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人类曾经被毁灭>第十一章 修复月球的宇宙飞船
人类曾经被毁灭

作者: 李卫东

第十一章 修复月球的宇宙飞船


        月球被击伤,但伤在何处?根据事实推论,正是现在的月海部分。科
    学证明,月海是由重金属构成的,它坚不可摧。月球人的其他飞船赶来修
    复月球,于是有了“十日并出”、“文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  月球曾经受过伤

    1945年8月6日清晨,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小男孩”。
当奥本·海默组织研究原子弹的时候,许多科学家对原子弹的威力抱有怀疑,有些
人甚至认为原子弹不过一声巨响而已。但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却夺去了十几万人的生
命(当场死亡78150人,受伤51400人,后来许多人因为核辐射死亡,总计死亡人数
已经超过14万人),一座美丽的城市顷刻间在原子弹升起的蘑菇云下化为一片废墟。
要知道,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当量只有几万吨级,而美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时就有10
0万吨级,目前远程战略核武器的当量一般都在几千万吨级。
    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地球轨道,尽管当时
的卫星仅有84千克,但它却标志着人类跨进宇宙航行的时代;1961年4月12日,苏联
宇航员加加林少校在320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飞行了108圈,安全返回了地面。以上
这些成就意味着远程运载火箭技术趋于成熟。从60年代末开始,美国又连续实施
“阿波罗”登月计划,这证明人类已经具备了远程攻击能力。原子弹技术与远程运
载火箭技术相结合,使科学家产生了“炸掉月球”的想法。美国特拉华大学的数学
教授亚历山大·亚伯指出:地球上之所以一直存在恶劣的自然灾害,像火山爆发、
海洋风暴等,都直接或间接与月球有关,甚至人类的某些疾病及精神变化也与月球
有关。
    第一次攻击月球的尝试发生在1969年,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的争夺达到了空前
尖锐的程度。美国在加紧研究大推力的“士星五号”火箭,“阿波罗计划”正在紧
张准备中。为了保持空间技术的优势地位,更为了先美国人一步到达月球,苏联开
始研究HI火箭,它的大小与美国“土星五号”相似,高100米,直径10米,有效负荷
95吨。1969年7月3日,距离美国公布实施登月行动仅有几天的时间,苏联冒险决定
将尚未成熟的H—1火箭发射到月球上,但不巧的是,这枚火箭在发射架上点火后并
没有起飞。一位苏联将军为了邀功请赏,竟然逼迫科学家在没有抽掉燃料的情况下
当即检修。然而,就在检修的脚手架刚刚搭好的时候,火箭莫名其妙被点燃,上升
中的火箭被脚手架绊倒,一台液氧涡轮泵爆炸,引起燃料箱大火,拜科努尔航天中
心一片火海,数十名科学家葬身火海。人类第一次轰击月球的企图就这样失败了。
7月16日,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传来了美国“土星五号”载着3名宇航员顺
利升空的消息。
    人类虽然没有实现轰击月球的目的,但是我们发现,一轮明月实际上早已伤痕
累累,月球表面存在大量曾经被轰击的证据。
    大家知道,月球与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太空中一颗旋转的星球,它围绕地球旋转,
同时它自己还有自转。我们每月看到的月球,实际上是公转中的月亮,因为它每月
定期圆缺一次,周期刚好是29天。但是地球上的人永远感觉不到月球的自转,月球
总是将一面对着地球,而把另一面隐藏在黑暗之中。这是因为,月球的自转速度、
方向刚好与地球公转的速度、方向相同,这是月亮另外一个奇异之处。几千年来,
人们总是在猜想:月球的另外一面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当人类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知道了月球对着地球这一面的情况以后,许多人认为:月球那一面肯定与我们看到
的这一面差不多。然而,大家都错了。
    莫斯科施密特物理研究所的B.列文博士,向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的同行
展示了“探测者”卫星拍下的月球照片,其中25张拍摄的是月球背面的地形情况,
那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科学家们奇怪地发现,在
月球背面有一些直径3——30公里的火山口,排列十分有规则,其中有若干呈直线分
布,这种成串排列的情况与月球正面的火山无规则的分布大不相同。在自然条件下,
无论是陨石撞击,还是火山喷发,都不可能形成如此规则的分布,显然它不像是自
然形成的。看着这些照片,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种分段标尺射击后的情形。比如说,
一架俯冲扫射地面的飞机,由于射击速度一定,但飞机的运动会造成地面极有规则
的弹孔分布。科学家在仔细研究了这些照片以后认为,这些火山一定是某些智慧生
物连续轰击月球时造成的,在轰击发生的时候,由于月球的自转形成了成串分布的
情况。也有一些人进一步推测,在蒙昧时期,银河系互有往来的生物之间,发生了
一场悲惨可怖的战争,主要战场很可能在地球与月球之间。
    月球曾经受到过某种打击的情况在上古神话中也有记载。至今生活在南美洲哥
伦比亚瓦乌贝斯原始森林中的印第安部落,就有这样一个传说:“突然,晴空霹雳,
