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哲学理论攀登书山另有路
攀登书山另有路

作者: 田方斌


十、知识的喷泉,成长的摇蓝



    图书是人类知识的记录,人类关于自然界、社会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成果大都蕴
藏在图书之中。有人曾这样预言:假如人类社会的一切劳动成果都遭到毁灭,然而只要
保留一座藏书完备的图书馆,就可以借此重建美好的人类家园。可以说,图书馆是人类
知识的宝库。
    读书是我们接受知识、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于青少年朋友更是如此。学会利用
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对于每个人读书治学和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了解图书馆,掌
握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对于每个青少年朋友都是必要的。
     
钱学森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
图书馆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先不妨从成功者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中寻找 答案。 钱学森院士是享誉海内外的大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 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回国后,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技术和卫星 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钱学森在 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 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91年他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 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早在1957年时,他就被聘为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即院士)。钱学森曾经谈起过他与图书馆结下的不解之缘,并一再强调图书 馆对他的教育成长和科研工作所起的极大推动作用。 钱学森的中学时代是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度过的。当时学校有一个小图书馆, 只有一间书库,却是同学们常去的地方。图书馆收藏的图书基本分为两大类,一是古典 小说,如《西游记》、《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等。这类图书要有国文老师的批准 方能借阅。二是科学技术图书,同学们可以借阅。钱学森上初三时,一天中餐后休息, 同学们聚在一起闲聊,一位同学十分得意地说:“你们知不知道20世纪有两位伟人,一 个是爱因斯坦,一个是列宁。”大家听后茫茫然。同学们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是从 图书馆的一本书上看到的,爱因斯坦是科学伟人,列宁是革命伟人。那时是本世纪20年 代,钱学森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也不知道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创立者,列宁是俄国伟大 的革命家,更不知道还有马克思、恩格斯。但这次茶余饭后的闲谈激起了好学的钱学森 对科学伟人和革命伟人的崇敬。到高一时,钱学森去图书馆找介绍相对论的书来看,书 的内容虽不能完全看懂,但开始养成了他常去图书馆的习惯。 1929年,钱学森考入上海交大,这时候,图书馆是他每天必去的地方,一是读报, 二是看书。对图书,特别是科技图书,钱学森可以说是如饥似渴,什么科目的书都看。 他在交大学的是机械工程,但读书涉猎十分广泛,如发动机原理、蒸汽机车、飞艇、飞 机和航空理论、火箭技术、飞机机翼气动力学理论等方面的书他都读了很多,这对他日 后的研究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基础性作用。 1935年,钱学森留学美国,学的专业是航空。他先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后又到了加 州工学院,他在加州工学院前后共呆了17年,先是做研究生,后来又留下任教。在这一 时候,图书馆对他显得更为重要。钱学森所从事的研究中,有许多数学、物理学问题需 要解决,因此,他在学习工程技术之余,又一头扎进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关于量子力 学、统计物理、复变函数等方面的图书,这为他以后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 础。 众所周知,做科学研究就是开拓已有的知识领域,攻克学术的前沿阵地,所以,要 知道科学的最新进展、了解别人的最新成果。因此,钱学森只要有空就去学院的图书馆, 翻阅期刊图书,阅读他人最新研究论文,并从中得到启发。钱学森当了教授之后,也要 求他的学生常去图书馆,查阅最新的科研信息,并要求学生在每周学术讨论会上,给大 家讲学术动态,共同吸收新思想、新成果,以促进他们的科学研究。因此,在钱学森看 来,图书馆对他的科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不久,受党中央委托,他担负起我国自行 研究火箭、导弹技术和卫星研制的技术组织工作。这时,钱学森发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 了,必须赶快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以及管理学科等方面的知识,这时,图书 馆又帮了他的大忙。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为他广泛钻研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钱学森院士在给交大百年校庆的书面贺信中,深情地回忆了他这生与图书馆结下的 不解之缘。他写道:“以上就是我这一生和图书馆的联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一定 意义上讲,没有图书馆和资料馆,就没有今天的钱学森。” 由此可见,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人才的摇篮,学会利用图书馆是获得成功的必要 条件。  
