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作者: 乔治·萨杜尔


肯尼亚

  这个在1962年获得独立的国家原属“英属东非洲”,后者还包括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这块自治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住有将近5万的白人、20万的印度人与阿拉伯人、2000万的非洲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统计,欧洲人每年看电影三四十次,外来移民(商人和手工业者)每年顶多一次,而黑人则平均每人在五十年中才看一次电影。

  在肯尼亚,有人拍了一些“背景放映片”①,供英国影片《博赞博》(又名《河上属地》,1935年摄制)之用。据让·鲁什介绍,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尼日利亚,“描写一个英国行政官利用一个名叫博赞博的非洲人来推翻当地的传统政权,以便确立河岸上的殖民地秩序”。尽管主题很糟,但是美国黑人大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的演出使这部影片在非洲大获成功,他那些冒牌的黑人歌曲在非洲非常流行,成为当地民间歌谣的一部分。

  --------

  ①“背景放映”(Transparence)是一种画面构成方法,拍片时将预先拍好的背景投射到一块透明的银幕上,演员就在银幕前演出,这里指的是作为此种用途的影片而言。——译者。

  1945年之后,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立了一家制片厂,索洛尔德·狄肯逊在那里摄制了《两个世界的人们》,但是该片并没如他所愿真正反映了欧洲文明与非洲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后,哈莱·瓦特也在该制片厂导演了《鹫鹰不飞的时候》这部影片,除了讲保护野生动物之外,别无其他内容。

  这时,镇压茅茅运动①的战争正如火如荼,当时约瑟夫·盖赛尔曾作了这样的记述:“某天晚上,我问内罗毕的三家电影院中哪一家放映西部片,可是人们回答我说,没有一家放映西部片,在动乱时期西部片被禁上映,因为这类片子会给茅茅分子们以启发。”

  --------

  ①非洲英属地反殖民主义的民族武装组织。——译者。

  这场冲突以后启发了美国人理查德·布鲁克斯,使他拍了《某些有价值的东西》,该片的“主要场面是一位非洲民族主义者的招供,他由于害怕雷电风暴而背叛了他自己的同胞”(让·鲁什语)。这部在肯尼亚摄制的充满天真的善意的影片,很不受非洲人的欢迎,反而引起了他们的激烈争论。

  独立前的种种政治运动最后也促使美国人理查德·李库克拍摄了那部杰出的报道片《肯尼亚》,该片的第一部分描绘了一个种植园主的十分客观的形象,他对待“自己的”非洲工人就象对待牲口一样。

  尼日利亚

  拉各斯是英国政府为进行战争宣传与基层教育而在

  1939年成立的“殖民地电影队”的主要中心。这个由威廉·塞勒斯领导的组织雇佣了一些高水平的技师。它除了致力于教育工作之外,还进行调查,调查结论认为,供非洲看的影片应该由非洲人来摄制。塞勒斯在1955年之后似乎达到了这一目标,他曾培训了一批摄制电影与电视片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后来在十几个争取独立的国家里进行工作。1961年可能有一部长片由尼日利亚人自己摄制完成。但是,尽管拥有相当多的流动放映队,这个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3500万人)在1964年却只有102家电影院。

  加纳

  由西恩·格拉汉倡导的“黄金海岸电影队”很快就同“殖民地电影队”分了家。格拉汉在1952年导演了一部《青年库玛塞那》,它描写一个青年渔民来到阿克拉,沦为失业者,几乎犯罪,有一个黑人富农及时拯救了他。这部长片,故事虽然天真,但在此时却仍有表现非洲日常生活的价值。这部影片后来被那部描写一个青年女护士的生活经历的《黛丽莎》所超过。西恩·格拉汉在1957年拍摄了一部颇有意义的长纪录片,记述加纳的独立过程,之后他就离开了非洲。但是,他培养了一批黑人电影工作者,因这批人之力,加纳也许今后会在非洲未来的电影中占领先的地位。加纳影片公司已经摄制了歌舞片《快乐的生活》。早在独立前,年轻的加纳人博阿特宁已导演了一部很为出色的短片《面具和脸》。

  塞内加尔

  保兰·维埃拉早在他求学于巴黎的电影高等学院时就打算拍摄一部《塞纳河上的非洲》(未完成),在塞内加尔独立后,他在达喀尔拍了一部优美的带故事性的纪录片《一个人、一个理想、一种生活》,之后,又拍了一部引人兴趣的故事片《恩狄戎甘》。在布莱兹·桑戈尔(共和国总统的侄子)的鼓动下,摄制了第一部法国与塞内加尔合制的长片《自由第一》,导演为伊夫·向毕,这部影片对这个国家独立后的黑人领导阶层作了很出色的描写。

  索马里

  这个过去是英国与意大利殖民地的国家似乎在1961年摄制出黑非洲的第一部长片。这部题为《爱情不承认障碍》的影片是由豪申·马布鲁克导演,除去摄影师之外,全部演员与技术人员都是非洲人,它是在制片厂外拍摄的。

  关于这部影片,我们没有什么资料,它似乎比业余爱好者摄制的影片高出不了多少。

  马尔加什共和国

  1960年后有21家电影院,观众总数为250万人次,也就是说每年每一居民平均购票不足一张。影片生产自独立以来似乎也只是局限于几部新闻片,不过要指出的是,在1956—1958年间,早在马达加斯加独立以前,就有一批马尔加什的戏剧演员十分爱好电影,他们拍摄了一部长达两小时四十分的16毫米彩色片《伊特朗勃拉福蒂》,可惜因为技术不完善,很难听清与看清。

  独立以来,在许多前法国或英国的殖民地区里成立了一些政府办的电影机构。这些机构常常请欧洲或美洲的技术人员来拍摄新闻片或一些长、短纪录片。例如1960—1962年间由加拿大人克劳德·朱特拉摄制的《尼日尔》,由尤里斯·伊文思在马里摄制的《明天在南基拉》,由塞尔吉·里契摄制的《乍得一周年》,以及由基德和雷内·科尔贝勒在达荷美摄制的16毫米彩色片《我曾是一个梯拉比亚人》。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