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纪录>侯孝贤的选择(2)
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纪录

作者: 朱天文

侯孝贤的选择(2)



  对于第二点,侯孝贤目前的电影总得经过国外影展的肯定而后推回国内引起议论,实在并非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正如侯孝贤从爱丁堡回来,说:"电影还是要拍给自己国人看,在那里让我觉得电影很假,很无趣。那里人的生活、想法根本不同,你拍电影要是光为参展,会很没意思。"言下有几分落寞。 

  于是去了纽约。决定把心情放轻松和平,侯孝贤笑道:"又不是没参加过影展,想骗阿财!" 

  抵达当天,《纽约时报》刊出坎比(VincentCanby)一篇影评,听说坎比的权威性,其评文一经见报,每被影界人士立刻括引(quote)。我读了觉得并无特殊之处,随口说:"这么短的评!"被来接机的日报记者看了一眼,道:"有给你登就好啦。" 

  次日星期六下午又放映一场《冬冬的假期》,陪同的朋友们郑淑丽、谭敏、诺曼,十分紧张,因为有一位犹太人蕾内(ReneeFurst)要来看片,她做发行艺术电影的公共关系人,算第一把交椅,一九八三年坎城最佳影片的南斯拉夫电影《爸爸出差时》,及一九八五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阿根廷电影《官方说法》,都是她做出来的。片商信赖她的选片能力和判断,以此作为发行宣传的指标,淑丽说:"只要她看中你的片子的话,你就发了。"所以放映之前,淑丽谭敏频频暗示侯孝贤这个重要性,但愿他把他海外散仙的草根气质收敛一下。谭敏私下对我教诲再三,到底忍不住又当侯孝贤面叮嘱了一番,希望他的开场白风趣一点,纽约人那种幽默机智的调调,务必给蕾内一个好印象。老实说,我还真有点担心侯孝贤按捺不住他的义和团情结又死灰复燃,来个耍帅,那岂不扫兴,辜负了大家的好意。影展主持人介绍了编导之后,侯孝贤上台向观众说话,他道:"第一次来纽约,昨天从机场到旅馆,塞车塞得很厉害,原来里根也到纽约来了。听朋友说,纽约一直天气不好,到昨天才晴天,我以为是我带来了好天气,结果是里根带来的……"淑丽用她老纽约的讲话方式翻译了过去,观众哄堂大笑。 

  后来主持人请去吃饭,路上笑说:"不是里根,是你们,你们带来的好天气。我们都反对里根轰炸利比亚。" 

  隔日蕾内约我们在第三街她的住宅见面,对《冬冬的假期》有兴趣,可以发行,她的理由是:"这部电影给奥克拉荷马的农民看,也看得懂。妈妈生病,孩子们到乡下外公家过暑假,是普遍能了解的情形,又充满趣味,是让我们看见不一样的中国人形象的一部电影。因为以前所看到电影中的中国人都很忧愁,例如大陆有一部电影在这里放映时,男女主角各分在不同的单位工作,无法见面非常痛苦,整部电影在描述这件事,观众就不能明白,为什么他们相爱,他们却要隔在两地不能见面,观众无从了解。" 

  当场我听了当然高兴,但也心中撩起一丝如侯孝贤的寂寞之感。毕竟中国人的电影还是中国人看,那背景和情境惟与我们自己是亲稔的。这回亦多亏诺曼是蕾内新雇任的助理,等于埋伏了一位小间谍,蕾内来看片当天,引起多人的讶异探问,蕾内说:"因为我的新助理是中国人啊。" 

  后蕾内要诺曼再约见一次面,给她一个promise,相互凑出来的时间在离开纽约的前一晚,星期五九点钟,仍是她的寓所,他们家昨夜开了一场犹太人节日的派对。她愿意代理侯孝贤电影在此地的发展,主张这时候不急着卖《冬冬的假期》,待九月《童年往事》若获选参加纽约影展时再一起做,可卖得较好的价钱。或者在南方某特为片商发行人参加而举办的影展(忘记其名),推出侯孝贤的电影,包括《儿子的大玩偶》第一段,《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连他的新片《花旦与魔术师》,就叫侯孝贤的四又三分之一展吧,几人听着都笑了。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