一道闪电以万钧之势直捣天空……闪电把天空打伤了,鲜血从天上滚滚流下。”在
此以前我们曾提到过叫“闪电”的武器,这个传说显然在说某种打击的力量,它从
地面直射天空,这与我们现代发射火箭的情形十分相似,火箭带着一道闪亮的火光
冲向天空。只是这个传说没有打击的对象,我们认为,这道闪电攻击的目标正是月
球,纷纷落下的“鲜血”,实际上是月球表面受轰击后四散的岩石,有一部分在穿
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强烈燃烧,像鲜血一样的红,映得满天通红,这与我们以下将
要谈到的人类曾经历过“雨火”的记载是相同的。
    如果说以上这则传说还不能肯定攻击的就是月球,那么,居住在智利阿乌干地
区的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中却明确说到月球曾经受到过攻击,神话说:一位大神用
一只兔子打在了月亮的脸上,从此,月亮脸上留下了一块很难看的伤疤。假如我们
把这两则神话传说与苏联“探测者”号卫星拍摄回来的月球背面照片联系起来的话,
就会使月球曾受到智慧生物的轰击,并被击伤的假说立得更稳。
    中国的许多神话可以进一步增加这种假设的可靠性。
    《淮南子》说,当共工与祝融大战失败以后,心高气做的共工怎么也咽不下这
口气,结果一头撞向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这一撞的后果是严重的,造成
大崩地裂,天地分离,天塌了一个大洞,这才有了后来女娲补天的传说。在以前我
们曾论述过,上古神话中所谓的“天”,实际上就是近地轨道上的月亮,天塌一洞,
指的正是月球表面被轰塌一块的事实,这与以上月球曾遭到智慧生物攻击过的假说
再一次相符合,这几乎就是事实的真相。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上古神话的真实性,月球确实曾被击伤过,这一假
设有上古神话传说和现代科学发现两方面的证据。
    那么,月球真的是被银河系互有往来的智慧生物击伤的吗?这一点我们不能肯
定,如今我们的科学视野还没有扫遍银河系,更没有发现银河系内存在智慧生物的
证据,甚至连太阳系边缘上的海王星、冥王星我们都知之甚少。根据中国神话叙事
极强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认为将月球被轰击的事件放到中国完整的“天”神话系
列中来是明智的,也是十分自然合理的。再者,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都发现,在地
球史前文明中有极强高温造成的地质结构和被毁灭的城市遗址,这说明地球上确实
经历过一场十分残酷的战争,将月球曾遭到轰击与这场战争相互联系是再自然不过
的了。想一想月球在太空中的位置,你就会觉得这样联想几乎是唯一的可能。月球
距离地球仅有38万多公里,这在宇宙空间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有一种宇宙文
明可以跨越星系来到月球发生战争,那么月球上的战争必然会波及到地球,同样地
球的战争也可以波及月球。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发生两场战争的可能性。因
此,轰击月球的战争与地球上史前那场战争是同一场战争。
    月球是被月球的反叛者从地球上击伤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我们的这个结论,对完整理解中国神话所涉及到的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天”神话中重要的一环,没有这一环,中国的“天”神话就显得支离破碎。
事实上在整部书里,我们并没有引伸发挥什么,也用不着去诱发读者的想象力,我
们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把神话重新排列了一下,既没有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什么,
一切都是在自自然然的过程中进行。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一再震惊于中国神话,
它简直就是一部历史书,将史前发生过的事情如实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月球曾经被反叛者击伤的假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旁证,那就是人类在记忆
中曾有过一场天上降下大火和发热石的事件,这也是人类大灾难记忆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整个灾难的一个方面,它的存在对于我们了解史前灾难具有画龙点
睛的作用。

                       第二节  月亮受伤的神话证据

    在人类的意识深处有太多的灾难记忆,大约正是这些灾难的记忆,使人类产生
了“原罪”的思想。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记忆就会发现,所有的灾难
都发生在同一个时期里,它应该是同一场灾难的各个方面:一场意外的战争打破了
人类平静、安宁的生活,幼弱无助的人们连同居住的城市被一种可怕的武器顷刻间
化为灰烬,太阳消失了,黑暗和严寒统治着大地,天地发生分离,地球在震荡,一
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在短短的时间里淹没了北方大陆。实际上,人类在天地分离中
所经历的苦难远不止这些,在人类的早期记忆中,还有一场天降大火与燃烧的石头
的灾难。
    在巴西西部,有一则古老的传说:“天宇爆裂,碎片砸了下来,砸烂了地上的
东西,砸死了地上的生灵,天和地倒换了位置。”
    墨西哥古代的《编年史》中记载说:天空已经“不是在下雨,而是下火和滚烫
的石头。”
    《圣经·出埃及纪行》也说到天空曾下过一场大雹子,伴随大雹子的是雷鸣与
火光,它还特别指出“河里的水都变成了血了
