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
唐朝
>>
刘禹锡
刘禹锡
【
本类热门
】
秋词(山明水净夜来霜)
韩信庙(将略兵机命世雄)
百花行(长安百花时)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暮景中秋爽)
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
忆江南(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秋中暑退赠乐天(暑服宜秋著)
早秋集贤院即事(金数已三伏)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五彩绣衣裳)
杨柳枝一三首(城外春风吹酒旗)
杂曲歌辞·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赴连州途经洛阳,诸公置酒相送……(谪在三湘最远州)
【
详细列表
】
金陵怀古(潮满冶城渚)
秋萤引(汉陵秦苑遥苍苍)
送惟良上人(高斋洒寒水)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曾随织女渡天...
西塞山怀古(西晋楼船下益州)
浪淘沙(濯锦江边两岸花)
酬柳柳州家鸡之赠(日日临池弄小雏)
伤秦姝行(长安二月花满城)
伤我马词(生于碛砺善驰走)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
踏歌词(桃蹊柳陌好经过)
台城怀古(清江悠悠王气沉)
题于家公主旧宅(树绕荒台叶满池)
途中早发(中庭望启明)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谢宣州崔相公赐马(浮云金络膝)
学阮公体(少年负志气)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去国十...
白鹰(毛羽斒斓白纻裁)
边风行(边马萧萧鸣)
答乐天临都驿见赠(北固山边波浪)
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龙门宾客会龙宫)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白马津...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平章宅里一栏花)
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见寄(脱屣将相守冲...
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静得天和兴自...
和宣武令狐相公郡斋对新竹(新竹翛翛...
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仙院御...
刘驸马水亭避暑(千竿竹翠数莲红)
梦扬州乐妓和诗(花作婵娟玉作妆)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长爱街西风...
秋夜安国观闻笙(织女分明银汉秋)
送春曲三首(春向晚)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相门才子...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兄弟尽...
魏宫词二首(日晚长秋帘外报)
初至长安(左迁凡二纪)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
观柘枝舞二首(胡服何葳蕤)
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
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麦陇和风吹...
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闲坐见怀(官曹崇重...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
令狐相公俯赠篇章斐然仰谢(鄂渚临流...
秋江晚泊(长泊起秋色)
送李庚先辈赴选(一家何啻十朱轮)
望夫山(何代提戈去不还)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繁露传家学)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
征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前者匆匆襆...
乐天池馆夏景方妍,白莲初开彩舟空…...
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
城东闲游(借问池台主)
发华州留别张侍御(束简下延阁)
海阳十咏·云英潭(芳幄覆云屏)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
龙阳县歌(县门白日无尘土)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
裴相公大学士见示答张秘书谢马……(...
平蔡州三首(蔡州城中众心死)
伤韦宾客(韦公八十馀)
送深法师游南岳(师在白云乡)
望夫石(终日望夫夫不归)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紫陌红...
城西行(城西簇簇三叛族)
酬滑州李尚书秋日见寄(一入石渠署)
酬乐天晚夏闲居欲相访先以诗见贻(池...
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邅回二纪重...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荀...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家声烜赫冠前贤)
答裴令公雪中讶白二十二与诸公……(...
调瑟词(调瑟在张弦)
和李相公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
和令狐相公春日寻花有怀白侍郎阁老(...
寄朗州温右史曹长(暂别瑶墀鸳鹭行)
经檀道济故垒(万里长城坏)
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依本韵次用以抒下...
送景玄师东归(东林寺里一沙弥)
送李尚书镇滑州(南徐报政入文昌)
杂曲歌辞·纥那曲(杨柳郁青青)
【
唐朝
>>
刘禹锡
】【共
690
条】【
3
/9
页】
【80
条/页】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转到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
作者简介
】
刘禹锡
【作者小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