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天体奥运》>第十一章 宰牲祭神
《天体奥运》

作者: 佩罗蒂提

第十一章 宰牲祭神





希腊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故事,但任何地方
也无法像奥运会……弥漫着如此浓郁的宗教气氛。
——包撒尼雅斯,《希腊万象》

希腊的奥运会首先是宗教的,其次才是体育的,这以我们当代的思想似乎很难去理解。奥运会上的每项体育比赛都是献给宙斯的,进行宗教仪式的次数简直和体育项目的数目不相上下。事实上,如果你问一名观众奥运期间什么是最精彩的,他的回答肯定不是说战车比赛、跳远或者是摔跤,而是第三天在巨大的祭坛宰杀一百头白色公牛的场面。当一轮满月升上夜空之际,仪式便会缓缓开始,一如见证埃莱夫西斯的神秘教礼和在德尔斐聆听阿波罗神谕般意义深远,这是希腊最重要的民族仪式。宰牲是重要的希腊宗教习俗,虽然严格的行为规范划分了人们的等级,但在奥林匹亚,人们会抓住每个机会来精心设计,以表现神、人和动物的统一。然而,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天的场景似乎是盛大场面和大屠杀的奇幻混合——就像是在一个大屠宰场里做弥撒。
宰牲仪式。两位运动员正准备在祭坛的火焰上烤制大块的牛肉(牛头和牛骨已经在祭坛中熬制)。左边的人物监督着仪式;右边,一位长笛手正在演奏着音乐,而整个过程中胜利女神都一直在上空盘旋。(图案来自一只公元前475的希腊双耳罐。)
第三天一大早,观众们就在宙斯圣林的周围聚集起来。在两天的狂欢之后,人们努力使自己看起来体面一些;由于没有洗澡,尘土已经使头发凝结,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斜视着初升的朝阳。许多人已经站到石篱笆上,爬到树上向着公寓那边张望,在那里,参加节日中最盛大最精彩游行的队伍正在集结。
起初的场面就像是乡下的牲畜市场,牧牛人挥动着长鞭将一百头低吼的公牛驱赶成一列,这些公牛都是由主办城市厄利斯城捐赠的。宗教就是宗教,如此大场面的宰牲无助于世俗现实,但却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身着官服的奥运会官员极力想保持鞋子的清洁,可最终还是徒劳,尽管司仪挥动着熏香的火盆,可在浓烈的动物气味面前也是无济于事。
当队伍通过大门进入圣林的时候必须遵循特定的礼仪:裁判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随后是司仪和大使手捧着献给宙斯的珍贵礼物,再后面是运动员和他们的家人及教练,最后是一头头戴着花环的牛。整个队伍在观众面前绕场一周,最后在宙斯大祭坛前停下。一个高达20英尺的柴堆座落在椭圆形基座之上,顶部冒出一缕浓烟,看上去酷似夏威夷的火山;柴堆就位于宙斯神庙门前,旁边就是高达27英尺的壮观的宙斯青铜雕像,它矗立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仪式过程(与基督教的所有仪式都在大教堂内进行不同,希腊的宗教仪式总是在神庙外面举行)。仪式由主司仪主持,在简短的开场白之后,由一位服务人员上前献上锋利的刀片。
宰牲程序经过史学家的修改已和古老的传统有所不同,体现出令人惊讶的对动物的尊重——似乎是希腊人希望减轻他们食用动物的罪恶。第一只祭牲被送上了祭坛,那是柴堆下一块经雕刻过的黑色大理石板。笛手演奏出悠扬的乐曲,奥运会服务人员们围着祭牲站成一圈,先用圣水清洗双手,然后再向祭牲的头上轻洒几滴——象征着让它点头同意接受自己光荣的使命。随后祭牲的鬃毛被削下一缕投入祭坛的火焰之中。当空气中弥漫起鬃毛烧焦的气味,司仪便轻轻向宙斯祷告,而服务人员们则每人捧起一把大麦(象征丰收)抛向祭坛。最后,助手抓住祭牲的头,切开它的动脉,让血滴落到一只银碗中。古书还记载了笛手如何奏出高亢的乐曲,声音震撼而激烈,配合祭牲不停的挣扎,直到最后祭牲渐渐没有了力气,音乐也渐渐停息。