    埃及古代哲人伊普沃尔记载这场大雹子说:“树林被毁,再也看不到果木牲畜,
大雹使昨天存在的东西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这几则记载涉及的地区十分广泛,有亚洲、美洲、非洲,在我们不知道的年代
里,人类很可能经历过一场天上降下滚烫石头和燃烧着火的劫难:天空仿佛破裂一
般,大量的石头带着火光呼啸着冲向地球,整个天空被映得一片通红,像鲜血一样,
大地上烈焰腾腾,一派凄惨之象。
    这场灾难已经被地质考古所证实。最近,科学家在南美洲的中心地区发现了大
量陨石性物质。这种发现还不仅仅限于南美洲,地质学家J.L.沃尔泽在太平洋海
底发现了广泛分布的白色灰层,厚度约5—30厘米。他对这层同一性质的物质形成这
样广泛和这样厚一事深感吃惊,并认为这种现象只能由某种宇宙大灾变产生。当时
还了解到,在太平洋的某一层中,含有大量的镍。一些学者通过这一发现,认为白
色灰层就是落到地球上燃烧后的陨石粉尘。
    关于这场灾难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不同的说法。伊曼纽尔·维利考夫斯基在
1950年出版的〈碰撞的世界〉一书里,把这场灾难归难于金星。他认为,大约在40
00年前左右,太阳系中的木星发生了破裂性震荡,将大量的物质从木星上抛了出去,
这些物质形成了原始状态的金星,它的运动轨道大约在地球和木星之间。但金星又
是一颗不稳定的行星,曾有几次从地球附近擦过,一些未完全凝聚的物质,受到地
球引力的作用,冲向地球,形成了历史上雨火、雨石的记载。大约在3000年前,金
星与火星相撞以后,便占据了现在的轨道。但是,这个观点在科学界始终受到冷落。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地球最早还有另外一颗卫星,它在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过
程中,由于不断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旋转轨道越来越低,当它不幸突破“洛希极
限”时,地球强大的引力将这颗卫星彻底支解、摧毁。被撕成碎片的卫星残体散落
地球表面,在通过大气层时发生强烈燃烧,一些未烧尽的碎片成了陨石,带着极强
的高温冲向地球,造成了这场大灾难。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场大灾难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500—1450年左右,那时,
地中海的桑托林火山发生了有史以来地球上最为巨大的一次喷发。火山将大量熔岩
和火山灰喷向高空,遮挡了太阳,造成了古代太阳消失的记载。而大量的熔岩落向
地面,形成了这场灾难。我们认为,这一假设的漏洞太多,不论多么大的火山喷发,
都不会将熔岩洒落全世界,更主要的是,桑托林火山喷发的时间太晚了,这与上述
的古史记载根本不相符,许多神话资料更是在这以前就已经形成。所以,关于这场
浩劫至今还是一个谜。
    我们认为,这场灾难来自月球反叛者对月球宇宙飞船的攻击!
    在中国的神话里,共工撞倒不周山,导致“天”崩塌了一个大洞。不周山的倒
塌与“天”的崩塌,都隐含着碎石、尘土四处飞散的意思。在中国苗族居住的地区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有一个冒失鬼闻人了天宫,无意之中碰断了一根巨大的石柱,
结果引来连天的大雨。这个传说与共工撞倒不周山的神话所隐含的意思是相同的。
    我们曾再三强调,上古神话中的“天”就是近地轨道的月亮,这在甲骨文中有
明确的表示。那么,“天”的崩塌实际上就是月亮的崩塌。让我们顺着这一条思路
来设想一下:一群月球的反叛者,经过精心的组织与策划,发动了叛乱。叛乱者用
一种高能武器攻击停留在近地轨道上的月球大本营,炸毁了月球一宇宙飞船部分外
表防护层,顿时,月球表面岩石被炸得飞离了月球,有一些飞舞的岩石被月球重新
吸引回月面,但由于月球本身的吸引力有限,更多的岩石却进入了地球轨道,它们
在轨道上高速飞行,越来越接近地球表面,在穿越大气层时,这些月面岩石与空气
强烈磨擦燃烧,形成了一阵密集的陨石雨。那情形真的就好像“大宇爆裂”了一般,
燃烧的岩石和其他物质带着极高的温度冲向地面,天空和河水都被大红的物质映得
像血一样的通红。
    如果我们对神话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以上的这场灾难与以前我们谈到的
太阳消失实际上是同一回事,不同的是,这些岩石滞留地球轨道时导致了太阳消失,
当它们冲进大气层,则导致了天上“雨石”或“雨火”的记载。这两种记载可以互
证,反而更加说明我们的推论是正确的。
    那么,月球被击伤的部位在哪里呢?或者说“天穿一洞”具体在什么地方?如
果仔细研究一下月球的地形构成,你肯定会毫不迟疑地说:在月海!

                       第三节  使科学家头痛的月海

    所谓的月海并不是真的大海,月球上是没有液态水的。月海是指月球地貌中平
坦的部分,它是相对于环形山而言的,习惯上将它称为月海。就整个月球的地貌来
说,月海是一个很奇特的构成。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月球的地形分布情况吧。
    月球的地形分布极为“不合理”,这让许多科学家大为惊讶。在月球的背面,
有众多的环形山密密麻麻,构成起伏很大的地貌,很难找到一块平坦的地方。而月
球的正面,即是对着地球的这一面,环形山却很少,构成月球正面地貌的主要是月
海,它包括风暴洋、澄海、雨海、静海等,总面积1125万平方公里,比中国还要大,
占了月球面积的1/3。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地球上的各大洋一般都是不规则的,
这符合星球自然形成的规律,而月海怪就怪在它一般呈圆形,显得十分有规则,看
上去挺扎眼的。科学家在研究月海时,产生了两个疑问:有规则的月海是怎么形成
的?月海为什么深度彼此相等,平得像台球桌一样?