目录: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当我们走进图书馆,进入书库和阅览室时,常常会被如此繁富的书刊资料弄得眼花 缭乱,面对知识的宝库,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开启这座知识宝库的钥匙——图 书馆目录。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说过:“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以此问途,方 能得其门而入。”“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前苏联教育学家、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认为:“读者应了解目录,否则他就不能利 用图书馆。”图书馆目录有助于读书治学者“书山攀捷径,学海荡快舟”。 图书馆目录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 分类目录 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体系,根据图书馆所采用的图书分类法的分类体 系组织起来的一种目录。读者通过分类目录,可以知道某一学科或知识门类下有些什么 样的书,也可以知道每个发展阶段的代表著作。分类目录给读者提供的是关于某一知识 门类的一系列图书。 我国图书馆分类目录或是按《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或是按《中国图书 馆图书分类法》来组织分类目录的。 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组织的分类目录,把所有图书按5个部类、22个大类 来组织: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社会科学总论 B哲学                    D政治、法律 E军事                    P天文学、地球科学 F经济                    Q生物科学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R医药、卫生 H语言、文字                 S农业科学 I文学                    T工业技术 J艺术                    U交通运输 K历史、地理                 V航空、航天 N自然科学总论                X环境科学 O数理科学和化学               Z综合性图书 按照这一分类体系,图书馆分类目录中,有关“初等教育”的分类目录的顺序和结 构则表现为: G62初等教育                 G625教师与学生 G620初等教育理论              G626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 G621思想政治教育              G627学校管理 G622教学理论、教学法            G628各类型小学校 G623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G629世界各国初等教育 G624教材、课本、辅助教材 同学们若要利用分类目录查找有关“初中数学习题和问题解答”的图书,可按图索 骥,先找到“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大类,再在G类下找到“G62初等教育”,最 后在“G624教材、课本、辅助教材”类下就能找到若干本关于初中数学习题解答方面的 图书。 著者目录 将图书著者、译者按姓名的字顺组成的目录。著者目录能够集中反映同 一作者的不同内容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一个作者的学术思想和贡献有重要作用。如, 我们用图书馆的著者目录,可以在“钱学森”条目下查找到他所有著译的图书,内容涉 及到系统工程、工程控制论、空气动力学、思维科学等等。 书名目录 是一种将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按具书名字顺排列起来的目录。只要读者知 道自己需要查阅的图书的书名,利用书名目录就可以迅速查找到它在学科体系中和它在 书架上的位置。书名目录一般有汉语拼音排序法、笔画笔形法、四角号码法等。如,同 学们需要查找一本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方法集》一书,首先需要弄清该图书馆书名 目录的排序方法,如果该馆采用的是汉语拼音法,则在字顺Fang下面查找,找到该书的 索书号,就可在书架上找到该书。 主题目录 是将有关某一主题内容的图书收集在一起,集中揭示和反映的一种图书 目录。例如,如果我们需要查阅有关学习方法的图书,利用图书馆的主题目录,我们可 以在“学习方法”这一主题词下查找到这样一些图书:《大学生学习指南》、《方法 集》、《论学习》、《大学学习引论》、《在茫茫的学海中——谈科学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学习方法》、《海外中学生学习生活》、《治学方法谈》等一系列关于学习方 法的图书。 推荐书目 为学习或研究的需要,向特定的读者或某一专门的问题提供的图书目录。 推荐书目一般经过专家的筛选,经权威部门的认定,因而图书的质量高、针对性强,是 同学们学习中最好的参谋和向导。比如,经专家反复推敲和筛选,教育部曾公布了1997 年中小学图书馆必备书目,并从中特别推荐了19种优秀图书。它们是: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李鸣声航天四部曲》(1一4)(1997年);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精神之火》 (1997年);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精华》(1996年),《世界现代散 文精华》(1996年),《中国革命史话》(1995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不朽的雕 像》、《周恩来与共和国将军》、《周恩来与共和国元帅》;山西教育出版社的《地球 家园》(199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1996年);武汉文艺 音像出版社的《国旗之子》(1996年);语文出版社的《教师语言艺术》(1992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的《中国传统道德中学读本》(1997年);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 传》(1986年);中国少儿出版社的《爱科学学科学跨进新世纪科普丛书》(1997年);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的《全国学生音乐欣赏曲库指南》(1996年)(分小学部分、中学 部分);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的《现代科技博览丛书(1—7)》(1996年);江苏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1—15)》(1997年)。此外,教育部 会同其他部委联合公布了《全国中小学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推荐书目》,这对于广大 青少年的课外读书活动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享用图书馆的服务
