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我读
我读

作者: 梁文道


一百多年前,有这么一个人,父亲是很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位有名的作家,和歌德等大文豪是挚友。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大致是: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少读坏书决不会嫌太少,多读好书决不会嫌太多。坏书是伤害精神的毒物。

他就是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叫亚瑟.叔本华。

一百多年后,有这么一个人,出生于香港,成长于台湾,典型的70年代贫困家庭。父母外出工作以求温饱,所以把他托付给外婆。后来他有了很多名衔:商业电台总监、主持、作家,还有绿色和平董事、牛棚书院院长、艺术发展局顾问及大学讲师。他新书《我读》中有这么一句话:对于如何读书,我们有选择的标准,有品位的判断。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他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知名主持人、文艺评论家,叫梁文道。

第一次认识梁文道,我就想起了叔本华,第一次看梁文道关于读书的文字,我还是想起了叔本华。

两人的接近跨越了学术、穿越了世纪、完成了历史的一场衔接。两人的相似与相貌、国籍、学术都无任何关联。只是那种形而上的气质早已冥冥注定了似的。

梁文道首先有着一副欺骗世人的容貌,看上去温文儒雅。而谈论天地则是万分豪迈。不是英雄把酒言欢的豪迈,而是佩剑行走斜阳的豪迈。从最初的《常识》到如今的这本《我读》,他从随手拾来的日常事物到大众阅读的各类图书。进行你从未臆想过的解读方式,打开,剖析,还原。于是,你才发现,自己所看过的其实是白看了的,自己认为了解了的在他眼里其实是表层的。

《我读》是一本披着读书的外衣叙说人文的书。他在其中大谈百科,从金庸到王小波,从张爱玲到货币战争。从一个节目脱胎出的书,必然是有着电视的元素。而电视与书的差别在,要更多的顾及坐着观众而不是躺着的读者。枯燥的内容可以文字化,但是你无法把它影像化,就是这般,所以,你看梁文道谈《尤利西斯了》吗?他肯定没有。但他始终是离不开人文这个词语的,就算他百般解释,说着你看我也喜欢于丹啊。谁说大众的就不是人文了呢?

他是这样百变的一个人,你把他当学者看的时候,他给你的是评论家的形象。你把他当评论家看的时候,他又是大学讲师的形象。

我总算明白,看他的书,是不能死读的。

去年的时候,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中国的自杀圣地,有一个记者为了查明原因,多次前来采访,并因此挽救了几个轻生者。后来他离开的时候,在桥栏杆上,咬破手指写了几个大字: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

我想,当你拿起《我读》的时候,你准备的不是怎样或欣赏活审视梁文道的解读,而是应该先在心里默默念叨着: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

(苏善生2009年12月21日晚北京)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