    以上曾经说过,根据现在的天文理论,环形山是陨石撞击天体表面留下的“星
伤”,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在月球1/3的地区内,几十亿年来(月球的年
龄至少有40亿年)没有遭到过撞击呢?这显然是说不通的。那么奇怪的月海是怎么
形成的呢?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万里迢迢从月面上采撷回对公斤月岩(第一次着陆的地
点就在静海边),按理说月海的成因应该一目了然,可情况恰恰相反,科学家通过
对月岩的分析,不但没有解决月海的成因问题,而且还推翻了许多以前对月球的结
论。
    分析的结果表明,月海岩石是由某种熔岩凝固而形成的,而且这些熔岩是由钛、
铬、锆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的金属构成的,而且含量比地球高出十几倍。现
在科学家仅能知道的是:月海是由某种能发出高温的“力”,在熔解了以上这些金
属后形成的。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估计,为了熔解以上各种成分的金属,并
把它们制成合金,至少需要4000℃的高温,低于这个温度是不行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月球表面(是表面而不是内部)达到这样的高温呢?科学家
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太阳表面的温度才是6000℃。地球物理学家罗斯·迪勒指出:
谁能想象出来,将钛加热到如此高温使其熔化,并覆盖了大小像得克萨斯那么大的
月海(指的是月球上的静海)?而且谁能推测出月球曾经比地球的温度还要高呢?
    为了解释月海的成因,科学家从自然状态出发,提出了“撞击熔化”说。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天文系的斯德纳克·柯帕尔认为,月海是由巨型陨石、小行星或彗星
撞击月面时形成的,撞击发生时,极高的温度熔化了月球表面的物质。但这一假说
缺少有利的证据。诚然,巨型陨石撞击月面会造成足以熔化上述金属的高温,但撞
击同样会使这些物质向四处扩散,而决不会就地熔解,因此在撞击事件以后,应该
形成一个巨大的陨石坑或者环形山,而不该如此平坦。事实上现在的月海根本看不
到撞击后的任何痕迹。柯帕尔本人通过以后的研究也发现,月海的熔岩并不是在撞
击后形成的高温中熔化的,构成目前月海熔岩的金属物质明显是在陨石撞击月面很
久之后才形成的,就好像是把以上金属成分熔解以后填进巨型陨石坑里,从而形成
了平坦的月海。
    另外一种解释是“火山活动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月海熔岩是在火
山活动中从月球内部流出来的,进而形成了月海。但是,另~位天文学家尤里博士
否定厂这种假设,他通过精密的计算证明,月球火山不可能发生如此大的喷发,以
至于喷射出来的物质能够形成占月面1/3面积的月海,因为月球的个头太小了,它
根本担不起如此的重任。再者,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把如此多的熔岩从月球内部喷
射出来的火山口及输上月面的通道。
    “火山活动说”还有一个疑点,现在构成月海的物质密度极大,它是由许多重
金属构成的,即使我们承认月海是由月球火山喷发形成的,那么这些重金属又从何
而来呢?因为按照一般常识,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密度大的物质会在熔岩中下沉,
决不会浮到表面上来。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这样说:“我们面临的难
题是如此之多,只怕我们只能采取‘特殊火山活动’这种假设了。”他所说的“特
殊火山活动”,就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某种放射性能源在月面上造成火山活动。一句
话,将月海的形成归结为某种智慧生物活动的结果。
    不错,科学家在对月岩的分析中,确实找到了一些好像智慧生物活动的痕迹,
因为人们在月岩中发现了真正的纯金属颗粒,有纯铁颗粒,也有一些近似纯钛的金
属颗粒。这对科学家来说又是一个不解之谜。
    几乎所有的科学都证明,在星球自然演变的过程中,是根本不可能形成纯金属
状态的。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些纯金属颗粒是由陨石带到月面上来的,但科学否
定了这种看法。美国《纽约时报》的科学编辑约翰·诺布尔·维尔福德说:“这些
纯铁颗粒肯定不是陨石带来的物质,因为陨石中的铁成分应与镍等金属形成合金。”
这一看法也是科学界的普遍看法。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现在发现的纯铁颗粒是不会
生锈的铁颗粒,这说明它在形成时曾经过脱硫、脱磷的工艺处理,这在铁的自然形
成过程中也是办不到的。
    月海还有一个使人不解之处,那就是它们的形状几乎都呈现圆形。大家知道,
巨型陨石或小行星的撞击一般会形成环形山,或者巨大的深坑,它们都是圆形的,
而且由于反作用力的结果,在环形山或陨石坑的中间,一般会有一块突出的地貌。
但是,月海虽然很圆,但它却平坦如镜,既看不到四周的环形山,也看不出中间的
突出地,因此它不可能是陨石撞击后形成的;如果月海是由于熔岩喷发形成的,那
么外流的炽热熔岩也应该是个极不规则的形状,决不可能几处月海都是圆形的。那
么,月海为什么会是圆形的呢?
