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科普知识动物部队>十二、海豚——海上作战的多面手
动物部队

作者: 胥士詹

十二、海豚——海上作战的多面手


   
1.档案摘抄
  海豚,亦称“真海豚”、“普通海豚”。哺乳纲,鲸目,海豚科。体呈纺锤形,长
2—2.6米,有背鳍。喙细长,有额隆,上、下颌各有尖细的齿90—110枚。背
面蓝黑灰色,腹面白色,体侧土黄色及灰色。常群游海面,以小鱼、乌贼、虾、蟹等为
食。大脑沟面复杂,能学会许多复杂动作,并有较好记忆力。分布各海洋中。肉可食,
皮可制革,脂肪可制油。
   
2.聪明的海豚
  海豚在4500万年前便与其他哺乳动物脱离开来,却也显示出高度的智力,是有
名的智能动物。
  海豚的脑部非常发达,不但大而且重。海豚大脑半球上的脑沟纵横交错,形成复杂
的邹褶,而且大脑皮质每单位体积的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数目非常多,神经的分布也相当
复杂。
  例如,大西洋瓶鼻海豚的脑部重量约为1500克,这个值和成年男性的脑重14
00克相近;而大西洋瓶鼻海豚的体重约250公斤,故脑重和体重的比值约为0.
6%,这个值虽然远低于人类的1.93%,但却超过大猩猩或日本猕猴等灵长类的比
值。
  至于海豚大脑半球上由脑沟所形成的皱褶,根据研究显示,大西洋瓶鼻海豚的皱褶
甚至比人类的还多,而且更为复杂。它们的大脑皮质表面积为3745平方厘米,人类
大脑皮质的表面积则为2500平方厘米,前者约为后者的1.5倍。海豚脑部神经细
胞的数目,比人类或黑猩猩的还要多。因此,无论是从脑重和体重的比,或是从大脑皮
质的皱褶数目来看,大西洋瓶鼻海豚脑部的记忆容量,或是信息处理能力,均应和灵长
类不相上下。
  海豚有许多奇特的本领。海豚头部的瓣膜和气囊系统,能发射超声波,具有回声定
位功能,而且非常准确。所以,它在光线黑暗,地质情况复杂的海洋世界里,能够十分
灵活、准确地跟踪和捕捉各种目标而不因碰撞伤害自己。它分辨目标的本领很高,在3
公里以外,它能分辨出在水中游动的是它喜欢吃的石首鱼还是厌恶的鲻鱼。蒙住它的眼
睛,能在迷宫中避开障碍物,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也能准确无误地区分两个直径分别
为5.2厘米、6.1厘米的镍钢球。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在一张网上作出了两个门,轮
流开关,关着的门用透明的塑料板挡起来,看上去好象开着的一样,让海豚进入网中,
它从来也不会走错门。如果在水中放了两条鱼,一条用玻璃板隔开来,结果,每次海豚
都抓到了水中的鱼,而绝不会碰在玻璃板上。它学习本领快,猴子需要几百次才能学会
的本领,海豚只需要20次就可以掌握了。实验研究表明,海豚与人的交流主要通过姿
势语言,它们能很好领悟训练者姿势的语义。海豚能形成对物体的一般概念。例如,对
圆形、八角形或方形的铁圈。海豚在学习态度上比许多小孩强。当它们答对题时,便兴
奋地叫着游向训练者,当答错时,便明显露出垂头丧气之态。海豚也会耍小花招,例如,
当它追错了一个目标,便转头冲向另一个目标,或者游到两个选择目标之间,做模棱两
可之态来观察训练者的表情。
  美国科学家曾精心训练过一头名叫达菲的海豚,它能够频繁地往来于海面和海底
“实验站”之间,及时把报刊和书信送到水下工作人员手中,充当了一名出色的邮递员。
   
3.人类的朋友
  海豚自古以来和人类的关系就十分密切,有许多动人的佳话。希腊有一个海豚救人
的传说:在大约距今3200年前,有一次,希腊著名的抒情诗人和音乐家阿莱昂参加
由一位意大利富商所举办的音乐大赛,结果赢得了巨额奖金。他携带这笔财富乘船返回
希腊科林斯,不料途中引起船员的眼红,而欲将他杀害。他临死之前要求能再演奏一曲,
演奏完毕,他怀抱七弦琴跃身大海。谁知,一只海豚将他救起,并驮着他安全到达陆地。
这只海豚是被美妙的乐声引来的。
  1871年的夏天,在新西兰的海岸地区,大雾迷漫,一艘远洋海轮在暗礁丛生的
浅海地区颠簸,分不清航道,面临触礁的危险。这时,一只白色的海豚赶来为这艘船领
航,船长指挥轮船跟着海豚,穿过迷雾,绕过暗礁,顺利地到达了安全地区。从那以后,
每艘海船经过这里时,这只白海豚都来领航。有一次,这只海豚在领航的时候,被船上
的一名旅客开枪打伤了。可是过了几星期以后,这只“心地善良”的海豚又来领航了。
为了保障海船的航道安全和保护海豚,新西兰政府专门召开了会议,颁布一条法令:任
何人都不得伤害这只白海豚。从这以后,这只白海豚日以继夜地执行“领航任务”,在
长达40年的漫长时间内从不间断,直至1912年,这只白海豚为人类鞠躬尽瘁一生
后,才在海面上永远消失。
  由于海豚具有较高的智力和多种能力,美国等国家早就把它训练成“水下侦察兵”
和“特种部队”,多次用它去完成各种水下的作战任务。
   
