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科普知识天体运行论>第十五章 视差仪的研制
天体运行论

作者: 哥白尼

第十五章 视差仪的研制


 

取圆周=360°,则月球的最大黄纬(对应于白道与黄道的交角)=5°。命运没有赐给我进行这种观测的机会,克洛狄阿斯·托勒密的遭遇也是如此,这是受月球视差的影响。在北极高度为30°58′的亚历山大港,他注视着即将来临的月亮最接近天顶的时刻,这时月亮是在巨蟹宫的起点并在北限处。他能够预先确定这个时刻[《大成》,Ⅴ,12]。籍助于一种专用于测定月球视差的装置(他称之为“视差仪”(105)),他在那个时候求得月亮与天顶的最短距离仅为21/8°。纵使这个距离受到任何视差的影响,对如此短的距离来说影响必然非常小。于是从30°58′减去21/8°,余量为28°501/2′。这个数字比最大的黄赤交角(当时为23°51′20″)超出约5个整度。最后,还发现这个月球黄纬与其他特征至今仍相符。

视差仪含有三个标尺。其中两个的长度相等,至少为4腕尺,而第三个尺子长一些。长尺与一把短尺用轴钉或栓分别与第三尺各一端相连。钉和栓的孔都打得很好;尺子可在同一平面内移动,而不会在连结处摇晃。从接口中心画一条贯穿整个长尺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尽可能精确地量出与两个接口距离长度相等的线段。把这个线段分为1000等份;如果办得到,分为更多等份。用同样单位把标尺其余部分继续等分,直至得到1414个单位。这是半径为1000单位的圆所内接的正方形的边长。这个标尺的其余部分是多余的。可以截掉。在另一标尺上也从接口中心画一条直线,其长度为1000单位,即等于两个接口中心的距离。在这个标尺的一边装上目镜。和一般的屈光镜一样,视线从目镜穿过。视线在穿越目镜时并不偏离沿标尺已经画好的直线,但目镜都与它等距。当这条线向长尺移动时,应使它的端点接触到刻度线。这样的三根标尺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其底边为分度线。这样便竖起一个支撑和修饰得很好的、牢固的杆子。用绞链把有两个接口的标尺固定在杆子上。仪器可以像一扇门那样绕绞链旋转。但是通过标尺接口中心的直线总是铅垂的,它指向天顶,好像是地平圈的轴线。因此,如果你想求一颗星与天顶的距离,便可在通过标尺目镜的直线上看这颗星。把带有分度线的标尺放在下面,你可以求得视线与地平圈轴线的夹角所对的长度单位数(取圆周直径=20,000)。从圆周弦表,便可得出所需的恒星与天顶之间大圆的弧长。


 




腕尺(cubit)为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即由肘至中指端的长度,约为18—22英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