    从地球上看去,月球上有一片昏暗的地方,那就是月海。对于月海之所以昏暗,
以前一直是这样解释的:月海由于地势低洼,所以反射太阳光的能力较差,这样从
地球上看上去就是昏暗一片。可是,美国“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在登上月球之后
也说:月海是个昏暗的区域。那么也就是说,月海之所以昏暗并不是由于反射太阳
光的强弱造成的,以往的解释大错而特错。错在哪里呢?现在的研究证明,月海几
乎是由重金属构成的,所有的月海物质都是由铁、钛等金属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
其中铁的成分最大。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份报告说:“在月海的玄武岩石中有难以
想象的铁”,我们来作一个对比,地球上岩石的含铁量大约是3.6,而月球岩石中
的含铁量却接近20,比地球大了十几涪。科学家终于搞清楚了使月海昏暗无光的真
正原因——月海中含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铁和钛,由于含钛的物质呈黑色,铁也呈黑
色,所以月海才看上去十分昏暗。
    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月海所含重金属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月球环形山岩石中的
重金属,也就是说,月海的密度要大于其他部分,简直是坚不可摧。
    由于月海是如此的占怪,以至于用自然构成的理论根本无法解释它的存在。它
给人的印象好像并不是月球上的东西,与月球的其他部分格格不人。从月球的总体
月貌分析,科学家一致认为,月球的正面(有月海的一面)原来与背面是相同的,
即根本没有月海,在现在月海的位置上,应该也是布满密密麻麻的环形山,后来不
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一地区的环形山不见了,形成了现在的月海。
    关于月海形成的时间,许多人认为,它形成的比较晚,大约是月球来到地球轨
道之后形成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托马斯·戈尔德通过对月海岩石高温辐射
的痕迹推测,月海形成是在3万—10万年间,决不会比这个时间更早,很有可能要晚
于这个时间。
    月海的诸多不解之谜说明了什么?我们认为,科学家的推测与人类上古神话之
间是一致的:月海是在环形山消失之后出现的。月海的许多人工智慧生物所留下的
痕迹只能说明一件事,月海是类似于智慧生物们建造的,它实际上就是月球宇宙飞
船新的防护层,难怪它是由诸多重金属构成的。
    那么,原来月海部分的环形山又哪里去了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假说上,月海
部分原来的环形山是被月球反叛者用高能武器轰掉的。我们是这样设想的:月球反
叛者轰击月球时,巨大的爆炸力炸毁了月球宇宙飞船一部分防护层,就是月海那部
分原来的环形山,可能已经裸露出内部防护结构,月面上被轰出几个巨大的圆形深
坑。月球在这番强力的轰击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得不从近地轨道升起,造成
了所谓的“天地分离”。
    当月球上升到安全轨道以后,月球智慧生物用极高的温度将含有大量铁、钛、
铬、锆等金属物质熔解,填入这些深坑,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月海。
    也许有人会震惊于我们这个大胆的结论,但这是一步一步逻辑推理的必然结果,
综合世界上古神话和传说,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则中国的“天”神话系列
就没有了意义。再说,我们关于月海成因的推测,还有“女娲补天”和“十日并出”
的神话作为佐证。

                        第四节  女娲真的能补天吗

    “女娲补天”是中国神话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则神话,流传极广,几乎家喻户晓。
它浪漫美丽,构思奇特,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大约除了中国人以外,其他人是根
本想象不出来的,谁敢想象碧蓝碧蓝的苍天竟会塌去一洞?又有谁能想象一位美丽
的女神用五彩石修补着苍穹?如果宇宙是伟大的,那么读了女娲的神话,你会感觉
到女娲神比宇宙还要伟大。
    女娲补天的传说最早记载于《淮南子》中。相传,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因争夺
权力而发生战争,结果是水神输了。战败的共工没处撒气,就一头把支撑天地的大
柱子——不周山给撞倒了于是乎,天哗啦啦塌了一个大洞,大地上洪水泛滥,到处
是熊熊的大火,六种怪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残害着人类。善良的女娲神
看见她的子民们在洪水和大火中四处逃生,心里十分难过,只好辛辛苦苦地去修补
破损的天空。因为当时的天空已经倾斜了,于是女娲又亲自将一只巨大的龟捉来杀
掉,砍下了它的四条腿,支撑在天的四面,把倾斜的天给扶正了,要不是这样.我
们现代的人说不定都是歪脖子、斜眼睛。
    文学名著《红楼梦》在开篇里,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说的就是女娲补天的
事情:“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说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炼
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大顽石三万六千五百
零一块,那女娲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剩一块未用,弃之青埂峰下,谁知此石
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成,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因见众石具得补天,独自己无才,
不得人选,遂自怨愧,日夜悲哀。”后来,这块无才去补苍天的顽石,在青埂峰下
滚来滚去,偶遇降殊仙草,于是引出了一段情意绵绵、泪洒纷纷的感人故事。
    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我们以前曾提到过她抟土造人的事迹,现在她又补好了
苍天,对人类来说真是功德无量。所以关于女娲的事迹流传甚广,并演变成一系列
的社会风俗。
    明代人杨慎在《同品》中记:“宋以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
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现在中原地区还有一种关于女娲补天的传
说:女娲补天以后,用泥巴做成一男一女,让他们在几间结为夫妇。有一年,在过
大年的时候,夫妻俩为了感谢女娲,做了很多的年粑送给她,女娲只收了一点,说:
“我用了三万六千块石头补天,有一些缝没有合。你们把这些年粑带回去,在正月
二十日把它吃掉,便可以将天上的缝补严。”从此以后,中原地区有了过年吃年粑
的习惯,而且中原至今还传诵着这样的民谣:“二十把粑煎,吃了好补天,麦子结
双吊,谷堆冒尖尖。”竟然把吃补天的煎粑作为祈祷神灵保佑,祝愿来年五谷丰登
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单独见于女娲的事迹,‘没有和其他神的神
迹相混合。从神话的主干——“补天”来看,也没有后人添加斧凿的任何痕迹。关
于“女娲补天”神话出现的时间,那就很难说了,大约在文字出现以前它就广泛流
传于原始部落之中。80年代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挖掘辽西红山文化的时候,曾发现
一个表面像小山的建筑,剥开来一看,原来它是一个大祭坛。这个祭坛一共分三层,
小抹顶,上面竟然有1000多只炼铜用的坩锅。为什么要用坩锅来祭祀神呢?有一种
意见认为,这个祭祀的主题就是“女娲补天”。说来也巧,人们在红山文化的墓葬
中发现了一些小的玉石做成的龟,但奇怪的是,这些龟都没有头和四足。专家们从
这些证据推断,龟没有头和足正好应了《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断鳌足以立四
极”的记载。从而推测,祭坛所祭祀的一定是女娲。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女
娲补天”的神话就可以上推到距今7000多年以前,比中国最早的文字尚早2000多年。
    那么,“女娲补天”的真实性呢?即为什么会有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出现?有
人曾说,女娲补天在中国象征着冶炼工业的开始,从红山考古的情况来说似乎证明
了这一推论,然而如何去理解神话中“天穿一洞”呢?说来说去,“女娲补天”是
将“天穿一洞”作为前提的,没有这个前提也就没有了“女娲补天”的神话。20世
纪80年代,科学家在北极的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也是靠先进的科学仪器探知的,
那么古人是如何将本来就虚无的天空想象出塌了一个大洞呢?这太不可思议了!