4.水下杀手
  1971年越南战争期间,美海军在越南金兰湾曾部署由12名驯兽员和6只海豚
组成的“水下侦察兵”分队,作为水下“哨兵和杀手”,用以对付企图接近美国军舰的
越南潜水员。海豚被安置在动力浮箱小艇里,昼夜不停地监视“敌人”,每隔30秒钟,
就能对通往金兰湾的各航道“扫描一次”,其效率与准确性远远超过声纳,“扫瞄”距
离可达1200英尺。据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这些经过训练的海豚,一旦发现越南潜
水员后,立即向驯兽员发出无线电信号。接到指令后,它就会飞快地追上前去,把固定
在头部类似注射器的武器插入对方体内,并放出高压二氧化碳。被刺伤的人,皮下肌肉
绽裂,气体源源注入,导致结肠、直肠脱位而集结在一起向肛门冲去,胃部则被挤向上
方,从口腔喷出。尸体因充满气体而浮出海面。据统计,在15个月内,海豚共截击了
对方60名潜水员。
   
5.打捞能手
  美国海军还用“海豚兵”进行寻找、识别和找捞作业。在1965年至1967年
间,美国在试验“阿斯罗克”反潜火箭和“天狮星”巡航导弹时,海豚成功地在60米
深处找到了“阿斯罗克”反潜火箭脱落的战斗部和“天狮星”导弹的发射轮架。196
7年至1968年,海豚被首次用于寻找和识别同样装有音响信标的教学水雷。直升机
将海豚运到搜索海域,并用专门的拖架将其放入海中。3天内,有一只海豚找到了17
枚水雷,它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比一般潜水员缩短了一半。
   
6.扫雷尖兵
  军舰在海上航行,尤其在战争情况下,通常会受到水雷的威胁。一种是漂浮式水雷,
它由固定在海床上的缆绳系浮于水中,一碰到船只就发生爆炸。扫雷艇因吃水浅而望雷
莫及,只得用其他拖着的小艇把缆绳切断,使水雷漂到水面上,将它安全引爆。另一种
是暗藏式的水雷,它精密度很高,被放在海床上。当它探测到舰船经过时发出的声波或
磁波便自动起爆。为对付这两种水雷,美国海军在波斯湾使用直升机,
  让直升机拖着一个象雪橇似的可以找出及引爆水雷的扫雷器。但是,直升机在恶劣
的天气中不能出航,并且据规定不能在公海里使用雪橇式扫雷器。在这种情况下,美军
用经过训练的海豚来协助扫雷。海豚用眼睛和自身的声纳系统识别水雷,发现水雷时,
在海面跳跃,表示该海区有水雷。有的海豚还能把炸药带放到水雷旁边,将水雷引爆。
据报道,早在70年代,美国训练的海豚在波斯湾扫雷已显成效。
   
7.舰艇卫士
  1978年,海湾地区风云突变,美伊摩擦加剧,美国为了维护其在海湾的利益,
美军先后派遣40多艘舰艇、2万多军队参加海湾护航。美军的这一行动,激起了伊朗
的强烈反抗。
  他们不断派出蛙人和潜艇偷袭美军舰队,设置水雷等障碍封锁航道。美国五角大楼
为了“提供水下监督和侦察能力”,帮助驻扎在这一地区的美海军舰艇执行护航任务,
于10月13日将6只经过训练的海豚送至海湾地区,除执行巡逻、反潜、排雷等任务
外,还执行警戒任务。
  当时,美军的海上流动补给基地——一艘巨型的军事驳船,停泊在海湾北部法西岛
附近。船上驻有200多名美军,分别隶属直升机机组、陆海空突击队和其他特殊部队,
是伊朗特工人员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军为确保这艘驳船的安全,将6只海豚部署在
其周围进行巡逻。每只海豚的鼻上装有一只重型夹钳,一旦发现敌方特工人员蓄意破坏
驳船,它们便一涌而上,用鼻子猛击对方,然后浮出水面吼叫或用嘴拉响警报器通知船
上的哨兵。因此,伊朗的特工人员无法接近这艘驳船。
   
8.“活水雷”
  设在佛罗里达州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专家们,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由海豚携带机动水
雷。这种“活水雷”,战时将用专门的船只直接运往敌方海军基地,让它们在那里拦截
敌人的潜艇和水面舰艇或在其进出港时将其击毁。在有些情况下,还可深入基地以内水
域,攻击停靠在码头上的敌方舰艇。最简单的一种是将重20磅的圆柱形水雷,绑在海
豚背鳍上。另一
  种较复杂的方法是施行外科手术,将一枚5磅重的小水雷(有定时雷管)植入动物
胃里,既吐不出来,又不会被敌方识破。不过这种爆破威力不大,不能重创敌舰。所以,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专家们在基韦斯特基地多年来一直训练海豚运送鱼雷。在鱼雷尾部开
一个海豚吻突形状的缺口,让海豚吻突正好套住,推着鱼雷前进,还有一种称为“活鱼
雷”的,那是在吻突上穿一个环,用绳子系着鱼雷。海豚与鱼雷距离3英尺。这样,海
豚直接将鱼雷拖向攻击目标。
   
9.水下间谍
  在1962年古巴危机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用一艘伪装的走私船把“海豚侦察
兵”运到哈瓦那港,然后把船底一个特设的门打开,让海豚出来游向港内停泊的一艘核
动力苏联船,把携带的侦察仪器放置在该船的外壳上。就这样,苏联船上的资料全被美
方窃走。
 
  ------------------
  allan9扫描校对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