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作者: 乔治·萨杜尔


百代答应给爱迪生一笔佣金,作为百代的影片在美国销售的酬劳。他认为这种办法,除了梅里爱这一无足轻重的竞争者以外,可以排除美国之外的一切竞争。

  由于爱迪生的律师弗兰克·L.戴叶尔的游说而成立的这个被爱迪生的敌人称之为“托拉斯”的企业联合组织,实际上是给美国电影界加上了一个严格的控制,参加的制片商每洗印一英尺的拷贝须交付半分钱给托拉斯;发行商每年须缴纳5000美元的执照费;一个放映商每星期要交付5美元。这些收入给托拉斯每年带来了将近100万美元的利益,而这种贡金的根据不过是因为爱迪生的实验室在1889年到1894年这段时间发明了所费总共不到两万美元的东西而已。

  制片商在交付了这些贡金之后就可以得到独占权和一定的利益。发行商和放映商则在一旦发生诉讼案件时可以有人替他们辩护。由戴叶尔所建成的这一联合组织,它的基础不是建立在对影片生产和供应的独占上,而是建立在一种虚构的法权上面。因此这一组织的基础是很脆弱的。

  在另一方面,胶片大王查尔斯·伊斯曼,答应只把胶片卖给参加爱迪生托拉斯的公司。可是这种停止胶片自由贩卖的办法,却给敌对的安斯戈胶片公司带来了竞争的机会。因此伊斯特曼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反希望垄断组织所要消灭的自由竞争能够在电影业中发达起来。例如,爱迪生想使影片出租商的数目减少,以便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而伊斯曼则正相反,他所希望的是影片出租商的人数增多,这样就能够使拷贝的发行量和胶片的销售量增加。

  伊斯曼同时又把发展方向转到欧洲,因为当时欧洲是影片生产的中心,制片工业比美国还要发达。但旧大陆的情况也正象新大陆一样,电影正在受着日益增长的危机的威胁。时间虽然很短但却相当严重的经济危机(1907—1908),使得小市民的收入大为减少,失业者充满街头,因此,对一般人民来说是一种奢侈品的电影,也呈现了萧条的景象。大制片商想用严格限制拷贝使用期限的办法来减少市场上影片过多的现象,另一些制片商则宣称要把租片成为强制的制度,这一办法对巡回放映无异是宣布了死刑。

  美国爱迪生托拉斯的组成使欧洲大为震动。英国制片商联合会首先发出呼吁,在一年当中,在当时电影工业的中心巴黎,召开了几次筹备会议。以后,美国托拉斯事件逐渐变成次要,人们转而主张尽速销毁市上放映的影片。这种提议和伊斯曼的利益正相符合,因此,他表示愿意出席1909年2月2日在巴黎召开的会议。这个会议由八面玲珑的乔治·梅里爱担任主席。查尔·百代直到会议末期,才和英国、德国、意大利、俄国、丹麦等欧洲的制片商坐在一起开会。美国人在这次会议中只处于观察员的地位。

  出席会议的50个公司代表着各个不同程度经济危机的国家。上一补救方案对放映企业很发达而制片方面却很落后的英国来说很有利益,可是对情况恰恰相反的丹麦则很不利,因而遭到了反对。伊斯特曼答应,如同业联盟能够组织成功,他将给予这个联合组织以独占他所生产的全部胶卷的权利。这一允诺,由于它所含的威胁,终于战胜某些人的犹豫不决。代表们通过了一个意义含糊的联合协定,其中唯一清楚规定的,是取消影片的销售。

  巡回放映商对这个消息纷纷提出抗议,声言要召开放映商国际会议加以抵制。他们募集了一万法郎的国际基金来对这个“托拉斯”进行斗争。但在他们采取行动以前,百代给梅里爱写了一封很不礼貌的短信,声明退出同业联盟组织,这个联合组织因此就随之垮台了。

  在这次会议的幕后,实际上在进行着一种真正的企业活动。伊斯曼原是为了调查德国化学卡特尔刚发明的不燃性胶卷而来欧洲的。报纸的宣传经过警察局的命令,足以使这种不燃性的胶卷畅销欧洲各国,而使不相信这种胶卷前途的伊斯曼·柯达公司被排斥于市场之外。当时德国化工卡特尔已和柯达公司的宿敌安斯戈公司联合在一起,取得了胶片原料的垄断权。

  在巴黎,伊斯曼获悉他的主要主顾查尔·百代即将建立一个制造不燃性胶卷的工厂。伊斯曼立即把樊尚的董事们召集在一起,对他们发出最严厉的恐吓。内瑞财团大感恐慌,准备让步。但查尔·百代却用他要设立一个和柯达相敌对的企业的办法,来恢复这些董事们的勇气。他给威胁要停止供应胶片的伊斯曼一个胜利的回击。百代既不动摇亦不屈服,结果使伊斯曼在巴黎会议上所得到的一切利益,都变成了泡影。独家供应胶片的垄断权利,对柯达公司来说,已不再是一种利益,反而自此以后对它含有严重的危险。

  于是,伊斯曼转而向巴黎最有权威的律师雷蒙·普安卡雷讨教,后者则给他指明,垄断权利的条文违反了法国民法中取缔独占的规定。乔治·伊斯曼于是决定退出了这个确可称为“受骗者会议”的会议。欧洲的影片生产再度陷入了无政府的状态,换言之,即陷入了自由竞争的状态。各个企业千方百计想逃出危机,很多人想在征服新的观众上找出路,于是他们开始组织“艺术影片公司”。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