    别人认为:“天穿一洞”与“天倾西北”一样,如果没有直接的视觉感受,是
任何人无法想象出来。不要以为人的想象力是无边无沿的、无所不能的,人类的想
象力同样受到许多东西的限制。《西游记》奇不奇?太空大战玄不玄?但若仔细分
析,它们都可以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里找到离奇中的真实性,猪八戒不过是人身
上安了个猪头而已,但没有任何一位古人可以想象出现代的航天飞机,更没有人会
想象出电子计算机。因此,若没有现实的真实性作为依据,古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
出“天穿一洞”的情景。
    那么,这个真实的背景又是什么呢?只能这样认为:上古时代的人们真的亲眼
看见到过“天”塌去了一块,所以才会有“天穿一洞”和“女娲补天”的神话出现。
我们今天之所以觉得“女娲补天”的神话难以理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一直认为
天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的天,而现在这个天是不可能穿一个洞的,更不可能轰得
塌去一块。问题是上古时代的“天”与我们今天的“天”是否一样呢?
    根据中国神话对“天”的奇异认识及甲骨文中“天”字释意,我们曾经作出过
一个大胆的假设:远古的时候,有一颗巨大的星球飞临地球的上空,由于它距离地
球太近,也由于它的体积太大,从中原地区看上去,它遮挡了整个天空,所以,上
古的人将这颗神秘的星球称为“天”,它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月亮。
    以上我们曾谈到,月球宇宙飞船在与反叛者的战争中被击伤,带伤的飞船不得
不飞离地球近地轨道,上升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带之后,他们第一件事要干什么呢?
毫无疑问,当然要修复破损的飞船。巧的是,中国神话里正好有“女娲补天”的传
说,更巧的是,从时序上“女娲补天”就发生在天地分离之后,这难道仅仅是巧合
吗?
    上面我们已经讲到了“女娲补天”的传说,但这则神话中并没有说明女娲补天
究竟在何处。我们怀疑,今天保留下来的“女娲补天”神话有一部分内容遗失了,
正像女娲造人神话遗失的内容一样。为此,我们在民间传说里,似乎找到了这些丢
失的内容。
    唐代《酉阳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仁本在与家人寻找他失踪的弟弟
时,“见一人布衣其洁白,枕一袱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人此经迷路,君
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
二人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
炼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袱,有斤、凿数事。”我们
可以肯定,这则故事与“女娲补天”的神话有某种联系,但其中“修月”的观念却
不知从何而来。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推测:“修月”的观念正是文字记载的“女
娲补天”神话中丢失的部分,而在民间传说里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那么“女娲补天”的神话就更加具体了——女娲补月亮。多么不可思议的神话,它
几乎已经接近事实的真相了。
    上引这则故事中,还有一处令人十分惊讶。
    我们对月亮应该是很熟悉的,月亮的表面亮度很不相同,从地球上望去,有的
地方十分明亮,有的地方却比较昏暗。大家知道,月球明亮的部分实际上正是月球
的环形山和月球山脉,即月球表面凸出的部分,这些地方可以反射7.3%的入射阳
光,所以看上去最为明亮。使我们奇怪的是,为什么唐代人会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呢?
而且十分确切地说:“其彰,日炼其凸处也。”意思是说:月亮最明亮的地方,是
由于太阳照射到月球表面凸出部分形成的,而昏暗的地方则是月球的低平地带,它
们反射阳光的能力很弱。
    《酉阳杂俎》的作者生活在公元800多年以前的唐代,比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
早了700多年,他是从哪里知道的“其彰,日炼其凸处也”的道理呢?难道他当时手
里也有一架天文望远镜?
    中国神话中“补天”就是“修月”的观点,正好与美国“阿波罗”宇航员在月
球月海上所发现的奇怪现象吻合,那里有许多被智慧生物加工、合成后的痕迹,这
更加说明,月海的确是某种现代意义上的工程。月球系统的生物用一种极高的温度
将许多含有重金属的物质熔化后,铺敷到被击毁的月面防护层上,形成了我们现在
看到的月海,这也就是为什么月海的密度、强度比其他部分高的原因,月海实际上
就是新一代的防护层,必须有能力抗击强大的冲击。
    然而,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以上我们曾假设,月球的反叛者在轰击月球的时
候,曾将大量月球地表物质炸离月面,进入地球轨道,形成太阳消失的记载,后来
又在穿越大气层时发生燃烧,留给人们天上雨石或雨火的记忆。如果说现在月海部
分曾经是环形山,那也在战争中被大量炸离了月球,那么,形成1125万平方公里的
月海物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如果说这些物质来自月球内部,那么月球是空心体的假说就不能成立;如果说
这些物质来自月表的其他部分,我们又没有发现取出这些物质遗留下来的痕迹;再
说,月球个头太小,根本没有多余的物质形成那么大一片月海。因而我们只能这样
认为:形成月海的物质来自于月球以外,它很可能不是我们太阳系,甚至不是我们
银河系里的物质。说明这一观点的证据,就是为什么月海岩石及土壤有一些比太阳
系还要古老的问题。
    到此,一定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形成月海的物质是怎么来到月球上的呢?
