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科普知识2005考古新发现

特大墓群现身奉节 已出土千余随葬品



  本报讯 奉节永安镇遗址发掘现场昨日传来消息,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当地一战国至唐代的特大墓群已面貌初现——不但时间跨度长、墓葬形质丰富,而且丰富的随葬品保存完好,初步断定价值极高。

  百余墓葬重庆罕见

  负责此次考古发掘的市考古队副队长袁东山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的150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已发现墓葬106处,其中27座战国墓,55座西汉墓,23座东汉墓、1座六朝墓、5座唐代墓,其余年代不详。

  年代跨度如此大,在重庆尚属罕见。正还在发掘中的66号战国中期墓,则是目前为止三峡地区重庆段最大的战国墓。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质和出土的随葬品判断,这是一处有规划的墓地,而其中的27座战国墓很可能就是当时巴人的墓葬。

  千余随葬品保存完好

  该墓群已出土随葬品1000余件,其中27座战国墓中发现随葬品400多件:既有直径45厘米,高42厘米、迄今为止三峡重庆段最大的青铜鼎、造型奇特的汉代人形装饰烛台,也有巴人兵乐器 于、钲、钟等。

  另外,在一汉代墓葬墓道里,考古队员还发现一具曲肢状的残骸,对研究三峡地区当时的生活、经济、丧葬习俗将起重要作用。

  永安镇遗址重点“关照”

  袁东山说,永安镇遗址是1992年就登记在册的重点遗址,2003年之前完成了三峡工程二期水位前的考古发掘工作,当时发现的排水沟、水窖、卵石道等,证明该遗址就是北宋夔州城遗址,由此被评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2003年度十项重要考古发现”。

  经三峡文物保护办公室研究决定,考古人员从今年2月17日开始,再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目前,发掘工作还在进行,本报将继续关注。

  (2005年04月25日 重庆晚报)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