在古代的希腊,宰牲作为基本的崇拜行为,只要有祈求神灵的场合就会进行,无论是在开战、航海、结婚和政治投票之前,还是在达成商业交易之时——这意味着希腊神庙的服务人员们一个个都成了熟练的屠夫。祭牲的大腿是属于宙斯的,需要洒上葡萄酒在火上烤制,并佐以嫩白杨枝和橄榄枝。黑色的浓烟滚滚升起,台下的人们虔诚的守望,因为人们相信那是供奉给饥饿的神灵的食物。接着,人们会用烧剩的灰烬和着阿尔斐斯河的河水涂抹在高大的圆锥形柴堆上,正是因为这样,每次奥运会之后柴堆的高度都会有所增加。接下来,宰牲仪式就按部就班的进行了。
第三天的整个上午,工人都在忙着将祭牲的剩余部分运回公寓,并放到被称为“屠夫——厨师”的大理石板上进行切割。这些祭牲的残肢将被剔去肠子和不能吃的部分,而内脏将被抛入阿尔斐斯河。(据说在西西里有一眼泉水,每隔四年都会在这时准时喷发,原因是有一条地下相连的隧道;另一个传说是被抛入阿尔斐斯河的杯子会奇迹般地浮在水面上。)接着,祭牲的残肢被分割成可食用大小的小份。古代的屠夫在切割时不会像我们一样考虑熟嫩、品质和刀功,他们仅仅依据几何形状来进行分割。即便是在国际化的希腊城市中,消费者在市场中买肉时也仅能选择要肉或是要下水。在奥林匹亚,肉块被放在巨大的烧烤坑内,和蜜饯一起穿在金属扦子上,这就是羊肉串(埃及的希腊人称之为“剑形符号”)的早期形式。
那一定是个可怕的画面。其场面和气味定会令现代的人们恶心难当——遍地是血和丢弃的皮毛与骨头,阵阵的热浪,聚集在牛群周围黑压压成群的苍蝇和满身血迹的服务人员。不过,即便是在古代的希腊也有反对宰牲的素食主义者。西方世界已知的第一起为动物权利而进行的抗议就发生在公元前460年的奥运会第三天,抗议者是哲学家恩培多克勒,他自己用生面团制作了实物大小的一只假牛,用昂贵的草药加以装饰,并当着众人的面将其分解。(恩培多克勒一直鼓吹来生转世的教条,并宣称他自己就曾做过鱼和鸟,所以他认为人们如果吃动物的肉就等于是嗜食同类。)
但是,几乎没有希腊人接受他的理论。肉在那时非常昂贵,宰牲是多数市民仅有的可以饱餐一顿的机会。第三天晚上,观众们排队参加公共的宴会,而为了方便起见,一个被称为南柱廊的地方就被用来充当巨大的餐厅,肉块都被放置在长长的三脚桌上。人们各自拿着自己的餐具。人们只是希望能得到一小块宰牲的肉,并不在意具体分到的是什么,哪怕是带有骨头和脆骨、肾或者是碎肉块。这种随意而不计较的举动象征性地反映了希腊礼拜者之间的平等。在场还有司酒官员,他们负责确保每一个市民都能分到等量的葡萄酒。当然,主办宴会的厄利斯贵族还会供应一些面包以备不时之需,可能还会准备蔬菜、奶酪和随处可见的大麦粥。
欢乐的观众们手捧盛满事物和美酒的杯盘列着队返回到宙斯神庙和那仍在冒烟的祭坛前,就在那夏日繁星之下进行盛大的露天野餐。
诗人品达用他的诗句记录了这美妙的一幕:“当可爱而皎洁的月光照亮整个夜空,人们纷纷举杯共邀,当伟大的庆典来临,宴会的歌声响彻整个宙斯圣林。”

光头小子
另外,在第三天的下午,在观众们等待盛宴准备的这段时间,还安排了“男孩”的比赛——被认为是低级别的但很有趣的项目。比赛项目包括赛跑、摔跤、拳击和搏击,虽然不如成年比赛重要,但也非常受观众的欢迎。取得佳绩的年轻人会得到城市给予的荣誉,父亲们会因为儿子而确立地位,父亲还会托人为儿子谱写颂歌。
参赛年龄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一般“男孩”是指12~18岁的青少年。很少有12岁的选手能进入拳击比赛的决赛,但在赛跑方面,就像今天一样,一些天才的选手很有可能战胜那些年长的选手。在公元前368年的奥运会上,来自麦西尼的12岁大的达米斯克斯就获得了短跑比赛的冠军。一些没有出生证明而又身体强壮的男孩可能会被裁判分到成人组中进行比赛,比如在公元前588年的奥运会上,来自萨摩斯岛的一位年轻的拳击手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但他最终漂亮到击败了所有成人对手获得了冠军。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么高的热情。亚里士多德就认为,过份热情的父母逼迫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过度的训练。他举证说,几乎没有青少年组的奥运冠军在长大后还能在成人组的比赛中获得成功。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