又是怎么熔化后铺敷成月海的呢?这些都是谁干的?
    我们的回答肯定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它们与历史上的“十日并出”有关!

                     第五节  “十日并出”与修复月球

    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早期神话当中,都记载过一种奇异的天象,即
“十日并出”或数日并出。所谓十日并出或数日并出,就是天上同时出现好几个太
阳,伴随十日并出的还有一些英雄人物射日或搏击日月的传说。
    根据中国的神话传说,尧帝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天空中突然跑出了十个太阳,
毒热的光芒将大地都烤焦了,所有的禾苗都晒干枯了,甚至地上的铜铁沙石也都快
熔化了。
    这十个太阳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他们都是帝俊和妻子羲和的儿子,住在东海
一个叫汤谷的地方,那里有一棵大树,名字叫“扶桑”,有好几千丈高,一千多围
粗,这就是十个太阳的家。平日里九个太阳住在下面的枝条上,一个太阳住在上面
的枝条上。他们轮流出现在天空中,一个太阳回来了,另一个太阳才开始出去值班,
进进出出都由母亲羲和驾着车子相送。
    可是有一天,可能是他们早已商量好的,十个太阳一齐跑了出去,在天空中相
闹不已,玩得开心极了。这一下子,大地可就遭殃了,到处是龟裂的土地,都处是
干枯的河流。草木都枯萎了,冒出一缕缕轻烟,人民没有东西吃,饿得肚子直打鼓。
实在没有办法,人们就把平时很有威望的一个女巫——女丑拖出去曝晒。这个女巫
师想必是丑到了极点,否则决不会叫这样一个名字。大家心里是这样想的:都说巫
师可以通神,我们受苦神和巫师都不管,现在来晒晒巫师,看你们管不管。可是十
个太阳并不理会地上的一个小小巫师,照晒不误,没一会,就把女丑给晒死了。
《山海经》记载说:“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
日居上,女卫居山之上。”
    可是女丑的死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想中的雨水,万般无奈的人们只好祈祷天帝
的慈悲了。天帝也觉得这样闹下去太不成样子,于是就让天国里面一个擅长射箭的
神下凡救苦救难,他就是后羿。关于后羿射日的神话,我们在此以前曾经详细讲到
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台湾高山族流传着一则神话,上古时天空中曾经出现过两个太阳,一位英雄把
一个太阳射成了月亮。纳西族民间传说,远古时天空中一下就出现了九个太阳,也
有一位勇敢的年轻人与九日搏战,把其中一个变成了月亮,其余的七个变成了北斗
七星。哈萨克族也有七日并出的传说。在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旧地,人们发现了一块
距今4300多年的石刻,画面上有许多人,看上去像军队,但它们都翘首仰望天空,
而天空中赫然有两个太阳。
    这样大规模的记载决不是胡编乱造,它们都在向我们证明,在一个我们不知道
的年代里,天空中的确出现过几个巨大的发光天体,它们看上去同太阳差不多,所
以原始人才把它们统称为“十日”、“九日”、“七日”、“二日”等等。这些天
体是什么呢?
