴东西的空心小“耳朵”,看起来很像古代兵器中矛的“头”。

  向文高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在忠县石宝寨附近的一艘采石船上工作了两个月,那段日子他吃住都在船上,生活十分枯燥,唯一让他感到有趣的是采石头的挖斗常常能从江底挖上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玩意儿,他这次带来的“金属疙瘩”就是他那时工作时从挖斗里捡出来的。除此之外,他还捡到过一个表面刻有类似于古代文字样花纹的瓦罐,只是瓦罐容易碎,这次他没带上来。

  石头上磨出青铜色

  回忆起捡到时的情形,向文高记忆犹新。“我当时看见一坨泥沙中露出了很深的绿色,觉得很奇怪,于是把它捡出来看,洗干净后发觉好像是个铜质的古代兵器。”离开采石船时,向文高把这个“有意思的玩意”带回了家。

  “虽然闹不清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我还是常常把它带在身上,时常拿出来把玩。”向文高说到这里,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他接着说:“我刚捡到时,兵器的尖部已经不太锋利了,还有一层厚厚的类似于铜锈的绿色。回到家后,我出于好玩儿的心理,把兵器尖的一头拿到石头上去磨了磨。谁知没磨几下就变得很锋利了,完全可以当小刀来用。”记者仔细一看才发现,矛头附近确实有明显被磨过的痕迹,已经显露出了青铜的颜色。

  宝贝竟是战国矛

  昨日下午,记者带着向文高和他的宝贝来到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请该所邹后曦所长对向文高所捡的金属兵器进行鉴定。经测量,宝贝长为14.5厘米,是一件年代约在战国晚期的青铜短铰弓耳矛,属于当时巴国战士较为常用的兵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邹所长说,矛属于长兵器,古人在矛头后部插入比自己身高略长的木棒使用,因此能看到它的一头有个圆锥形的洞,当然也有极少部分的短矛,一般悬挂于腰间。向文高所带来的应该属于长矛,在其两侧出现的空心小“耳朵”名叫弓耳,一般用来捆绑缨。

  邹所长进一步介绍说,目前在我市三峡库区及周边,青铜短铰弓耳矛是出土较多的一类器物,各级博物馆和文物部门都有收藏。忠县附近是战国时期巴国与楚国交战较为频繁的一个地区,因此向文高在忠县石宝寨附近的长江中捞到青铜短铰弓耳矛头不足为奇,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段巴楚战争史。又因为石宝寨附近有一个回水沱,上游不少地方的泥土垮塌后,都会沉积到这里来,江底有不少的古物,因此向文高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除了捡到一个矛头外还捡了一个瓦罐,应该说不算偶然。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