无论是中小学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技图书馆,其服务方式基 本上是相似的,只不过是在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因此,对于 中学生来说,从利用身边的学校图书馆开始,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养成有效利用 图书馆的习惯。 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方式有如下几种。 外借 就是读者遵照图书馆的借书规定,通过办理规定的借阅手续,可以将图书借 出馆外,进行自由阅读。借阅的数量、期限由图书馆自行规定。 阅览 读者利用图书馆开辟的阅览空间和设施,就室阅览,书刊资料不允许读者带 离阅览室。这一般用于报纸和期刊的查阅。 新书通报 许多中学图书馆每月出一次《新书通报》,向学生推荐图书馆新到的图 书,栏目常设有《新书报道》、《迎考复习丛书》、《初二专版》、《高一专版》等, 使学生一目了然,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又为学生指明了阅读导向。 导读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阅 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许多图书馆为学生开设《怎样利用图书馆》、《阅读方 法》、《摘录方法》等专题讲座,传授给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图书馆还可利用一些 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如《红岩》、《静静的顿河》、《三国演义》、《中华人物传》、 《我的父亲邓小平(上)》等,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内容,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唤起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咨询 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要或围绕某一专题,广泛收集书刊资料,提供文献信息。 如,可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从图书、期刊、报纸上 收集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做成篇名索引或主题索引,提供给读者查阅。 光盘检索 现在,人们将各种信息存贮在光盘上。光盘信息存贮密度高、容量大, 读取速度快,也比较经济,只要拥有计算机,就可进行光盘检索。 网络检索 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加入区域网、互联网中。联网后,图书馆利 用自己的终端,就可以方便、快速地检索自己所需的信息。这种检索是跨国界、跨文种 的。  
当代中学生课外阅读走向
不久前,我们在一些城市和农村中学,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对他们的阅读倾向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在这里提出来,目的在于希望对青少年的阅读 有所参考。 军事类图书倍受青睐 图书馆馆藏的《战争论》、《当代新式武器》、《军事史话》 以及“二战”主题的系列图书、我国解放战争主题的图书都成为中学生争相借阅的热点; 就连中学生较难看懂的《孙子兵法》也备受欢迎。期刊中,《兵器知识》、《舰船知 识》、《军事天地》、《现代兵器》、《航空知识》等由于翻阅的人最多,因而损害也 最严重。据这类书刊读者反映,阅读这些书刊,能给人果断、自信、刚毅的精神,同时 也给人以智慧和启迪。男生常常以此而津津乐道。 艺术、电脑类图书走俏 某市一位重点中学的女生告诉我们,她们有好几个志趣相 投的同学,各门功课都很好,并且能歌善舞的,但她们还是认为,现在学好各门功课固 然重要,但未来的社会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全面的素质和能力更重要。因此,她们几 个同学常常在节假日里相邀去附近的图书馆,借阅绘画、电脑、外语等方面的书刊。在 中学生中还流行这样一句话:“不懂电脑,等于没头脑”,因此,计算机方面的书刊, 如《电脑入门》、《电脑知识大全》、《多媒体世界》等,都成为她们竞相借阅的图书。 优秀文学作品走红 许多中外文学名著,诸如《简爱》、《安娜·卡列尼娜》、 《雷雨》、《老舍文选》、《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曾国藩》、 《中外散文荟萃》、《爱国词话》等,开始逐渐取代港台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成为中 学生文学阅读的主流。《唐诗三百首》、《宋词赏析》在中学生读者中,其欢迎程度更 是经久不衰。 科普读物由冷趋热 在调查中我们十分强烈地感受到,当代中学生的科技意识普遍 高涨。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非常高。我们发现,《科学发现纵横谈》、《中国科 学院院士自述》、《明天的科学》等图书,有许多中学生都阅读过,交谈中,他们对书 中的故事、警言信手拈来。许多科普读物在中学生中也大有市场,如《大科学家讲的小 故事》、《科技之光》、《中国自然保护区趣录》、《森林奇观》、《中国古代四大发 明》等,都深受读者欢迎。一些科普期刊,如《少年科学》、《科学画报》、《科学大 观园》,同学们都希望图书馆多订几册,以免排队阅读。 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这些阅读趋向,的确令人鼓舞,这的确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之 所在。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