    从一般的常识出发,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天空中突然出现的巨大天体,它们决
不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太阳,因为太阳的表面温度是6000多度,一到夏
天,人们都会热得受不了,比方说,以夏季30℃的气温来计算,如果增加10倍,它
就是300多度,木材燃烧时的温度才仅有400多度。应该知道,我们人体对温度的敏
感性是很强的,增加几度或减少几度对我们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当前的厄尔尼诺现
象不过使地球的温度增加了几度而已,但我们已经有了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因此,
古史记载的十日是不准确的,否则,地球早已不复存在了。
    常识又告诉我们,任何一颗巨大的行星都可以反射恒星的光和热,比如月亮,
它可以反射7.3%的入射阳光,只要它距离地球足够近的话,都可以成为一个与太
阳大小差不多的反光体。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上古时所谓的“十日并出”,准确
地说应该是十月或数月并出,也就是当时天空中一下子出现了好几个月亮似的天体,
从地球上观察,它们应该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如果它们与月球同大的话,当时应
该距离我们38万多公里。有人解释说,数日并出的奇异天象是由地球另外一颗卫星
造成的,它在围绕地球的运行中,受到地球的引力影响,环行轨道越来越低,当它
接近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燃烧、分裂,这种现象持续了数日。但我们根本就无法证明
天空中曾经还有一颗地球的卫星。
    我们认为,数日(月)并出与上古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有关,也与我们假设
的月球宇宙飞船的修复工作有关。
    中国关于后羿射日神话出现的时间很晚,有的资料说,“十日并出”在帝俊一
尧帝时期,有的资料却说在女娲时期。根据现在的研究证明,帝俊一尧帝神话系,
黄帝一女娲神话系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是属于殷民族的神话系,一个是属于周
民族的神话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错乱呢?原来,不同的民族原本都有自己的神话
信仰,当一个民族战胜了另一个民族时,战胜民族所信奉的神与神话,理所当然成
了社会上普遍信奉的神与神话。而战败民族的神话,除有一些被胜利者吸收以外,
其余绝大部分在历史的演变中消失了。大家知道,中国最初的几个奴隶制的朝代是
夏、商、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绝大多数神话成书于西周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而
周民族所信奉的神就是黄帝、伏羲、女娲系列,因为他们是战胜者,所以神话保留
下来的也最多。但是,周族以前的殷商民族,他们虽然战败了,但由于时期尚近,
因此他们信奉的帝俊、尧帝信仰也在社会上有所流传。我们推测,后羿射日的神话
很可能是殷民族的神话,后来却被周民族继承过来。
    当明白了中国神话以上特点以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考证一下后羿射日的时期问
题。殷民族的帝俊时期,相当于周民族的女娲、伏羲时期,所以在有些记载中就把
后羿射日的神话与女娲的神话混合起来,变成了女娲射日,宋代《路史·发挥一》
引《伊子·盘古》就说“女娲补天射十日”,在《淮南子》中也有这样的倾向,比
如将后羿的事迹与女娲的事迹相混合。这两套神话系统的混合,恰恰说明它们的时
期差不多。还有一点,不论是按黄帝神话系列,还是按帝俊神话系列,后羿射日都
发生在“天地分离”引发的大洪水之后。
    那么,十日(月)并出与女娲补天有什么关系呢?
    以上我们曾说过,形成月海的物质来历不明,它不可能来自月球本身,甚至不
可能来自地球或太阳系。再者,月海的总面积大得可怕,加起来有1125万平方公里,
如果月海真是高智慧生物的一项工程,那么这项工程也过分浩大了,光凭月球本身
的力量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作一个更加大胆的推测:十日(月)的
出现是为了修复月球。被击伤的月球向他们的同类生物发出了求救信号,散居在其
他星系的飞船闻讯赶来救助,他们带来了修复月球所需的物质,这就是月海表面有
一些岩石和土壤比太阳系还要古老的原因,它们并不来自太阳系。这些赶来的救助
飞船与月球飞船合力将月球损坏的部分修好,然后各自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几个与月亮大小差不多的星球,由于它
们距离我们与月球距离我们几乎一致,因此看上去果然与太阳一样。当月球系统的
生物用极高的温度熔化构成月海物质的时候(大约需要4000度的高温),由于工程
浩大,大量热量向四周辐射,地球当然也能感觉到这种热量,而当时人们区分太阳
和月亮主要凭热量感觉,这就更加造成天空中出现的物体是太阳的错觉,所以才有
“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的记载。
    以上的推论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在射日的时候,天空中有一种很热很热的东
西(大约是石头一类的东西)落下来,中国的各种史籍记载很多:
    《山海经》(今本无,《庄子·秋水箱》成玄瑛注引)曾记载说:“羿射日,
落为沃焦。”
    《文选》注引云:“尾闾,水之从海水中出之也,一名沃焦,在东大海之中。
尾者,百川之下,故称尾;闾者,聚也,水族聚之处,故称闾也。在扶桑之东,有
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之,莫不焦尽,故名沃焦焉。”
    屈原《楚辞·天问》王逸注曰:“界仰射十日,中其九,日中九鸟皆死,堕其
羽翼。”
    《玄中记》云:“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沃焦也,水灌之而不已。沃焦者,山名
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灌之而即消,故水东南流而不盈也。”
    所有这些记载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射日时天上曾落下过东西;二是这些东西
像石头而发烫,温度很高。许多人都将这些记载理解为陨石的撞击,这是没有根据
的,因为这种推测与许多历史记载不相吻合,挂一漏万。我们认为,十艘或数艘宇
宙飞船在修复月球的过程中,在熔化构成月海的物质时,很可能由于不慎将一些物
质落入地球,造成古人记载中的“沃焦”事件。
    至此,我们将“后羿射日”、“女娲补天”、“东海沃焦”等几则神话,按照
它们内在的逻辑规律,并将它们放到我们的大假说之下,既作为证据,又作为假设
的线索。事后我们发现,这些神话惟有这样解释,才能使它们显出活力,才能揭示
到神话的本质上去。如果我们将每一个神话都孤零零地去对待,那么这些神话就是
死的,就没有了系统。所以,那些只会感叹中国神话不如古希腊神话有系统的专家、
学者们,为什么不去换一下脑筋想一想:难道神话的系统只有古希腊一种模式吗?
中国“天”神话的逻辑性这样强大,它为什么就不可以作为一种模式呢?
    十日(月)就是月球智慧生物系统的宇宙飞船的假说,并非故弄玄虚,事实上,
月球智慧生物之间的往来一直持续到唐代。从汉代以后,由于人们天文知识的进步,
许多天象的记载更为精确,人们再也不会将月亮误认为太阳,所以我们在汉代的史
书中发现有数月同出的天象。这种精确的记载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比如,《隋书
·天文志》记载:“太清二年五月,两月现。”时间是公元548年6月;《新唐书·
天文志》记载说:“贞观年,突厥有三月并现。”时间是大约公元618年前后。而这
些记载如果放到远古时期,肯定会被认为是数日同出。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